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传统的“示范—模拟”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C语言程序设计》(以下简称C程序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Tsinsen网络环境下,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发展“示范—模拟”教学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Tsinsen网络平台;高职; C语言程序设计;示范—模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1-0095-02
当前,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企业、社会和国家的重视。高职院校亦欲凭借此次机遇加快改革与发展。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改革的关键。笔者拟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研究对象,对高职C程序课程在清华大学提供的Tsinsen网络平台上的“示范—模拟”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示范—模拟”教学策略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主要用于动作技能类的教学以及操作技能的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理论课。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的C程序课程教学都是采用“示范—模拟”的教学策略,实施“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具体内容如下:(1)定向:通过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教师在课堂向学生阐述语法、原理、规则等理论,并给出一定量的例题,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这些理论知识。(2)参与性练习:学生上机练习。教师参与整个学生上机练习过程,边练习,边指导。(3)自主练习:课后给学生一定量的练习作业,要求他们独立完成。(4)迁移:做一个课程设计,目的是使学生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知识点,了解程序模块化开发等内容。
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C语言涉及的概念、原理和规则繁多,语句使用灵活,语法限制不太严格。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色彩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枯燥的学习内容则吸收效率较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学习习惯不好。许多学生的学习没有计划性,不考虑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基本是被动上课,课后也以完成作业为主,完成作业大部分也是通过抄袭等方式完成的。对于一年级新生特别是基础相对较弱而又没有学过计算机语言的高职生来说,刚接触C程序设计课程会感到一些茫然,不知如何学习,加之以往高年级学生给他们带来的是“C语言如何难学”的信息,使他们出现一些学习心理障碍。因此,高职学生普遍对这门课程感到难学、枯燥、兴趣不大,畏学、厌学情绪较严重,使得教师的教学比较困难。
在认真分析“示范—模拟”教学模式的四个基本程序的基础上,根据高职C程序设计课程的学科特点,依据高职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清华大学提供的Tsinsen网络平台,我们把原有的“示范—模拟”教学模式扩展为:定向→参与性练习→小结→被动学习→自主练习→迁移→考核等七个基本程序。扩展之后的新模式如图1所示。
Tsinsen网络自动评测系统是一个用于程序设计类课程管理和自动评测的软件,旨在为程序设计类的课程教师提供免费的课程管理服务,共享不同课程的教学资源,促进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的发展,为培养计算机科学技术人才提供帮助。Tsinsen网络自动评测系统能够动态实现学生的管理和题库的修改(如图2所示),对学生作业实现网上布置、提交和评阅(如图3所示)。
Tsinsen网络自动评测系统是为高职高专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研究提供的一个平台。Tsinsen网络自动评测系统面向的是全部学习程序设计的学生。高职高专学生在使用本系统时,该系统题库的难度已经超过了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范围。因此,必须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自身学习特点进行改进,构建一套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和使用的题库。有了优质的题库支持,扩展“示范—模拟”教学模式才可能取得预想的效果。在“扩展示范—模拟”教学模式指导下,利用Tsinsen网络自动评测系统我们研究出了一套适合高职高专C程序教学的教学方式。扩展模式的主要操作过程如下。
定向:用问题驱动弥补学习兴趣不足 定向过程实现面向个体的定向,教师向学生阐明必须掌握的技能,并说明该项技能的原理和程序,演示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一直以来都是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难题。但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色彩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因此,如果能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问题,就能激发学生思考,也就能弥补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而带来的厌学等问题。所以,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必须设计出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动力。
参与性练习:用贴近生活的案例提高理解能力 在学生的参与性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全程参加。高职学生是来自中专、职高、技校等学校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不足。C语言这门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程序分析、设计和调试能力,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课程案例设计时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知识中提升理解能力。在案例讲解时,要注重解题思路,重点讲解算法分析与设计,避免纠缠语法细节,降低学生一次性学习的难度,把语法学习和解题能力训练分别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完成相关知识的认识。
小结:用重讲编译错误代替漫灌语法 传统的“示范—模拟”教学模式是在参与性练习之后就自主练习。但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把语法学习和解题能力训练分成两个阶段,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之后,再来实施语法学习。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一学年,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积累不够,如果此时给学生“满贯”语法,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可以设计各种例题,例题中包含学生比较典型的、普遍容易出错、尚未完全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积极纠错,让学生在修改错误的过程中观察、分析、归纳语法。通过小结的方式,向全体学生补充新的语法,演示分析错误原因,从结果反推程序语法学习。用重讲编译错误代替漫灌语法,让学生在编译中自己学习、总结语法规则,形成学生程序设计的自我意识。
被动学习:用示范模拟加强解题思路引导 高职院校学生对数学概念、原理理解不够透彻,不清楚数学符号的含义,对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缺乏必要的了解,导致在编写程序时思路不清,写不出程序。应通过一系列作业指导学生参与性练习,激发学生参与性练习的兴趣,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作业要尽量与示范内容相似,加强指导解题思路学习,同时,作业中要涵盖一些重要且在一般性示范中尚未涉及的常用知识点,满足较高层次学生提高水平的需求。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因此,不能完全依靠学生自己学习,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上机实践等方式让他们被动学习。
自主学习:用引导教学促进自主学习 在学生掌握了语法规则之后,就要改变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但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约束性不强,自学能力差,学习毅力不够,容易浅尝辄止,因此,如果把学习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他们自己又会“放羊”。因此,可借助Tsinsen网络平台,在该平台上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种带有引导性的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又能强制性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还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迁移:用模式化编程弥补抽象能力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发现高职学生模仿能力很强,但是抽象能力不足。这可以在迁移知识的时候,通过“编程模式化”的方法弥补学生抽象能力不足,让学生能够通过算法、思路实现编程,让语法与算法结合。我们将实践作为培养学生编程能力的突破口,将编程方式模式化,让学生分析题目,依据模式开发,从算法实现编程,在模式中完善程序设计,弥补自身抽象能力不足的问题。所谓编程方式模式化,就是把一些程序编程的方式固定成模板,让学生向这个模块中添加修改语句就能够实现程序。这样,一方面,便于学生记忆,另一方面,也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考核:用多种方式考核,改善学生学习习惯 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的是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大作业形式虽然能够实现考核目的,却不可避免地使部分学生依赖他人成果。所以,在Tsinsen网络平台上,用上机考试与实践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新的考核标准,着重实践成绩的考核。这样,既能达到考核目的,又能用Tsinsen网络实施考核,还能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
“扩展示范—模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群体的变化不断调整个人的身份及注意力关注的对象。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成为组织者。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注重引导学生课堂学习的新观念,让学生适应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吴永军.学习方式的变革[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陈睿.“问题驱动”外语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
[3]郦丽华.C语言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8).
作者简介:
郦丽华,硕士,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
关键词:Tsinsen网络平台;高职; C语言程序设计;示范—模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1-0095-02
当前,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企业、社会和国家的重视。高职院校亦欲凭借此次机遇加快改革与发展。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改革的关键。笔者拟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研究对象,对高职C程序课程在清华大学提供的Tsinsen网络平台上的“示范—模拟”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示范—模拟”教学策略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主要用于动作技能类的教学以及操作技能的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理论课。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的C程序课程教学都是采用“示范—模拟”的教学策略,实施“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具体内容如下:(1)定向:通过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教师在课堂向学生阐述语法、原理、规则等理论,并给出一定量的例题,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这些理论知识。(2)参与性练习:学生上机练习。教师参与整个学生上机练习过程,边练习,边指导。(3)自主练习:课后给学生一定量的练习作业,要求他们独立完成。(4)迁移:做一个课程设计,目的是使学生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知识点,了解程序模块化开发等内容。
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C语言涉及的概念、原理和规则繁多,语句使用灵活,语法限制不太严格。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色彩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枯燥的学习内容则吸收效率较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学习习惯不好。许多学生的学习没有计划性,不考虑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基本是被动上课,课后也以完成作业为主,完成作业大部分也是通过抄袭等方式完成的。对于一年级新生特别是基础相对较弱而又没有学过计算机语言的高职生来说,刚接触C程序设计课程会感到一些茫然,不知如何学习,加之以往高年级学生给他们带来的是“C语言如何难学”的信息,使他们出现一些学习心理障碍。因此,高职学生普遍对这门课程感到难学、枯燥、兴趣不大,畏学、厌学情绪较严重,使得教师的教学比较困难。
在认真分析“示范—模拟”教学模式的四个基本程序的基础上,根据高职C程序设计课程的学科特点,依据高职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清华大学提供的Tsinsen网络平台,我们把原有的“示范—模拟”教学模式扩展为:定向→参与性练习→小结→被动学习→自主练习→迁移→考核等七个基本程序。扩展之后的新模式如图1所示。
Tsinsen网络自动评测系统是一个用于程序设计类课程管理和自动评测的软件,旨在为程序设计类的课程教师提供免费的课程管理服务,共享不同课程的教学资源,促进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的发展,为培养计算机科学技术人才提供帮助。Tsinsen网络自动评测系统能够动态实现学生的管理和题库的修改(如图2所示),对学生作业实现网上布置、提交和评阅(如图3所示)。
Tsinsen网络自动评测系统是为高职高专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研究提供的一个平台。Tsinsen网络自动评测系统面向的是全部学习程序设计的学生。高职高专学生在使用本系统时,该系统题库的难度已经超过了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范围。因此,必须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自身学习特点进行改进,构建一套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和使用的题库。有了优质的题库支持,扩展“示范—模拟”教学模式才可能取得预想的效果。在“扩展示范—模拟”教学模式指导下,利用Tsinsen网络自动评测系统我们研究出了一套适合高职高专C程序教学的教学方式。扩展模式的主要操作过程如下。
定向:用问题驱动弥补学习兴趣不足 定向过程实现面向个体的定向,教师向学生阐明必须掌握的技能,并说明该项技能的原理和程序,演示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一直以来都是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难题。但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色彩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因此,如果能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问题,就能激发学生思考,也就能弥补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而带来的厌学等问题。所以,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必须设计出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动力。
参与性练习:用贴近生活的案例提高理解能力 在学生的参与性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全程参加。高职学生是来自中专、职高、技校等学校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不足。C语言这门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程序分析、设计和调试能力,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课程案例设计时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知识中提升理解能力。在案例讲解时,要注重解题思路,重点讲解算法分析与设计,避免纠缠语法细节,降低学生一次性学习的难度,把语法学习和解题能力训练分别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完成相关知识的认识。
小结:用重讲编译错误代替漫灌语法 传统的“示范—模拟”教学模式是在参与性练习之后就自主练习。但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把语法学习和解题能力训练分成两个阶段,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之后,再来实施语法学习。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一学年,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积累不够,如果此时给学生“满贯”语法,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可以设计各种例题,例题中包含学生比较典型的、普遍容易出错、尚未完全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积极纠错,让学生在修改错误的过程中观察、分析、归纳语法。通过小结的方式,向全体学生补充新的语法,演示分析错误原因,从结果反推程序语法学习。用重讲编译错误代替漫灌语法,让学生在编译中自己学习、总结语法规则,形成学生程序设计的自我意识。
被动学习:用示范模拟加强解题思路引导 高职院校学生对数学概念、原理理解不够透彻,不清楚数学符号的含义,对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缺乏必要的了解,导致在编写程序时思路不清,写不出程序。应通过一系列作业指导学生参与性练习,激发学生参与性练习的兴趣,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作业要尽量与示范内容相似,加强指导解题思路学习,同时,作业中要涵盖一些重要且在一般性示范中尚未涉及的常用知识点,满足较高层次学生提高水平的需求。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因此,不能完全依靠学生自己学习,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上机实践等方式让他们被动学习。
自主学习:用引导教学促进自主学习 在学生掌握了语法规则之后,就要改变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但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约束性不强,自学能力差,学习毅力不够,容易浅尝辄止,因此,如果把学习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他们自己又会“放羊”。因此,可借助Tsinsen网络平台,在该平台上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种带有引导性的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又能强制性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还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迁移:用模式化编程弥补抽象能力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发现高职学生模仿能力很强,但是抽象能力不足。这可以在迁移知识的时候,通过“编程模式化”的方法弥补学生抽象能力不足,让学生能够通过算法、思路实现编程,让语法与算法结合。我们将实践作为培养学生编程能力的突破口,将编程方式模式化,让学生分析题目,依据模式开发,从算法实现编程,在模式中完善程序设计,弥补自身抽象能力不足的问题。所谓编程方式模式化,就是把一些程序编程的方式固定成模板,让学生向这个模块中添加修改语句就能够实现程序。这样,一方面,便于学生记忆,另一方面,也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考核:用多种方式考核,改善学生学习习惯 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的是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大作业形式虽然能够实现考核目的,却不可避免地使部分学生依赖他人成果。所以,在Tsinsen网络平台上,用上机考试与实践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新的考核标准,着重实践成绩的考核。这样,既能达到考核目的,又能用Tsinsen网络实施考核,还能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
“扩展示范—模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群体的变化不断调整个人的身份及注意力关注的对象。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成为组织者。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注重引导学生课堂学习的新观念,让学生适应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吴永军.学习方式的变革[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陈睿.“问题驱动”外语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
[3]郦丽华.C语言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8).
作者简介:
郦丽华,硕士,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