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j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其改革的关键在于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立牢固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以及推进体制创新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工学结合 课程改革 “双师”结构 实训基地
  [作者简介]韩奇生(1975- ),男,安徽安庆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管理工作。(广东 深圳 518055)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2-0025-02
  
  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但是,与国外成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同,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功能指向不仅仅集中在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上,还有带动专业建设尤其是课程改革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前者工与学的结合是模块式的组合,后者工与学的结合则是渗透式的融合;前者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素养,而后者除此以外还要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因此,我国本土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我国具体国情的本土化探索,与国外相比应有一定的扩展与延伸。①
  一、深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首先就要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长期以来,高职教育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传统课程内容始终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职业工作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区域经济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其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必须按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行设计和选择。基于工作过程的原则进行课程体系开发,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突破口。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二是课程内容排序的标准。首先看课程内容的选择。鉴于高职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技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其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②其中,“过程性知识”是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怎么做” “是怎样做更好”的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涉及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类型。“怎么做” “是怎样做更好”的“过程性知识”是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主要知识载体,但同时也要考虑到职业型人才的长远性及复合性。“陈述性知识”也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不过比例相对少一些。
  再看课程内容排序的结构问题。课程结构一般来说可分“学科体系”的框架与“行动体系”的框架两大类。前者强调的是静态的无生命的“机械”对知识的客观构造,课程内容依据的是结构庞大而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编排而成的;后者注重的是动态的有生命的“机体”对知识的主观构建,课程内容依据的是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或是对多个职业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工作顺序,教学中是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学科体系”的课程框架导致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的分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离,是属于培养科学型人才、研究型人才的知识结构类型。“行动体系”课程框架是属于每一行动顺序都对应一种自然形成的工作过程序列,达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有效整合,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吻合。因此,“行动体系”的课程框架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最佳选择。“课程不再是普遍理论的复制而是特定的个人的事情”,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结果,而更多的是一种过程,在过程中来集成技能和技能所需要的知识,追求的是整合工作过程中的完整性与实用性。
  以此为指导,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近两年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研究与实践。首先,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软件技术专家、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学骨干教师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筛选适合“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目标”的课程内容。其次,以就业为导向、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通过对企业、行业的调研,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和岗位技能需求分析,进行典型职业工作顺序与职业工作顺序的认定。然后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确定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点,组织学习领域。其实质就是对原有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解构,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原则对知识的需要进行重新序构,确立不同的学习领域设计。最后,借鉴国内外先进IT教育培养体系的经验,确定不同的学习情境,制定出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最终用2年时间构建较成熟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此同时,还结合新课程的开发,开展配套的教材建设和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建立多门课程的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课程知识点素材库和虚拟实训项目等。
  二、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要有一支能够“工学结合”的“双师”结构型教师队伍,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双师”结构型教师队伍要从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来理解:就个体而言,是指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具有“双师”知识、素质、能力的专业教师;就群体而言是指整个师资队伍由校本师资和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构成③。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不仅要注重校内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能工巧匠”和“创业教练”,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担任教学的机制。
  根据这样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学校定编、教学人员聘任、兼职教师管理等方面都加大了政策倾斜力度。在招聘教师时专门留出1/3的编制,来聘请一部分确有专长的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包括部分返聘的退休教师在内)来充当技能训练的教师;同时还特别重视同企业的联系,聘请一部分行业中的专家或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另外,学院也同样重视在职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对不同学历、资历的教师都相应作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规划,要求专门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每隔一定时间要到对口的企业去学习或代职工作,熟悉现代企业运作,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规定专门从事实训课教学的教师到对口专业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通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学院专业课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为92%;兼职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为75%,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师资结构。
  三、建立牢固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群
  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备的条件和有效的途径是建立牢固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要以“无内不强、无外不实”为建设原则。“无内不强”是指高职院校必须有一定规模的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才能在社会上易于实现与企业的强强联合;“无外不实”则指学校必须有牢固的校外实训基地,把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落到实处,以取得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就业工作的实效。
  首先,要着力建设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做到“无内不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所设计出的学习领域和情景,在校内实训工厂或基地按社会工厂模式办,把“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方式工作化,教学环境职场化,工作过程流程化,组织管理企业化”。这样就为参加实训的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产环境,让学生学到职业岗位需要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其次,拓宽真实性实践基地,建立牢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工学结合最困难的是得到企业的配合与认可,受到企业的欢迎,在决定走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同时,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建立“无外不实”的牢固的校外实训基地。近几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多种形式吸收外部有利资源,规定每个专业必须在社会上挂牌建立3个以上的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舞台。对学生而言,既可以在真实性的实践基地锻炼,也可提前完成角色的转换,实现就业追求的最高境界;对企业来说,也储备了合适的人才,缩短了企业人员的熟手化期限,而学校也充分利用了校外企业的实训资源。
  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种基本素质: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基本的职业技能素质、理性素质、创造性思维素质、判断素质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首先,应该做到全面的职业教育。在构建基础学科和必修课时,在全面性、综合性的基础上要考虑到基础知识的时代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为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活动空间;教材建设中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其次,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加强高职教育的通识教育。高职教育除了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性、职业性特点外,还要进行以提高人的基本综合素质为目的的“通识教育”。建议多开设一些文、史、哲、美学、艺术、经济、法律等单项课程和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使其成为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职业活动能力和健全人格的现代职业人。
  五、配合“工学结合”,推进体制创新
  地方高职院校要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除了课程建设、师资结构调整、实训基地建设之外,还需要推进体制创新,以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
  首先,要建立、健全“工学结合”的组织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或校企合作办公室。机构应由校领导和行业企业领导共同组成,负责沟通学校、企业与行业之间的联系,促进产学研培紧密合作。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自成立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以来,多次牵头社会知名企业与学院签订合作办学、订单培养等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了学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展开。其次,建立和完善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针对工学结合中出现的不利于管理的问题,学校制定一整套便于操作的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学管理业务运作的重心要下移。建立“小教务处、大教务办”的新机制,学院教务处从大量繁杂的日常教学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只进行宏观指导和专项教学科研及检查工作。这样可以使学院教务处变得更加精干高效,抓“大事”。让系部教务办拥有更大的教学业务管理权,处理好烦琐的“小事”和“碎事”,克服学院规模扩大后仍采用集权管理带来的管理效率低下、体制僵化等问题,让各系部在工学结合方面能够根据自身专业的特色选择适当的形式。分权管理模式可以保持系部管理机制的灵活性,推进基层教学管理改革的创新。
  全面分析社会、行业及教育现状,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要,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化的关键。
  
  [注释]
  ①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53.
  ②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7.
  ③曹晔.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的内涵及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7(10):24.
其他文献
人才租赁是指由专门化的特殊企业根据用人单位要求,面向市场统一管理和运作,对人才实行有偿租赁配置的行为和机制.人才租赁作为一种新的人才配置形式,于1972年首先在美国的加
实行分税制以来,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已基本形成,但由于地方财政在支出管理上存在的弊端,使财政支出日益膨胀,财政供需矛盾日趋尖锐,这在贫困地区表现的更加明显.地方
[摘要]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辅导员通过网络开展职业指导是网络技术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首先分析了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应具备的素质,指出了辅导员运用网络开展职业指导的优势,对辅导员运用网络开展职业指导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网络 辅导员 职业指导  [作者简介]王训兵(1981- ),男,江苏赣榆人,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办公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的工业经过改革开放工十多年的长足发展,已经从短缺经济时期以量的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增长转到以质的提高为主的集约型增长,并显示出较强劲的区域特色.
[摘要]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多媒体教学并不等于有效教学,文章从课件的制作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朱红卫(1968-),女,湖南邵阳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信息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广西桂林541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改项目“多媒体
公路的高质量发展要实现绿色公路的建设和品质公路的建设,这就要求公路的建设效益和供给质量一定要高。高质量的发展,需要从理念引领、建设和管养多个方面共同实现。智慧公路
[摘要]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建立在学生坐得下来、听得进去的基础上,但目前高职德育却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德育与学生内心世界渐行渐远,使之难以实现教育初衷,大大降低了其实效性。提高高职德育的吸引力,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对于学生发展及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均迫在眉睫。这要求高职德育必须贴近职业、贴近学生,德育工作者必须爱学生、懂学生。  [关键词]高职德育 吸引力  [作者简介]钱伟荣(1956- ),女
结合2009—2017年的监测数据,对国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甘河加格达奇市饮用水、工业用水区水质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文章通过对影响本水功能区水质评价的主要项目指标高锰
记者:喻总好!请您介绍一下贵企业创新产品的主要性能及在国内相关行业的应用情况。喻平:好的。破碎机是建材行业中最常见的设备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破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