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毋庸置疑,閱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一些适用于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顾名思义,阅读就是指一种从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活动。良好的阅读活动,不但可以促进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而且能够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从而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对新课标进行更加准确的解读,并以此为基础实施具体的教学策略,同时要不断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完善与优化。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保障阅读教学的质量,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1.优化阅读氛围
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为了组织有效的阅读活动,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该为学生营造更加和谐的阅读氛围。为此,可以结合具体的阅读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借助教学情境,能够使阅读材料以更为生动与直观地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也只有这样,才能为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英雄雨来》讲述了雨来机智勇敢地与日本人周旋的英雄事迹。尽管这类英雄故事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但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所以学生难以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产生直观的了解与认识。于是,结合这篇课文的主题,我利用多媒体视频创设了教学情境,播放了这篇文章的同名电影片段。这部电影同样是以雨来这个人物为主人公,主要讲述了雨来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从鬼子手中救出老师的故事。这部儿童剧十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所以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这部电影吸引力。视频播放完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在刚才的电影中,我们看到了雨来的机智和勇敢,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同样讲述的是雨来的故事,大家想不想知道这篇文章中的雨来是怎样的呢?”由于电影视频已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意愿,所以十分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到了这篇课文的阅读当中。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氛围的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2.引导文本理解
语文文本通常是一种艺术性的语言,所以学生的阅读活动不能停留在表面文字的理解上。新课标明确指出:“在阅读活动中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体验,使其产生一定的感悟与思考”。此外,由于语文文本通常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于同一篇文章、同一个段落,每一个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教学《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时,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阅读活动。同时,为了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一定的点拨,我提出了以下一些思考问题:(1)蟋蟀的住宅在选址、外部结构、内部构造上分别有怎样的特点?(2)为什么蟋蟀可以修建这样舒适的住宅?蟋蟀在修建住宅时使用的是怎样的工具?你认为蟋蟀修建住宅辛苦吗?(3)作者对蟋蟀的住宅发出了怎样的赞叹?(4)很多人没有见过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这篇课文使我们产生了如同亲眼所见的感觉呢?(5)通过蟋蟀修建住宅的事情,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悟?接着,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对文章内容进行了理解与思考。之后,学生与其他人进行了交流与讨论。而在观点的表达与意见的倾听中,学生逐渐对这篇课文的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
3.拓展阅读资源
在阅读活动中,阅读资源的种类是十分丰富的,除了基本的语言材料之外,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资源。为此,在完成课内文本的阅读教学之后,教师应及时进行学习资源的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
如:《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中国上古神话,在这一章中,还有《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同一类型的文章。于是,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之后,我要求学生在课下搜集了《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劈山救母》、《神农尝百草》等与中国神话故事有关的文字材料或者影视资源。之后,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对这些阅读资源进行分析。然后归纳出这些中国神话故事的共同特点以及神话故事主人公所具备的相似的个人品质。最终,通过这种拓展性的阅读活动,使学生接触到了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从而使学生在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中对相关主题的文本有了更加深刻认识。
总结来说,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传统的阅读教学手段进行变革,并打破同一化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思想束缚。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依据自身特点展开更加科学有效的阅读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意愿,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春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1):73.
[2]程金宝.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数码设计(上),2019,(10):60.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顾名思义,阅读就是指一种从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活动。良好的阅读活动,不但可以促进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而且能够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从而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对新课标进行更加准确的解读,并以此为基础实施具体的教学策略,同时要不断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完善与优化。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保障阅读教学的质量,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1.优化阅读氛围
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为了组织有效的阅读活动,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该为学生营造更加和谐的阅读氛围。为此,可以结合具体的阅读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借助教学情境,能够使阅读材料以更为生动与直观地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也只有这样,才能为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英雄雨来》讲述了雨来机智勇敢地与日本人周旋的英雄事迹。尽管这类英雄故事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但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所以学生难以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产生直观的了解与认识。于是,结合这篇课文的主题,我利用多媒体视频创设了教学情境,播放了这篇文章的同名电影片段。这部电影同样是以雨来这个人物为主人公,主要讲述了雨来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从鬼子手中救出老师的故事。这部儿童剧十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所以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这部电影吸引力。视频播放完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在刚才的电影中,我们看到了雨来的机智和勇敢,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同样讲述的是雨来的故事,大家想不想知道这篇文章中的雨来是怎样的呢?”由于电影视频已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意愿,所以十分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到了这篇课文的阅读当中。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氛围的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2.引导文本理解
语文文本通常是一种艺术性的语言,所以学生的阅读活动不能停留在表面文字的理解上。新课标明确指出:“在阅读活动中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体验,使其产生一定的感悟与思考”。此外,由于语文文本通常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于同一篇文章、同一个段落,每一个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教学《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时,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阅读活动。同时,为了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一定的点拨,我提出了以下一些思考问题:(1)蟋蟀的住宅在选址、外部结构、内部构造上分别有怎样的特点?(2)为什么蟋蟀可以修建这样舒适的住宅?蟋蟀在修建住宅时使用的是怎样的工具?你认为蟋蟀修建住宅辛苦吗?(3)作者对蟋蟀的住宅发出了怎样的赞叹?(4)很多人没有见过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这篇课文使我们产生了如同亲眼所见的感觉呢?(5)通过蟋蟀修建住宅的事情,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悟?接着,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对文章内容进行了理解与思考。之后,学生与其他人进行了交流与讨论。而在观点的表达与意见的倾听中,学生逐渐对这篇课文的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
3.拓展阅读资源
在阅读活动中,阅读资源的种类是十分丰富的,除了基本的语言材料之外,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资源。为此,在完成课内文本的阅读教学之后,教师应及时进行学习资源的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
如:《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中国上古神话,在这一章中,还有《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同一类型的文章。于是,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之后,我要求学生在课下搜集了《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劈山救母》、《神农尝百草》等与中国神话故事有关的文字材料或者影视资源。之后,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对这些阅读资源进行分析。然后归纳出这些中国神话故事的共同特点以及神话故事主人公所具备的相似的个人品质。最终,通过这种拓展性的阅读活动,使学生接触到了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从而使学生在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中对相关主题的文本有了更加深刻认识。
总结来说,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传统的阅读教学手段进行变革,并打破同一化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思想束缚。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依据自身特点展开更加科学有效的阅读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意愿,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春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1):73.
[2]程金宝.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数码设计(上),2019,(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