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供热计量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供热计量技术也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同时也为改革我国供热收费体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基于此,本文就我国供热计量改革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供热计量;改革;分析与研究
一、阻碍供热计量改革推进的原因
(一)人们对热改的认识存在误区。现在人们一提到“供热改革”唯一关注的是收费方式是否公平,而不是如何促进节能。事实上集中供热本身就很难找到一个客观公平的标准,热计量的方法有很多种:有安装户用热计量表,温度分摊法、流量法、流温法、通断时间面积法等,每种热计量方法各有利弊,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公平。因此,集中供热根本不会存在绝对的公平。按热量计量收费本身并不节能,所安装的热计量表也只是个计量工具,并不具备节能效果,关键是实现室温的良好调节。要达到这一目的,绝不是通过一个收费方式就可以解决,而是需要三个要素:一是末端要有调节设备;二是这些调节设备能够有效且方便调节;三是促进用户有意愿的调节。按热收费只是解决了其中的第三个要素。
(二)集中供热管理体制的障碍。按目前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供热公司不支持热改。主要是因为:对于供热公司来说,当采暖按面积收费时,只要保证一定的供热面积和一定的热费收缴率,全年将有稳定收入,基本不存在经营性风险。目前供热企业的服务对象分为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两大类。这两类建筑的能耗特点完全不一样,其中商场、办公楼这些公共建筑,一般来说围护结构性能较好、人员密度大、办公设备较多,热负荷较小。这类建筑的平均供热能耗明显低于住宅建筑,同时这类用户又很少拖欠热费,这是目前供热企业主要盈利的对像。相反,对于住宅建筑,热负荷较大,并且容易拖欠热费。在按面积收费时公共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住宅建筑的欠费问题。当改为按热量收费后,商用建筑由于耗热量低,热费大幅度减少,而住宅建筑能耗高,应缴纳的热费又收不上来。这等于丢失了原来的盈利渠道,最终使得供热公司的实际收益大幅度减少。另外,供热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热计量改造,而且热计量中加装的设备会增加企业的维修费用。所以供热企业在目前的供热体制下不愿意实施热改。
(三)供热计量改革技术不完善。目前我国供热计量改革的技术核心是室温调控,实现分户调节和按照热量收费。为实现分户调节,现有方案都是在散热器安装恒温阀。恒温阀在原理上和技术上都需要完善:一是恒温阀要想实现良好的调控效果,需要同时实现对热源的精细调节和对管网的有效控制,目前在国内很难做到;二是我国采暖介质的纯净度较低,同时恒温阀具有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容易堵塞、可靠性低、调节量小、易滞后,控制精度低的特点;三是不适合目前我国集中供热所积极推广的地板辐射采暖等热惯性低的新型采暖末端;四是对于单管串联的供暖系统不适用,如果楼上的用户调节会影响楼下用户的正常采暖。而我国大部分既有建筑户内采暖系统所应用的正是单管串联方式。
(四)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尽管我国针对供热计量改革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从整体上看只是框架性的政策法規。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部完善的监管手段和约束机制。供热计量虽然是运用市场机制促进供热节能的有效手段,但是现阶段的供热体制也没有达到完全市场化的机制,在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和约束机制的背景下推动供热计量改革有难度是必然的。
二、完善供热计量改革的建议
(一)健全管理体系。一是加强管理机构建设。明确城市政府是贯彻落实供热计量改革的推动责任主体。在城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供热计量改革的领导组织机构,建立强有力的协调监管工作制度,明确建设、供热、财政、价格、质量监督、环保等主管部门在建设、收费、资金、价格、税收、补贴、贷款等配套政策制定和执行等方面的分工和责任,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二是转变管理理念。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政府、市场的双轮驱动。三是落实供热企业主体责任,明确供热主管部门和供热企业对计量装置和温控装置有权参与验收权。由供热企业负责计量装置和温控装置的选购、安装、运行维护、计量收费和更换。
(二)健全实施机制。一是健全闭合监管机制。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必须同步安装计量装置,同步实现计量收费。否则,不得予以验收备案、不得销售和使用。对违反供热计量强制性标准的规划、设计、监理、施工、房地产开发等单位,依法处罚。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二是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改变成本加成法的定价模式,探索能源等成本限额,逐步实现供热价格成本全覆盖,引导地方科学合理制定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管理办法。三是完善激励机制。争取财政部设立计量收费和供热系统改造的奖励资金,对开展供热计量收费和实施系统改造的供热企业给予一次性财政奖励资金。同时调整税收优惠政策,将目前的供热企业享受的增值税、房产税、营业税减免政策与其是否开展供热计量收费挂钩,引导供热企业开展供热计量收费。四是建立约束机制。开展供热计量立法,增强计量收费的约束力。对不执行供热计量收费供热企业,不仅要依法处罚,还要求减收一定比例热费。对计量收费达不到要求的城市,不再受理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城市荣誉称号的申请以及相关财政补贴项目的申报。五是引入能源服务公司模式。充分利用国家对合同能源管理的优惠政策,引导各地积极开展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系统改造和计量收费试点示范。
(三)完善技术支撑体系。一是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模式。取消计量装置和温控装置各种人为的地方性事前强制性准入,放开市场,由供热企业直接面对供热计量生产商进行招投标。配合质检总局加强在用装置的抽检力度,设立黑名单,通过市场竞争和产业化的发展,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质量。二是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梳理现行供热计量设计、施工、验收、运行标准,增强标准的协调性,增加供热计量强制性条文。编制计量分摊技术、产品检测、系统调试和水质等相关标准。三是规范计量技术路线。严格执行《供热计量技术规程》,要求已经安装的各种计量装置尽快实现计量收费,总结经验,完善不足。
(四)加强监管,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供热计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建筑节能、供热系统节能、供热计量装置的监管、热费收取办法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加强监管、分工明确,落实责任以保障供热计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1.热费收取办法要很好地兼顾国家、供热企业和用户的利益。
2.加强对供热计量装置的检验评定,保证供热计量装置的质量。
3.企业要定期开展节能教育、岗位节能技术培训,让节能降耗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
4.加强宣传。供热计量收费关系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面对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节能降耗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争取用户的理解和支持是开展供热计量工作的有力保障。
结束语
供热计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基本国策的重要措施之一,为“进一步加强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量值传递体系的建设”,为了给政府推进供热计量改革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作为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研发研发热量表检测装置,重点是健全管理体系,健全实施机制,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监管,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刘成耀.基于无线自组网的热计量自动抄表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
[2]吴九牛.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计量供热测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兰州交通大学,2010.
[3]王肖.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供热计量系统研究[D].济南大学,2011.
[4]王玉平.基于分摊算法的无线供热计量装置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4.
【关键词】供热计量;改革;分析与研究
一、阻碍供热计量改革推进的原因
(一)人们对热改的认识存在误区。现在人们一提到“供热改革”唯一关注的是收费方式是否公平,而不是如何促进节能。事实上集中供热本身就很难找到一个客观公平的标准,热计量的方法有很多种:有安装户用热计量表,温度分摊法、流量法、流温法、通断时间面积法等,每种热计量方法各有利弊,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公平。因此,集中供热根本不会存在绝对的公平。按热量计量收费本身并不节能,所安装的热计量表也只是个计量工具,并不具备节能效果,关键是实现室温的良好调节。要达到这一目的,绝不是通过一个收费方式就可以解决,而是需要三个要素:一是末端要有调节设备;二是这些调节设备能够有效且方便调节;三是促进用户有意愿的调节。按热收费只是解决了其中的第三个要素。
(二)集中供热管理体制的障碍。按目前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供热公司不支持热改。主要是因为:对于供热公司来说,当采暖按面积收费时,只要保证一定的供热面积和一定的热费收缴率,全年将有稳定收入,基本不存在经营性风险。目前供热企业的服务对象分为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两大类。这两类建筑的能耗特点完全不一样,其中商场、办公楼这些公共建筑,一般来说围护结构性能较好、人员密度大、办公设备较多,热负荷较小。这类建筑的平均供热能耗明显低于住宅建筑,同时这类用户又很少拖欠热费,这是目前供热企业主要盈利的对像。相反,对于住宅建筑,热负荷较大,并且容易拖欠热费。在按面积收费时公共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住宅建筑的欠费问题。当改为按热量收费后,商用建筑由于耗热量低,热费大幅度减少,而住宅建筑能耗高,应缴纳的热费又收不上来。这等于丢失了原来的盈利渠道,最终使得供热公司的实际收益大幅度减少。另外,供热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热计量改造,而且热计量中加装的设备会增加企业的维修费用。所以供热企业在目前的供热体制下不愿意实施热改。
(三)供热计量改革技术不完善。目前我国供热计量改革的技术核心是室温调控,实现分户调节和按照热量收费。为实现分户调节,现有方案都是在散热器安装恒温阀。恒温阀在原理上和技术上都需要完善:一是恒温阀要想实现良好的调控效果,需要同时实现对热源的精细调节和对管网的有效控制,目前在国内很难做到;二是我国采暖介质的纯净度较低,同时恒温阀具有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容易堵塞、可靠性低、调节量小、易滞后,控制精度低的特点;三是不适合目前我国集中供热所积极推广的地板辐射采暖等热惯性低的新型采暖末端;四是对于单管串联的供暖系统不适用,如果楼上的用户调节会影响楼下用户的正常采暖。而我国大部分既有建筑户内采暖系统所应用的正是单管串联方式。
(四)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尽管我国针对供热计量改革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从整体上看只是框架性的政策法規。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部完善的监管手段和约束机制。供热计量虽然是运用市场机制促进供热节能的有效手段,但是现阶段的供热体制也没有达到完全市场化的机制,在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和约束机制的背景下推动供热计量改革有难度是必然的。
二、完善供热计量改革的建议
(一)健全管理体系。一是加强管理机构建设。明确城市政府是贯彻落实供热计量改革的推动责任主体。在城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供热计量改革的领导组织机构,建立强有力的协调监管工作制度,明确建设、供热、财政、价格、质量监督、环保等主管部门在建设、收费、资金、价格、税收、补贴、贷款等配套政策制定和执行等方面的分工和责任,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二是转变管理理念。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政府、市场的双轮驱动。三是落实供热企业主体责任,明确供热主管部门和供热企业对计量装置和温控装置有权参与验收权。由供热企业负责计量装置和温控装置的选购、安装、运行维护、计量收费和更换。
(二)健全实施机制。一是健全闭合监管机制。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必须同步安装计量装置,同步实现计量收费。否则,不得予以验收备案、不得销售和使用。对违反供热计量强制性标准的规划、设计、监理、施工、房地产开发等单位,依法处罚。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二是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改变成本加成法的定价模式,探索能源等成本限额,逐步实现供热价格成本全覆盖,引导地方科学合理制定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管理办法。三是完善激励机制。争取财政部设立计量收费和供热系统改造的奖励资金,对开展供热计量收费和实施系统改造的供热企业给予一次性财政奖励资金。同时调整税收优惠政策,将目前的供热企业享受的增值税、房产税、营业税减免政策与其是否开展供热计量收费挂钩,引导供热企业开展供热计量收费。四是建立约束机制。开展供热计量立法,增强计量收费的约束力。对不执行供热计量收费供热企业,不仅要依法处罚,还要求减收一定比例热费。对计量收费达不到要求的城市,不再受理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城市荣誉称号的申请以及相关财政补贴项目的申报。五是引入能源服务公司模式。充分利用国家对合同能源管理的优惠政策,引导各地积极开展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系统改造和计量收费试点示范。
(三)完善技术支撑体系。一是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模式。取消计量装置和温控装置各种人为的地方性事前强制性准入,放开市场,由供热企业直接面对供热计量生产商进行招投标。配合质检总局加强在用装置的抽检力度,设立黑名单,通过市场竞争和产业化的发展,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质量。二是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梳理现行供热计量设计、施工、验收、运行标准,增强标准的协调性,增加供热计量强制性条文。编制计量分摊技术、产品检测、系统调试和水质等相关标准。三是规范计量技术路线。严格执行《供热计量技术规程》,要求已经安装的各种计量装置尽快实现计量收费,总结经验,完善不足。
(四)加强监管,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供热计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建筑节能、供热系统节能、供热计量装置的监管、热费收取办法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加强监管、分工明确,落实责任以保障供热计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1.热费收取办法要很好地兼顾国家、供热企业和用户的利益。
2.加强对供热计量装置的检验评定,保证供热计量装置的质量。
3.企业要定期开展节能教育、岗位节能技术培训,让节能降耗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
4.加强宣传。供热计量收费关系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面对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节能降耗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争取用户的理解和支持是开展供热计量工作的有力保障。
结束语
供热计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基本国策的重要措施之一,为“进一步加强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量值传递体系的建设”,为了给政府推进供热计量改革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作为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研发研发热量表检测装置,重点是健全管理体系,健全实施机制,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监管,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刘成耀.基于无线自组网的热计量自动抄表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
[2]吴九牛.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计量供热测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兰州交通大学,2010.
[3]王肖.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供热计量系统研究[D].济南大学,2011.
[4]王玉平.基于分摊算法的无线供热计量装置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