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特别是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有必要在医疗卫生领域起主导作用。目前政府在医疗卫生体制存在高度垄断和部分领域缺位的现象,政府在医疗卫生体制中亟需重新定位。
一、我国政府在医疗卫生体制中的缺位以及高度垄断
医疗卫生体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医疗保障体制,一个是医疗机构。
现有的医疗卫生体制将国民划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体制外人数在不断增加、群体范围在不断扩大。目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实现广泛覆盖,病人自费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从1993年改革初期的27.3%提高到现今的50%左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产生了大量下岗职工、城市流动人员(如农民工)以及个体和私营从业人员等,他们基本上丧失了医疗保障而进入了自费看病的行列,成为逐渐扩大的体制外群体。足见,政府在公共卫生投入上的不足以及有限的医疗保障范围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缺位使得国民缺乏有效的医疗保障,加剧了社会不公平。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都是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资源高度垄断,如目前国内90%以上的医院都是国有医院,只有10%左右是民营医院。这种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机制造成了:一是政府投入的2/3在了只占全部人口1/3城镇人群身上,而大部分农村人口享受不到这部分投入;二是造成国有医疗机构尚处于无监管、无竞争状态,盈利欲望膨胀,在医疗市场上绝对垄断的地位。这就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老百姓在看病上没有太多的话语权,看病贵、看病难自然就顺理成章。
二、政府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定位
在医疗卫生事业上,要想切实保障民生利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就必须正确认识医疗卫生服务的特殊性:医院与一般企业性质不同,衡量其效率的标准不应当是医院如何从病人身上"创收",而应当是如何让更多的人获得救治。医疗卫生服务不可能完全依赖政府,而是要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尽力实现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在医疗保障体制建设中,应强化政府主导,市场发挥补充作用,而在医疗机构建设中,应强化市场化导向,政府发挥补充作用。在医疗保障体制建设方面,要进一步扩大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减少民众自费比重。
在医疗机构建设方面,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医疗市场的竞争格局,进一步推动"医药分离",合理确定医疗服务价格;二是要完善社区医疗服务,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
总之,在我个人看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应从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从保障全体人民医疗卫生基本需求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着眼,从建立多元化的医疗卫生制度入手,通过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深化医疗机构改革步伐,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
参考文献:
[1] 张鹏,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对策[J]. 经济纵横,2009(04)
[2] 伏思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政府责任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10-01-01
[3] 逄士萍、孟锐,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医疗保障体系构建[J].中国药业,2009(18)
[4] 吴丹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J].新视野,2010(06)
[5] 周健,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04)
[6] 丁肇勇,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应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
一、我国政府在医疗卫生体制中的缺位以及高度垄断
医疗卫生体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医疗保障体制,一个是医疗机构。
现有的医疗卫生体制将国民划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体制外人数在不断增加、群体范围在不断扩大。目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实现广泛覆盖,病人自费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从1993年改革初期的27.3%提高到现今的50%左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产生了大量下岗职工、城市流动人员(如农民工)以及个体和私营从业人员等,他们基本上丧失了医疗保障而进入了自费看病的行列,成为逐渐扩大的体制外群体。足见,政府在公共卫生投入上的不足以及有限的医疗保障范围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缺位使得国民缺乏有效的医疗保障,加剧了社会不公平。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都是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资源高度垄断,如目前国内90%以上的医院都是国有医院,只有10%左右是民营医院。这种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机制造成了:一是政府投入的2/3在了只占全部人口1/3城镇人群身上,而大部分农村人口享受不到这部分投入;二是造成国有医疗机构尚处于无监管、无竞争状态,盈利欲望膨胀,在医疗市场上绝对垄断的地位。这就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老百姓在看病上没有太多的话语权,看病贵、看病难自然就顺理成章。
二、政府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定位
在医疗卫生事业上,要想切实保障民生利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就必须正确认识医疗卫生服务的特殊性:医院与一般企业性质不同,衡量其效率的标准不应当是医院如何从病人身上"创收",而应当是如何让更多的人获得救治。医疗卫生服务不可能完全依赖政府,而是要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尽力实现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在医疗保障体制建设中,应强化政府主导,市场发挥补充作用,而在医疗机构建设中,应强化市场化导向,政府发挥补充作用。在医疗保障体制建设方面,要进一步扩大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减少民众自费比重。
在医疗机构建设方面,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医疗市场的竞争格局,进一步推动"医药分离",合理确定医疗服务价格;二是要完善社区医疗服务,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
总之,在我个人看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应从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从保障全体人民医疗卫生基本需求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着眼,从建立多元化的医疗卫生制度入手,通过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深化医疗机构改革步伐,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
参考文献:
[1] 张鹏,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对策[J]. 经济纵横,2009(04)
[2] 伏思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政府责任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10-01-01
[3] 逄士萍、孟锐,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医疗保障体系构建[J].中国药业,2009(18)
[4] 吴丹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J].新视野,2010(06)
[5] 周健,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04)
[6] 丁肇勇,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应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