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是否参与或在多大程度上参与课堂,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自编的调查量表,对中职生课堂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专题调查,结果显示:中职生课堂参与总体水平不高,认知参与现状堪忧;中职生的学业基础、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和学习同伴对中职生课堂参与水平的高低具有关键影响作用。为提高中职生的课堂参与度,非常有必要开展适性教学。
关键词:中职教育;课堂参与;适性教学
课堂参与,其表述还有“课堂投入”、“学生主体性参与”等,精髓是希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等方面都能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主动建构知识和技能。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是否参与或在多大程度上参与课堂,是展示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窗口之一;课堂参与度的高低,也是“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体现教育民主,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观测点,有些教育教学质量诊断部门还把课堂参与度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考核的一类指标;实践中,不少老师还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入手,开展教育教学反思活动。
当前,我国正进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大变动时代,全民创新、人人创业局面的形成,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等等这些,落脚点和着眼点首要是学生。改善中职生课堂参与现状,提高中职生课堂参与水平,在新时期,越发显示出时代责任和历史意义。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宝应A中专是一所综合性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省首批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由于高一年级学生刚刚入校,对环境还没有完全适应;高三年级综合班处于高考复习迎考,就业班面临毕业实习和择业;高二年级教育教学质态比较稳定,故笔者把该校高二年级学生作为本研究的对象。
(二)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使用自编“中职生课堂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法,1-5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不确定、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问卷内容有“学生基本信息”、“中职生课堂参与现状调查”和“中职生课堂参与影响因素调查”三方面。
中职生课堂参与影响因素问卷设计一是依据师生访谈的结论。比如在问及“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的原因有哪些”时,老师G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过低是最主要原因之一;其次是学生的进取精神、主动学习的意识本身也较低。再者就是社会环境让学生感觉到学好学差没多大区别,学生持无所谓态度;老师H认为是学生基础差、厌学;老师Z认为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缺乏自信心;问及学生“您不愿意参与课堂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回答主要有:(1)面对薄弱学科难免有逃避心理;(2)有些课程知识比较薄弱,听不懂,也不希望出洋相;(3)老师不讲课,一直在自习;(4)有的课程毫无生机,我不愿意参与;另外,问卷设计还参阅了恽广岚、郝一双等人关于课堂参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从自身与外部,分12个方面进行设计。问卷信度如右表。
中职生课堂参与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总信度0.882>0.7,各题项信度超过0.8,问卷信度较高。
(三)调查实施
考虑到调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被调查学生态度上不重视,委托协助调查的老师可能会敷衍,学生不完全理解调查问卷内容等,本次调查采用的流程是:笔者亲自到班级→调查前致谢师生→发放问卷→填问卷前大声朗读问卷卷首语→解释什么叫综合班→强调填写时间5min~10min→认真收缴核查问卷→再次致谢师生。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4份,整理并剔除无效问卷后,共得有效问卷328份,有效回收率82%。样本中男女比例为60.4%和39.6%,总样本比例为61.2%和38.8%;文理科类学生比例39%和61%,总样本比例为37.7%和62.3%;就业班和综合班比例40.2%和59.8%,总样本比例为40.8%和59.2%,抽样结果与与总样本特征吻合性较好。
二、研究发现
中职生课堂参与水平低并不是偶然的、突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既有智力上的、也有非智力上的,既有自身的,也有外界的。笔者使用SPSS20.0对调查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
(一)学业基础好、学习动机纯,能促进中职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中职生进行课堂参与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学生性别对课堂参与影响不明显,但中职女生在“课堂做笔记、参加课堂练习或检测、对课堂的喜爱程度和课堂上感觉到收获程度”四个方面好于男生;中职生学习风格对课堂参与影响不明朗,还需进一步研究。
(二)学习环境较大地影响着中职生课堂参与水平
所学课程对课堂参与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中职学生在实训课上的参与度最高,专业理论课的参与度次之,文化课上的参与度最低;由于学习同伴具有相同的价值认同感,在情感上具有归属感,六成以上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会受到学习同伴的影响;课堂小组合作和讨论,若能激发起中职生课堂参与兴趣,往往能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调查中,有20.7%的学生认为学业基础完全影响到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
40.5%的学生倾向于学业基础影响了其课堂参与水平。另外,笔者在平时听课中也发现,课堂上参与比较积极的往往是坐在前排的学生,而且大多集中在某些学生或某群学生身上。这些学生一般都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学习成绩好、性格开朗、与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座位一般集中在教室前面等。也就是说,中职课堂参与具有“前排、集中、少数”现象。
学业基础对中职生课堂参与的影响还在师生访谈中也得到了证实。笔者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老师都认为:学生不肯参与课堂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基础太差导致的;绝大部分学生也承认:我不愿意参与课堂是因为自己学习基础差,怕在課堂上出丑;做题目的时候我因为不会,干脆就不做了。 通过以上研究,笔者综合比较后发现,学业基础、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和学习同伴对中职生课堂参与水平的高低具有关键影响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以宝应A中专高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的中职生课堂参与影响因素研究,是从“课堂控制论”走向“课堂互动论”的一次科学探索。中职课堂富有生命力的互动局面的形成,从研究结论看,应重视各类影响因素,尤其对“学业基础、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和学习同伴”的重视。笔者进一步从不同影响因素的特征研究后认为: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和学习同伴等,通过营造氛围,加强引导,进行教育,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变,然而,学业基础,是学生长期形成的结果,一时是无法得到改变的,它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积累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业基础,中职教师不应是消极抱怨,而更应是积极面对,需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讲,适性教学,是实现对中职生课堂低参与度的成功逆袭。
所谓适性教学,即教学要适应学生,要让学生适应。笔者提出的适性教学,它是基于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依据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其精髓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设计。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引导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才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途径。也就是说,适性教学不仅能够改善中职生课堂参与水平低的现状,同时,还能激发出中职生的生命价值。那么,中职课堂适性教学如何实现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从设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人文化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教学目标多元化
日本学者吉本均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之中存在着参与学习的和不参与学习的,对知识理解的和不理解的,认知方式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目前,小班化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课堂还是班级授课制,班级人数比较多,我们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一直存在,笔者以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瞄准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展教学,也就是要多元化地设置教学目标。
现实中,笔者发现,学校管理部门,尤其是教务管理部门,在进行教学视导或进行教学诊断时,总是跟老师强调教学目标要以大纲为纲。这种导向,使得老师不越雷池一步,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实际。“盲人摸象”式的目标设置格局,打击了一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如何让教学目标真正多元?引导教师开展诸如中职生课堂参与等课题研究是很必要的。要想准确地掌握一个事物,不光是凭经验,而是要深入研究,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人,是学生。另外加强对教学内容研究不可缺少,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教学大纲只能是老师用以参考的蓝本,老师既要忠于大纲,但也不能拘泥于大纲,对教学内容的二次开发非常重要。
(二)教学内容层次化
教学内容层次化,并不仅仅是降低教学内容难度,也不等于不要难度,而是需要老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多层次”设计。用吉本均的话说,课堂上的学生本身就是不同层次的人组合在一起的,教学内容的分层设计,既要保证让学生“吃得了”,也要让好的学生“吃得饱”。
但在宝应A中专开展中职生课堂参与研究中,笔者发现:课堂教学往往忽视变化了的老师、学生与已知、未知之间的关系,教师讲的学生听不懂,学生想听的,老师又没有讲。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让教学内容难度从低到高逐层推进,能够弥补这种错位,老师和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都能得到补充,实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人文化
现有教育最大的缺陷是教育理想和人文教育的缺失。教育关注知识的传递,理性的养成以及社会某一方面的需要,而忽视学生的存在意义、学生的生命力量、学生的需要以及社会的整体转型,呈现出漠视生命的状态。
目前大多数教师的责任心,对待学生的爱心、耐心以及教师的职业操守总体上还是值得称赞,但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让学生亲身感受课堂师生同在的情景”,教师缺乏将知识内化为“包含生命情感”的内容,等等这些,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的的是冰冷的技术和技能,是没有生命的数字、文字,这也是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
笔者在与老师的交流时,既能感觉到老师对学生游离于课堂的焦急,也能感觉到老师苦于缺乏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若要改变这种矛盾,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化,让教育直面学生的生命需要,对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具有积极的作用。
最后,实现中职生课堂低参与的成功逆袭,途径和方式还有很多,适性教学只是其中一种,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对中职生课堂参与的研究,永远在路上,职教人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参考文献:
[1]保罗.弗莱雷,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的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26.
[2]Newman F·M.student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 in American Secondary School[M].New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2:135.
[3]吉本均.现代授业研究大事典[M].东京:明治图书,1987:340-341.
[4]陈水平.论中职教师课堂管理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2,(08):190-191.
[5]陈佑清.论教育活动的交往—对象性活动结构——兼与教育“交往论”者商榷[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03):12.
[6]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2010,(10):73-80.
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中职生课堂非参与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以宝应中专为例”(XHJX2017010);2017年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大数据背景下提高中职生学习效能个案研究——以宝应中专为例”(XHJX2017009);2017年扬州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CDIO理论创设中职活力课堂的个案研究——以电子电工专业为例”(G/16/P/01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苏俊(1974-),男,汉族,江苏宝应人,硕士,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先进个人、县师德先进个人、市学科带头人、市领雁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宝应中等专业学校高級讲师,研究方向:中职生课堂参与、中职电子技术教学。
关键词:中职教育;课堂参与;适性教学
课堂参与,其表述还有“课堂投入”、“学生主体性参与”等,精髓是希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等方面都能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主动建构知识和技能。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是否参与或在多大程度上参与课堂,是展示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窗口之一;课堂参与度的高低,也是“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体现教育民主,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观测点,有些教育教学质量诊断部门还把课堂参与度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考核的一类指标;实践中,不少老师还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入手,开展教育教学反思活动。
当前,我国正进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大变动时代,全民创新、人人创业局面的形成,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等等这些,落脚点和着眼点首要是学生。改善中职生课堂参与现状,提高中职生课堂参与水平,在新时期,越发显示出时代责任和历史意义。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宝应A中专是一所综合性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省首批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由于高一年级学生刚刚入校,对环境还没有完全适应;高三年级综合班处于高考复习迎考,就业班面临毕业实习和择业;高二年级教育教学质态比较稳定,故笔者把该校高二年级学生作为本研究的对象。
(二)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使用自编“中职生课堂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法,1-5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不确定、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问卷内容有“学生基本信息”、“中职生课堂参与现状调查”和“中职生课堂参与影响因素调查”三方面。
中职生课堂参与影响因素问卷设计一是依据师生访谈的结论。比如在问及“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的原因有哪些”时,老师G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过低是最主要原因之一;其次是学生的进取精神、主动学习的意识本身也较低。再者就是社会环境让学生感觉到学好学差没多大区别,学生持无所谓态度;老师H认为是学生基础差、厌学;老师Z认为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缺乏自信心;问及学生“您不愿意参与课堂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回答主要有:(1)面对薄弱学科难免有逃避心理;(2)有些课程知识比较薄弱,听不懂,也不希望出洋相;(3)老师不讲课,一直在自习;(4)有的课程毫无生机,我不愿意参与;另外,问卷设计还参阅了恽广岚、郝一双等人关于课堂参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从自身与外部,分12个方面进行设计。问卷信度如右表。
中职生课堂参与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总信度0.882>0.7,各题项信度超过0.8,问卷信度较高。
(三)调查实施
考虑到调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被调查学生态度上不重视,委托协助调查的老师可能会敷衍,学生不完全理解调查问卷内容等,本次调查采用的流程是:笔者亲自到班级→调查前致谢师生→发放问卷→填问卷前大声朗读问卷卷首语→解释什么叫综合班→强调填写时间5min~10min→认真收缴核查问卷→再次致谢师生。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4份,整理并剔除无效问卷后,共得有效问卷328份,有效回收率82%。样本中男女比例为60.4%和39.6%,总样本比例为61.2%和38.8%;文理科类学生比例39%和61%,总样本比例为37.7%和62.3%;就业班和综合班比例40.2%和59.8%,总样本比例为40.8%和59.2%,抽样结果与与总样本特征吻合性较好。
二、研究发现
中职生课堂参与水平低并不是偶然的、突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既有智力上的、也有非智力上的,既有自身的,也有外界的。笔者使用SPSS20.0对调查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
(一)学业基础好、学习动机纯,能促进中职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中职生进行课堂参与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学生性别对课堂参与影响不明显,但中职女生在“课堂做笔记、参加课堂练习或检测、对课堂的喜爱程度和课堂上感觉到收获程度”四个方面好于男生;中职生学习风格对课堂参与影响不明朗,还需进一步研究。
(二)学习环境较大地影响着中职生课堂参与水平
所学课程对课堂参与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中职学生在实训课上的参与度最高,专业理论课的参与度次之,文化课上的参与度最低;由于学习同伴具有相同的价值认同感,在情感上具有归属感,六成以上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会受到学习同伴的影响;课堂小组合作和讨论,若能激发起中职生课堂参与兴趣,往往能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调查中,有20.7%的学生认为学业基础完全影响到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
40.5%的学生倾向于学业基础影响了其课堂参与水平。另外,笔者在平时听课中也发现,课堂上参与比较积极的往往是坐在前排的学生,而且大多集中在某些学生或某群学生身上。这些学生一般都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学习成绩好、性格开朗、与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座位一般集中在教室前面等。也就是说,中职课堂参与具有“前排、集中、少数”现象。
学业基础对中职生课堂参与的影响还在师生访谈中也得到了证实。笔者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老师都认为:学生不肯参与课堂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基础太差导致的;绝大部分学生也承认:我不愿意参与课堂是因为自己学习基础差,怕在課堂上出丑;做题目的时候我因为不会,干脆就不做了。 通过以上研究,笔者综合比较后发现,学业基础、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和学习同伴对中职生课堂参与水平的高低具有关键影响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以宝应A中专高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的中职生课堂参与影响因素研究,是从“课堂控制论”走向“课堂互动论”的一次科学探索。中职课堂富有生命力的互动局面的形成,从研究结论看,应重视各类影响因素,尤其对“学业基础、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和学习同伴”的重视。笔者进一步从不同影响因素的特征研究后认为: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和学习同伴等,通过营造氛围,加强引导,进行教育,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变,然而,学业基础,是学生长期形成的结果,一时是无法得到改变的,它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积累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业基础,中职教师不应是消极抱怨,而更应是积极面对,需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讲,适性教学,是实现对中职生课堂低参与度的成功逆袭。
所谓适性教学,即教学要适应学生,要让学生适应。笔者提出的适性教学,它是基于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依据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其精髓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设计。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引导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才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途径。也就是说,适性教学不仅能够改善中职生课堂参与水平低的现状,同时,还能激发出中职生的生命价值。那么,中职课堂适性教学如何实现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从设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人文化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教学目标多元化
日本学者吉本均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之中存在着参与学习的和不参与学习的,对知识理解的和不理解的,认知方式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目前,小班化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课堂还是班级授课制,班级人数比较多,我们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一直存在,笔者以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瞄准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展教学,也就是要多元化地设置教学目标。
现实中,笔者发现,学校管理部门,尤其是教务管理部门,在进行教学视导或进行教学诊断时,总是跟老师强调教学目标要以大纲为纲。这种导向,使得老师不越雷池一步,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实际。“盲人摸象”式的目标设置格局,打击了一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如何让教学目标真正多元?引导教师开展诸如中职生课堂参与等课题研究是很必要的。要想准确地掌握一个事物,不光是凭经验,而是要深入研究,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人,是学生。另外加强对教学内容研究不可缺少,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教学大纲只能是老师用以参考的蓝本,老师既要忠于大纲,但也不能拘泥于大纲,对教学内容的二次开发非常重要。
(二)教学内容层次化
教学内容层次化,并不仅仅是降低教学内容难度,也不等于不要难度,而是需要老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多层次”设计。用吉本均的话说,课堂上的学生本身就是不同层次的人组合在一起的,教学内容的分层设计,既要保证让学生“吃得了”,也要让好的学生“吃得饱”。
但在宝应A中专开展中职生课堂参与研究中,笔者发现:课堂教学往往忽视变化了的老师、学生与已知、未知之间的关系,教师讲的学生听不懂,学生想听的,老师又没有讲。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让教学内容难度从低到高逐层推进,能够弥补这种错位,老师和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都能得到补充,实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人文化
现有教育最大的缺陷是教育理想和人文教育的缺失。教育关注知识的传递,理性的养成以及社会某一方面的需要,而忽视学生的存在意义、学生的生命力量、学生的需要以及社会的整体转型,呈现出漠视生命的状态。
目前大多数教师的责任心,对待学生的爱心、耐心以及教师的职业操守总体上还是值得称赞,但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让学生亲身感受课堂师生同在的情景”,教师缺乏将知识内化为“包含生命情感”的内容,等等这些,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的的是冰冷的技术和技能,是没有生命的数字、文字,这也是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
笔者在与老师的交流时,既能感觉到老师对学生游离于课堂的焦急,也能感觉到老师苦于缺乏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若要改变这种矛盾,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化,让教育直面学生的生命需要,对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具有积极的作用。
最后,实现中职生课堂低参与的成功逆袭,途径和方式还有很多,适性教学只是其中一种,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对中职生课堂参与的研究,永远在路上,职教人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参考文献:
[1]保罗.弗莱雷,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的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26.
[2]Newman F·M.student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 in American Secondary School[M].New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2:135.
[3]吉本均.现代授业研究大事典[M].东京:明治图书,1987:340-341.
[4]陈水平.论中职教师课堂管理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2,(08):190-191.
[5]陈佑清.论教育活动的交往—对象性活动结构——兼与教育“交往论”者商榷[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03):12.
[6]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2010,(10):73-80.
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中职生课堂非参与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以宝应中专为例”(XHJX2017010);2017年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大数据背景下提高中职生学习效能个案研究——以宝应中专为例”(XHJX2017009);2017年扬州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CDIO理论创设中职活力课堂的个案研究——以电子电工专业为例”(G/16/P/01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苏俊(1974-),男,汉族,江苏宝应人,硕士,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先进个人、县师德先进个人、市学科带头人、市领雁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宝应中等专业学校高級讲师,研究方向:中职生课堂参与、中职电子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