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对水体的自然净化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文中以广西桂林会仙湿地4种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华克拉莎(Cladium chinense)、美人蕉(Canna indica)]构建表面流湿地系统,进行生活污水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同时,以会仙湿地污染严重水域(七星码头)生长的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凤眼莲(Eichhorn
【机 构】
: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对水体的自然净化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文中以广西桂林会仙湿地4种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华克拉莎(Cladium chinense)、美人蕉(Canna indica)]构建表面流湿地系统,进行生活污水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同时,以会仙湿地污染严重水域(七星码头)生长的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芦苇]构建对照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苦草组(苦草+芦苇+华克拉莎+美人蕉)及菹草组(菹草+黑藻+凤眼莲+芦苇)对污染水体中TP、TN和CODMn均有明显净化效果.苦草组对TP、TN、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54.26%~85.25%、53.80%~83.64%、36.27%~73.62%;菹草组对TP、TN、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49.14%~63.81%、45.77%~60.81%、30.25%~52.26%.苦草组具有更高的水体净化能力,经处理后TP、TN、CODMn的平均出水质量浓度分为0.07、0.76、9.41 mg/L.2组植物群落系统对TP、TN、CODMn的去除效果均表现为夏、秋季高于冬、春季.将苦草、芦苇、华克拉莎、美人蕉组成的植物混合群落移植到会仙湿地污染严重水域进行原位强化修复,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针对工业生产线光伏组件隐性纹检测问题,为了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检测效率,并快速适应新型产品的隐裂检测,提出了一种多损失融合的小样本光伏组件隐裂检测算法.首先,为丰富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的语义信息,引入了Transformer的多头注意力机制,缓解各批次产品的分布差异对隐裂检测的影响,促使模型从多样化产品中关注于隐裂信息;其次,利用多损失结合约束模型训练的策略优化特征提取,在直接分类损失的基础上,利用三元组损失拉近含隐裂样本间特征距离;此外,设计了隐式分类损失以适应有无隐裂两类电池片内部也存在类型差异的特点,充分
抗生素污染对饮用水水源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文中对近几年给水厂各工艺对抗生素的处理效果和抗生素对给水厂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在传统工艺中,混凝沉淀是去除抗生素的主要工艺,对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抗生素去除率可达到50%~60%,且可通过调节混凝剂投量、添加助凝剂PAM等方式增强混凝效果;紫外与氯消毒联合使用时,对易光解抗生素的去除效率可达到30%~50%.臭氧氧化和活性炭池等深度处理工艺亦会促进抗生素的去除,但受臭氧投量、接触时间等因素影响显著,且抗生素会增强炭滤池和管网中微生物的抗药性及耐氯性;在采用N
为进一步提高东营河口水厂高藻原水处理效果,为其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在沉淀池旁组建了中试装置,对不同滤料的试验滤柱进行了藻类总数和叶绿素a的去除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煤砂双层滤料滤池能大大降低藻类总数和叶绿素a含量,且受藻类暴发的影响小,出水水质稳定;藻类大部分是在无烟煤滤料表层被吸附截留,很少出现穿透滤层及滤料黏附现象,可以有效缓解高藻水反冲洗次数多、难冲洗的问题.
厌氧氨氧化(Anammox)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自养脱氮工艺,具有无需外加碳源、低污泥产量、低能耗等优势.文中总结了厌氧氨氧化应用于主流污水处理工艺时面临的困难挑战,分析了厌氧氨氧化处理污水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厌氧氨氧化菌(AnAOB)的截留、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抑制、有机物的不利影响等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在节能减排的时代要求下,为实现能源回用、资源回收的废水处理模式,提出了可能实现能源自给的工艺组合,为实现主流厌氧氨氧化工艺工程化应用提供科学借鉴.
以华北地区某机场中央空调循环冷却水为处理对象,进行了DSA电极电化学除垢中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工艺最佳运行工况是电流密度为25.56 A/m2、停留时间为4.0 min,硬度含量由进水的225.62 mg/L降至174.02 mg/L,比能耗为119.09 kW·h/kg;与实验室小试相比,阻垢剂的存在对除垢效果无显著影响,但不利于阴极水垢沉积物的去除.SEM结果表明阴极水垢的形状不规则,而XRD分析表明阴极沉积物主要以方解石的形式存在.研究成果表明电化学除垢工艺能够有效降低循环冷却水的硬度,是一种环保
针对黄河下游地区引黄水库存在的富营养化及藻类问题,试验构建了3种不同的生物链组合,研究其对水体营养盐类指标及藻类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链组合对TN、TP、氨氮、CODMn、藻类总数和叶绿素a有较好的去除效果.P1(鲢鳙鱼+美人蕉)、P2(鲢鳙鱼+美人蕉+底栖生物)和P3(鲢鳙鱼+美人蕉+底栖生物+生物填料)这3种生物链组合中,P3生物链组合较完整,与其他两种生物链组合相比,P3生物链组合对水体富营养盐各类指标去除率最高、藻类的净化效果最好.由此可知,生物链组合越完整对水体富营养盐类指标去除及藻类的
采用竹屑作为微生物载体构建生物膜-活性污泥一体化系统,系统置于两段进水脉冲式SBR内运行,对低C/N生活污水的脱氮特性进行研究.研究了不同温度、C/N、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参数对系统的脱氮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25℃、C/N=4.0、HRT=12 h时,CODCr、总氮、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从155.35、35.79、32.55 mg/L降至32.03、8.05、3.59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38%、77.50%、88.97%,满足国家污水处理一级A标准(GB 18918—2002).竹屑
长孢藻(Dolichospermum)是危害仅次于微囊藻的又一有害水华蓝藻.近年来,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和全球气候变暖,长孢藻呈现出明显的扩张趋势,广泛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水体中,因其能够产生鱼腥藻毒素、微囊藻毒素等多种藻毒素以及土臭素,严重威胁水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已成为水体中急需控制的蓝藻种类.长孢藻可耐受较宽的温度、光强波动,喜低温、低盐,耐高温、弱碱,这些特性是其广泛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重要原因;长孢藻能吸收多种形态的氮源,以应对氮源的限制,在氮源不足的情况下,还可通过异形胞固氮而获得生存优势
饮用水中的有机物与消毒剂反应会产生消毒副产物(DBPs),其中,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相对于常规的DBPs具有更强的基因毒性和细胞毒性.为了有效确定N-DBPs的生成趋势及其稳定性,为实际生产有效控制N-DBPs提供参考,以天然水体中普遍存在的天冬氨酸(Asp)为N-DBPs前体物,研究了Asp氯化生成以二氯乙腈(DCAN)和二氯乙酰胺(DCAcAm)为代表的N-DBPs的经时变化规律,解析了N-DBPs的水解性能,探究了氯化含氮消毒副产物的连续反应机理,并建立连续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N-D
以太湖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滤工艺,通过分别投加混凝剂Al2(SO4)3和聚合氯化铝(PAC),分析混凝过程对超滤膜运行效果及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可以有效提高超滤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Al2(SO4)3和PAC投加量大于6 mg/L和3 mg/L(以Al3+计)时,混凝剂对超滤去除有机物的提升效果趋于稳定;混凝可以有效减缓超滤膜膜压差的增长和不可逆污染,单独超滤时不可逆污染指数(HIFI)为0.00292,最佳投加量下Al2(SO4)3-UF和PAC-UF的HIFI分别为0.00113和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