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的思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nggu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域融合”具体指的是在欣赏文本的过程中与文本的作者进行沟通交流和对话。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该种教学范式的原理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从教学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加强对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本质和价值进行挖掘,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领悟文本中蕴含的真正意义。该种教学范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必须要处理好教材与教学、教师与学生、预设与生成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才能促进该种教学范式的应用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一、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处理
   在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有效实现合作学习,相互间取长补短,进而促进学习质量得到提高。该种教学模式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得到更加充分地体现,学生的感知能力得到更好地锻炼。在该种教学模式中还引入了以人为本的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一起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为学会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具体内容选择开放式、自由式等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活动。在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等技能进行培养的同时也对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技能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文本审美水平得到提升。在“视域融合”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阐释者的真实情感世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进而促进师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相互尊重,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促进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进行学习的需求。例如在《蒲公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空间及想象能力,想象蒲公英绒球在飘荡过程中会到过什么地方,它们会看到怎样的景色,会遇到什么事情等。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跟着蒲公英绒球一起感受大地各种各样的地貌环境,真切理解和感受文章内容。
   二、教材与教学关系的处理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无法对教学文本中蕴含的意义进行充分挖掘,问题的设置缺乏明确的目的性。这种现象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文本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在小学语言教学中引入“视域融合”教学范式时,教师应正确认识世界的内容的丰富性和思想认识的多样化。在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地解读存在多元化,其在很大程度上受文本解读者知识基础、人生阅历、价值取向等的影响。不同的阅读中对相同文本的理解存在差异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教材当做一个具有顺序性的整体,将教学的实施过程当做一个具有推进性的系统。所以,教师应积极将“视域融合”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在实施教学活动前,先设定一个主题,确定好教学目标,然后将教材具体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等存在不同功能的对象,明确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的主题,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通过这些“例子”在师生间搭建起视域融合的平台。
   三、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学需深刻认识预设的进行在实质上是为生成服务的,生成主要源于预设。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首先需要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将教材中所蕴含的意义进行深入挖掘,充分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层含义。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才能保证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在“视域融合”教学中,应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见解能够得到充分表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应用默读、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反复品味文本内涵,提升学生文本领悟能力。例如在《春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反复将“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句话进行朗读,然后提出问题:“泥土下面的春笋真的会动吗,从哪里可以知道它们会动呢?”让学生进行思考,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朗读重音放在“冲破”、“掀翻”、“冒出来”等上,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课文的文中表达。此外,教师应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期待视野进行评估,准确把握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及领悟能力,进而合理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顾丽丽,教师,现居江苏启东。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