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上期)
书娴一听此言,心急如焚,起身就要去寻。赵四说:“师娘,您先别急,我再去打听打听,问个清楚,再作打算。”随后,他又找到王二婶,详细地问询了乞丐的前后经过。
赵四说:“二婶,你等着我,我去找个画匠。”不一会儿,赵四就领来了画匠,他和二婶边说边画。
画完像,赵四拿着画像对书娴说:“我保证师父的魂魄附在了乞丐身上,您拿着它去找师父,有个对照的模样,会更容易些。”
次日清晨,书娴带上银两、干粮、书及绣花针线包就出发了。一路上翻山越岭,本来消瘦的她熬得面黄肌瘦。好在有夫君的身形在心中壮胆,总能化险为夷。
转眼多日有余,却无一丝音信。
这天,就在她口袋中的银两所剩无几时,书娴来到一个部落前,正想倚在一棵大杨树上休息一会儿,身后突然蹿出两个彪(biāo)形大汉。
原来俩人跟踪她多时,本想下手,就是撵(niǎn)不上疾走如飞的书娴。眼下时机难得,俩人一前一后将她围在中间。
一大汉气势汹汹地说:“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见势不妙,书娴哀求:“请好汉手下留情,我口袋中的盘缠不多了,都给你们。”书娴边说边假装掏口袋。
极具针线天赋的书娴,能飞针的本事无师自通。说话间,她已从树后转到树前。同时,捏住绣花针的手指猛地朝后一甩,正好一阵大风吹来,10根银针直奔两位壮汉。
不偏不倚。5根扎在一人肚脐,5根刺到一人肩上穴位。一人扑通倒地,一个立在地上翻白眼。
书娴暗暗感激刚才那阵风,没有它的相助,银针不见得能那么准地扎正部位。
眼见两人不能动弹,但书娴没有立即走开。
倒在地上的那位壮汉,过了好大一会儿,才费九牛二虎之力拱起身,跪到书娴面前:“大姐饶命,大姐饶命!您大人有大量,千万别跟我等小人这般见识。我们哥俩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家中有七旬老母病重,无银两医治,只好想此下策。哪成想今日遇到大姐,还望姑奶奶您饶命啊!”说罢,连续磕(kē)了几个响头。
听了壮汉的话,书娴心也软了,训斥他俩一顿,上前将银针拔出。
刚想转身离开,其中一人说:“大姐到此部落有何事?我俩正是这儿的,人熟路知,尽管吩咐。”
书娴便将寻夫之事告诉他们,并拿出那张画像,让他俩辨认。 二人看了半天直摇头,但是不敢怠慢书娴。见书娴一日没咋吃东西,急忙去部落买来包子和馒头,并一直把书娴送出很远。
经过九九八十一日的寻找,书娴终于来到白龙江边上的北罗部落,并打听到夫君下落。
李洪水做梦也想不到夫人能找到这儿,他多想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书娴啊,可是,自己这副模样,还是别给她带来负担的好。于是,他拒不相认。
书娴却执(zhí)拗(niù)地说:“就是到天边,我也能听出你的声音,闻出你的气味,认出你的神情。虽然你的原身被虎叼走,但我觉得,总有一天你会和当初一样。哪怕一辈子这个模样,我也会和你白头到老。”说罢,抖掉外衣上面落满的尘灰,走进西边的灶屋开始做饭。
妻子如此执拗,李洪水感动不已,他暗自发誓,不能辜负书娴的厚爱。
书娴人美,心地善良,心灵手巧。谁家有大事小情,她有求必应,是街坊公认的贤妻。李洪水大书娴一旬,他疼爱夫人,尽量多做铁匠活,让书娴过上好日子。他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平时除了打铁,就是上山寻身。
几年过去,不见书娴怀孕,邻居大婶就纳闷地问:“书娴啊,别怪婶子多嘴,你们俩这么好,咋不想着要个孩子呢?”
书娴难为情地说:“婶子,不是我不想要,是俺家洪水他,他不想要。他嫌自己长得丑,怕有了孩子随他,长大没法见人……其实,洪水先前可不是现在这副模样,他英俊得很呢……”
说着说着,书娴竟然动情地哭出声来,邻居婶子不好再说什么,此事就再没人提起。
多年过去,两人恩爱如初。只是,家中仍未有子嗣(sì)。
第三章 黑龙下界
话说一天夜里,九声雷震响小兴安岭及三江平原。一条闪电划开天庭,像一把银钥匙打开龙宫的宫门,洪水如注,似恢(huī)宏的瀑布。
暴风骤雨过后,江面漂来一对红松,树根交错,树冠相拥。远望,如连体兄弟;近瞧,似偌大摇篮。
骇浪巨手般擎起双木,乌拉草棉絮似地裹着劲松,水势浩大,激流迅猛。刹那间,这对红松冲出江堤,径直朝岸头附近的铁匠铺冲去,但离铁匠铺大门口几丈处,却稳稳地停下。
书娴被雷声震醒,听到门前响声一片,急忙披衣而起。出门细看,交叉在一起的红松中间,竟然蜷(quán)着一个哭声震天的婴儿。肚脐上,还盖着一块金丝银布。
这块金丝银布质地极佳,几乎被墨汁浸染;唯有一角字迹隐约,却辨认不出。
想着,想着,书娴顿觉此物不凡。
此时,李洪水也醒来,急忙过来。
“它可能是孩子的天机,还是别让任何人看见为好。”想到这儿,深谙(ān)礼数的书娴,迅速将金丝银布掖(yē)进袖口。
书娴急忙将孩子抱进里屋,趁李洪水去灶屋烧水的工夫,她打开炕柜,将金丝银布小心翼翼藏在被褥之下,然后,脱下肚兜给浑身湿漉漉的孩子包上。
说来也怪,孩子在书娴怀中,就像在亲娘的怀抱,哭声随即停止。这孩子额头圆圆的,眼睛大大的,身子鼓鼓的,眼睫毛天鹅绒般茂密。眉宇间透着凛然的英气,历经怒涛冲洗,却无丝毫胆怯,定定地冲书娴微笑,小脸蛋苹果般红润,酒窝好像明亮的晨星。
看着看着,书娴急忙招呼李洪水:“快过来瞧瞧,这一对酒窝和我的咋这么像。”
李洪水趴在炕沿上细瞧,果然,不光是酒窝,就连眉眼与口鼻的形状都和书娴的极像。尤其是肤色,如同从她身上扒下来的一般。
书娴赶紧给孩子清洗身子,就在清水沾上后背的一瞬,她突然发现9枚柳叶般大小相仿的胎记,左看发绿,翡翠般深绿;右看发蓝,碧空般纯蓝;近看发黑,宝石般乌黑。胎记纹络清晰,颜色饱满,质地高贵,从哪个角度看,都像光彩夺目的龙羽的碎影。 这9枚胎记,让书娴一下子想到那块金丝银布,她连忙用肚兜裹住孩子的后背,小家伙结实得像根棒槌,鼓溜溜的小手,嫩乎乎的小脚,圆嘟嘟的小腰。熟悉的眼神像是从哪儿见过,直瞧得李洪水乐不拢嘴,书娴抱过来,李洪水搂过去,喜欢得不得了。
两人给孩子取名为仙念,乳名为念儿。仙,神来之缘的意思;念,寓为亘古的念想。
将孩子安顿好,书娴对李洪水说:“你先到大部落,给孩子买些用的东西吧。”
李洪水一走,书娴马上从被褥下面取出那块金丝银布,她似乎在墨汁的清香中,还闻到一缕淡淡的云味;又端详那一角隐约的字迹,琢磨半天也不知何意,像是猜想一句蹊(qī)跷(qiɑo)的天书。
她取来清水、草木灰水等制成的祛污水擦拭上面的墨汁,都不管用,愈擦不掉,愈激发她的好奇心。可是,各种办法用尽,依然无果。
“怎么才能真相大白呢?”书娴无奈却不甘心,一连数日,绞尽脑汁。
一日清晨,书娴到后院那棵仙树旁挖野菜,蓦地,一阵微风吹来,一粒泥土刮进眼角,磨得她泪水涟涟。眼前,顿时模糊不清。
一只喜鹊恰巧落在枝头,震得露珠纷纷坠落,有一颗正好滴入书娴一眨一眨的眼睛里,不想,眼睛的疼痛霎时消失,眼前一片清亮。
书娴顿悟:“这露水能除眼疾,还愁祛不了墨汁?用它试试,或许会有效果!”想着,想着,她提着采好的半篮野菜回到屋里,把平时浇花用的小桶洗干净,而后,又兴冲冲来到仙树下。
嫩叶上的露珠,像是晶莹的银豆,书娴把小桶放在嫩叶底下,将窄小的叶子放低,对着露珠轻轻一吹,它们便一粒粒滚进水桶。赶上宽大的叶子,只需轻轻一抖,便能接到无数清流,半个时辰,就采了多半桶。
书娴高兴不已,想像即将揭开的秘密很是激动,额头上的汗珠,还不时滴入小桶里的琼浆玉液上。她快步回家,一进家门,便从柜子里取出那块舍不得用的毛巾,沾上点露水,开始擦拭。
可是,两个时辰过去,神奇的事情没有发生。只是,那顽固的一角,似乎有点褪色,这微乎其微的变化,还是让书娴有了盼头。
此后,每逢青翠的日子,她都风雨无阻地采撷(xié)露珠,一采便是数载。
每次用过的露水,书娴都舍不得扔掉。她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墨水。尽管每次只擦下来一点儿,水盆里的水却油黑锃(zèng)亮。书娴就惜墨如金地用这些宝水,一点一滴地浇灌后院那棵仙树。
谁料,这些乌珠,浸入仙树的根部,竟使之渐渐茂盛参天;又悄悄渗入地心,数万年中绵延成长,竟成为举世闻名的石墨群,覆盖方圆数百里。
念儿自小聪慧过人,经爹娘精心培育,终于成长为英武少年。他天赋文才,像是在娘胎里便读书万卷;刚刚学语,就下笔犹如神助;他身手敏捷,拳若铁锤;跤法尤其了得,如流星揽月,似矫燕凌风:远了搓,近了攉,不远不近大得喝之神威,力拔山兮气盖世。
念儿心地善良,为了去掉邻居家小姑娘英英脸上那块鸡蛋般大的胎记,念儿多次登上小兴安岭之巅,采回仙草为她治疗,眼下,胎记已经看不到了。
英英的奶奶腿脚不灵便,为给老人制作一根上好的檀木拐杖,念儿在深山老林奔波一天,终于觅得极品。老人拄着这根拐杖,行走自如。
谁家院落撂起高高的柴火,谁家田地一片金色收获,谁家水缸溢满清波……总能看到念儿忙碌的身影。
他俊朗出众,天赋神力。男孩子称他仙兄,女孩子唤他念哥,都喜欢围着他转,跟他学本事。
渐渐地,念儿远近闻名。
(待续)
书娴一听此言,心急如焚,起身就要去寻。赵四说:“师娘,您先别急,我再去打听打听,问个清楚,再作打算。”随后,他又找到王二婶,详细地问询了乞丐的前后经过。
赵四说:“二婶,你等着我,我去找个画匠。”不一会儿,赵四就领来了画匠,他和二婶边说边画。
画完像,赵四拿着画像对书娴说:“我保证师父的魂魄附在了乞丐身上,您拿着它去找师父,有个对照的模样,会更容易些。”
次日清晨,书娴带上银两、干粮、书及绣花针线包就出发了。一路上翻山越岭,本来消瘦的她熬得面黄肌瘦。好在有夫君的身形在心中壮胆,总能化险为夷。
转眼多日有余,却无一丝音信。
这天,就在她口袋中的银两所剩无几时,书娴来到一个部落前,正想倚在一棵大杨树上休息一会儿,身后突然蹿出两个彪(biāo)形大汉。
原来俩人跟踪她多时,本想下手,就是撵(niǎn)不上疾走如飞的书娴。眼下时机难得,俩人一前一后将她围在中间。
一大汉气势汹汹地说:“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见势不妙,书娴哀求:“请好汉手下留情,我口袋中的盘缠不多了,都给你们。”书娴边说边假装掏口袋。
极具针线天赋的书娴,能飞针的本事无师自通。说话间,她已从树后转到树前。同时,捏住绣花针的手指猛地朝后一甩,正好一阵大风吹来,10根银针直奔两位壮汉。
不偏不倚。5根扎在一人肚脐,5根刺到一人肩上穴位。一人扑通倒地,一个立在地上翻白眼。
书娴暗暗感激刚才那阵风,没有它的相助,银针不见得能那么准地扎正部位。
眼见两人不能动弹,但书娴没有立即走开。
倒在地上的那位壮汉,过了好大一会儿,才费九牛二虎之力拱起身,跪到书娴面前:“大姐饶命,大姐饶命!您大人有大量,千万别跟我等小人这般见识。我们哥俩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家中有七旬老母病重,无银两医治,只好想此下策。哪成想今日遇到大姐,还望姑奶奶您饶命啊!”说罢,连续磕(kē)了几个响头。
听了壮汉的话,书娴心也软了,训斥他俩一顿,上前将银针拔出。
刚想转身离开,其中一人说:“大姐到此部落有何事?我俩正是这儿的,人熟路知,尽管吩咐。”
书娴便将寻夫之事告诉他们,并拿出那张画像,让他俩辨认。 二人看了半天直摇头,但是不敢怠慢书娴。见书娴一日没咋吃东西,急忙去部落买来包子和馒头,并一直把书娴送出很远。
经过九九八十一日的寻找,书娴终于来到白龙江边上的北罗部落,并打听到夫君下落。
李洪水做梦也想不到夫人能找到这儿,他多想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书娴啊,可是,自己这副模样,还是别给她带来负担的好。于是,他拒不相认。
书娴却执(zhí)拗(niù)地说:“就是到天边,我也能听出你的声音,闻出你的气味,认出你的神情。虽然你的原身被虎叼走,但我觉得,总有一天你会和当初一样。哪怕一辈子这个模样,我也会和你白头到老。”说罢,抖掉外衣上面落满的尘灰,走进西边的灶屋开始做饭。
妻子如此执拗,李洪水感动不已,他暗自发誓,不能辜负书娴的厚爱。
书娴人美,心地善良,心灵手巧。谁家有大事小情,她有求必应,是街坊公认的贤妻。李洪水大书娴一旬,他疼爱夫人,尽量多做铁匠活,让书娴过上好日子。他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平时除了打铁,就是上山寻身。
几年过去,不见书娴怀孕,邻居大婶就纳闷地问:“书娴啊,别怪婶子多嘴,你们俩这么好,咋不想着要个孩子呢?”
书娴难为情地说:“婶子,不是我不想要,是俺家洪水他,他不想要。他嫌自己长得丑,怕有了孩子随他,长大没法见人……其实,洪水先前可不是现在这副模样,他英俊得很呢……”
说着说着,书娴竟然动情地哭出声来,邻居婶子不好再说什么,此事就再没人提起。
多年过去,两人恩爱如初。只是,家中仍未有子嗣(sì)。
第三章 黑龙下界
话说一天夜里,九声雷震响小兴安岭及三江平原。一条闪电划开天庭,像一把银钥匙打开龙宫的宫门,洪水如注,似恢(huī)宏的瀑布。
暴风骤雨过后,江面漂来一对红松,树根交错,树冠相拥。远望,如连体兄弟;近瞧,似偌大摇篮。
骇浪巨手般擎起双木,乌拉草棉絮似地裹着劲松,水势浩大,激流迅猛。刹那间,这对红松冲出江堤,径直朝岸头附近的铁匠铺冲去,但离铁匠铺大门口几丈处,却稳稳地停下。
书娴被雷声震醒,听到门前响声一片,急忙披衣而起。出门细看,交叉在一起的红松中间,竟然蜷(quán)着一个哭声震天的婴儿。肚脐上,还盖着一块金丝银布。
这块金丝银布质地极佳,几乎被墨汁浸染;唯有一角字迹隐约,却辨认不出。
想着,想着,书娴顿觉此物不凡。
此时,李洪水也醒来,急忙过来。
“它可能是孩子的天机,还是别让任何人看见为好。”想到这儿,深谙(ān)礼数的书娴,迅速将金丝银布掖(yē)进袖口。
书娴急忙将孩子抱进里屋,趁李洪水去灶屋烧水的工夫,她打开炕柜,将金丝银布小心翼翼藏在被褥之下,然后,脱下肚兜给浑身湿漉漉的孩子包上。
说来也怪,孩子在书娴怀中,就像在亲娘的怀抱,哭声随即停止。这孩子额头圆圆的,眼睛大大的,身子鼓鼓的,眼睫毛天鹅绒般茂密。眉宇间透着凛然的英气,历经怒涛冲洗,却无丝毫胆怯,定定地冲书娴微笑,小脸蛋苹果般红润,酒窝好像明亮的晨星。
看着看着,书娴急忙招呼李洪水:“快过来瞧瞧,这一对酒窝和我的咋这么像。”
李洪水趴在炕沿上细瞧,果然,不光是酒窝,就连眉眼与口鼻的形状都和书娴的极像。尤其是肤色,如同从她身上扒下来的一般。
书娴赶紧给孩子清洗身子,就在清水沾上后背的一瞬,她突然发现9枚柳叶般大小相仿的胎记,左看发绿,翡翠般深绿;右看发蓝,碧空般纯蓝;近看发黑,宝石般乌黑。胎记纹络清晰,颜色饱满,质地高贵,从哪个角度看,都像光彩夺目的龙羽的碎影。 这9枚胎记,让书娴一下子想到那块金丝银布,她连忙用肚兜裹住孩子的后背,小家伙结实得像根棒槌,鼓溜溜的小手,嫩乎乎的小脚,圆嘟嘟的小腰。熟悉的眼神像是从哪儿见过,直瞧得李洪水乐不拢嘴,书娴抱过来,李洪水搂过去,喜欢得不得了。
两人给孩子取名为仙念,乳名为念儿。仙,神来之缘的意思;念,寓为亘古的念想。
将孩子安顿好,书娴对李洪水说:“你先到大部落,给孩子买些用的东西吧。”
李洪水一走,书娴马上从被褥下面取出那块金丝银布,她似乎在墨汁的清香中,还闻到一缕淡淡的云味;又端详那一角隐约的字迹,琢磨半天也不知何意,像是猜想一句蹊(qī)跷(qiɑo)的天书。
她取来清水、草木灰水等制成的祛污水擦拭上面的墨汁,都不管用,愈擦不掉,愈激发她的好奇心。可是,各种办法用尽,依然无果。
“怎么才能真相大白呢?”书娴无奈却不甘心,一连数日,绞尽脑汁。
一日清晨,书娴到后院那棵仙树旁挖野菜,蓦地,一阵微风吹来,一粒泥土刮进眼角,磨得她泪水涟涟。眼前,顿时模糊不清。
一只喜鹊恰巧落在枝头,震得露珠纷纷坠落,有一颗正好滴入书娴一眨一眨的眼睛里,不想,眼睛的疼痛霎时消失,眼前一片清亮。
书娴顿悟:“这露水能除眼疾,还愁祛不了墨汁?用它试试,或许会有效果!”想着,想着,她提着采好的半篮野菜回到屋里,把平时浇花用的小桶洗干净,而后,又兴冲冲来到仙树下。
嫩叶上的露珠,像是晶莹的银豆,书娴把小桶放在嫩叶底下,将窄小的叶子放低,对着露珠轻轻一吹,它们便一粒粒滚进水桶。赶上宽大的叶子,只需轻轻一抖,便能接到无数清流,半个时辰,就采了多半桶。
书娴高兴不已,想像即将揭开的秘密很是激动,额头上的汗珠,还不时滴入小桶里的琼浆玉液上。她快步回家,一进家门,便从柜子里取出那块舍不得用的毛巾,沾上点露水,开始擦拭。
可是,两个时辰过去,神奇的事情没有发生。只是,那顽固的一角,似乎有点褪色,这微乎其微的变化,还是让书娴有了盼头。
此后,每逢青翠的日子,她都风雨无阻地采撷(xié)露珠,一采便是数载。
每次用过的露水,书娴都舍不得扔掉。她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墨水。尽管每次只擦下来一点儿,水盆里的水却油黑锃(zèng)亮。书娴就惜墨如金地用这些宝水,一点一滴地浇灌后院那棵仙树。
谁料,这些乌珠,浸入仙树的根部,竟使之渐渐茂盛参天;又悄悄渗入地心,数万年中绵延成长,竟成为举世闻名的石墨群,覆盖方圆数百里。
念儿自小聪慧过人,经爹娘精心培育,终于成长为英武少年。他天赋文才,像是在娘胎里便读书万卷;刚刚学语,就下笔犹如神助;他身手敏捷,拳若铁锤;跤法尤其了得,如流星揽月,似矫燕凌风:远了搓,近了攉,不远不近大得喝之神威,力拔山兮气盖世。
念儿心地善良,为了去掉邻居家小姑娘英英脸上那块鸡蛋般大的胎记,念儿多次登上小兴安岭之巅,采回仙草为她治疗,眼下,胎记已经看不到了。
英英的奶奶腿脚不灵便,为给老人制作一根上好的檀木拐杖,念儿在深山老林奔波一天,终于觅得极品。老人拄着这根拐杖,行走自如。
谁家院落撂起高高的柴火,谁家田地一片金色收获,谁家水缸溢满清波……总能看到念儿忙碌的身影。
他俊朗出众,天赋神力。男孩子称他仙兄,女孩子唤他念哥,都喜欢围着他转,跟他学本事。
渐渐地,念儿远近闻名。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