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创客教育的特点及高校创客教育往往以创业作为落脚点的实际,探索高校开展创客教育阻碍与策略,从四个方面进行,创客教育的活动、创客教育的体制、创客教育的机制、创客教育的观念。
关键词:高校;创客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035文獻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105-02
在创业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创客实践在高校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基于创客模式的实践教育,从学习形式、学习的内容、讲授方式以及学习环境等各个层面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众创空间作为承载创客实践的平台,不仅缓解了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更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和能力,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实现个人价值的在塑造;其次在高校开展创客教育及创客实践更能满足企业及社会需求,让高校培养的人才更接地气。本文旨在对高校创客教育开展的阻碍与策略作简要分析。
一、 创客、创客空间、创客教育
创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Maker或Hacker,指乐于动手实践和分享,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1]。目前创客并没有确切的定义。我们认为,创客是创意者、设计者、创业者的统称;泛指具有创新思维及创新想法,乐于设计和分享,敢于动手实践,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个人或群体。对创客的了解和认知需要结合创客空间来整体认知。创客空间是一种承载创客活动的平台,大量的创客空间以初创团队孵化器的形式存在。创客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创客的社会活动。主要强调创新、合作、分享、实践,在“互联网+”的时代,更注重创意和科技的融合,强调跨学科跨专业的不同层次不同特质的人交流及沟通[2]。创客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参与性。高校创客教育强调深度参与和重度垂直,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参与项目或者产品的讨论和制作过程,并对于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2、共享性。高校创客教育强调针对某一问题或主题的分享、探讨及解决,通过团队的交流和协作配合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性。高校创客教育强调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创新的思维。
4、技术性。高校创客教育注重科学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在网络化和社区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创客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的科学技术培训,掌握基本代码编写、编程等技能。
5、实操性。高校创客教育注重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将想法或创意变成现实的能力。
6、紧迫性。大多数高等学校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在有限的时间内他们需要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选择创业的学生更是如此。
二、高校创客教育的困境和对策
孙绵涛认为,教育管理现象包括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观念四个基本范畴[3]。四个范畴能够涵盖教育现象的全部内容,系统的揭示教育管理的问题,更具条理的提出解决对策。由此得到启示,对于高校创客教育的相关问题,我们试图从高校创客教育活动、高校创客教育体制、高校创客教育机制、高校创客教育观念作初步的探索。
1、从高校创客教育活动上看
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事实层面要素和价值层面要素,事实要素包括人的要素、内容要素、过程及资源要素和环境要素[4]。这些要素是高校创客教育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将从创客教育活动的主体要素“人”、创客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创客教育活动的环境三个内在要素方面来逐一分析高校创客教育开展的困惑和对策。
首先,从高校创客教育活动的主体来看,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老师是课堂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播者及权威。老师已经习惯于课堂主导者的角色。但是在创客教育中,课堂的主体已经由转变到学生。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交流和沟通。共享各自的想法及创意,在分享、宽容、合作、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传播[5]。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利于其自主性的发挥及主动学思考、主动学习能力的锻炼;对于老师来说,在相互交流中进行自身的成长和在塑造。在创客教育中,要求老师具备知识专业性的同时,更要求其具备开放、包容、多元的心态,重新对自我的身份进行定位。
其次,从创客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来看,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各学科、各专业教授的往往是学术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尽管高校一直在寻求突破,但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然普遍。根据笔者亲身体验及观察了解,高校的专业设置存在跟风现象,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及需求设置专业,但是对于其培养目标及人才的培养层次模糊不清。例如,影视传播管理专业,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等,难道做服装表演的还必须懂得服装的设计,必须会自己做服装吗?不仅如此,高校所授课程知识有些已经陈旧不堪,早已是市场上淘汰的,老师仍然尽心尽力的教授;导致高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脱节,“就业难”问题也和此不无关系。
因此要有效开展创客教育进行教材的改革和专业的设置势在必行,授课内容应与科学化、多元化、时代化的目标相结合,教学活动形式也应趋于多样化、娱乐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形成师生互益、教学相长的双向教学模式。
再者,从创客教育的环境来看,创客教育的环境可以从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两个方面考量。物质环境体现在活动场地及活动器材、活动经费的不足;精神环境体现在高校教师与学生创新意识的淡薄及创新能力的不足以及对新事物感知钝化,即便有青年教师对于创客教育很有热情,但苦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培训,仍然很难对学生提供帮助。根据当前的情况,高校应该合理规划教学空间,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基础设施和器材,做到一室多用、一器多用。同时加强教师及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加强教师的培训,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创意活动等促进学生参与其中,使创新创意在校园内蔚然成风。
2、从高校创客教育体制上看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教育机构是教育体制的载体,教育规范是教育体制的核心[6]。高校创客教育的教育体制,即由高校高校教育机构和高校管理规范结合而成。从宏观的层面说,国家及高校所设立的教育机构比较健全,也有一套相应的制度。创新教育虽然在国内高校提了几十年,但是在实际的课堂学习和授课实践中仍让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创新教育往往落于口头。创客教育是更高一层次的创新教育,在创业者的层面上可以说是创新创意的集合体,并实现由想法到现实的转化。但是在执行的时候,往往流于形式,部分部门地位尴尬。主要原因在于制度的制定及监管不到位,让教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有洞子可钻,有理由可找。
在当前情况下,有以下几点建议可供思考:
第一,从教育机构层面来说,建立专门的创客教育服务机构,进行创客教育的现象学、元学等方面的研究,并未创客空间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咨询服务。考虑到高校现实的经费不足的问题,可以探索以在中国普遍兴起的大学城为着眼点,建立多校共用的创客空间。在公共空间办公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颇有益处,创客教育的核心也在于通过创意思维和想法的碰撞实现由想法到做法的转变。
与此同时,还可以考虑借助已有的校园社团力量,建立高校基层社团管理机构,对高校社团资源的重新组合分配,借此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空间的新型社团组织。让新型社团组织这一基层学生管理组织在团委的领导下寻找更多的渠道促进创客教育在高校的蓬勃发展。
最后,高校也可进一步探索高校—社区合作模式,利用已有的社区活动中心,实现一心多用,一体多能,建立高校—社区创客共享中心。对学校而言,这样既可以减少高校的经费支出,又可以合理的推进创客教育的发展。对于社区而言,可以丰富社区的居民生活,进行居民的再次教育。对于社会而言,利于形成全民创新、全民向学的风尚。
第二,从创客教育制度或规范上讲,建立与高校发展水平和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创客教育督导体系,建立具体可行的、真正能促进创客教育发展的管理制度。高校应建立由学生创客和教师代表共同组成指导服务委员会,明确权责利划分,确保沟通零障碍,为“创客空间”清障搭台,为创客们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3、从高校创客教育机制上看
教育机制是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7]。教育机制分为教育层次机制、教育形式机制、教育功能机制。教育的形式机制分为行政计划式、指导服务式、监督服务式;教育功能机制分为激励机制、制约机制、保障机制。高校创客教育的开展问题主要体现在指导服务式机制及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层面。高校去行政化的号子已经提了多年,关于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讨论一直进行。创客教育的进行不仅需要自由的学术氛围,也需要实际的政策支持,创客不仅需要学者的智慧,也需要管理人员的经验。对于学生创客来说,学校是其最直接也是最宝贵的资源。高校需要形成以指导服务式为主,以行政计划和监督服务为辅的形式机制。强化指导服务式的教育机制,逐步淡化行政计划式的教育机制,推动高校创客教育不断发展。
在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方面,由于地域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家境原因等原因,大量的高校学生不敢参与到创客的教育中,对于高科技的恐惧感大于好奇感,仍然只是读书、做题、考试的机器或者只是求个文聘、找个工作而已。原因在于“创客”本身的运作规律和市场关系密切,因为,一个成熟的“创客”除了需要通过行动实现创意,还需要通过众筹平台(网络群众集资平台)筹集资金,并且借助企业生产将产品投入市场。这样的运作流程,让很多人将“创客”等同于创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创业代表着未来的不稳定,没有固定收入、没有假期,失败的后果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高校创客在资金上缺乏,在创业的同时缺少必要的资源保障,很多好的创意,在实践的过程中死于资金链的断裂。例如在我国举行的联想创客大赛、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东软国际杯等对创客教育的推广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高校创客的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说需要组建不同的创客团队,团队成员既包括专家、学者、讲师更以学生为主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完善创客教育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设置不同的奖项,提供不同的支持,在帮助解决教师和学生后顾之忧的同时正视创客教育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在变革传统授课模式方面的价值。
4、从高校创客教育观念上看
教育观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教育现象系统的理性认识[8]。包括对高校创客教育是什么的认识、高校创客教育作用的认识、高校创客教育怎么做的认识、高校创客教育的结果的认识。对于这些问题高校还存在认识的偏差,不少学校的领导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在学校期间不出事、毕业追求就业率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很多时候流于形式,搞面子工程。高校这种意识将会极大的限制创客教育的发展。
創客教育具有共享性、创新性的特点,创客教育要真正的落到实处,首先要看到创客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价值,彻底破除应试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教育的束缚,强调以兴趣和爱好为学习动力,注重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减轻社会功利短视的影响。其次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实现师生的双向有益交互。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观念落后的问题,就要站在整个国民素质的高度来理解创客教育的关键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创客式教育下更有利于催生新的技术,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综上所述,创客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甚至中小学教育的未来发展主题,当前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推动下,企业和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转型,并不断呼唤教育的回应。积极搭建支持创客教育的众创空间和校园生态系统,在校园和社会上形成创新文化,高校应全面思考教育应担负的责任,积极转变观念,解决不足,满怀热情的推动创客教育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美]Chris Anderson.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3][4][6][7][8]孙绵涛.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01-27.
关键词:高校;创客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035文獻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105-02
在创业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创客实践在高校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基于创客模式的实践教育,从学习形式、学习的内容、讲授方式以及学习环境等各个层面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众创空间作为承载创客实践的平台,不仅缓解了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更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和能力,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实现个人价值的在塑造;其次在高校开展创客教育及创客实践更能满足企业及社会需求,让高校培养的人才更接地气。本文旨在对高校创客教育开展的阻碍与策略作简要分析。
一、 创客、创客空间、创客教育
创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Maker或Hacker,指乐于动手实践和分享,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1]。目前创客并没有确切的定义。我们认为,创客是创意者、设计者、创业者的统称;泛指具有创新思维及创新想法,乐于设计和分享,敢于动手实践,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个人或群体。对创客的了解和认知需要结合创客空间来整体认知。创客空间是一种承载创客活动的平台,大量的创客空间以初创团队孵化器的形式存在。创客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创客的社会活动。主要强调创新、合作、分享、实践,在“互联网+”的时代,更注重创意和科技的融合,强调跨学科跨专业的不同层次不同特质的人交流及沟通[2]。创客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参与性。高校创客教育强调深度参与和重度垂直,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参与项目或者产品的讨论和制作过程,并对于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2、共享性。高校创客教育强调针对某一问题或主题的分享、探讨及解决,通过团队的交流和协作配合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性。高校创客教育强调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创新的思维。
4、技术性。高校创客教育注重科学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在网络化和社区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创客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的科学技术培训,掌握基本代码编写、编程等技能。
5、实操性。高校创客教育注重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将想法或创意变成现实的能力。
6、紧迫性。大多数高等学校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在有限的时间内他们需要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选择创业的学生更是如此。
二、高校创客教育的困境和对策
孙绵涛认为,教育管理现象包括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观念四个基本范畴[3]。四个范畴能够涵盖教育现象的全部内容,系统的揭示教育管理的问题,更具条理的提出解决对策。由此得到启示,对于高校创客教育的相关问题,我们试图从高校创客教育活动、高校创客教育体制、高校创客教育机制、高校创客教育观念作初步的探索。
1、从高校创客教育活动上看
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事实层面要素和价值层面要素,事实要素包括人的要素、内容要素、过程及资源要素和环境要素[4]。这些要素是高校创客教育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将从创客教育活动的主体要素“人”、创客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创客教育活动的环境三个内在要素方面来逐一分析高校创客教育开展的困惑和对策。
首先,从高校创客教育活动的主体来看,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老师是课堂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播者及权威。老师已经习惯于课堂主导者的角色。但是在创客教育中,课堂的主体已经由转变到学生。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交流和沟通。共享各自的想法及创意,在分享、宽容、合作、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传播[5]。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利于其自主性的发挥及主动学思考、主动学习能力的锻炼;对于老师来说,在相互交流中进行自身的成长和在塑造。在创客教育中,要求老师具备知识专业性的同时,更要求其具备开放、包容、多元的心态,重新对自我的身份进行定位。
其次,从创客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来看,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各学科、各专业教授的往往是学术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尽管高校一直在寻求突破,但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然普遍。根据笔者亲身体验及观察了解,高校的专业设置存在跟风现象,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及需求设置专业,但是对于其培养目标及人才的培养层次模糊不清。例如,影视传播管理专业,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等,难道做服装表演的还必须懂得服装的设计,必须会自己做服装吗?不仅如此,高校所授课程知识有些已经陈旧不堪,早已是市场上淘汰的,老师仍然尽心尽力的教授;导致高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脱节,“就业难”问题也和此不无关系。
因此要有效开展创客教育进行教材的改革和专业的设置势在必行,授课内容应与科学化、多元化、时代化的目标相结合,教学活动形式也应趋于多样化、娱乐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形成师生互益、教学相长的双向教学模式。
再者,从创客教育的环境来看,创客教育的环境可以从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两个方面考量。物质环境体现在活动场地及活动器材、活动经费的不足;精神环境体现在高校教师与学生创新意识的淡薄及创新能力的不足以及对新事物感知钝化,即便有青年教师对于创客教育很有热情,但苦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培训,仍然很难对学生提供帮助。根据当前的情况,高校应该合理规划教学空间,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基础设施和器材,做到一室多用、一器多用。同时加强教师及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加强教师的培训,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创意活动等促进学生参与其中,使创新创意在校园内蔚然成风。
2、从高校创客教育体制上看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教育机构是教育体制的载体,教育规范是教育体制的核心[6]。高校创客教育的教育体制,即由高校高校教育机构和高校管理规范结合而成。从宏观的层面说,国家及高校所设立的教育机构比较健全,也有一套相应的制度。创新教育虽然在国内高校提了几十年,但是在实际的课堂学习和授课实践中仍让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创新教育往往落于口头。创客教育是更高一层次的创新教育,在创业者的层面上可以说是创新创意的集合体,并实现由想法到现实的转化。但是在执行的时候,往往流于形式,部分部门地位尴尬。主要原因在于制度的制定及监管不到位,让教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有洞子可钻,有理由可找。
在当前情况下,有以下几点建议可供思考:
第一,从教育机构层面来说,建立专门的创客教育服务机构,进行创客教育的现象学、元学等方面的研究,并未创客空间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咨询服务。考虑到高校现实的经费不足的问题,可以探索以在中国普遍兴起的大学城为着眼点,建立多校共用的创客空间。在公共空间办公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颇有益处,创客教育的核心也在于通过创意思维和想法的碰撞实现由想法到做法的转变。
与此同时,还可以考虑借助已有的校园社团力量,建立高校基层社团管理机构,对高校社团资源的重新组合分配,借此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空间的新型社团组织。让新型社团组织这一基层学生管理组织在团委的领导下寻找更多的渠道促进创客教育在高校的蓬勃发展。
最后,高校也可进一步探索高校—社区合作模式,利用已有的社区活动中心,实现一心多用,一体多能,建立高校—社区创客共享中心。对学校而言,这样既可以减少高校的经费支出,又可以合理的推进创客教育的发展。对于社区而言,可以丰富社区的居民生活,进行居民的再次教育。对于社会而言,利于形成全民创新、全民向学的风尚。
第二,从创客教育制度或规范上讲,建立与高校发展水平和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创客教育督导体系,建立具体可行的、真正能促进创客教育发展的管理制度。高校应建立由学生创客和教师代表共同组成指导服务委员会,明确权责利划分,确保沟通零障碍,为“创客空间”清障搭台,为创客们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3、从高校创客教育机制上看
教育机制是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7]。教育机制分为教育层次机制、教育形式机制、教育功能机制。教育的形式机制分为行政计划式、指导服务式、监督服务式;教育功能机制分为激励机制、制约机制、保障机制。高校创客教育的开展问题主要体现在指导服务式机制及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层面。高校去行政化的号子已经提了多年,关于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讨论一直进行。创客教育的进行不仅需要自由的学术氛围,也需要实际的政策支持,创客不仅需要学者的智慧,也需要管理人员的经验。对于学生创客来说,学校是其最直接也是最宝贵的资源。高校需要形成以指导服务式为主,以行政计划和监督服务为辅的形式机制。强化指导服务式的教育机制,逐步淡化行政计划式的教育机制,推动高校创客教育不断发展。
在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方面,由于地域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家境原因等原因,大量的高校学生不敢参与到创客的教育中,对于高科技的恐惧感大于好奇感,仍然只是读书、做题、考试的机器或者只是求个文聘、找个工作而已。原因在于“创客”本身的运作规律和市场关系密切,因为,一个成熟的“创客”除了需要通过行动实现创意,还需要通过众筹平台(网络群众集资平台)筹集资金,并且借助企业生产将产品投入市场。这样的运作流程,让很多人将“创客”等同于创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创业代表着未来的不稳定,没有固定收入、没有假期,失败的后果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高校创客在资金上缺乏,在创业的同时缺少必要的资源保障,很多好的创意,在实践的过程中死于资金链的断裂。例如在我国举行的联想创客大赛、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东软国际杯等对创客教育的推广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高校创客的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说需要组建不同的创客团队,团队成员既包括专家、学者、讲师更以学生为主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完善创客教育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设置不同的奖项,提供不同的支持,在帮助解决教师和学生后顾之忧的同时正视创客教育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在变革传统授课模式方面的价值。
4、从高校创客教育观念上看
教育观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教育现象系统的理性认识[8]。包括对高校创客教育是什么的认识、高校创客教育作用的认识、高校创客教育怎么做的认识、高校创客教育的结果的认识。对于这些问题高校还存在认识的偏差,不少学校的领导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在学校期间不出事、毕业追求就业率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很多时候流于形式,搞面子工程。高校这种意识将会极大的限制创客教育的发展。
創客教育具有共享性、创新性的特点,创客教育要真正的落到实处,首先要看到创客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价值,彻底破除应试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教育的束缚,强调以兴趣和爱好为学习动力,注重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减轻社会功利短视的影响。其次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实现师生的双向有益交互。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观念落后的问题,就要站在整个国民素质的高度来理解创客教育的关键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创客式教育下更有利于催生新的技术,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综上所述,创客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甚至中小学教育的未来发展主题,当前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推动下,企业和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转型,并不断呼唤教育的回应。积极搭建支持创客教育的众创空间和校园生态系统,在校园和社会上形成创新文化,高校应全面思考教育应担负的责任,积极转变观念,解决不足,满怀热情的推动创客教育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美]Chris Anderson.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3][4][6][7][8]孙绵涛.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