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hdengm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动与发展,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整体思路发生了转变。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是近年来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走向。
  一、引导合作学习,激发创造性思维
  引导合作学习,激发创造性思维,是当前高中语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合作学习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思考,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考,实现日常教学的有效拓展。教学工作的被动性,不仅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权,更使得语文学习的人文性被削弱,缺乏学生自主的感悟、情感的激发等,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当为学生留白,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比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表达、讨论自己阅读的感悟、收获等,进而有所探究与发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全面达成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可以將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讨论:“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具有哪些特点?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你觉得如何借鉴这篇文章的方法使自己的作文在描写景物时更生动?”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有效推动教学发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与思考。
  二、创设情境,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于个体的创新性,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仍然停留在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上,课堂时间紧迫之下,教师真正留给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时间越来越短,缺乏相应的知识点的完善等。在对近年来的新课标改革的发展观察中也能发现,很多教师对于新课标精神的贯彻、对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更多的还是停留于表面,难以真正推动新课程改革。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通过对情境的构建,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语文学科的人文内涵、知识积累相对宽泛,此时教师不妨设计更多的思考点,以情动人,以趣诱人,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如学习李商隐的《无题》一诗,这首诗本身具有抽象意蕴,带有较强的意象性。此时教师不妨抓住其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几句中的意象,先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些典故,使学生了解其中的意境并自行想象。在课堂中学生互相讨论,打开视野,从情感层面去分析和理解这首诗歌。
  三、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比较多,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教学。需要选择合理的训练方式,当前的教学实践表明,提问是提升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关键途径。教师要认识到提问的桥梁作用,这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思维,形成创造性思维。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设计问题,要结合学生的水平,立足于学生认知基础以及教材内容。通过设计递进式的提问,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江南的冬景》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全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文章是通过哪些词语描绘冬景的?文章抓住了冬天的什么特点?”利用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写作意图、文章具体结构等,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考和看待文章。
  四、营造环境,鼓励学生思考
  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多元化的思路引导,能够全面达成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如教学《雨巷》一课,课文本身作为现代诗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不足,甚至于对于教学主题的讨论都为了减少分歧而直接给出答案,并要求学生记忆。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教师不妨转变教学思路,在课程开始之前,先播放相关的图片、进行内容分析等,并且引导学生根据多媒体给出的情境进行分析,从中体验其中的知识点,鼓励学生思考,提问“能够感受到其中蕴藏了哪种感情”等。此时学生会根据已经给出的情境氛围等,分析出“高贵”“忧伤”等情绪,这就已经对文章蕴藏的情感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五、有的放矢,鼓励学生质疑
  创造性思维在于打破常规,而学生在学习中打破常规,就在于大胆质疑和假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质疑,当学生在课堂中提出较有价值的假设思考时,不妨将其纳入课堂的学习范围,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从而鼓励学生思考。在新课标下,学习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教学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主,更多的新的教学思路等也被挖掘出来,给日常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启发。除此之外,与之相对应的高考,也在发生变化与调整,无论在现代文阅读还是古诗词、古文的阅读中,都更倾向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记忆背诵的内容的关注反而减少了。高考早已经过了学生背诵好了知识点就能应对考试的阶段,需要学生去分析与理解。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有学生提出:“根据书中的相关注释,我得知秦穆公曾经护送晋惠公回国,并帮助他取得君位,又曾经帮助晋文公取得王位,而帮助前者夺得君位之事,你又说是烛之武引史为例,挑拨秦晋,那么晋惠公当上国君和晋文公当上国君究竟是怎么回事?”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笔者感到惊喜,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因为鼓励质疑,才能有所创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221400)
其他文献
文言文是古人思想的精华,是传统文化的浓缩,学习古代文言文,能够让学生以史为鉴,继承前人的智慧,博古通今,对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很大的启迪和帮助。所以,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花费很多时间教授学生文言文知识。高中文言文相比于小学、初中,篇幅加大,难度提高,内容涉及更加广泛和精细。另外,文言文部分的学习本身就比较枯燥单调,学生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学
通过在某矿1408工作面回采巷道顶板现场钻孔抽水试验,确定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933L/min,属于中等富水性含水层。结合围岩强度强化理论,确定了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因素。通过数值模
作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着非常大的比重,在语文考试中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核内容。现代语文教育不断改革创新,作文也表现出越来越开放性的一面。“新材料作文”是一种非常基础的作文命题形式,也可以称之为“话题作文”。下面笔者从两个大方面来谈谈审题立意教学策略。  一、训练主题分析能力  想要写好新材料作文,首先要做到理解作文材料给出的主题思想。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培训练学生对新材料的主题分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