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applesh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习惯;培养;倾听;质疑;反思;归纳;
  整理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9—0059—01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或倾向,那就是教育的成功。”因此,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还会使其受益终身。下面,笔者谈一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因此,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至关重要。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要告诉学生通过倾听能发现别人的问题,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其次要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如,在倾听时不要讲话,要专心致志,边听边想,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不要急于判断和评价,要耐心等待别人讲完再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及时评价学生的倾听效果。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教师可以用微笑和各种手势来无声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如通过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等,将承认、理解和欣赏的信息传达给学生。这对认真倾听的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久而久之,倾听的意识就慢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倾听习惯逐步养成。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有了疑问才会深入探究,才能形成探究的目标,才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能力。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质疑。要允许学生对教师、教材、同学的观点和看法进行质疑,并要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大胆地提出来。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质疑及时给予回应。如果教师不及时回应,学生就会觉得教师不尊重、信任他们。长此以往,必会打击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再次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比如,从课题中质疑、抓住概念的关键词质疑、针对解题过程质疑、抓住教材中的某一重要结论质疑。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鼓励。不管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如何,首先都要鼓励其质疑的勇气,然后耐心引导其解疑释惑。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对学生而言,每次的学习仅是一种经历,只有不断反思,把经历提升为经验,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对学生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个教师都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呢?笔者是这样做的:第一,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引导学生反思,让他们在反思中获得学习经验。在提出学习任务时,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在记忆中搜索、反思以前学过的类似的内容、情境、方法等,从而猜想本课内容的探究方法。第二,在自学探究活动时引导学生反思,在反思中矫正偏差。在探究活动中,当学生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也可以引导学生在个人反思的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进行小组反思、集体反思。第三,在交流总结时引导学生反思,在反思中“提炼”方法,学会学习。在数学活动结束交流总结时,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结论的合理性,让学生在反思中“提炼”方法,学会学习。
  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习惯
  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既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形式。所以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整理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让学生进行整理时,要鼓励他们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现规律,获取更多的知识。
  总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编辑:谢颖丽
其他文献
<正>新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下面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小学美术教学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
以“关于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调查”为依据,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存在认识不清、职责不明、制度尚不完善等问题。本科生导师制在地
本文针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连续U梁边跨预应力效果的因素展开分析,内容包括施工流程不规范、材料质量不合格、浇筑方法不规范、悬臂施工不合理、结构设计不合规等,通过研究规
【关键词】 习作教学;养趣;真实;公开日记;创作  平台;欣赏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3—0098—01  提到习作训练,教师苦于学生的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学生则厌于生活的单调平淡、乏善可陈,习作教学因为“无趣”总是逡巡难以前行。其实,写文章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古人常“书”(述文)以抒怀,不能书者则“写”(指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