“承”“变”之道与学诗之法——杨慎论唐诗与六朝诗歌文本关系的批评史意义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uedong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慎以诗歌文本为立足点,发现唐诗多与六朝诗歌用同一“事”(典故),承用六朝诗歌之“事”(题材)“变”而出新,更在诗歌话语形式上祖述六朝而用之愈工,肯定六朝诗歌在题材内容和语言形式上为唐诗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而杨慎挖掘唐人博学众体、“承”中求“变”、变而出新的学诗之法,此举旨在批判七子复古派学诗取径狭隘、“承”中求同的弊病之时,又彰显出指引和启示明人寻求诗歌振兴之路的理论动机和诗歌理想的批评史意义。
其他文献
例1,女性,57岁。因突发性头痛、呕吐、意识不清5 h于1996年9月12日入院。查体:浅昏迷,右侧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顿。左鼻唇沟变浅,压眶口角右歪,左侧肢体痛觉减退,左侧肢体肌力Ⅰ,腱反射
从东北一个典型的能源型区域--大庆入手,选择该区域内最具有代表性的资源--石油进行案例研究,运用出口基础理论对处于转型期的大庆地区的潜在困难和危机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
民族院校在本质上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专门设立的,以继承、弘扬和发展我国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基本功能的文化机构,并且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优势,促进“一体多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