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遥远的岛
【芬兰】别卡宁
在天气晴和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个孤独的小岛;打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他们就总是对那个小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
岛上密密层层长着一片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因此小岛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当太阳的巨轮在东方天际刚一露头,这一瞬间,阳光就已经在爱抚小岛上那些参天大树的树梢了;而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梢染得红艳艳的。风和暴雨在小岛上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猖獗,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每当风暴大作,海浪撞击着岸边的岩石,浪花四溅,几乎一直飞上松树梢头。风在浓密的树冠间狂暴、凶狠地猖狂肆虐。阴雨的时候,小岛仿佛裹在一片灰蒙蒙的雾幕里,看起来神秘得像一个谜。
“真有意思,在近处它像什么样呢?”两个孩子多次互相询问。
他们竭力想探听小岛上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无穷无尽的问题,然而得到的却只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怎么能引起一个成年男人的兴趣呢。
不过孩子们从远处用自己的眼睛眺望着小岛,他们决不能相信,它是像父亲所断言的那样索然无味。他们从前就已发现,世界上有不少事物,它们的美不能打动父亲的心。
孩子们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这个小岛,而且有一天他们觉得:他们简直是非到那儿去一趟不可了——这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怎么去呢?路很远,父亲极其严格地禁止孩子们用船,他们也不敢违抗他的禁令。那么怎么办呢?因为要到那个小岛,只能从海上去——坐船或者是从冰上走过去。这么说,没有任何旁的办法了——得等到冬天。
这期待已久的日子、实现理想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两个孩子用由于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了,他们的心在战栗。冷彻骨髓的一月的寒风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感到像火烧似的。遥远的太阳的寒光照得人眼花,可是毫无暖意。滑雪板滑得很顺利,孩子们看到前面就是在寒冷的闪光中变化万千的目的地,于是越来越鼓足劲头,继续向前滑去。他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那个奇迹的岛上,而随着每一次挥动滑雪杖,它离他们就越来越近了。
他们曾那样日夜梦想的奇遇,千百万令人头晕目眩的童话中的奇遇,——当他们的脚踏上小岛的那一瞬间,这一切就都要实现了!所有他们读过的童话,所有他们梦想过的奇迹,千千万万的童话和奇迹,今天一定都会成为现实。他们的嘴笑得闭不拢,眼睛也向风,向太阳和灿烂发光的雪面冰凌微笑着,他们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只除了一点:今天是他们的节日,滑雪板正带着他们向遥远的小岛飞驰。
当太阳的最后一束光线在遥远的小岛上逐渐熄灭的时候,孩子们回来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十分疲倦,神情严肃。在他们那少年人的心里带回了一个可怕的生活的秘密。他们的思想里再没有任何关于奇遇的想法。他们的心里再没有任何希望。他们已经不再向小岛眺望了,虽然在深红色的夕照中,岛上寒冷的闪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夺目。他们不再眺望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真实情况,赤裸裸的、阴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实: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原来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可怜的荒野,遍地砾石,遍地都是暴风雨遗留下的痕迹。那儿只有普通的泥土和石头,最常见的石头和泥土——和他们的脚每天踩着的泥土完全一样,甚至还要差一些,更加粗糙,更加贫瘠。岛上的树林里也是一些最普通的树木,最常见的松树,高大的褐色树干耸立在乱石之间,生着弯曲的、被暴风雨折断的树枝。
不,他们再也不想看那个小岛了,无论是今天,还是旁的日子——永远,纵令生活突然变得千百倍阴郁,枯燥无味和毫无意义。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他们伤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他们这么难过,为什么睡梦不肯来临。
1.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里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小说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角度来展示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
3.这篇小说中的“孩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两个孩子的形象的?
4.你认为孩子们的对遥远的岛的探索有意义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围绕一个中心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1.这段景物采用的是比喻(例如:小岛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和拟人(例如: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梢染得红艳艳的)的艺术手法。
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1)通过铺陈描写,细致生动地描写出小岛美丽神秘诱人的自然景色,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2)为下文写两个小孩急切地准备登上这极具魅惑力的小岛进行充分的铺垫。(3)与文末所写的小岛的荒凉、贫瘠的景色形成鲜明对比,起到欲抑先扬的艺术效果,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2.“父亲”的世界是一个完全成人的世界,他们历尽了人生的艰难跋涉,能够认清现实的残酷,已经失去了一个成年人对于未来事物、为追求理想而积极探索的强烈兴趣,世界上很多美的事物已经不能再打动他们的心。
作者是从孩子的角度侧面描绘出父亲的形象的。写孩子向父亲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而得到的却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他们发现,世界上不少美的事物已经不能打动父亲的心。父亲禁止他们用船,孩子们不敢违抗他的禁令。在孩子们探索失败后,他们只能背着父母哭泣,这说明父母有可能责骂或笑话他们。
3.这两个孩子对未来的、理想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有积极探索进取的执着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在探索进取的过程中,他们是那么的兴奋和激动,在现实生活中碰壁遇到挫折后,他们也曾经失望、痛苦地哭泣,但他们仍然期待另一个梦境的到来,对未来并不灰心丧气。
作者主要运用了这样一些描写手法来塑造这两个孩子的性格的:
(1)动作描写:竭力探听小岛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用自己的眼睛眺望小岛;用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
(2)外貌描写:他们的嘴笑得闭不拢,眼睛也向风,向太阳和灿烂发光的雪面冰凌微笑着。
(3)心理描写:写他们探索失败归来的那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他们伤心地痛哭。这说明孩子们从小岛回来后极度的失望与痛苦,因害怕受家长责骂和可能成为笑柄而不愿将它们表露出来。
4.要求观点明确,围绕一个中心谈自己的看法。例如:
(1)远方对于我们总是充满了一种诱惑,但真正认识它们,还要积极走近它,要有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
(2)梦想总是美好的,但并不等于每个梦想都有完美的结局,在不尽人意或让我们大失所望的时候,我们不要垂头丧气甚至悲观失望。
(3)人生,并不在于追求一个完美的结局,重要的是过程,远方即使是一个美丽的幻景,在执着追求的过程中,
我们已经享受到了人生的乐趣了,重在过程,要淡化结果意识。
【作者简介】
陈春生,高级老师,执教于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任占华
【芬兰】别卡宁
在天气晴和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个孤独的小岛;打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他们就总是对那个小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
岛上密密层层长着一片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因此小岛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当太阳的巨轮在东方天际刚一露头,这一瞬间,阳光就已经在爱抚小岛上那些参天大树的树梢了;而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梢染得红艳艳的。风和暴雨在小岛上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猖獗,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每当风暴大作,海浪撞击着岸边的岩石,浪花四溅,几乎一直飞上松树梢头。风在浓密的树冠间狂暴、凶狠地猖狂肆虐。阴雨的时候,小岛仿佛裹在一片灰蒙蒙的雾幕里,看起来神秘得像一个谜。
“真有意思,在近处它像什么样呢?”两个孩子多次互相询问。
他们竭力想探听小岛上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无穷无尽的问题,然而得到的却只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怎么能引起一个成年男人的兴趣呢。
不过孩子们从远处用自己的眼睛眺望着小岛,他们决不能相信,它是像父亲所断言的那样索然无味。他们从前就已发现,世界上有不少事物,它们的美不能打动父亲的心。
孩子们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这个小岛,而且有一天他们觉得:他们简直是非到那儿去一趟不可了——这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怎么去呢?路很远,父亲极其严格地禁止孩子们用船,他们也不敢违抗他的禁令。那么怎么办呢?因为要到那个小岛,只能从海上去——坐船或者是从冰上走过去。这么说,没有任何旁的办法了——得等到冬天。
这期待已久的日子、实现理想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两个孩子用由于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了,他们的心在战栗。冷彻骨髓的一月的寒风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感到像火烧似的。遥远的太阳的寒光照得人眼花,可是毫无暖意。滑雪板滑得很顺利,孩子们看到前面就是在寒冷的闪光中变化万千的目的地,于是越来越鼓足劲头,继续向前滑去。他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那个奇迹的岛上,而随着每一次挥动滑雪杖,它离他们就越来越近了。
他们曾那样日夜梦想的奇遇,千百万令人头晕目眩的童话中的奇遇,——当他们的脚踏上小岛的那一瞬间,这一切就都要实现了!所有他们读过的童话,所有他们梦想过的奇迹,千千万万的童话和奇迹,今天一定都会成为现实。他们的嘴笑得闭不拢,眼睛也向风,向太阳和灿烂发光的雪面冰凌微笑着,他们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只除了一点:今天是他们的节日,滑雪板正带着他们向遥远的小岛飞驰。
当太阳的最后一束光线在遥远的小岛上逐渐熄灭的时候,孩子们回来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十分疲倦,神情严肃。在他们那少年人的心里带回了一个可怕的生活的秘密。他们的思想里再没有任何关于奇遇的想法。他们的心里再没有任何希望。他们已经不再向小岛眺望了,虽然在深红色的夕照中,岛上寒冷的闪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夺目。他们不再眺望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真实情况,赤裸裸的、阴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实: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原来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可怜的荒野,遍地砾石,遍地都是暴风雨遗留下的痕迹。那儿只有普通的泥土和石头,最常见的石头和泥土——和他们的脚每天踩着的泥土完全一样,甚至还要差一些,更加粗糙,更加贫瘠。岛上的树林里也是一些最普通的树木,最常见的松树,高大的褐色树干耸立在乱石之间,生着弯曲的、被暴风雨折断的树枝。
不,他们再也不想看那个小岛了,无论是今天,还是旁的日子——永远,纵令生活突然变得千百倍阴郁,枯燥无味和毫无意义。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他们伤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他们这么难过,为什么睡梦不肯来临。
1.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里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小说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角度来展示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
3.这篇小说中的“孩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两个孩子的形象的?
4.你认为孩子们的对遥远的岛的探索有意义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围绕一个中心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1.这段景物采用的是比喻(例如:小岛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和拟人(例如: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梢染得红艳艳的)的艺术手法。
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1)通过铺陈描写,细致生动地描写出小岛美丽神秘诱人的自然景色,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2)为下文写两个小孩急切地准备登上这极具魅惑力的小岛进行充分的铺垫。(3)与文末所写的小岛的荒凉、贫瘠的景色形成鲜明对比,起到欲抑先扬的艺术效果,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2.“父亲”的世界是一个完全成人的世界,他们历尽了人生的艰难跋涉,能够认清现实的残酷,已经失去了一个成年人对于未来事物、为追求理想而积极探索的强烈兴趣,世界上很多美的事物已经不能再打动他们的心。
作者是从孩子的角度侧面描绘出父亲的形象的。写孩子向父亲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而得到的却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他们发现,世界上不少美的事物已经不能打动父亲的心。父亲禁止他们用船,孩子们不敢违抗他的禁令。在孩子们探索失败后,他们只能背着父母哭泣,这说明父母有可能责骂或笑话他们。
3.这两个孩子对未来的、理想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有积极探索进取的执着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在探索进取的过程中,他们是那么的兴奋和激动,在现实生活中碰壁遇到挫折后,他们也曾经失望、痛苦地哭泣,但他们仍然期待另一个梦境的到来,对未来并不灰心丧气。
作者主要运用了这样一些描写手法来塑造这两个孩子的性格的:
(1)动作描写:竭力探听小岛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用自己的眼睛眺望小岛;用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
(2)外貌描写:他们的嘴笑得闭不拢,眼睛也向风,向太阳和灿烂发光的雪面冰凌微笑着。
(3)心理描写:写他们探索失败归来的那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他们伤心地痛哭。这说明孩子们从小岛回来后极度的失望与痛苦,因害怕受家长责骂和可能成为笑柄而不愿将它们表露出来。
4.要求观点明确,围绕一个中心谈自己的看法。例如:
(1)远方对于我们总是充满了一种诱惑,但真正认识它们,还要积极走近它,要有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
(2)梦想总是美好的,但并不等于每个梦想都有完美的结局,在不尽人意或让我们大失所望的时候,我们不要垂头丧气甚至悲观失望。
(3)人生,并不在于追求一个完美的结局,重要的是过程,远方即使是一个美丽的幻景,在执着追求的过程中,
我们已经享受到了人生的乐趣了,重在过程,要淡化结果意识。
【作者简介】
陈春生,高级老师,执教于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任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