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

来源 :城色in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fa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儿子。
  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打理家务并操持生计。妈妈在他的记忆中是一个去了很远很远地方的陌生女人,再也不会回来。父亲答应他,会爱他一辈子,一直陪着他。
  男孩一度认为他是父亲生的。
  幼年家境清贫,但早餐他一定能吃到热乎乎的煮鸡蛋,蛋壳上画着滑稽的鬼脸。父亲说自己吃早餐会闹肚子,每天看他吃下再送他上学。每个月都可以吃到一条好吃的红烧鱼。父亲一边做鱼,一边教他唱戏,饭好了父亲却说自己不爱吃鱼,看着他一个人吃掉一整盘红烧鱼。父亲蹲在灶旁,眯着眼冲着儿子憨笑。
  时光荏苒,男孩长大,不负众望考上了名牌大学,父亲卖了一个玉钗给他凑齐了学费。送他上学那天,父亲塞给他仅剩的32块钱和一句话:
  “爸爸穷,但是有你就够了。”
  十年后,男孩功成名就,父亲扬眉吐气,儿子儿媳和孙子承欢膝下。父亲闲暇时会去公园找票友唱戏遛鸟。一切的幸福就恰似在报恩还愿一般,来的恰到好处,过得温暖绵长。
  直到一日,父亲领了一个一同唱戏的阿姨回家吃饭,儿子大闹,最终,老太太还未进门就被迫匆匆离开。好似一件心爱的东西要被抢走一般,儿子跪在老人膝下嚎哭,“你不是说,你有我就够了。”他虽大了,却依旧是个孩子。父亲老泪纵横,喃喃地说:“爸爸错了,爸爸错了。”
  那时起,儿子儿媳更加体恤照顾,老人也只字未提娶妻一事。日子如此平淡温馨,老人九十大寿乡里邻居贺寿。同年,老人四世同堂。一个深秋的午后,老人叫来儿子,“爸爸陪了你一辈子,陪不动了。”
  出殡那天,儿子抱起跟着父亲一辈子的戏箱子,把里面的行头一件件烧给父亲。压箱底的,是一张从未见过的自己婴儿时的照片,照片背面是父亲年轻时英朗的笔迹“战友之子,视如我儿。”
  他,只知道父亲演了一辈子的戏,却不知,演得这么辛苦。
  人生如戏,随缘登台。
  杂志创刊时,我本想自己订十套,送给生命中最重要的十个人,其中有家父的一套。在我看来,将父亲变成读者,意义非凡。父亲却执意要自己订阅,他说,这些年,看着你长大,看着你做事,作为父亲,我早已是你的读者;作为儿子,你的行为习惯,道德品性都是我给予的,你也是我的作品。我买你的杂志,订阅儿子的作品,只是不同心境之下的角色变化罢了。
  人生如戏,角色万千,能与君同台入戏,惜君不问君。
其他文献
《飘洋过海来看你》,是我一直钟爱的私房歌。而这首歌最近的“重生”,是因为某选秀节目里刘明湘的翻唱。  这女孩的声音略显甜腻,但歌曲里的小心翼翼却唱得严丝合缝——正如当年唱这首歌的娃娃金智娟。  出道之初,娃娃担任“丘丘合唱团”的主唱,更是因为1982年的首张专辑《就在今夜》,被称为台湾摇滚女歌手第一人。  之后就是她跟滚石唱片的缘分。  娃娃跟滚石的老板提要求,要去不同的城市转转。段钟潭老板一口答
期刊
诗歌是文化的先河。最早的诗歌与音乐、舞蹈是合为一体的。不合乐者称为“诗”,合乐者称为“歌”,诗与歌在当时是同出一源的两种艺术形式。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繁复和历史的发展,诗歌逐渐合流,统称“诗歌”或“诗”。  诗歌是一种饱含情感和想象,以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练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在所有的文学体裁里,诗歌无疑是最具审美性的。苏雪林说:“诗乃美文之一种。”玛布尔顿说:“诗歌是
期刊
Q:桑蚕丝小姐,请你做个自我介绍。  A:大家好,我叫桑蚕丝,是蚕丝的一种。蚕丝,是熟蚕结茧时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根据蚕的食物的不同,又分桑蚕、柞蚕、木薯蚕、樟蚕、柳蚕和天蚕等。  Q:请问你和真丝是一家人吗?你们有什么区别?  A:以桑蚕丝为原料,将若干根茧丝抱合胶着缫制而成的长丝,称真丝。真丝的工艺更为复杂,制作也更为精致。  Q:由你做成的服饰一般售价较高,这类服饰
期刊
有人说,赏花当作一种高雅的情趣,要追求多形式、多层次的享受。古时赏花,重在通过“六品”体会花中神韵,即,酒赏、香赏、茗赏、曲赏、谭赏、琴赏、茗赏等,注重的是由此心灵上的慰藉。更有甚者,古人赏花赏到痴情的地步,比如北宋诗人林和靖,他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一生也没有娶妻子,但他非常喜欢梅花,以梅为妻。  有人说,赏花需要一些勇气。如果胆小的人在一大群人面前赏花,或者吆喝:“走,我们一起赏花去。”说不定
期刊
《菜根谭》一书里有着这么一句被誉为人生最高境界的诗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观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豁达飘逸的生活态度。在这份豁达飘逸之下,我们不难发现蕴含其中的一颗诗心。诗意,很多人都会喜欢,但诗意地生活,却少有人能做到。  对我而言,诗意的台阶有三级:第一级是读书,第二级是音乐,第三级是寂寞中的一份体悟。  读书是感受诗意的捷径。只要识得几个大字,不管是凡
期刊
和普通兔子一样,发条不会飞、不会唱歌、不会弹钢琴,但它也有它的不同寻常:音乐响起,你用手按住他的脊背,它的四只小脚便像发条一般地舞蹈。当我发现它这身武艺的时候,就抛弃了俗气的名字“花生”,给它更名:“发条”。  发条是我大三的时候因为孤单寂寞,在鹅庄大桥10块钱买的,活蹦乱跳而且长得一脸贱相,一颗花生就被我收买了,后来就藏在衣袖里面带回宿舍了。那时候,一下课就着急回宿舍,心有所属啊。一进门看着它眼
期刊
节日的气氛总是会在一年渐末越发浓重,洋节驾轻就熟,原产地的节日还得照单全收,街头巷尾大多属于中西结合着一并喜庆。大红灯笼圣诞树,就像是茶馆和咖啡厅,约翰跟狗不理,时下的济南人一点都不会觉得新鲜,反倒是常有人潜心笃志把外国行当玩讲究了。  玩,总是听上去很随意的事情,实际上讲究起来也是大功课。不敢说人生就是游戏,却总有那么多如出一辙。也许见识过京腔们玩葫芦,却想不到这肃穆的济南府也有这般爱玩的主:摩
期刊
学书法的无人不知怀素,学绘画的无人不知徐渭。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是中国明代独树一帜的伟大画家。说起徐渭,就连郑板桥都刻了一枚印章,自称“青藤门下走狗”,虽然这是板桥先生的个人理想,不便推广,但也反映出了徐渭的绘画水平。有趣的是,徐渭对自己的绘画却非常谦虚,他自评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古往今来,敢说这种话的人,大多是恃才傲物,那徐渭是什么情况呢?让我们斟满几盅酒,且喝且谈。  一 
期刊
孤独,孤独的享受  微缩景观所创造出的玩物是在少年时的记忆里就开始出现的。  儿时,父母去深圳工作,将我留在外婆家,而作为弥补,他们总是会托人带回些少有的礼物。首次接触到微缩景观,也是因承受了思念之苦的。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家庭子女,语气里也还总透着怨气,母亲却给出富有哲理的评价:我们没有办法去选择生活,但可以选择生活的姿态。  生活的姿态就是承受的姿态吧,人生苦短,五味杂陈。很多能力不必去刻意学习,
期刊
很多人都喜欢看戏,看戏中人生悲欢离合的故事,听戏中人物悲戚忧愁的心绪,感戏中命运荡气回肠的转折,戏就是人生。  人生亦是戏,每一部戏里都会有许多不同的人生之戏,会演戏的人不一定真正懂得人生这部戏的意义,而真正懂得人生这部戏意义的人也不一定会演戏,人生与戏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人生是真实的戏,而戏是虚幻的人生,戏中的人生虚幻,人生的戏真实,真实与虚幻有时候也让人琢磨不透,有人说人生比戏真实,有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