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重塑电子技术教学体系实践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l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向新工科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切实践行 “教育强国”理念,通过对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主线与关键点梳理、教学运行实践等方面研究,提出了电子技术教育教学重塑观点,经由电子技术教学内容重塑性分析,提出电子技术以电子器件为基础,以反馈分析法贯穿电子电路教学思路,以技术创新为引导,注重电子电路近似化模型教学,电子技术数学建模思维培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经由电子技术课程组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总结,文章提出的创新性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是有成效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育教学;创新性重塑教学;近似化数学模型设计;数学思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0-0098-04
  Abstrac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raining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s in new engineering, the  study practices the idea of "Powerful Educational Country" in the teaching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and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ing content, the main line and key points of teaching, teaching practice and other aspects of research, it puts forward the viewpoint of teaching remodeling of t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education. Reshaping analysis of teaching content fo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it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thoughts in whi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is based on electronic device, feedback analysis is used to run through the teaching idea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guided b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used to the instruction, the approximate model teach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is strengthened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 thinking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is cultivat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and summar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group in recent years,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concept and teaching design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are effective and achieve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words: electronic technique; education and teaching;innovative reshaping teaching; approximate mathematical model designing; thinking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要求,“教育强国”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教育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行动指南。当今世界强国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发展教育,教育为其经济社会发展、确立和维持强国地位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模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在此新形势下国内一大批高校相继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为社会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与智力支持。
  应用型人才培养本质在于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良好工程素养以及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系统性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涵盖培养目标和人才标准的确定,实现培养目标的整个教学体系以及与之匹配的管理和评估机制等多个环节,其中课程作为人才素质培养和专业能力教育的中心环节,在塑造人才特质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鉴于此,在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特质和能力要求为导向深化课程改革,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通信、机械电气、计算机等理工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大部分,学习常用半导体器件和集成芯片或者模块的组成结构、基本原理和电气特性,以此为基础着重阐述半导体器件及其集成模块器件构建的电子电路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从而形成复杂电子电路系统分析设计的计算方法体系。该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等基础课程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性地学习电子电路技术、非线性分析方法和实践应用技能,最终形成适应信息时代电子技术发展要求的電子电路分析、计算、仿真与设计能力,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相关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因此电子技术课程在众多理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角色,同时还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岗位能力课程,在构建电子信息领域应用型人才工程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基于电类、机械类专业工程认证和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根据深入理解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把握,符合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和创新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要求,系统梳理和分析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及教学关键点环节所做的重塑化创新改革措施,从而在有限教学时间内优化电子技术课程内核,强化渗透工程培养的目的。
  一、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结构分析
  电子技术课程是以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和应用电路的脉络主线组织起来的,其主要内容包括PN结、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差分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信号发生电路,以及信号运算和信号整形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等基本内容,其中二极管、三极管和集成运算放大器可归类为半导体器件部分,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和差分放大电路及功率放大电路可归类为放大电路部分,RC正弦振荡电路、LC正弦振荡电路以及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归类为信号发生器电路,三角波和方波发生器电路可都是由正弦振荡电路经由RC积分电路和比较器电路整形获得的信号波形整形电路结构,直流稳压电源电路作为电子装置的直流供电模块呈现出来,从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角度来看,波形发生和整形电路可看作是基于反馈分析法的基本放大电路应用部分。而直流稳压电路电路的部分是基于反馈分析法的基本放大电路的功能应用电路[8]。
  从电子技术革新发展的角度看,电子技术课程体现着电子电气理论与技术螺旋式的发展路径,始终遵循着技术需求与任务设计的基本实现电路,实际功能需求扩展与电路改进和完善策略,提出新的电路设计思路满足当下电子技术发展需求。如分压偏置共射放大组态电路,其提出的目的是解决分布式三极管放大电路中存在的静态工作点会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偏移的现象实施的改进电路策略。另外,为克服多级放大电路中的零点漂移现象,提出在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级电路采取差分放大电路组态,从而引入新的差分电路形态及其设计和分析技术。还有串联型稳压电路设计和分析,其来源于简单的稳压管稳压电路,但其存在带负载能力弱、输出电压不可调等问题,那么利用三极管或者场效应管的调整作用,以及负反馈放大器组件,将其修改设计为具有调整元件、负反馈放大比较环节、取样环节和基准源等四个组成部分的新型串联型稳压电源模块,从而进一步扩展稳压电源功能和用途。集成运算放大器模块本质上是由差动输入级、中间电压放大级、输出级以及偏置电路等四个部分组成的,其输出级采用推挽式OTL或者OCL电路组成,在降低管子功耗时交流动态信号完整输出。原理讲解过程中突出电子技术叠加改进措施,依据提高放大管效率、减小交流信号失真和管子保护等思路对功率放大电路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电子技术革新的思路和解决措施。
  电子技术课程是在电路理论学习基础上,灵活运用电源等效原理和KCL、KVL定律解决复杂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构建复杂电子电路设计与分析的工程解决方法,同时引入电子技术新的分析理论与方法,这就是电子技术学习的负反馈分析法。在电子技术学习中处处体现出反馈分析思维方法,如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组成,比例运算电路、差动运算电路、积分微分运算电路等都是采用负反馈方法设计出来的典型电路;集成运放器的理想化模型中的“虚短虚断”概念本质上是由深度负反馈方法推导出来的;分压偏置放大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也是运用了负反馈方法,正弦震荡电路设计与分析中相位平衡法也是负反馈方法应用,直流稳压电源设计中比较放大环节设计中也用到了负反馈放大器。可以看到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反馈分析法是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教学的核心分析方法,因此对反馈分析理论方法教学要充分结合电子电路实例,把众多反馈概念融入到电子电路教学的众多组成部分中去,强调出反馈分析法的重要作用。
  二、电子技术课程创新性重塑教学研究
  (一)电子技术课程中线性近似模型分析方法
  电子技术是在学生充分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以及电路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电类专业课程的关键基础性课程。首先它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电学定律、定理和基本概念并将其运用到复杂电子电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达到面向复杂电路问题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解决思路和设计解决措施的创新性素质能力培养的目的,这其中包括复杂电子电路问题的理论验证和实验设计能力,而其中最重要的教学建模思维就是电子电路的线性化近似模型分析能力。电子电路分析教学内容中面向的对象是由三极管、场效应管及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非线性放大电路,那么教会学生掌握非线性电路的线性化近似分析方法已成为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关键环节,非线性电路线性化模型是课程分析方法的学习基础,本门课程电子电路线性化近似电路模型如图1所示,根据放大电路分析技术指标,可分为电压放大电路模型、电流放大电路和互导放大与互阻放大电路模型等,任何复杂非线性电路都可以归结到这几类放大电路模型中去。
  同样,在放大器件学习中非线性器件的线性化近似模型分析也是很重要的,如根据二极管伏安特性方程及其伏安曲线可逐步线性化近似为理想开关模型、恒压源模型、电压源模型以及小信号近似模型等,非线性的三极管和场效应管可等效为H参数模型及理想集成运放模型等,构成本门课程器件学习与应用的基础环节。并且对于部分电路模型的简化为电压源或者电流源分析思路也是电子电路问题分析的重要思路方法,如图1所示的电子電路模型,在放大电路部分看其前面部分电路,可简化为一个电压源或者电流源的信号源模型,其后面部分电路可看作是一个负载阻抗模型,从而实现复杂电路的简化建模与分析计算。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理想化指标由来,在于深度负反馈基础上总结出的“虚短、虚断”概念基础上无限大与无限小的推广关系。
  (二)电子技术课程中数学建模思维教学
  数学建模思想是电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于培养学生对于繁杂问题的简单数学描述与计算解决思路的工程化数学思维培养。所谓电子电路数学模型是指对于复杂电路对象,利用电路定律定理,结合适当的数学工具,利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从而达到一种对于电子电路数学模式的研究与设计目的,最终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电子技术研究与设计能力,包括学生对于电子电路的软件分析与模拟计算、电子电路设计研究能力。在电子电路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过程中,高等数学和矩阵分析等数学思维方法浸透在整个课程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其主要表现在基于电路基本的KCL和KVL定律、戴维南或者若顿等效定理和全电路欧姆定律公式,利用数学思维方法构建复杂电路的数学模型方程开展电路参数计算求解过程;通过基本电子电路分析,找出电子电路存在的问题,利用数学思维工具获取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从而构建学生的创新性数学思维训练。如多级放大电路提高电路放大增益,但其存在的零漂问题需采取差分放大电路组态的解决思路。复杂运算电路的分析与设计问题,需要在集成运算理想化模型基础上利用KCL和KVL定律列写出数学方程组,利用矩阵分析技术计算电路输入/输出关系式。功率放大电路中采用推挽式互补对称的OTL和OCL电路结构,其工作原理与机制分析、电路效率分析等,都涉及数学建模思维方法。   三、电子技术新工科教学的创新性实践
  常规电子技术教学注重电子器件及其组成电路的教学过程,但是面向新工科培养目标,这种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存在严重缺陷。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本质上是以元器件组成的放大电路及其应用电路为对象,以反馈分析方法为工具,以电学定律、定理和公式为依据,利用数学思维方法构建线性化近似模型解决放大电路分析和复杂电路参数计算问题这一主线统领教学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注重面向电子技术应用的实际需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利用数学工具给出解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工程技术创新思维新方法。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提出教学内容重塑概念,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型人才。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创新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把课程教学分为知识、方法和思维三个层次实施电子技术教学部署,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面向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集成运算放大器件组成的非线性放大电路开展教学任务,这些内容和前期电路中电学原理性知识学习不同。在理解半导体PN结知识基础上,教会学生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知识之外,学生应该归纳总结半导体器件的电气特性,如二极管的伏安V/I特性,测试其V/I特性曲线、数学拟合器件的特性方程,进而在后续学习电路分析中能够根据器件特性曲线构建相应的电路模型,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从而让学生在掌握器件知识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半导体器件或者电子电路的一般化数学建模分析和设计思路,进而将其应用到放大电路的数学模型分析中去,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较变,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建立一般化放大电路的数学模型,实现由特殊案例电路到一般化放大电路,由简单到复杂,再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总结出适用于该类器件及其组成电路的分析方法,从而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移转化目标。如在乙类双电源功率放大电路(OCL)内容在讲授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知道OCL电路来源于NPN管构造的射级输出器电路,但是要达到提高功率放大电路的效率,减小信号失真的功率放大电路目的,需要做出两点修改:让其静态工作点Q尽可能地降低到横轴上来减小静态管耗,但是这样做的话很明显引起了交流信号失真,由此再引入PNP管组成双管互补的OCL电路形态,从而达到让学生利用放大电路基础知识分析和设计应用电路的目的。在直流稳压电源部分教学过程中,稳压模块来自于稳压管电路,那么教学过程中就要分析其存在的输出电压不可调和、带负载能力差的问题,根据前面章节所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改进该电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入调整管措施和增加放大环节的改进思路,进而开展分立元件及集成运模块组成的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分析与计算,并且顺利引入三端集成稳压器件应用分析与计算学习。
  四、结束语
  面向新工科高素质人才教育目标,把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强国”理念要求植入高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创新性分析与组织教学,创新性地设计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关键点及其教学思路,抓住教学内容主线把新工科学生创新性工程思维培养融会贯通于教学过程,达到切实提高学生创新性工程素质培育水平的目的。通过郑州轻工业大学电类专业的电子技术教学实践应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学主动性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也得到改善,从而达到了教学实践改革的目的。由此总结出电子技术课程教育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做法值得在全国高校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獻: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3.
  [2]许海涛,许春香.“新工科”背景下非电类工科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5):44-45.
  [3]侯加林,娄伟,刘莫尘,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108-110.
  [4]马利,张玉奇,李鹏,等.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专业认知教育谈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0):213-215+225.
  [5]王骏飞,许萍,那丽.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9(17):163-165.
  [6]赵玉玲,杨东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创新教学[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3,15(1):68-70.
  [7]董小伟,叶青,王乐,等.电子技术课程教学问题分析与因材施教方法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33(5):84-85+91.
  [8]全曹宇,卜桂玲,王旭.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教育专业为例[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0,28(4):137-139.
  [9]史雪飞,李擎,林颖,等.构建多维度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2019,5(117):102-119.
  [10]吴丹阳,魏元焜.基于OBE理念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电子测试,2018(20):132-133.
  [11]张志毅,杨同忠.基于工程教育核心理念的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0(4):106-109.
  [12]汪义旺,张波,周宏强,等.基于工程科技平台的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20(30):37-40.
  [13]刘悦婷.将课程思政融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3(3):125-127.
  [14]赖颖昕,邓成良,江小敏,等.面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20,27(1):109-114.
  [15]吴琼.《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知识文库,2020(6):98-99.
  [16]陈彬兵.《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68):193-195.
其他文献
摘 要:为考察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压力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学业压力问卷和学习倦怠问卷对221名内地高校新疆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业压力、学习倦怠的情绪低落维度和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感都显著高于新疆籍汉族大学生;(2)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负向预测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学习倦怠;(3)学业压力在新
摘 要:海洋光学作为海洋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以及海洋地质等研究领域,甚至在内陆湖泊水体的监测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和未来的海洋-地球环境监测与预测系统中,基于海洋光学技术所获取的数据已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加大该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然而由于我国在该方面的教材缺失,加上海洋光学知识的晦涩难懂,学习资料主要依赖于英文书籍或文献,严重制约着大学本科的
摘 要: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具体落实到高校学生处分实践中需要结合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实际,既要关注程序公正,也要关注程序效率。简易程序在高校学生处分工作中大幅降低了程序成本、提高了程序效率、提升了管理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简易程序;高校;学生处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0-0054-04  Abstract
摘 要: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文章对地方院校制药工程应用型特色专业一体化建设进行研究。以实际案例项目任务为导向,建构框架式知识体系,开展数字赋能场景化应用“厂中有校”教学,加强教学质量过程控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加快教师转型发展,优化“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构建多元化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制药工程特色专业一体化建设旨在培养具
摘 要:我国作出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对建筑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作为建筑节能领域的关键专业之一,应调整和完善专业教学体系,以适应于碳中和目标下新型建筑能源系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本研究基于以上背景,从多学科交叉融合视角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建环专业;碳中和;学科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专业学位体育硕士实践教学发展窘境,并从助力国家奥运视域下提出体育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改革路径。目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发展面临实践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倾向;实践教学出现“学术化”导向,缺乏高水平实践教学师资;专业实践时间短、形式单一、考核办法缺乏统一性;实践基地建设匮乏。提出助力奥运视域下实践教学改革路径:纳入服务竞技体育的相关课
摘 要:减少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使用量,调整能源结构,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和关键技术选择。在当前形势下发电企业想要生存并且获得发展,其必然要求是达到安全、经济、环保、高效的目标。为实现这些发展目标,新途径便是使用传统技术之外的智能化手段。工业智能化需求是教育行业新工科建设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各高校开始与多家发电集团、发电企业开展智能发电技术的研究和试点建设,但电厂智能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摘 要:井控技术是石油工程专业较为重要的基础学科。目前石油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均有井控技术的学习课程。井控技术教材不完善、针对油田生产实用性不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无法达到油田用人单位的要求。经作者多年井控技术本科教学实践,探索提出了“应用型启发型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提出了“抛题、互动、演示、实例、启发”相结合的5步教学方法;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讲感到枯燥的问题,提出井控技术5
摘 要:對近30年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研究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工作,有助于理清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脉络、经验及发展方向。方法: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等方法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进行研究。结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研究经历起步期、平稳期、多元期三个时期,有鲜明时代性、阶段性、层次性特征,呈快速发展态势。经验借鉴:1.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与教学设计密不可分,梳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