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给30年后的自己“慢递”一份包裹,你会在包裹里装上什么?如果想和一百年、甚至一千年后的后人“对话”,你会选择哪种方式?一种可以和未来“对话”的“时间胶囊”正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这还得从乔布斯的“时间胶囊”说起。
2013年9月,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芬·乔布斯30年前埋入地下的“时间胶囊”被挖掘出来,一时间引发了“时间胶囊”新热潮。原来,1983年,史蒂夫·乔布斯作为年轻的技术创新者出席了在阿斯彭召开的会议,并在那里埋藏了“时间胶囊”。这个“时间胶囊”呈管状,长约4米,里面装满了收藏品,而在众多收藏品中,最惹人眼球的当属第一代商务电脑的专用鼠标——乔布斯用女儿的芳名命名的丽莎鼠标(Lisa Mouse)。
究竟什么是“时间胶囊”呢?
现代意义上的“时间胶囊”又称“时间舱”,指人们把一堆现代发明创造的有代表意义的物品装入一个容器中,密封后深埋到地下,供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数千年以后的人们挖掘出来进行研究。这一做法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在西方文明中有一种古老的习俗,即在重大活动发生或重要建筑物奠基之前埋入一些物品,如谷物、钱币等,用来向不确定的未来发送某种信息,只不过当时对这种做法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后来,埋存物品的概念不断扩大,代表人类知识和成就的物品也被埋入地下,留待上千年后开启。
爱因斯坦写给未来的信
1938年8月的一天,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接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电话,希望他给5000年后的人类写一封信,作为即将在第二年开幕的纽约世博会的礼物。
1938年8月10日,爱因斯坦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下了《致后人书》。在信中,他回顾了人类取得的重要科学技术成果,也表达了对战争的担忧。这封信是用特制的墨水和纸写成的,于1938年9月23日被放入一个称作“时间胶囊”的特制容器中。与它一起放入这个容器的,还有电动剃须刀、电话等35件日常用品,人造纤维等75种纺织品,以及各种书籍、杂志、图片和缩微胶片。这些凝聚着20世纪人类智慧的器物,被浪漫而庄严地埋入了纽约弗拉兴草坪下15米深的花岗岩洞内,而这里就将是半年后纽约世博会举办的地方,埋下“时间胶囊”为1939年的世博会完成了一个精神的奠基。5000年后,即公元6938年,“时间胶囊”内的物品才能被一一取出。
“时间胶囊”的变迁
1939年世博会前夕,人们决定在地下埋入一个鱼雷状的容器,放进代表时代特点的物品,并将其命名为“时间舱”(time capsule),另一种直译方法形象地称其为“时间胶囊”。 从此,“时间胶囊”与世博会结缘。
1964年,纽约世博会展期很长,西屋电气公司于1965年10月16日又埋下了第二个“时间胶囊”,它与1938年的“时间胶囊”的大小和形状相同,重量约为其一半,并埋在前一只附近,内有信用卡、避孕药、塑料心脏瓣膜等物品。
1970年,大阪世博会召开前,日本人在大阪城公园的“金属墓”下埋藏了两个“时间胶囊”,分别用29个箱子存放了2098件物品。其中,“时间舱1号”要由6970年的人类来开启,而“时间舱2号”在2000年时进行了第一次开封。
2010年上海世博会,庞大的“时间胶囊”变成了用指尖就能轻轻托起的“时间芯片”。作为全部采用中国自主科技、专为“威盛中国芯·时间芯片”活动所定制的装置系统,整机严格按照超工业级标准执行,数据保存于固态存储介质中,以确保对存储其中的大量获选创意作品进行顺畅处理和加密保护,并于28年后真实还原所有信息的本来面貌。
一本作为“时间胶囊”的书
1000年以后,现在很多用数字方法保存的数据也许会消失或者没有办法识别出来,所以一群荷兰的艺术家试图将现在的数据保存到1000年以后。
这群叫做La Société Anonyme的艺术家创造了一种叫做The SKOR Codex的书,其中记录的声音、图片和图表可以被转化成数字信息,像NASA进行太空探测的记录。这本书还包括了一些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符号——因为它是用二进制编码的,所以在使用前需要进行转换。每一个SKOR的复制本都能够存在将近1000年或更久的时间,但是只制作了8个复制本。现在已经有5个复制本被送到万维网的的发明者Tim Berners-Lee的手上,其他3个复制本在2012年书本创造完成后陆续被送走,但是SKOP的原版被保存在La Société Anonyme委托制造方。
2013年11月,这本书正式送给了Berners-Lee,它将在Berners-Lee合作建立的Open Date Institute上展出。他们的目标是希望1000年以后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里能看到这本书,并且被人类或其他形式的生物体利用。
虽然这本书关注的只是现代欧洲文化,包括用四种语言问候、一些艺术作品、自行车的照片、桌子以及传真机等,但却是一个留给未来的“时间胶囊”。
……
如今,很多普通人也热衷于为N年后的自己制作一枚“时间胶囊”,留给遥远的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后,当某一天再打开“时间胶囊”时,你会记得自己今天的模样吗?
2013年9月,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芬·乔布斯30年前埋入地下的“时间胶囊”被挖掘出来,一时间引发了“时间胶囊”新热潮。原来,1983年,史蒂夫·乔布斯作为年轻的技术创新者出席了在阿斯彭召开的会议,并在那里埋藏了“时间胶囊”。这个“时间胶囊”呈管状,长约4米,里面装满了收藏品,而在众多收藏品中,最惹人眼球的当属第一代商务电脑的专用鼠标——乔布斯用女儿的芳名命名的丽莎鼠标(Lisa Mouse)。
究竟什么是“时间胶囊”呢?
现代意义上的“时间胶囊”又称“时间舱”,指人们把一堆现代发明创造的有代表意义的物品装入一个容器中,密封后深埋到地下,供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数千年以后的人们挖掘出来进行研究。这一做法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在西方文明中有一种古老的习俗,即在重大活动发生或重要建筑物奠基之前埋入一些物品,如谷物、钱币等,用来向不确定的未来发送某种信息,只不过当时对这种做法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后来,埋存物品的概念不断扩大,代表人类知识和成就的物品也被埋入地下,留待上千年后开启。
爱因斯坦写给未来的信
1938年8月的一天,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接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电话,希望他给5000年后的人类写一封信,作为即将在第二年开幕的纽约世博会的礼物。
1938年8月10日,爱因斯坦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下了《致后人书》。在信中,他回顾了人类取得的重要科学技术成果,也表达了对战争的担忧。这封信是用特制的墨水和纸写成的,于1938年9月23日被放入一个称作“时间胶囊”的特制容器中。与它一起放入这个容器的,还有电动剃须刀、电话等35件日常用品,人造纤维等75种纺织品,以及各种书籍、杂志、图片和缩微胶片。这些凝聚着20世纪人类智慧的器物,被浪漫而庄严地埋入了纽约弗拉兴草坪下15米深的花岗岩洞内,而这里就将是半年后纽约世博会举办的地方,埋下“时间胶囊”为1939年的世博会完成了一个精神的奠基。5000年后,即公元6938年,“时间胶囊”内的物品才能被一一取出。
“时间胶囊”的变迁
1939年世博会前夕,人们决定在地下埋入一个鱼雷状的容器,放进代表时代特点的物品,并将其命名为“时间舱”(time capsule),另一种直译方法形象地称其为“时间胶囊”。 从此,“时间胶囊”与世博会结缘。
1964年,纽约世博会展期很长,西屋电气公司于1965年10月16日又埋下了第二个“时间胶囊”,它与1938年的“时间胶囊”的大小和形状相同,重量约为其一半,并埋在前一只附近,内有信用卡、避孕药、塑料心脏瓣膜等物品。
1970年,大阪世博会召开前,日本人在大阪城公园的“金属墓”下埋藏了两个“时间胶囊”,分别用29个箱子存放了2098件物品。其中,“时间舱1号”要由6970年的人类来开启,而“时间舱2号”在2000年时进行了第一次开封。
2010年上海世博会,庞大的“时间胶囊”变成了用指尖就能轻轻托起的“时间芯片”。作为全部采用中国自主科技、专为“威盛中国芯·时间芯片”活动所定制的装置系统,整机严格按照超工业级标准执行,数据保存于固态存储介质中,以确保对存储其中的大量获选创意作品进行顺畅处理和加密保护,并于28年后真实还原所有信息的本来面貌。
一本作为“时间胶囊”的书
1000年以后,现在很多用数字方法保存的数据也许会消失或者没有办法识别出来,所以一群荷兰的艺术家试图将现在的数据保存到1000年以后。
这群叫做La Société Anonyme的艺术家创造了一种叫做The SKOR Codex的书,其中记录的声音、图片和图表可以被转化成数字信息,像NASA进行太空探测的记录。这本书还包括了一些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符号——因为它是用二进制编码的,所以在使用前需要进行转换。每一个SKOR的复制本都能够存在将近1000年或更久的时间,但是只制作了8个复制本。现在已经有5个复制本被送到万维网的的发明者Tim Berners-Lee的手上,其他3个复制本在2012年书本创造完成后陆续被送走,但是SKOP的原版被保存在La Société Anonyme委托制造方。
2013年11月,这本书正式送给了Berners-Lee,它将在Berners-Lee合作建立的Open Date Institute上展出。他们的目标是希望1000年以后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里能看到这本书,并且被人类或其他形式的生物体利用。
虽然这本书关注的只是现代欧洲文化,包括用四种语言问候、一些艺术作品、自行车的照片、桌子以及传真机等,但却是一个留给未来的“时间胶囊”。
……
如今,很多普通人也热衷于为N年后的自己制作一枚“时间胶囊”,留给遥远的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后,当某一天再打开“时间胶囊”时,你会记得自己今天的模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