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是诸多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它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直接关系。浓厚的兴趣是积极的心理状态的一种表现。因此,优化教学过程必须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融为一体,以达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不断提高学习水平的教学目的。多年来,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有效地开展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实验工作。
培养和强化学习兴趣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学生只有真正领会了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水平才能获得有效的提升,而且能够长久保持。而知识能力的提升给学习带来成功感,又是兴趣的最有效且最持久保持的动力。可以说,真正“有效”的教学,也是有效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下面我们就从教学的各个环节讨论一下如何通过有效的策略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要重视始业课和序言课的设计,知识面宽一点、浅一点,抓住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从而产生吸引力,激发众多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讲授比例线段时,我先讲了一则故事:公安人员一次在侦破案件时,发现在现场有作案人留下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取下脚印,并根据脚印推算出作案人的身高,作为侦破案件的科学依据。那么他们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原来有这样一个比例关系:脚印长:身高=1:7,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颇有兴致地量脚印算身高,也有学生从自己的身高推算自己鞋子的尺码来印证。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学习比例线段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讲授内容要贴近生活和实际,举例要生动有趣,为学生铺设好通向数学宫殿的桥梁,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有用且能学好。如在等比数列这个单元,我讲了《借羊分羊》的故事:古代一农夫临终前对三个儿子说,我仅有17头羊留给你们三人,老大得一半,老二得三分之一,老三得九分之一,讲完就去世了。怎么分呢?难倒了兄弟三人。这时来了一个老农,手牵1头羊,他思索了片刻说:我把这头羊先借给你们,这样一共18头羊,按比例不是好分了,老大得9头,老二得6头,老三得2头,还剩下1头仍还给我。这样分,对吗?似对又不对,这就使学生对学习等比数列产生浓厚的兴趣。学完等比数列后,学生纷纷证明这样分的方法是正确的,不仅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明显提高。
第三,教法要多样,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被动局面。固定一种形式容易使学生听课注意力不能持久,产生单调、厌倦的感觉。围绕中心,读读议议,自学讨论不失为一好方法。如在讲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课本上有这样一题:解方程:A,我让学生自解、互议、互评,不仅要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对别人的不同看法要摆事实、找论据,在比较中取长补短。有个学生别出心裁,把原式配成A的形式,得A,所以A。这种多向信息交流,有利于灵活运用知识,激发学习上的探索和进取心。
数学的思维方法比较抽象,普通中学的学生解题时模仿教师的多,因而指导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技巧,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去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让他们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我在讲完二次式定理后说:今天是星期一,从今天算起,第50天是星期几?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凝滞了。我接着在关键处诱发了一下:一个星期有7天,50天有多少个7天,还余几天?学生情不自禁地说:仍是星期一!通过这道题,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激情。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在平面几何里黄金分割这一节中,学生对它的背景了解甚少,我给学生指出这不是数学游戏,而是科学的结晶,并发动学生去问、去找。此后,学生会经常注意自己周围的数学问题,并不断从报刊上吸取养料。
第四,标新立异,留下悬念。中学生心理有一个特点:好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以数学本身丰富的内容,处处给予学生以新鲜感。
1. 探求解题的捷径
乘法公式A学生都能背出,但它的变形就不一定知晓,为灵活掌握这一公式,在新年到来之际,我请学生计算A。学生粗一看,从数字关系总觉得有捷径可走,但怎么走却有些捉摸不定,当我点出利用乘法公式的变形A后,学生一眼就看出了原式等于199。一学生说:“我明年也会编了。”接着他列出了算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活用了公式。
2. 培养发散性思维,探求解题方法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会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模仿教师的多,摆脱不了常规,在解题有时就会遇到困难,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
3. 留下悬念
学生的思维活动要靠问题来激发,没有问题就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留下悬念,会引起学生的思索,产生刺激,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如在勾股定理这一节,留下两个问题:(1)若a、b、c成勾股数,那a:b:c是多少?当场有不少学生脱口而出:3:4:5。我进一步指出:3、4、5是构成勾股数,但勾股数是不是一定为3:4:5,如9、40、41。(2)给你一个正整数a(a>0),你能不能写出另两个整数,使其组成勾股数?课后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终统一了认识,送来了答案。学生不仅对这两个问题印象深刻,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更浓厚了。
此外,教师的数学用语应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教师的数学用语准确、简练,能诱发思考、掀动心绪、振奋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切忌吐字不清、概念含混。
(瓦房店市第四初级中学)
培养和强化学习兴趣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学生只有真正领会了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水平才能获得有效的提升,而且能够长久保持。而知识能力的提升给学习带来成功感,又是兴趣的最有效且最持久保持的动力。可以说,真正“有效”的教学,也是有效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下面我们就从教学的各个环节讨论一下如何通过有效的策略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要重视始业课和序言课的设计,知识面宽一点、浅一点,抓住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从而产生吸引力,激发众多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讲授比例线段时,我先讲了一则故事:公安人员一次在侦破案件时,发现在现场有作案人留下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取下脚印,并根据脚印推算出作案人的身高,作为侦破案件的科学依据。那么他们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原来有这样一个比例关系:脚印长:身高=1:7,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颇有兴致地量脚印算身高,也有学生从自己的身高推算自己鞋子的尺码来印证。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学习比例线段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讲授内容要贴近生活和实际,举例要生动有趣,为学生铺设好通向数学宫殿的桥梁,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有用且能学好。如在等比数列这个单元,我讲了《借羊分羊》的故事:古代一农夫临终前对三个儿子说,我仅有17头羊留给你们三人,老大得一半,老二得三分之一,老三得九分之一,讲完就去世了。怎么分呢?难倒了兄弟三人。这时来了一个老农,手牵1头羊,他思索了片刻说:我把这头羊先借给你们,这样一共18头羊,按比例不是好分了,老大得9头,老二得6头,老三得2头,还剩下1头仍还给我。这样分,对吗?似对又不对,这就使学生对学习等比数列产生浓厚的兴趣。学完等比数列后,学生纷纷证明这样分的方法是正确的,不仅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明显提高。
第三,教法要多样,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被动局面。固定一种形式容易使学生听课注意力不能持久,产生单调、厌倦的感觉。围绕中心,读读议议,自学讨论不失为一好方法。如在讲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课本上有这样一题:解方程:A,我让学生自解、互议、互评,不仅要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对别人的不同看法要摆事实、找论据,在比较中取长补短。有个学生别出心裁,把原式配成A的形式,得A,所以A。这种多向信息交流,有利于灵活运用知识,激发学习上的探索和进取心。
数学的思维方法比较抽象,普通中学的学生解题时模仿教师的多,因而指导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技巧,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去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让他们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我在讲完二次式定理后说:今天是星期一,从今天算起,第50天是星期几?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凝滞了。我接着在关键处诱发了一下:一个星期有7天,50天有多少个7天,还余几天?学生情不自禁地说:仍是星期一!通过这道题,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激情。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在平面几何里黄金分割这一节中,学生对它的背景了解甚少,我给学生指出这不是数学游戏,而是科学的结晶,并发动学生去问、去找。此后,学生会经常注意自己周围的数学问题,并不断从报刊上吸取养料。
第四,标新立异,留下悬念。中学生心理有一个特点:好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以数学本身丰富的内容,处处给予学生以新鲜感。
1. 探求解题的捷径
乘法公式A学生都能背出,但它的变形就不一定知晓,为灵活掌握这一公式,在新年到来之际,我请学生计算A。学生粗一看,从数字关系总觉得有捷径可走,但怎么走却有些捉摸不定,当我点出利用乘法公式的变形A后,学生一眼就看出了原式等于199。一学生说:“我明年也会编了。”接着他列出了算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活用了公式。
2. 培养发散性思维,探求解题方法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会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模仿教师的多,摆脱不了常规,在解题有时就会遇到困难,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
3. 留下悬念
学生的思维活动要靠问题来激发,没有问题就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留下悬念,会引起学生的思索,产生刺激,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如在勾股定理这一节,留下两个问题:(1)若a、b、c成勾股数,那a:b:c是多少?当场有不少学生脱口而出:3:4:5。我进一步指出:3、4、5是构成勾股数,但勾股数是不是一定为3:4:5,如9、40、41。(2)给你一个正整数a(a>0),你能不能写出另两个整数,使其组成勾股数?课后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终统一了认识,送来了答案。学生不仅对这两个问题印象深刻,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更浓厚了。
此外,教师的数学用语应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教师的数学用语准确、简练,能诱发思考、掀动心绪、振奋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切忌吐字不清、概念含混。
(瓦房店市第四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