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北京高校坚持以“赋权”强化政治功能,持续完善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基层党组织“有地位”;坚持以“赋责”强化初心使命,持续推动党的建设与立德树人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让基层党组织“有担当”;坚持以“赋能”加强条件保障,持续推动高校党建工作重心下移,让基层党组织“有底气”,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关键词:北京高校;基层党组织;赋权;赋责;赋能
北京高校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我们党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委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通过“赋权、赋责、赋能”全面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首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赋权”强化政治功能,让基层党组织“有地位”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坚决以钉钉子精神打好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攻坚战,在全国率先制定《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完善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校级层面。北京高校全部修订完成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健全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落实高校党员校长全部担任副书记,积极推进党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进常委,强化行政领导常委(委员)意识,确保党委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充分发挥全面领导作用。
2.院(系)层面。在全国率先制定《关于坚持和完善北京普通高等学校院(系)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导高校修订院(系)议事规则,明确干部议题由党组织会议研究决定,重要事项由党组织会议前置把关,党政联席会一般由书记主持。健全院(系)党组织在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院(系)党组织书记参加学术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在重大办学问题、重要事项上把好政治关,管好各类思想文化阵地。
3.支部层面。建立和落实系(教研室)的系(室)务会制度,明确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党支部书记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讨论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健全在人员聘用、晋职晋级、评奖评优时征求党支部意见等工作机制,探索把好政治关、师德关的长效机制,引导教职员工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建立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协同工作机制,持续实施北京高校学生党员先锋工程,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广大青年追梦新征程、奋斗新时代。
以“赋责”强化初心使命,让基层党组织“有担当”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坚持把党的建设与立德树人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1.把好“指挥棒”。把事业发展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在研究制定《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组织开展集中入校检查和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评选表彰等重要工作中,均把事业发展情况纳入重要评价内容;针对办学标准、评价体系等关键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在“双一流”建设中强化党建指标,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强高校党建责任体系建设,推动高校建立校、院、系三级党建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例会制度,完善压力传导机制,确保党的教育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贯彻落实到基层。
2.用好“试金石”。北京高校注重在贯彻落实重大任务、服务保障重要活动中锤炼基层党组织,以教师党支部为依托抓课程思政建设,把临时党组织建在服务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团队中,把党旗插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校党组织和党员冲锋在前,赢得广泛赞誉。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给予高度评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北京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重大考验中不断成长,凝聚力显著增强,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加入党组织,高校发展党员数量占全市一半以上。
3.抓好“领头雁”。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指导高校选优配强院(系)党组织书记,每年对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配备情况进行摸底调研,定期集中轮训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努力打造政治强、业务好、品行优、在师生中有威望的“领头雁”队伍;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动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普遍达到“双带头人”标准,29个教师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明确要求新提任的院(系)党政负责人一般要有党务工作经历,指导高校努力打造党性强、业务强的“双强型”高素质干部队伍,整体提升高校干部队伍政治素质。
以“赋能”加强条件保障,让基层党组织“有底气”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坚持不懈抓基層强基础,持续推动高校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把更多资源和条件向基层倾斜,让基层党组织说得上话、办得了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1.加强工作指导。健全市领导联系高校制度,推进领导干部督导高校党的政治建设、上讲台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化、常态化。建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领导联系基层党组织制度,推动高校建立党委常委(委员)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校、院(系)两级领导班子成员、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联系指导学生党支部工作制度,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
2.加强难点攻关。连续实施三批北京高校党建难点项目支持计划,组织33所试点高校围绕“大学生思想入党”“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等7个难点项目开展集中攻关,率先破解难点重点问题,探索形成符合北京高校实际、具有推广价值的工作模式和实践经验,整体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实施市属高校党建质量提升工程,从能力提升、专项指导、项目支持、品牌培育四个方面实施“十个一”举措,给市属高校赋能力、补短板、增实效、强亮点。推动建立院(系)党员之家、青年人才领航工作站,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学术带头人直接联系培养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制度,在高层次人才发展党员等难点工作中取得积极成效。
3.加强条件保障。大力推动高校为党委组织部门和院(系)配备专职组织员,加强特邀党建组织员队伍建设,落实专职党务干部保障激励机制。按照党员年人均不低于300元标准,补贴学生党支部活动和工作经费;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标准,补贴教学科研一线教师党支部书记激励经费,增强基层工作吸引力,真正形成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的良好态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北京高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深厚红色基因,持续赋权、赋责、赋能,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保证。
(作者单位: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一处)
[责任编辑:卜 珺]
关键词:北京高校;基层党组织;赋权;赋责;赋能
北京高校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我们党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委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通过“赋权、赋责、赋能”全面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首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赋权”强化政治功能,让基层党组织“有地位”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坚决以钉钉子精神打好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攻坚战,在全国率先制定《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完善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校级层面。北京高校全部修订完成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健全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落实高校党员校长全部担任副书记,积极推进党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进常委,强化行政领导常委(委员)意识,确保党委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充分发挥全面领导作用。
2.院(系)层面。在全国率先制定《关于坚持和完善北京普通高等学校院(系)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导高校修订院(系)议事规则,明确干部议题由党组织会议研究决定,重要事项由党组织会议前置把关,党政联席会一般由书记主持。健全院(系)党组织在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院(系)党组织书记参加学术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在重大办学问题、重要事项上把好政治关,管好各类思想文化阵地。
3.支部层面。建立和落实系(教研室)的系(室)务会制度,明确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党支部书记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讨论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健全在人员聘用、晋职晋级、评奖评优时征求党支部意见等工作机制,探索把好政治关、师德关的长效机制,引导教职员工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建立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协同工作机制,持续实施北京高校学生党员先锋工程,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广大青年追梦新征程、奋斗新时代。
以“赋责”强化初心使命,让基层党组织“有担当”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坚持把党的建设与立德树人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1.把好“指挥棒”。把事业发展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在研究制定《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组织开展集中入校检查和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评选表彰等重要工作中,均把事业发展情况纳入重要评价内容;针对办学标准、评价体系等关键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在“双一流”建设中强化党建指标,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强高校党建责任体系建设,推动高校建立校、院、系三级党建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例会制度,完善压力传导机制,确保党的教育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贯彻落实到基层。
2.用好“试金石”。北京高校注重在贯彻落实重大任务、服务保障重要活动中锤炼基层党组织,以教师党支部为依托抓课程思政建设,把临时党组织建在服务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团队中,把党旗插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校党组织和党员冲锋在前,赢得广泛赞誉。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给予高度评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北京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重大考验中不断成长,凝聚力显著增强,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加入党组织,高校发展党员数量占全市一半以上。
3.抓好“领头雁”。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指导高校选优配强院(系)党组织书记,每年对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配备情况进行摸底调研,定期集中轮训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努力打造政治强、业务好、品行优、在师生中有威望的“领头雁”队伍;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动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普遍达到“双带头人”标准,29个教师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明确要求新提任的院(系)党政负责人一般要有党务工作经历,指导高校努力打造党性强、业务强的“双强型”高素质干部队伍,整体提升高校干部队伍政治素质。
以“赋能”加强条件保障,让基层党组织“有底气”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坚持不懈抓基層强基础,持续推动高校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把更多资源和条件向基层倾斜,让基层党组织说得上话、办得了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1.加强工作指导。健全市领导联系高校制度,推进领导干部督导高校党的政治建设、上讲台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化、常态化。建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领导联系基层党组织制度,推动高校建立党委常委(委员)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校、院(系)两级领导班子成员、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联系指导学生党支部工作制度,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
2.加强难点攻关。连续实施三批北京高校党建难点项目支持计划,组织33所试点高校围绕“大学生思想入党”“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等7个难点项目开展集中攻关,率先破解难点重点问题,探索形成符合北京高校实际、具有推广价值的工作模式和实践经验,整体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实施市属高校党建质量提升工程,从能力提升、专项指导、项目支持、品牌培育四个方面实施“十个一”举措,给市属高校赋能力、补短板、增实效、强亮点。推动建立院(系)党员之家、青年人才领航工作站,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学术带头人直接联系培养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制度,在高层次人才发展党员等难点工作中取得积极成效。
3.加强条件保障。大力推动高校为党委组织部门和院(系)配备专职组织员,加强特邀党建组织员队伍建设,落实专职党务干部保障激励机制。按照党员年人均不低于300元标准,补贴学生党支部活动和工作经费;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标准,补贴教学科研一线教师党支部书记激励经费,增强基层工作吸引力,真正形成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的良好态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北京高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深厚红色基因,持续赋权、赋责、赋能,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保证。
(作者单位: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一处)
[责任编辑: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