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效果是所有教学的最终目的,幼儿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幼儿在得到更多快乐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因此,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果,必须从提高幼儿的课堂注意力开始。教师应从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游戏的趣味性,把握教学时机,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家校联动入手,促进幼儿注意力的提高。
【关键词】 课堂注意力 有效策略 研究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课堂注意力,顾名思义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课堂教学。由于注意,人们才能集中精力去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深入地思考一定的问题,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没有注意,人们的各种智力因素,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将得不到一定的支持而失去控制。提高幼儿课堂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重要保障。如何培养幼儿的课堂注意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幼儿园的集中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根据幼儿注意的特点,精心设计教育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幼儿的注意吸引到活动中来。设计时还注意了动静交替,时张时弛,使幼儿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以调节大脑皮层的活动,使幼儿自始至终情绪愉悦,积极性高涨。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情境表演、谈话、讲故事、游戏、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大胆表述、扮演角色,使他们情趣盎然,注意力集中,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适宜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不是像中小学那样全都规定好的,而是依据幼儿的经验,要符合整体性、综合性特点,所以内容选择具有广泛性、丰富性,要以幼儿的生活为源泉,就好比陈鹤琴先生说的“生活即学习,生活即课程”,幼儿周围的生活都可以是幼儿学习的内容,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适宜,要适合我们所面对的孩子,要适合我们的教育目标。
三、把握一堂课的最佳时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指向和集中于某一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注意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兴奋中心,并且兴奋中心有稳定的节奏。对儿童的研究表明:两岁儿童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间为7分钟,四岁为12分钟,5岁为14分钟。因此,在教学中应紧扣连续注意的最佳时间。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放在前十分钟,后面适当进行游戏、练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当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征兆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声调、榜样示范和游戏奖励等办法,让孩子重新关注课堂。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
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幼儿的认识活动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那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
2、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一是化平淡为神奇。适当给平淡的事情添上一些神秘的色彩,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书时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句,像“这是怎么回事呀?”“让我们来猜猜看”,来引发幼儿对学习的好奇心。二是对浅显的现象给予深度的揭示。孩子对常见的事物往往容易失去兴趣。此时若把这些事物背后的奥秘告诉幼儿,就会重新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三是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实践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而幼儿又大都喜欢动手操作,尽管尝试可能会失败,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则会长盛不衰,对学习的知识也会掌握得更多。
3、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需要不断鼓励,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五、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1、创造良好环境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万物细无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人和睦,是让孩子感到快乐、安全的首要条件,在这种环境下,孩子身心健康,做事情也更能集中注意力。
同样,父母努力创造和保持喜爱学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将会使孩子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萌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孩子也一定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2、制定共同目标
习惯的“惯”字,有一以贯之的意思,就是说,要求和标准不能走样。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以至。家长和学校对孩子在教育上取得一致,意味着相同“信息”重复输入孩子的大脑,易于形成神经联系,促使习惯形成。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无所适从,逐渐养成钻空心子的心理。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互相干扰,容易形成孩子的两面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当然,要实现要求一致,不是轻而易举的,家长应十分重视并努力去实现,可以订立一个约定,如果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上发生分歧,决不要在孩子面前公开暴露矛盾,而要在事后交换意见,以求统一行动,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好。
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培养和调整幼儿的注意力家长和教师要掌握灵活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要根据不同性格,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机智,勇于创新,充分发掘幼儿的潜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优良品格。同时借助家长的积极配合,只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幼儿教育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4] 缪建东著.《家庭教育社会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赵忠心著.《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 《儿童的早期逻辑发展》——J.皮亚杰、B.英海尔德,亚洲出版社.
【关键词】 课堂注意力 有效策略 研究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课堂注意力,顾名思义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课堂教学。由于注意,人们才能集中精力去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深入地思考一定的问题,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没有注意,人们的各种智力因素,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将得不到一定的支持而失去控制。提高幼儿课堂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重要保障。如何培养幼儿的课堂注意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幼儿园的集中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根据幼儿注意的特点,精心设计教育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幼儿的注意吸引到活动中来。设计时还注意了动静交替,时张时弛,使幼儿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以调节大脑皮层的活动,使幼儿自始至终情绪愉悦,积极性高涨。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情境表演、谈话、讲故事、游戏、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大胆表述、扮演角色,使他们情趣盎然,注意力集中,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适宜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不是像中小学那样全都规定好的,而是依据幼儿的经验,要符合整体性、综合性特点,所以内容选择具有广泛性、丰富性,要以幼儿的生活为源泉,就好比陈鹤琴先生说的“生活即学习,生活即课程”,幼儿周围的生活都可以是幼儿学习的内容,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适宜,要适合我们所面对的孩子,要适合我们的教育目标。
三、把握一堂课的最佳时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指向和集中于某一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注意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兴奋中心,并且兴奋中心有稳定的节奏。对儿童的研究表明:两岁儿童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间为7分钟,四岁为12分钟,5岁为14分钟。因此,在教学中应紧扣连续注意的最佳时间。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放在前十分钟,后面适当进行游戏、练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当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征兆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声调、榜样示范和游戏奖励等办法,让孩子重新关注课堂。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
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幼儿的认识活动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那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
2、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一是化平淡为神奇。适当给平淡的事情添上一些神秘的色彩,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书时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句,像“这是怎么回事呀?”“让我们来猜猜看”,来引发幼儿对学习的好奇心。二是对浅显的现象给予深度的揭示。孩子对常见的事物往往容易失去兴趣。此时若把这些事物背后的奥秘告诉幼儿,就会重新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三是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实践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而幼儿又大都喜欢动手操作,尽管尝试可能会失败,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则会长盛不衰,对学习的知识也会掌握得更多。
3、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需要不断鼓励,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五、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1、创造良好环境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万物细无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人和睦,是让孩子感到快乐、安全的首要条件,在这种环境下,孩子身心健康,做事情也更能集中注意力。
同样,父母努力创造和保持喜爱学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将会使孩子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萌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孩子也一定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2、制定共同目标
习惯的“惯”字,有一以贯之的意思,就是说,要求和标准不能走样。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以至。家长和学校对孩子在教育上取得一致,意味着相同“信息”重复输入孩子的大脑,易于形成神经联系,促使习惯形成。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无所适从,逐渐养成钻空心子的心理。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互相干扰,容易形成孩子的两面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当然,要实现要求一致,不是轻而易举的,家长应十分重视并努力去实现,可以订立一个约定,如果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上发生分歧,决不要在孩子面前公开暴露矛盾,而要在事后交换意见,以求统一行动,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好。
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培养和调整幼儿的注意力家长和教师要掌握灵活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要根据不同性格,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机智,勇于创新,充分发掘幼儿的潜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优良品格。同时借助家长的积极配合,只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幼儿教育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4] 缪建东著.《家庭教育社会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赵忠心著.《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 《儿童的早期逻辑发展》——J.皮亚杰、B.英海尔德,亚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