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下我国科研与创新工作不断得到重视,科研院所项目管理的实际现状也随之变化,新问题持续涌现。实现有效的计划管理需要不断思考和完善具体策略与方法,以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在计划管理中建立适度的弹性机制、分层分类、形成全面框架并重视经费管理,可使计划管理过程有活力、可操作、无盲点,有助于计划管理成为科研项目实现预期目标,取得丰富成果的重要保障与推力。
关键词:科研项目 计划管理 弹性机制 梯度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各科研院所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都得到了迅速增长。把握住良好的发展机遇,使科研项目按照计划有力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成果,需要对科研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计划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手段。
二、国内科研院所项目计划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社会正处在变革和巨大变化之中,很多的變化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成的,而人们对于技术创新在近些年来表现出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和渴望,国家政策和社会崇尚技术创新的风气,使我国迅速向科技强国的高峰持续攀登,而且速度越来越快,所涉及的自然科学门类和科目逐步扩展增多,科研院所和科研项目都在发展中不断的壮大,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华丽和繁荣的背景下,项目的管理工作及其规划、体系的建设呈现出滞后,以致落后于项目进展的情况,逐渐成为拖累科研工作的主要问题。管理的复杂性凸显是目前我国科研院所的管理工作的最大特点,也成为了影响管理效率和水平提升的一大阻碍,人员、科研经费、设备器材以及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这些工作给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此,我国的科研项目的计划和管理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科研项目计划管理方法的一些探讨
(一)建立适度的弹性计划管理机制
当前各科研院所一般按照项目的研制周期,在项目立项后进行方案评审时,提交项目按照年度为节点的研究工作进度表,这个进度会落实在项目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或任务书中,成为客户及上级管理部门考核项目过程的依据。科研项目有别于生产任务,其过程带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成分。创新带有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进行科研项目的企业必须做好风险分析和承担风险的准备。特别是一些偏重探索的科研项目,由于前期技术积累的不足,其研究过程常
需要很大的创造性,进行数轮的反复迭代,调整方案,其过程呈现出一种明显的非线性特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所制定的计划仅依据时间进度和里程碑节点的单一维度,缺乏必要的弹性,往往会与项目研究过程的实际运行产生矛盾,导致计划成为一纸空文甚至实际阻碍实际工作。科研项目的计划管理要形成一定的弹性机制。弹性计划管理要求在计划制定和执行中具有更大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在项目的方案论证阶段,基于同方向同类型项目的研究经验和客观条件,对科研工作可能产生的反复性风险充分预测,计算试验工作的迭代周期,为其提供充足的时间储备,提高研究方案的科学性。
在开展项目的阶段计划划分时,考虑滚动计划方法,采用“近细远粗”的原则。最近的一期计划为实施计划,后面的各期计划为预测计划。对于一个五年周期的项目,在项目立项时制定研究工作最后一年的月度计划意义不大。近期的实施计划应尽量明确细致,以可能的最短时间段为单位,比如以周甚至日为单位,落实工作内容。预测计划则以月或半年为单位即可,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预测计划逐步转化为实施计划。科研项目的工作量和时间以及研究工作的条目并不线性相关,例如一个科研项目有10 项研究内容,但是前三项研究内容的涉及项目的关键技术,需要用项目 70%的时间和资源去攻关和突破。对于项目执行情况的考核,就不能采用简单的“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方式,而是在计划制定时将项目关键考核点设定在 70%的位置,综合考量项目实际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对项目进展做出客观的评价。
(二)实行分层分类的梯度计划管理方法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和强调,科研院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也整体呈现出多渠道、多类型的特点。各个渠道、各种类型科研项目的针对目标和管理要求迥异。对于科研计划管理部门,以同一计划管理方式对所有项目进行管理,不但工作量巨大,且抓不住重点,易形成管理的盲点和误区。因此,对项目的分层分类的梯度管理很有必要。对项目分类的依据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项目来源,一般包括国家、省部、地方、与企业、高校合作;项目性质,一般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经费规模:一般分重大、重点、一般类。在制定项目计划时,要将以上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首先,计划的制定要根据项目来源,以满足不同上级 /客户的输入为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基于研究院所定位的不同,项目性质相对重要、经费规模大的项目,应对计划进行多级分解。
例如:一级计划面向单位管理层,考虑项目的总体阶段,以项目里程碑节点为标志。二级计划基于一级计划,面向项目组,将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内容。三级计划面向操作现场,将工作内容分解到执行工序。计划分级层次不宜过多,每一层级应有明确的监督者和执行者,实现全局把控、利于协调、执行有据的目的。对于经费规模小、周期短、且探索性强的项目,则不宜过度分解,使用里程碑一级计划考核往往也可以满足要求。针对不同对象的差异化计划管理,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将更多的管理资源聚焦对单位发展有长远和重要意义的项目。
(三)形成自动对接的项目计划管理框架
项目计划管理不应仅局限于项目研究内容的管理,应当将项目研究所需的人员、设备、材料等多方面资源进行统筹考虑,计划部门应通过质量体系文件等将计划形成机制,减少协调工作对项目负责人自身能动性的依赖。在项目计划制定阶段,将项目人员、物资、设备、经费需求推送至各归口管理部门,由其分别制定独立的单类计划。再由项目计划管理部门收集统筹各单类计划,形成针对项目群的计划群。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各归口部门的单类计划将分别独立运行,计划部门负责随时协调各类资源间的需求和变化。
(四)开展项目全周期的经费计划管理
随着政府对科研项目经费投入的加大,科研项目经费计划已成为项目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是项目经费审计的依据。科研项目负责人虽然擅长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但一般对财务制度和要求并不熟悉。因此要获得规范、合理的预算,需要形成在论证阶段由项目计划管理部门牵头,使预算符合国家各项财经政策、财务规章制度以及项目实际研究工作的要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论何种类型的管理软件和手段,都应以实现以下功能为基本目标:依据批复的经费预算,逐笔审批经费的使用计划、记录经费的执行过程、统计分析经费的使用结果。对于国家财政类的项目,由于各阶段对经费执行率有明确的要求,应当在经费计划中强调经费的执行率目标,明确地将经费计划分解到每一笔支出明细、完成时间、执行操作人。可借助软件功能将这些信息形成看板,有利于计划管理部门对经费的执行情况进行预警和责任落实。
四、结论
当下我国科研与创新工作不断得到重视,科研院所项目管理的实际现状也随之变化,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和规划,力争技术攻关和突破早日实现,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然而,伴随着科研项目的快速增长和发展,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项目计划制定和管理制度的完善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东,杜占元.课题制:我国研究与开发组织管理模式的重要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6)
[2] 笛德.本珊特.帕维特.创新管理———技术变革、市场变革和组织变革的整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张燕乔,王宇鸿,高于.新时期开展科技项目经费审计的意义 [J]. 中国农业会计,2009(5)
关键词:科研项目 计划管理 弹性机制 梯度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各科研院所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都得到了迅速增长。把握住良好的发展机遇,使科研项目按照计划有力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成果,需要对科研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计划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手段。
二、国内科研院所项目计划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社会正处在变革和巨大变化之中,很多的變化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成的,而人们对于技术创新在近些年来表现出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和渴望,国家政策和社会崇尚技术创新的风气,使我国迅速向科技强国的高峰持续攀登,而且速度越来越快,所涉及的自然科学门类和科目逐步扩展增多,科研院所和科研项目都在发展中不断的壮大,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华丽和繁荣的背景下,项目的管理工作及其规划、体系的建设呈现出滞后,以致落后于项目进展的情况,逐渐成为拖累科研工作的主要问题。管理的复杂性凸显是目前我国科研院所的管理工作的最大特点,也成为了影响管理效率和水平提升的一大阻碍,人员、科研经费、设备器材以及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这些工作给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此,我国的科研项目的计划和管理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科研项目计划管理方法的一些探讨
(一)建立适度的弹性计划管理机制
当前各科研院所一般按照项目的研制周期,在项目立项后进行方案评审时,提交项目按照年度为节点的研究工作进度表,这个进度会落实在项目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或任务书中,成为客户及上级管理部门考核项目过程的依据。科研项目有别于生产任务,其过程带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成分。创新带有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进行科研项目的企业必须做好风险分析和承担风险的准备。特别是一些偏重探索的科研项目,由于前期技术积累的不足,其研究过程常
需要很大的创造性,进行数轮的反复迭代,调整方案,其过程呈现出一种明显的非线性特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所制定的计划仅依据时间进度和里程碑节点的单一维度,缺乏必要的弹性,往往会与项目研究过程的实际运行产生矛盾,导致计划成为一纸空文甚至实际阻碍实际工作。科研项目的计划管理要形成一定的弹性机制。弹性计划管理要求在计划制定和执行中具有更大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在项目的方案论证阶段,基于同方向同类型项目的研究经验和客观条件,对科研工作可能产生的反复性风险充分预测,计算试验工作的迭代周期,为其提供充足的时间储备,提高研究方案的科学性。
在开展项目的阶段计划划分时,考虑滚动计划方法,采用“近细远粗”的原则。最近的一期计划为实施计划,后面的各期计划为预测计划。对于一个五年周期的项目,在项目立项时制定研究工作最后一年的月度计划意义不大。近期的实施计划应尽量明确细致,以可能的最短时间段为单位,比如以周甚至日为单位,落实工作内容。预测计划则以月或半年为单位即可,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预测计划逐步转化为实施计划。科研项目的工作量和时间以及研究工作的条目并不线性相关,例如一个科研项目有10 项研究内容,但是前三项研究内容的涉及项目的关键技术,需要用项目 70%的时间和资源去攻关和突破。对于项目执行情况的考核,就不能采用简单的“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方式,而是在计划制定时将项目关键考核点设定在 70%的位置,综合考量项目实际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对项目进展做出客观的评价。
(二)实行分层分类的梯度计划管理方法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和强调,科研院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也整体呈现出多渠道、多类型的特点。各个渠道、各种类型科研项目的针对目标和管理要求迥异。对于科研计划管理部门,以同一计划管理方式对所有项目进行管理,不但工作量巨大,且抓不住重点,易形成管理的盲点和误区。因此,对项目的分层分类的梯度管理很有必要。对项目分类的依据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项目来源,一般包括国家、省部、地方、与企业、高校合作;项目性质,一般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经费规模:一般分重大、重点、一般类。在制定项目计划时,要将以上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首先,计划的制定要根据项目来源,以满足不同上级 /客户的输入为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基于研究院所定位的不同,项目性质相对重要、经费规模大的项目,应对计划进行多级分解。
例如:一级计划面向单位管理层,考虑项目的总体阶段,以项目里程碑节点为标志。二级计划基于一级计划,面向项目组,将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内容。三级计划面向操作现场,将工作内容分解到执行工序。计划分级层次不宜过多,每一层级应有明确的监督者和执行者,实现全局把控、利于协调、执行有据的目的。对于经费规模小、周期短、且探索性强的项目,则不宜过度分解,使用里程碑一级计划考核往往也可以满足要求。针对不同对象的差异化计划管理,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将更多的管理资源聚焦对单位发展有长远和重要意义的项目。
(三)形成自动对接的项目计划管理框架
项目计划管理不应仅局限于项目研究内容的管理,应当将项目研究所需的人员、设备、材料等多方面资源进行统筹考虑,计划部门应通过质量体系文件等将计划形成机制,减少协调工作对项目负责人自身能动性的依赖。在项目计划制定阶段,将项目人员、物资、设备、经费需求推送至各归口管理部门,由其分别制定独立的单类计划。再由项目计划管理部门收集统筹各单类计划,形成针对项目群的计划群。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各归口部门的单类计划将分别独立运行,计划部门负责随时协调各类资源间的需求和变化。
(四)开展项目全周期的经费计划管理
随着政府对科研项目经费投入的加大,科研项目经费计划已成为项目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是项目经费审计的依据。科研项目负责人虽然擅长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但一般对财务制度和要求并不熟悉。因此要获得规范、合理的预算,需要形成在论证阶段由项目计划管理部门牵头,使预算符合国家各项财经政策、财务规章制度以及项目实际研究工作的要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论何种类型的管理软件和手段,都应以实现以下功能为基本目标:依据批复的经费预算,逐笔审批经费的使用计划、记录经费的执行过程、统计分析经费的使用结果。对于国家财政类的项目,由于各阶段对经费执行率有明确的要求,应当在经费计划中强调经费的执行率目标,明确地将经费计划分解到每一笔支出明细、完成时间、执行操作人。可借助软件功能将这些信息形成看板,有利于计划管理部门对经费的执行情况进行预警和责任落实。
四、结论
当下我国科研与创新工作不断得到重视,科研院所项目管理的实际现状也随之变化,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和规划,力争技术攻关和突破早日实现,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然而,伴随着科研项目的快速增长和发展,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项目计划制定和管理制度的完善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东,杜占元.课题制:我国研究与开发组织管理模式的重要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6)
[2] 笛德.本珊特.帕维特.创新管理———技术变革、市场变革和组织变革的整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张燕乔,王宇鸿,高于.新时期开展科技项目经费审计的意义 [J]. 中国农业会计,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