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管理与服务在高等院校行政工作中是两个紧密关联又容易被混淆的概念。管理与服务不能盲目等价,也不可机械分离。它们各自有自身的特点,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目标指引下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通过概念界定、特点的区分、共性的提取及二者的有机结合,笔者试图鉴别两者的属性特征,从而明晰高校行政工作中二者的界限,更好的指导实践。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服务
管理与服务在高等院校行政工作中是两个紧密关联又容易被混淆的概念。管理与服务不能盲目等价,也不可机械分离。它们各自有自身的特点,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目标指引下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管理与服务概念界定
1、管理
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进行规范性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以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管理是指从战略高度保证事物符合规律发展的取向性活动;狭义的管理则指以标准化为基础,以科学化为指导,以提升效率为目标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严格管理。
管理侧重于制度、机制和运作层面,要求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工作目标。它的构成要素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其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管理者。
管理是伴随着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具有长期的发展历程,因此对管理的内涵的解析也呈现出多样性的色彩,但在内涵的日益丰富当中,也形成了关于管理的共识。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强调决策在管理中的作用;法约尔(Henri Fayol)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注重管理的统筹性和过程性。现代管理就是以此理念为契入点,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发展而来。
2、服务
服务是指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
服务是为他人工作,为集体工作,是现代社会赋予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新理念,其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被服务者。
服务重要性的突显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个体上升到社会制衡角色的体现。服务作为一概念性名词,至今难以给出准确的定义。从"契约论"、"委托代理理论"视角可追寻到合理的溯源,被视为对权利让度人和委托人的一種积极性义务;从传统的官本位角度而言,服务则是强势团体实施的施舍性救助;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也可理解为具有非分割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的公共物品的提供。
服务是管理者负有的一种积极性义务,受益上既具有普遍性,也强调个体的差异。
二、管理与服务的区别
1、含义不同
管理科学理论认为,管理是人类组织社会活动的一个最基本的手段,是为达到预定目标的行动过程。服务则是为集体或为他人工作,不仅以实物形式而更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的行动。
2、方式不同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它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全过程中,采取了有意图、有组织、不断进行协调活动的科学手段和方法,并通过领导决策、目标管理、计划组织、指挥执行、协调控制等方法,解决好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高校的服务主体是教学与科研工作,服务对象是由数量可观的师生组成的群体。
3、性质不同
管理是有控制性、约束性和影响性德行政行为,而服务则是福利型、非赢利型、微利型或创利型的活动。管理更多地体现在制度建设和宏观调控方面;服务则是用最基层、最实在、最直接的形式体现服务的效果。
4、矛盾主体不同
管理的构成要件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服务的构成要件是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就管理来说,管理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服务而言,被服务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作为被服务者,享有接受或拒绝服务的权利,但作为被管理者,对于施加的行政管理则没有选择的空间 ,因此,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要求和被服务者对服务者的诉求,应该属于不同范畴的内容。
结合高校行政部分岗位的职能限定,具体划分如下:(表一)。
三、管理与服务的共性
管理是一种方法,服务是一种途径。服务是为了更好的管理,没有服务意识的管理是赤裸裸的命令;管理是服务的保障,没有管理的服务是盲目的行为。
有人认为只要把服务工作做好,就不需要管理,这是不行的。服务不能违反原则,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管理的任务就是制订一系列有关制度、规章和办法,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实施,既做到能够满足管理权限内的运作正常,又不造成资源浪费,以保障服务。
高校行政工作具有服务与管理两种功能。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履行育人职责。在工作中既千方百计地搞好服务,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的正当的基本需要,又进行严格管理,维持良好的环境和正常的秩序,维护学校的稳定,促进学校的发展,保证学校育人工程的实现。
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将刚性的管理制度通过人性化的服务落实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对生命的敬重和人文的关怀。
四、管理与服务的结合
首先,是基于管理的服务;然后,是基于服务的管理,管理与服务相辅相成,使管理更为具体,服务得以升华。管理者为被管理者创造条件,提供着优质的服务,被管理者也会深怀感恩之心,为管理者服务,与管理者配合,继而就做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使学校管理与服务的理念升华,达到一种境界,从而创建和谐美丽的校园。如果把二者割裂开去理解,就变得片面狭隘,失去了意义。
1、服务是管理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经验到科学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主题,根据对知识、技术和人性的地位有不同侧重,每一种倾向的存在取决于当时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条件,超越现实的主题不具有生命力。上文中提及的狭义管理,即严格管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依托科学管理的理论和官僚制的层级结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助推了组织的成长和完善;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内涵在不断的完善进化,对人性的尊重和需求日益重视,从人际关系理论、X、Y理论到复杂人的假设,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原有的严格管理向人性化管理模式转变,即向服务的生成。由此可见,服务逐渐取代硬性管理成为时代的主题是发展的趋势,是管理历程中的一个阶段;同时,管理的动态性决定了主题还会在关键的时间段由服务向更高的层次转变。 2、管理是一个过程,服务是一种理念
在管理和服务的地位关系序列上,必须持审慎的态度,将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割裂操作为两种不同的维度,或者将两者排出优先序列设置轻重之分,都是一种不可取的误区;两者的关系具有从属性,服务是管理理念集合的组成部分。
服务是管理的理念有两个方向的阐释:一是社会发展的权利观的展现;一是管理理念多样化的使然。前者是纵向的思索,是管理理念不断发展的结果,即服务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私权日益受到重视的要求,社会结构的平衡就赖于此;后者则是横向上的考察,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管理理念在同一时代具有多元化的特性,与服务拥有相同生存空间的还有知识管理和柔性管理等一系列理念,因此,服务仅是管理的一种理念。
3、服务和管理在目标上具有相对一致性
管理理念的变迁是以更好地服务于管理目标为目的的,因此,作为管理理念的服务在目标上与管理具有一致性。服务的实施要以适应管理目标为前提,服务要依托于管理的现实条件,两者的背离必然会使管理工作脱离正常的轨道。同时,两者在目标上又具有相对性,两者的一致只有在服务占主导的时空内实现,在服务理念带有超前性的滞后时代和拥有落后特点的未来时空,两者必然存在一定的沖突。
五、结语
管理与服务的辨析是高校学生工作向服务模式研究发展的逻辑起点。在对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的辩证解读基础之上,理清管理与服务思路,严格管理与服务的内在联系,是成功阐释现状和困境的前提。基于此深入探索高校学生工作模式转变的原则和方法是完整研究体系的脉络。紧扣这种递进的关系,在社会环境发展的背景下,各利益攸关群体只要恪守自己的定位和角色,拥有科学内涵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就能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范丽娟,林祥柽.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探析[J].中国轻工教育,2009,(3).
[2]吕卫华.服务型:高校学生工作的未来发展路向[J].教育与人才,2009,(4).
[3]彭新武.管理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李小北.优化教学管理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8,(2).
[5]李伟军.浅析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科技信息,2007,(22).
[6]郭增琦.高校学生工作服务模式解读:现状、困境与路径选择--以管理与服务的比较为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2008,(10).
[7]佟庆伟.论大学的理性[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8][美]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Simon).管理行为[M].詹正茂,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9][法]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周安华,林宗锦,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10]郭冬生.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柏昌利.高等教育管理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李婷婷(1986.9),女,山西晋中人,首都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三,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服务
管理与服务在高等院校行政工作中是两个紧密关联又容易被混淆的概念。管理与服务不能盲目等价,也不可机械分离。它们各自有自身的特点,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目标指引下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管理与服务概念界定
1、管理
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进行规范性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以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管理是指从战略高度保证事物符合规律发展的取向性活动;狭义的管理则指以标准化为基础,以科学化为指导,以提升效率为目标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严格管理。
管理侧重于制度、机制和运作层面,要求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工作目标。它的构成要素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其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管理者。
管理是伴随着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具有长期的发展历程,因此对管理的内涵的解析也呈现出多样性的色彩,但在内涵的日益丰富当中,也形成了关于管理的共识。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强调决策在管理中的作用;法约尔(Henri Fayol)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注重管理的统筹性和过程性。现代管理就是以此理念为契入点,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发展而来。
2、服务
服务是指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
服务是为他人工作,为集体工作,是现代社会赋予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新理念,其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被服务者。
服务重要性的突显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个体上升到社会制衡角色的体现。服务作为一概念性名词,至今难以给出准确的定义。从"契约论"、"委托代理理论"视角可追寻到合理的溯源,被视为对权利让度人和委托人的一種积极性义务;从传统的官本位角度而言,服务则是强势团体实施的施舍性救助;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也可理解为具有非分割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的公共物品的提供。
服务是管理者负有的一种积极性义务,受益上既具有普遍性,也强调个体的差异。
二、管理与服务的区别
1、含义不同
管理科学理论认为,管理是人类组织社会活动的一个最基本的手段,是为达到预定目标的行动过程。服务则是为集体或为他人工作,不仅以实物形式而更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的行动。
2、方式不同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它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全过程中,采取了有意图、有组织、不断进行协调活动的科学手段和方法,并通过领导决策、目标管理、计划组织、指挥执行、协调控制等方法,解决好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高校的服务主体是教学与科研工作,服务对象是由数量可观的师生组成的群体。
3、性质不同
管理是有控制性、约束性和影响性德行政行为,而服务则是福利型、非赢利型、微利型或创利型的活动。管理更多地体现在制度建设和宏观调控方面;服务则是用最基层、最实在、最直接的形式体现服务的效果。
4、矛盾主体不同
管理的构成要件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服务的构成要件是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就管理来说,管理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服务而言,被服务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作为被服务者,享有接受或拒绝服务的权利,但作为被管理者,对于施加的行政管理则没有选择的空间 ,因此,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要求和被服务者对服务者的诉求,应该属于不同范畴的内容。
结合高校行政部分岗位的职能限定,具体划分如下:(表一)。
三、管理与服务的共性
管理是一种方法,服务是一种途径。服务是为了更好的管理,没有服务意识的管理是赤裸裸的命令;管理是服务的保障,没有管理的服务是盲目的行为。
有人认为只要把服务工作做好,就不需要管理,这是不行的。服务不能违反原则,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管理的任务就是制订一系列有关制度、规章和办法,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实施,既做到能够满足管理权限内的运作正常,又不造成资源浪费,以保障服务。
高校行政工作具有服务与管理两种功能。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履行育人职责。在工作中既千方百计地搞好服务,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的正当的基本需要,又进行严格管理,维持良好的环境和正常的秩序,维护学校的稳定,促进学校的发展,保证学校育人工程的实现。
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将刚性的管理制度通过人性化的服务落实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对生命的敬重和人文的关怀。
四、管理与服务的结合
首先,是基于管理的服务;然后,是基于服务的管理,管理与服务相辅相成,使管理更为具体,服务得以升华。管理者为被管理者创造条件,提供着优质的服务,被管理者也会深怀感恩之心,为管理者服务,与管理者配合,继而就做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使学校管理与服务的理念升华,达到一种境界,从而创建和谐美丽的校园。如果把二者割裂开去理解,就变得片面狭隘,失去了意义。
1、服务是管理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经验到科学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主题,根据对知识、技术和人性的地位有不同侧重,每一种倾向的存在取决于当时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条件,超越现实的主题不具有生命力。上文中提及的狭义管理,即严格管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依托科学管理的理论和官僚制的层级结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助推了组织的成长和完善;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内涵在不断的完善进化,对人性的尊重和需求日益重视,从人际关系理论、X、Y理论到复杂人的假设,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原有的严格管理向人性化管理模式转变,即向服务的生成。由此可见,服务逐渐取代硬性管理成为时代的主题是发展的趋势,是管理历程中的一个阶段;同时,管理的动态性决定了主题还会在关键的时间段由服务向更高的层次转变。 2、管理是一个过程,服务是一种理念
在管理和服务的地位关系序列上,必须持审慎的态度,将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割裂操作为两种不同的维度,或者将两者排出优先序列设置轻重之分,都是一种不可取的误区;两者的关系具有从属性,服务是管理理念集合的组成部分。
服务是管理的理念有两个方向的阐释:一是社会发展的权利观的展现;一是管理理念多样化的使然。前者是纵向的思索,是管理理念不断发展的结果,即服务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私权日益受到重视的要求,社会结构的平衡就赖于此;后者则是横向上的考察,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管理理念在同一时代具有多元化的特性,与服务拥有相同生存空间的还有知识管理和柔性管理等一系列理念,因此,服务仅是管理的一种理念。
3、服务和管理在目标上具有相对一致性
管理理念的变迁是以更好地服务于管理目标为目的的,因此,作为管理理念的服务在目标上与管理具有一致性。服务的实施要以适应管理目标为前提,服务要依托于管理的现实条件,两者的背离必然会使管理工作脱离正常的轨道。同时,两者在目标上又具有相对性,两者的一致只有在服务占主导的时空内实现,在服务理念带有超前性的滞后时代和拥有落后特点的未来时空,两者必然存在一定的沖突。
五、结语
管理与服务的辨析是高校学生工作向服务模式研究发展的逻辑起点。在对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的辩证解读基础之上,理清管理与服务思路,严格管理与服务的内在联系,是成功阐释现状和困境的前提。基于此深入探索高校学生工作模式转变的原则和方法是完整研究体系的脉络。紧扣这种递进的关系,在社会环境发展的背景下,各利益攸关群体只要恪守自己的定位和角色,拥有科学内涵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就能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范丽娟,林祥柽.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探析[J].中国轻工教育,2009,(3).
[2]吕卫华.服务型:高校学生工作的未来发展路向[J].教育与人才,2009,(4).
[3]彭新武.管理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李小北.优化教学管理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8,(2).
[5]李伟军.浅析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科技信息,2007,(22).
[6]郭增琦.高校学生工作服务模式解读:现状、困境与路径选择--以管理与服务的比较为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2008,(10).
[7]佟庆伟.论大学的理性[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8][美]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Simon).管理行为[M].詹正茂,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9][法]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周安华,林宗锦,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10]郭冬生.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柏昌利.高等教育管理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李婷婷(1986.9),女,山西晋中人,首都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三,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