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家庭债务对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非银行贷款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家庭债务规模越大,越会降低家庭的幸福感。纵然,家庭负债能够平滑收入、促进消费而提高个体福利,但也可能带来相应的财务压力从而降低福利水平。而高收入群体的负债主要来自银行借贷,银行借贷则显著提升了居民幸福感。
关键词:家庭负债;居民幸福感
一、前言
中国人的理财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大部分中老年人喜欢存钱,不乐意欠债并且对消费一直保持着谨小慎微的态度,而现在的年轻一辈,他们比老一辈会花钱也更乐意去消费并且还存在贷款消费。家庭债务是一个家庭平滑消费与收入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我国金融和消费市场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参与金融借贷。
近年来,家庭收入增多,资产日渐增多,所以家庭敢、并且有能力去承担高负债。但是一旦家庭收入下降,资产开始贬值,随之而来的就是家庭的承担债务能力下降,变得不可持续,债务会因资产贬值消耗而愈显繁重,进一步降低家庭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样下去,必然对家庭的主观幸福感造成影响,降低家庭的福利水平。
二、文献综述
与本文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文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家庭债务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人的情绪、心理和健康方面的文献;二是主观幸福感方面的研究。
一些医学的研究认为,债务问题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焦虑和心理问题(Reading and Reynolds,2001;Jenkins etal.,2008)。近期的经济学研究也发现,债务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成立的(Gathergood,2012),债务所带来的主观上的经济压力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显著的(Selenko and Batinic,2011)。当然,也有少数研究发现债务能够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作用,比如有的文献发现教育和信用卡贷款有助于提高青年人的自尊(Dwyer et al.,2011)。
负债会给人带来财务压力,这种压力会带来心理和健康方面的问题,诸多的文献都表明身体与心理的健康跟幸福感之间存在重要关联(Dolan et al.,2008),如果压力越大对幸福感的影响就会越大。由于人处于压力之中,焦虑家庭债务问题,情绪自然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抑郁(Sweet et al.,2013),这些都直接减损了幸福感。现有一些文献也认为,穷人更可能因为债务而遭受幸福感下降(Berger et al.,2016)。
目前国内还缺乏有关家庭债务对人的心理福利或者幸福感方面的研究。就国外的研究来看,也还少有直接关注家庭债务对幸福感的影响。鉴于此,笔者拟对家庭负债与幸福感关系展开研究。
三、家庭债务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笔者认为,家庭债务影响幸福感主要通过以下三个作用机制:一是基于信贷而增加消费或收入;二是通过影响后期的支出影响幸福感;三是通过影响人的情绪、心理和健康等影响幸福感。
其一,借贷行为的发生能够对幸福感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信贷来讲,主要多用于购买住房、汽车、家电等,这些都是在多期中持续享用的,因而有助于提高幸福感。不过,对这种提升作用也不能够想象得过于乐观。如果债务形成是因为生产经营性借贷,则能够提供初始资金以促进家庭的创业,或者缓解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压力以渡过难关,这都有助于为家庭带来更高的收入,从而提高幸福感。从信贷角度看,由于得到了资金支持,家庭债务的形成有助于提升幸福感。
其二,支出方面的影响。前期的借贷行为而产生的负债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分期或者一次性还清,必然要求后面各期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来偿债,这样总收入中可以拿来进行消费的部分就减少了,这会降低幸福感。如果较多地挤压了消费以至于实际降低了家庭的生活水平,这种负面影响就会很大。
其三,情绪、心理和健康方面的影响。负债会给人带来财务压力,这种压力会带来心理和健康方面的问题。基于财务压力,有些人就要更加辛苦地工作,这必然减少他们用于娱乐休闲和体育锻炼的时间,甚至影响体检和及时就医,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由于工作的压力也可能减少睡眠时间,或者由于焦虑债务与工作而影响睡眠质量,忙于工作而减少休息也会直接影响健康。从债务会影响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这个机制来讲,家庭债务会降低主观幸福感。
综上,家庭债务对幸福感的影响包含正反两方面的效应,最终的总效应就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大小。
四、实证讨论
1.模型设定
为更加严谨地考察家庭债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计量模型来进行分析。本文以家庭的主观幸福感为被解释变量,以家庭债务为核心解释变量,并且加入了一系列的控制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家庭债务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检验分析。
2.模型结果分析
在模型估计结果中,家庭债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系数显著为负,表明有家庭债务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家中负债越多,主观幸福感就越差。与此同时,就债务的不同来源而言,银行负债对家庭主观幸福感的符号为正且显著,而其他负债符号为负也显著,这表明对银行的债务有助于提升幸福感,而非银行债务则产生了显著负面效应。综合上述结果可以总结为:家庭负债显著降低了主观幸福感,但这是由非银行负债带来的,而银行负债能提升幸福感。
3.影響渠道分析
第一,家庭债务确实促进了消费增长,因而有助于提升家庭的幸福感。国内一些研究发现信贷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林晓楠,2006;樊向前和戴国海,2010),当然也有一些发现是有显著作用的(韩立岩和杜春越,2012),这可能跟他们使用的数据、时间、群体等都有一定关系。从本文的数据样本来看,信贷能够起到促进消费的作用。
第二,家庭债务越大则支出压力越大,家庭债务确实给家庭支出带来了财务压力,而支出压力对幸福感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所以家庭债务通过这个渠道显著降低了幸福感。
第三,家庭债务对健康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对情绪也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但银行负债对情绪无显著影响。综合而言,家庭债务确实通过影响情绪和健康而贬损了幸福感。
综上,家庭债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取决于这三个渠道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家庭债务通过提升家庭消费而提升了幸福感,但由于同时带来了财务压力,影响了个人情绪和身体健康,又降低了幸福感。故最终来讲家庭负债对幸福感呈现出负面效应。
五、结论及建议
1.结论
就理论而言,家庭债务对幸福感具有正反双重效应。但本文所用的数据样本显示,目前家庭债务对幸福感总体带来了不利影响,不过这些负面效应是由非银行负债带来的,银行负债并没有造成显著负面效应。随后,分析了家庭债务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三个渠道,而家庭债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取决于这三个渠道综合作用的结果。
2.政策建议
鉴于本文的研究结论,现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议:
首先,提高普通家庭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机会,这对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是有积极意义的。银行信贷和非银行信贷具有替代关系,信贷需求如果难以从银行获得满足则必然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但这些借贷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期限相对较短以及利率较高)会显著降低幸福感。
然后,特别关注收入较低群体的银行信贷支持。让低收入群体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从银行获得信贷,有更大的可能性获得更高的信贷额度,从而替代部分高利率和短期限的非银行借贷,借此达到提升幸福感的效果。
最后,银行信贷是能够发挥显著的福利提升作用的,但目前看来还仅仅对于中等收入阶层产生了效果。进一步地促进整个社会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改变现有的社会结构,进一步提升国民幸福感。
作者简介:
逯晓翠(1993-),女,汉族,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硕士,经济计量模型及应用.
关键词:家庭负债;居民幸福感
一、前言
中国人的理财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大部分中老年人喜欢存钱,不乐意欠债并且对消费一直保持着谨小慎微的态度,而现在的年轻一辈,他们比老一辈会花钱也更乐意去消费并且还存在贷款消费。家庭债务是一个家庭平滑消费与收入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我国金融和消费市场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参与金融借贷。
近年来,家庭收入增多,资产日渐增多,所以家庭敢、并且有能力去承担高负债。但是一旦家庭收入下降,资产开始贬值,随之而来的就是家庭的承担债务能力下降,变得不可持续,债务会因资产贬值消耗而愈显繁重,进一步降低家庭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样下去,必然对家庭的主观幸福感造成影响,降低家庭的福利水平。
二、文献综述
与本文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文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家庭债务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人的情绪、心理和健康方面的文献;二是主观幸福感方面的研究。
一些医学的研究认为,债务问题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焦虑和心理问题(Reading and Reynolds,2001;Jenkins etal.,2008)。近期的经济学研究也发现,债务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成立的(Gathergood,2012),债务所带来的主观上的经济压力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显著的(Selenko and Batinic,2011)。当然,也有少数研究发现债务能够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作用,比如有的文献发现教育和信用卡贷款有助于提高青年人的自尊(Dwyer et al.,2011)。
负债会给人带来财务压力,这种压力会带来心理和健康方面的问题,诸多的文献都表明身体与心理的健康跟幸福感之间存在重要关联(Dolan et al.,2008),如果压力越大对幸福感的影响就会越大。由于人处于压力之中,焦虑家庭债务问题,情绪自然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抑郁(Sweet et al.,2013),这些都直接减损了幸福感。现有一些文献也认为,穷人更可能因为债务而遭受幸福感下降(Berger et al.,2016)。
目前国内还缺乏有关家庭债务对人的心理福利或者幸福感方面的研究。就国外的研究来看,也还少有直接关注家庭债务对幸福感的影响。鉴于此,笔者拟对家庭负债与幸福感关系展开研究。
三、家庭债务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笔者认为,家庭债务影响幸福感主要通过以下三个作用机制:一是基于信贷而增加消费或收入;二是通过影响后期的支出影响幸福感;三是通过影响人的情绪、心理和健康等影响幸福感。
其一,借贷行为的发生能够对幸福感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信贷来讲,主要多用于购买住房、汽车、家电等,这些都是在多期中持续享用的,因而有助于提高幸福感。不过,对这种提升作用也不能够想象得过于乐观。如果债务形成是因为生产经营性借贷,则能够提供初始资金以促进家庭的创业,或者缓解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压力以渡过难关,这都有助于为家庭带来更高的收入,从而提高幸福感。从信贷角度看,由于得到了资金支持,家庭债务的形成有助于提升幸福感。
其二,支出方面的影响。前期的借贷行为而产生的负债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分期或者一次性还清,必然要求后面各期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来偿债,这样总收入中可以拿来进行消费的部分就减少了,这会降低幸福感。如果较多地挤压了消费以至于实际降低了家庭的生活水平,这种负面影响就会很大。
其三,情绪、心理和健康方面的影响。负债会给人带来财务压力,这种压力会带来心理和健康方面的问题。基于财务压力,有些人就要更加辛苦地工作,这必然减少他们用于娱乐休闲和体育锻炼的时间,甚至影响体检和及时就医,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由于工作的压力也可能减少睡眠时间,或者由于焦虑债务与工作而影响睡眠质量,忙于工作而减少休息也会直接影响健康。从债务会影响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这个机制来讲,家庭债务会降低主观幸福感。
综上,家庭债务对幸福感的影响包含正反两方面的效应,最终的总效应就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大小。
四、实证讨论
1.模型设定
为更加严谨地考察家庭债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计量模型来进行分析。本文以家庭的主观幸福感为被解释变量,以家庭债务为核心解释变量,并且加入了一系列的控制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家庭债务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检验分析。
2.模型结果分析
在模型估计结果中,家庭债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系数显著为负,表明有家庭债务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家中负债越多,主观幸福感就越差。与此同时,就债务的不同来源而言,银行负债对家庭主观幸福感的符号为正且显著,而其他负债符号为负也显著,这表明对银行的债务有助于提升幸福感,而非银行债务则产生了显著负面效应。综合上述结果可以总结为:家庭负债显著降低了主观幸福感,但这是由非银行负债带来的,而银行负债能提升幸福感。
3.影響渠道分析
第一,家庭债务确实促进了消费增长,因而有助于提升家庭的幸福感。国内一些研究发现信贷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林晓楠,2006;樊向前和戴国海,2010),当然也有一些发现是有显著作用的(韩立岩和杜春越,2012),这可能跟他们使用的数据、时间、群体等都有一定关系。从本文的数据样本来看,信贷能够起到促进消费的作用。
第二,家庭债务越大则支出压力越大,家庭债务确实给家庭支出带来了财务压力,而支出压力对幸福感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所以家庭债务通过这个渠道显著降低了幸福感。
第三,家庭债务对健康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对情绪也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但银行负债对情绪无显著影响。综合而言,家庭债务确实通过影响情绪和健康而贬损了幸福感。
综上,家庭债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取决于这三个渠道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家庭债务通过提升家庭消费而提升了幸福感,但由于同时带来了财务压力,影响了个人情绪和身体健康,又降低了幸福感。故最终来讲家庭负债对幸福感呈现出负面效应。
五、结论及建议
1.结论
就理论而言,家庭债务对幸福感具有正反双重效应。但本文所用的数据样本显示,目前家庭债务对幸福感总体带来了不利影响,不过这些负面效应是由非银行负债带来的,银行负债并没有造成显著负面效应。随后,分析了家庭债务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三个渠道,而家庭债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取决于这三个渠道综合作用的结果。
2.政策建议
鉴于本文的研究结论,现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议:
首先,提高普通家庭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机会,这对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是有积极意义的。银行信贷和非银行信贷具有替代关系,信贷需求如果难以从银行获得满足则必然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但这些借贷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期限相对较短以及利率较高)会显著降低幸福感。
然后,特别关注收入较低群体的银行信贷支持。让低收入群体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从银行获得信贷,有更大的可能性获得更高的信贷额度,从而替代部分高利率和短期限的非银行借贷,借此达到提升幸福感的效果。
最后,银行信贷是能够发挥显著的福利提升作用的,但目前看来还仅仅对于中等收入阶层产生了效果。进一步地促进整个社会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改变现有的社会结构,进一步提升国民幸福感。
作者简介:
逯晓翠(1993-),女,汉族,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硕士,经济计量模型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