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惠乃大势所趋
刘焱委员今年虽只提交了一份提案,但所聚焦的“普惠性幼儿园”这一概念却在2010年以来涉及学前教育的各级政府文件、媒体报道中频频出现。
究竟何为普惠性幼儿园?提到普惠性幼儿园,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费用便宜”。对此,刘焱委员解释道,走普惠道路的幼儿园是面向大众、收费合适、质量合格的,不能单单看收费,公益性和较优质量都是重要的监测方向。(如图1所示)
刘焱委员在提案中也明确了普惠性幼儿园的构成——由公办幼儿园、公办性质幼儿园(如企事业单位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构成。(如图2所示)既不单单是公办幼儿园,也不完全是民办幼儿园,多样化的办园主体皆可具有普惠、公益的属性。
如果要追溯“普惠”这一概念的提出,恐怕要回到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即“国十条”)。紧接着,在关于实施第一期(2011年-2013年)、第二期(2014年-2016年)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教育部一再强调必须始终推动各地制定和完善扶持普惠性幼儿园的政策,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尤其在2014年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小区配套幼儿园都要建成公办园或者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刘焱委员在采访中也提到,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发展峰会正式通过2015年后发展议程,其中关于教育的目标4中提到,到2030年,确保所有男女童获得优质早期幼儿发展、保育和学前教育,为接受初等教育做好准备。从长远看,通过普惠性幼儿园保障优质学期教育的全面普及乃是大势所趋。
采访中,刘焱委员反复强调,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离不开政策的顶层设计。她在提案中详细建议,普惠性幼儿园实行“一费制”,应从4个方面综合考虑。
具体如下。
1. 国家投入要公平
教育部、财政部应当联合出台文件,要求各地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按照普惠性幼儿园的质量标准核定公办幼儿园的生均办园成本,防止公办幼儿园装修建设的奢华化倾向。以建立普惠性幼儿园公平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为导向,确定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并纳入当地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既确保公办幼儿园的运行经费,又确保教育拨款的公平性,不人为扩大幼儿园之间的园际差距。
2. 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
正视民办幼儿园当前占比较高的实际情况,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引导更多的民办幼儿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帮助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降低收费标准,帮助家长降低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负担。
消除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收费标准上明显的园际差距,真正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办好做实学前教育这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
3. 切实保障普惠性幼儿园教师待遇
当前我国幼儿教师数量不足,缺口较大,既与高等院校培养能力滞后有关,也与幼儿教师待遇普遍偏低、缺乏职业吸引力有关。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教师是当前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主要构成部分。他们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反映我国幼儿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实际状况,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不着力解决这两个部分幼儿教师的待遇问题,很难真正解决幼儿教师队伍的数量质量问题。
切實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应当着力消除普惠性幼儿园编制内外教师的待遇差异,建立统一的普惠性幼儿园教师基本工资标准,并与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职称评聘制度挂钩,提高幼儿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吸引更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进入幼儿教师队伍。
4. 对普惠性幼儿园监管到位
积极探索普惠性幼儿园的办园、托管、质量监控等模式,建立和创新对普惠性幼儿园成本与质量的监管机制,让政府投入的每一分钱都能真正花到孩子、老师身上,提高普惠性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刘焱委员此次的提案《普惠性幼儿园应当实行“一费制”》,表面上看从打破体制、收费瓶颈来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但细思措施背后,包涵着对未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格局的深刻理解——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多元视角、统筹规划;融合、协同、和谐,促进公平正义,打破不公偏私。
作为全国政协唯一来自幼教界的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已经履职两届,为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整整十年!十年,耳边白发隐见,胸中理想不变,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学前教育更美好的明天!
刘焱委员今年虽只提交了一份提案,但所聚焦的“普惠性幼儿园”这一概念却在2010年以来涉及学前教育的各级政府文件、媒体报道中频频出现。
究竟何为普惠性幼儿园?提到普惠性幼儿园,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费用便宜”。对此,刘焱委员解释道,走普惠道路的幼儿园是面向大众、收费合适、质量合格的,不能单单看收费,公益性和较优质量都是重要的监测方向。(如图1所示)
刘焱委员在提案中也明确了普惠性幼儿园的构成——由公办幼儿园、公办性质幼儿园(如企事业单位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构成。(如图2所示)既不单单是公办幼儿园,也不完全是民办幼儿园,多样化的办园主体皆可具有普惠、公益的属性。
如果要追溯“普惠”这一概念的提出,恐怕要回到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即“国十条”)。紧接着,在关于实施第一期(2011年-2013年)、第二期(2014年-2016年)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教育部一再强调必须始终推动各地制定和完善扶持普惠性幼儿园的政策,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尤其在2014年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小区配套幼儿园都要建成公办园或者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刘焱委员在采访中也提到,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发展峰会正式通过2015年后发展议程,其中关于教育的目标4中提到,到2030年,确保所有男女童获得优质早期幼儿发展、保育和学前教育,为接受初等教育做好准备。从长远看,通过普惠性幼儿园保障优质学期教育的全面普及乃是大势所趋。
采访中,刘焱委员反复强调,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离不开政策的顶层设计。她在提案中详细建议,普惠性幼儿园实行“一费制”,应从4个方面综合考虑。
具体如下。
1. 国家投入要公平
教育部、财政部应当联合出台文件,要求各地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按照普惠性幼儿园的质量标准核定公办幼儿园的生均办园成本,防止公办幼儿园装修建设的奢华化倾向。以建立普惠性幼儿园公平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为导向,确定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并纳入当地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既确保公办幼儿园的运行经费,又确保教育拨款的公平性,不人为扩大幼儿园之间的园际差距。
2. 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
正视民办幼儿园当前占比较高的实际情况,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引导更多的民办幼儿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帮助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降低收费标准,帮助家长降低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负担。
消除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收费标准上明显的园际差距,真正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办好做实学前教育这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
3. 切实保障普惠性幼儿园教师待遇
当前我国幼儿教师数量不足,缺口较大,既与高等院校培养能力滞后有关,也与幼儿教师待遇普遍偏低、缺乏职业吸引力有关。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教师是当前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主要构成部分。他们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反映我国幼儿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实际状况,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不着力解决这两个部分幼儿教师的待遇问题,很难真正解决幼儿教师队伍的数量质量问题。
切實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应当着力消除普惠性幼儿园编制内外教师的待遇差异,建立统一的普惠性幼儿园教师基本工资标准,并与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职称评聘制度挂钩,提高幼儿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吸引更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进入幼儿教师队伍。
4. 对普惠性幼儿园监管到位
积极探索普惠性幼儿园的办园、托管、质量监控等模式,建立和创新对普惠性幼儿园成本与质量的监管机制,让政府投入的每一分钱都能真正花到孩子、老师身上,提高普惠性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刘焱委员此次的提案《普惠性幼儿园应当实行“一费制”》,表面上看从打破体制、收费瓶颈来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但细思措施背后,包涵着对未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格局的深刻理解——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多元视角、统筹规划;融合、协同、和谐,促进公平正义,打破不公偏私。
作为全国政协唯一来自幼教界的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已经履职两届,为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整整十年!十年,耳边白发隐见,胸中理想不变,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学前教育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