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卷入育儿焦虑中

来源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lz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努力想成为优秀的父母。因此,育儿焦虑普遍存在且不断变化,0~3岁孩子的父母多为其饮食、睡眠、健康等而焦虑,3~6岁孩子的父母往往为其行为学习习惯、能力、性格、未来发展前景等而焦虑。
  许多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常因焦虑而降低育儿胜任感,感受到自身有效解决育儿问题的能力不足,育儿满足感降低,从而导致父母为了提升自我而走向自我压抑。同时,这也容易弓发父母对孩子的高期待、高控制,使得孩子产生更多的社交恬绪问题,进一步造成家庭氛围紧张,由此进入恶性循环。
  现象1:自我压抑
  有些父母拼尽自己的努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资源,想尽办法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帮孩子规避一切可能的风险;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养教育能力,顶着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不断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甚至拿到营养师、育儿师等资格证;为孩子展现最好的情绪状态,无论在外面有多累,无论孩子有多调皮,总是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
  现象2:过高期待
  父母期望孩子的未来比自己更好,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培养孩子的各种才艺和技能,孩子稍微有些不如预期,父母便焦虑不已,想尽办法让孩子跟上节奏,背离了父母爱孩子的初衷。
  一些父母为孩子规划成长蓝图。比如,有的父母认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孩子3岁学钢琴,4岁学舞蹈,5岁学围棋;有的父母觉得孩子调皮好动,就认为可能是多动症,寻遍各种方案对孩子进行早期干预;有的父母发现孩子在某项能力上不如同龄人优秀,会让孩子晚一年上幼儿园。但是很多时候,父母的细致规划反而会出现一些负面情况,比如,孩子不能自主、自律和自信,厌恶学习,与他人并不能形成令人满意的关系,与父母、同伴不能和谐相处,等等。
  原因:育儿中的自动化和概念化思维
  越来越多的父母卷入了育儿焦虑中。究其原因,主要是育儿中自动化和概念化思维在“作祟”。
  育儿自动化思维:以孩子为中心
  当父母的情绪被迫隐退,孩子上升到核心位置时,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容易引发父母的情绪变化,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父母应该完美?爱孩子就应该压抑父母的需求,为孩子无私奉献?这属于自动化思维,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成见和不良的代际传递模式,让父母不由自主地将注意力只放在孩子身上,而忽视了自身需求。这样的父母常常过度保护孩子,或放任孩子,孩子因此缺乏规则意识和责任感,也缺乏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同时父母自身也会感到非常疲惫,情绪波动变大。
  育儿概念化思维:以父母为中心
  当父母占据核心位置,甚至掌握控制权时,孩子的行为总需要去匹配父母的期待值,而父母的期待值往往就会从合理发展到过度,造成育儿焦虑。
  父母对孩子有高期待,期待孩子未来有所成就,唯恐孩子发展落后于他人,并且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需要以“父母为中心”,指导孩子的方方面面。一旦孩子的发展偏离了预定的目标,或者出现一些预期之外的问题,父母就如临大敌,对未来产生各种灾难性的想象。“以父母为中心”的高期待实际上是一种育儿概念化思维。这种贴标签、放大问题的方式,常常会导致父母对孩子过度控制,亲子关系紧张,孩子的自主性丧失,不能独立应对挑战。
  思维方式转变:理解一觉察一接纳一反思
  理解“以關系为中心”的教养方式
  当父母与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达到一种相对平等的:l犬态,逐渐建立属于彼此和谐的相处模式时,就会形成健康的情绪状态。
  这种教养思维引导父母既不能以孩子为中心,也不能以父母为中心,而是“以关系为中心”。父母都期望孩子长大后能够面对人生的挑战,自主、自律、自信,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遇到挫折具有韧性,能快速恢复。然而,孩子有其自身的成长规律,这些能力培养并不完全取决于父母,人类成长发展本身就已经有所设定。比起跟随某个“更优秀”的群体,或者对比某个“更好”的孩子,父母更重要的是读懂孩子的需求,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提供养分。
  爱利克·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有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规律,父母和环境的教养教育影响了其内在动力的发展朝向。比如,3~6岁的孩子会自发表现出主动性,他们有自己创造性的行为和想象力,也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会为了自己的目标,主动去寻求各种方法达成。此时,如果父母基于孩子当下的水平,给予支架式的帮助和支持,那么孩子能体验到自己有能力达到目标。这种价值感让孩子有了追求目标的勇气;相反,如果此时父母更多地否定孩子的创造性行为,嘲笑他们无根据的想象,要求孩子更多地按照小学生的要求来练习自己不易形成的能力,那么孩子可能就会因为自身做不到,而对未来目标的追逐产生退缩的心理。
  觉察自己和孩子的真实情绪
  强烈的情绪会诱发自动化的认知加工和行为。一般人处于压力情境下,可能会陷入“战斗逃跑僵化”的反应模式,此时,父母更容易产生自动化反应,例如,拒绝或控制孩子,对孩子的行为反应过度,给孩子的行为表现“贴标签”,破坏健康而平衡的教养。
  因此,情绪应该首先被觉察、被关照。父母只有觉察到自身的情绪,才能有机会去思考自身是否对孩子行为做了自动化的归因和期望;父母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有能力去照顾好孩子,从而有意识地选择正确的教养行为。在孩子面前,父母不必掩饰自己的情绪,孩子需要通过观察父母的真实情绪才能进行真实的互动,这是孩子进入社会需要的基本技能。
  而当孩子的情绪被觉察到,父母才有机会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教导行为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当父母觉察到孩子有情绪时,不必惊慌。无论积极还是消极的情绪,对孩子而言,都是有功能的,即使孩子在气头上说出狠话,那也与孩子的品质无关,这只是孩子情绪的表达。
  不评判地接纳自己和孩子的特质、品质和行为
  当父母发现自身的育儿知识和技能不足以解决孩子所有的问题时,请接纳自己的不足,宽容地看待自己的教养努力。为人父母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允许自己犯错,这样也能允许孩子在成长中犯错。孩子有无限潜能,需要大量的亲身经历来充分成长和发挥潜能。
  当孩子的行为表现与父母期待相去甚远,也要不加评判地接受,正如前文所说,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是父母基因的结合,像父像母,但又有无限可能性。孩子一旦偏离了父母既定的目标,我们要先停下原来的期待和控制,接纳孩子当下的表现。这样,父母才不会被周围环境的焦虑所裹挟,让孩子完成不能做、不愿做、不想做的事情。
  反思自己的教养行为
  父母应自我反思,其教养行为是否对自身或对孩子有反复性的先入为主的成见,是否无意识或自动化地重复自身所经历过的不良教养模式。先入为主的成见往往会使得父母放大孩子的行为问题,沉浸在自身的内在反刍思维中,从而降低了父母对孩子和亲子互动中情绪的同步注意,不能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还可能让父母对孩子的注意焦点发生转移。例如,如果父母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即使孩子和其他同伴一样,发生正常的注意转移,都会被父母评判为注意力不集中,继而施展各种方式教导孩子,进入负性循环。父母也是从子女开始成长为父母,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教养行为,有些确实能够帮助建立与孩子的恰当关系,有些则不能。反思,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和建构自己所经历的教养模式,理解当前对孩子的教养图式,这样才能避免产生不良的代际传递。
其他文献
妈妈:楠楠,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羊吗?  吕烨楠:有藏羚羊、山羊、绵羊……  妈妈:嗯,真不错,还有吗?  吕烨楠:唔……对了,还有喜羊羊。  记录人:浙江嵊州 裘丽琼老师
春蚕蠕动着小身体,吭哧吭哧地嚼着美味的桑叶,从白天到夜晚,几乎片刻不停,像个永远吃不饱的贪嘴宝宝。  你们真的以为它吃桑叶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吗?才不是呢。  再过几天,蚕宝宝就不再食用桑叶了,而是开始吐白丝;吐得足够多的时候,这些丝就会被织成旁边这种圆圆白白的茧,把它们胖胖的小身体裹在里面,保護在里面,直到它们变成蝴蝶飞出来。  织一个茧要用去很多很多白丝。为什么蚕宝宝能吐出这么多白丝呢?奥秘就在它
妈妈:宝贝,你是瓜子脸呢。   孩子:妈妈,那你就是花生脸!   記录人:赵丽
狐狸哥哥和狐貍弟弟一起出去玩,他们来到一棵葡萄树下,树上结满了葡萄,兄弟俩馋得直流口水。可是葡萄树太高了,弟弟够不着,哥哥也够不着。哥哥生气地说:“这葡萄肯定是酸的!我才不要吃呢!”弟弟说:“别急,我回家去搬个高板凳。”   板凳搬来了,狐狸弟弟站到上面摘了一颗葡萄尝了尝,又酸又甜,美味极了。他递了一颗给哥哥,哥哥不好意思地接过,塞到了嘴巴里。然后,他们俩又摘了好多葡萄,高高兴兴带回家了。
小五:媽妈,你看,我把自己的床整理干净了。   妈妈:哇,真整洁!你把床上的东西放哪儿了呀?  小五:我把东西放你们床上了!  记录人:小五妈妈
编者按: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的拥有日趋低龄化。电子产品的不当使用可能造成很多问题,过度使用容易上瘾,影响孩子的社交生活。但是如果使用得当,电子产品又可以是一个强大的资源库。所以,如何利用电子产品是个关键问题。  商场里,一个4岁左右的男孩大哭不止,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原来小男孩一定要玩手机,妈妈担心长时间玩手机对孩子的眼睛有伤害,不同意。但是孩子继续哭闹,最后妈妈无奈地妥协了……
宝宝挑食是很多父母的烦心事。8个独家妙招,帮孩子改变挑食的坏习惯。  1.给食品一个公平的地位。父母应理性对待食物,不说某种食品高级、好吃,某种食品低等、难吃。如果菜肴确实难吃,只能说是烹调不得当,而不能贬损食品本身。  2.讲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教育孩子,健康饮食能培养出健康的人。把不挑食和宝贝所注重的目标结合起来,比如长高、有力气、变漂亮等,并举合适的例子证明不好好吃饭的害处。  3.让孩子参
大毛是一只美丽的小猫,他的主人非常喜欢他,因为担心大毛跑丢了,主人只让大毛在家里玩耍,窗户和门都关上,不让大毛去外面。  有一天,主人出門了,可是,有一扇窗户忘了关,大毛轻轻一跳,就跳到窗户上了,他第一次看见了外面美丽的世界,外面有暖洋洋的阳光和飞来飞去的蝴蝶,大毛一下子窜出去,玩了个痛快。  天快黑了,蝴蝶也飞走了,大毛突然想起了他的主人,这会儿主人肯定回来了,肯定很着急。平时主人一回家就抱着大
妈妈:睡觉磨牙的人,可能是肚里有虫子了。   聪头:他是要咬死那些蟲子吗?  记录人:北京 聪头妈
1 “亲爱的小老鼠,你今天真是帅呆了!”老鼠妈妈一邊帮小老鼠系棕色小皮鞋的带子,一边笑眯眯地抬头望着他。   小老鼠今天确实很帅:豆绿色的高领毛线外套,咖啡色的灯芯绒背带裤,锃亮锃亮的棕色小皮鞋,从头到脚都是新簇簇的。  2“过新年,穿新衣。小老鼠,你千万不要把衣服弄脏喽!”老鼠妈妈在小老鼠出门去玩的时候大声地吩咐。  3小老鼠才不会把他的新衣服弄脏呢,你看,他走路好小心啊,轻轻地,慢慢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