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成瘾问题是影响高职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网络成瘾高职生和非网络成瘾高职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的不同,生活事件对网络成瘾高职生和非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影响的区别,生活事件中学习压力因子和人际关系因子影响的特点等因素,找到解决高职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生 网络成瘾 生活事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5-0104-02
一、研究对象
选取了广西的三所高职院校学生,收回问卷650份,有效问卷572份。
二、研究工具
1. 美国金伯利·杨教授设计的网络成瘾测评量表。[1]该量表已被中外学者广泛采用,评价内容包括戒断症状、耐受症状、为上网甘愿冒险、对上网节制失败、逃避问题及不良感受、隐瞒上网的程度、上网行为失控及渴望使用网络等10个方面,符合5条以上(含5条)则被认为网络成瘾。
2.刘贤臣等于1987年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量表适用于大学生生活事件应激强度和发生频度的评定。量表由27项可能引起大学生心理应激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分半信度为0.88,重测信度为0.69。基于因子分析,量表分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及其他6个因子,每一项事件的刺激强度根据经历该事件时的心理感受分为“无影响(1)轻度、(2)中度、(3)重度、(4)和极重度(5)”5级进行评价。[2]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输入,在SPSS中计算和统计,主要运用描述统计非参数检验等方法。
四、研究结论
(一)高职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
据美国金伯利·杨教授编制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量表分为10个方面,符合5条以上(含5条)则认为是网络成瘾者。在广西的三所高职院校选取的572人有效样本中,53人符合此诊断标准,属于上网成瘾群体,网络成瘾率为9%。
(二)非网络成瘾高职生与网络成瘾高职生在青少年生活事件上的比较
(1)在青少年生活事件上各个因子的比较
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高职生与非网络成瘾高职生在青少年生活事件的六个因子中都具有显著差异性:在人际关系因子上P=0.000**<0.01**;学习压力因子上P=0.002**<0.01**;在受惩罚因子上P=0.002**<0.01**;在丧失因子上P=0.005**<0.01**;在健康适应因子上P=0.003**<0.01**;在其他因子上P=0.000**<0.01**。网络成瘾高职生的MR值均要显著大于非网络成瘾高职生的:在人际关系因子上网络成瘾者MR为507.04,非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361.93;学习压力因子上上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468.75,非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350.61;在受惩罚因子上上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483.21,非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364.56;在丧失因子上上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434.13,非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352.99;在健康适应因子上上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442.54,非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364.28;在其他因子上上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515.21,非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353.21。数据结果表明,非网络成瘾的高职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要显著低于网络成瘾的高职生群体,这些生活事件对非网络成瘾高职生的心理影响也要显著弱于对网络成瘾高职生的影响。
(2)在青少年生活事件各个条目上的比较
分析调查数据结果,非网络成瘾高职生与网络成瘾高职生在生活事件1(被人误会或错怪,P=.001**<0.01**),生活事件2(被人歧视冷遇,P=.000**<0.01**),生活事件4(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P=.000**),生活事件5(生活习惯明显变化,P=.002**<0.01**,生活事件6(不喜欢上学,P=.000**<0.01**),生活事件7(恋爱不顺利或失恋,P=.001**<0.01**),生活事件9(学习负担重,P=.002**<0.01**),生活事件10(与老师关系紧张,P=.000**<0.01**),生活事件14(被盗或丢失东西,P=.003**<0.01**),生活事件15(当众丢面子,P=.000**<0.01**),生活事件17(家庭内部有矛盾,P=.000**<0.01**),生活事件19(受批评或处分,P=.001**),生活事件22(升学压力,P=.004**<0.01**),生活事件23(与人打架,P=.000**<0.01**),生活事件24(遭父母打骂,P=.003**<0.01**),生活事件25(家庭给你施加学习压力,P=.000**<0.01**)和生活事件26(意外惊吓或事故,P=.008**<0.01**)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生活事件3(考试失败或不理想,P=.024*<0.05*),生活事件13(亲友死亡,P=.027*<0.05*),生活事件16(家庭经济困难,P=.031*<0.05*)与生活事件27(其他的生活事件,P=.047*<0.05*)上,存在差异性。
(3)网络成瘾高职生在青少年生活事件上的特点
调查数据显示,学习压力因子和人际关系因子的MR、SD值都大于健康因子和其他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的MR值分别为1.5165和1.6228,SD值分别为0.8291和0.8367);健康因子和其他因子的MR值分别为1.0142、0.8012,SD值分别为0.6533、0.7615。说明不同的生活事件对网络成瘾高职生的影响力是不同的,即生活事件不同因子对网络成瘾高职生的影响力存在差异,学习压力因子和人际关系因子对网络成瘾高职生的影响最为突出,在高职生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表一还可以发现,网络成瘾高职生在青少年生活事件上的各个因子中,各个青少年生活事件因子之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人际关系因子与健康因子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p<0.05*, p<0.01**
四、结论
首先,非网络成瘾高职生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六个因子中,MR值都显著小于网络成瘾高职生。对于网络成瘾的高职生,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类生活事件的影响均明显地多或者强烈于非成瘾高职生。青少年高职生心理健康受影响,行为问题的发生因素中,生活事件最有可能是主要因素之一。认真分析和研究青少年生活事件对高职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可能是解决高职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必要的过程。
其次,在生活事件的六个因子中,网络成瘾高职生受到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的影响大于健康、受惩罚和其他因子。青少年生活事件与高职生的情绪和行为有密切关系,学习压力越大、人际关系越紧张,心理问题越容易产生,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行为。
[ 注 释 ]
[1] (美)金伯利.S.杨.网虫综合征—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5、40、42、109.
[2] 汪向东,万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S].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106-118.
[责任编辑:雷 艳]
[关键词]高职生 网络成瘾 生活事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5-0104-02
一、研究对象
选取了广西的三所高职院校学生,收回问卷650份,有效问卷572份。
二、研究工具
1. 美国金伯利·杨教授设计的网络成瘾测评量表。[1]该量表已被中外学者广泛采用,评价内容包括戒断症状、耐受症状、为上网甘愿冒险、对上网节制失败、逃避问题及不良感受、隐瞒上网的程度、上网行为失控及渴望使用网络等10个方面,符合5条以上(含5条)则被认为网络成瘾。
2.刘贤臣等于1987年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量表适用于大学生生活事件应激强度和发生频度的评定。量表由27项可能引起大学生心理应激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分半信度为0.88,重测信度为0.69。基于因子分析,量表分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及其他6个因子,每一项事件的刺激强度根据经历该事件时的心理感受分为“无影响(1)轻度、(2)中度、(3)重度、(4)和极重度(5)”5级进行评价。[2]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输入,在SPSS中计算和统计,主要运用描述统计非参数检验等方法。
四、研究结论
(一)高职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
据美国金伯利·杨教授编制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量表分为10个方面,符合5条以上(含5条)则认为是网络成瘾者。在广西的三所高职院校选取的572人有效样本中,53人符合此诊断标准,属于上网成瘾群体,网络成瘾率为9%。
(二)非网络成瘾高职生与网络成瘾高职生在青少年生活事件上的比较
(1)在青少年生活事件上各个因子的比较
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高职生与非网络成瘾高职生在青少年生活事件的六个因子中都具有显著差异性:在人际关系因子上P=0.000**<0.01**;学习压力因子上P=0.002**<0.01**;在受惩罚因子上P=0.002**<0.01**;在丧失因子上P=0.005**<0.01**;在健康适应因子上P=0.003**<0.01**;在其他因子上P=0.000**<0.01**。网络成瘾高职生的MR值均要显著大于非网络成瘾高职生的:在人际关系因子上网络成瘾者MR为507.04,非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361.93;学习压力因子上上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468.75,非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350.61;在受惩罚因子上上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483.21,非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364.56;在丧失因子上上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434.13,非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352.99;在健康适应因子上上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442.54,非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364.28;在其他因子上上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515.21,非网络成瘾高职生MR为353.21。数据结果表明,非网络成瘾的高职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要显著低于网络成瘾的高职生群体,这些生活事件对非网络成瘾高职生的心理影响也要显著弱于对网络成瘾高职生的影响。
(2)在青少年生活事件各个条目上的比较
分析调查数据结果,非网络成瘾高职生与网络成瘾高职生在生活事件1(被人误会或错怪,P=.001**<0.01**),生活事件2(被人歧视冷遇,P=.000**<0.01**),生活事件4(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P=.000**),生活事件5(生活习惯明显变化,P=.002**<0.01**,生活事件6(不喜欢上学,P=.000**<0.01**),生活事件7(恋爱不顺利或失恋,P=.001**<0.01**),生活事件9(学习负担重,P=.002**<0.01**),生活事件10(与老师关系紧张,P=.000**<0.01**),生活事件14(被盗或丢失东西,P=.003**<0.01**),生活事件15(当众丢面子,P=.000**<0.01**),生活事件17(家庭内部有矛盾,P=.000**<0.01**),生活事件19(受批评或处分,P=.001**),生活事件22(升学压力,P=.004**<0.01**),生活事件23(与人打架,P=.000**<0.01**),生活事件24(遭父母打骂,P=.003**<0.01**),生活事件25(家庭给你施加学习压力,P=.000**<0.01**)和生活事件26(意外惊吓或事故,P=.008**<0.01**)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生活事件3(考试失败或不理想,P=.024*<0.05*),生活事件13(亲友死亡,P=.027*<0.05*),生活事件16(家庭经济困难,P=.031*<0.05*)与生活事件27(其他的生活事件,P=.047*<0.05*)上,存在差异性。
(3)网络成瘾高职生在青少年生活事件上的特点
调查数据显示,学习压力因子和人际关系因子的MR、SD值都大于健康因子和其他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的MR值分别为1.5165和1.6228,SD值分别为0.8291和0.8367);健康因子和其他因子的MR值分别为1.0142、0.8012,SD值分别为0.6533、0.7615。说明不同的生活事件对网络成瘾高职生的影响力是不同的,即生活事件不同因子对网络成瘾高职生的影响力存在差异,学习压力因子和人际关系因子对网络成瘾高职生的影响最为突出,在高职生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表一还可以发现,网络成瘾高职生在青少年生活事件上的各个因子中,各个青少年生活事件因子之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人际关系因子与健康因子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p<0.05*, p<0.01**
四、结论
首先,非网络成瘾高职生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六个因子中,MR值都显著小于网络成瘾高职生。对于网络成瘾的高职生,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类生活事件的影响均明显地多或者强烈于非成瘾高职生。青少年高职生心理健康受影响,行为问题的发生因素中,生活事件最有可能是主要因素之一。认真分析和研究青少年生活事件对高职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可能是解决高职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必要的过程。
其次,在生活事件的六个因子中,网络成瘾高职生受到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的影响大于健康、受惩罚和其他因子。青少年生活事件与高职生的情绪和行为有密切关系,学习压力越大、人际关系越紧张,心理问题越容易产生,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行为。
[ 注 释 ]
[1] (美)金伯利.S.杨.网虫综合征—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5、40、42、109.
[2] 汪向东,万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S].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106-118.
[责任编辑: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