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岸区位于武汉市中心地带,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辖区面积70.2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1.11万,常住人口100余万,辖区为居民日常生活供应蔬菜的农贸市场现有37家。蔬菜农药残留多少直接决定了居民餐桌饮食安全与否,江岸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经验表明,把握源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关键,降低居民餐桌饮食风险,必须紧紧抓住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这个“牛鼻子”。面對新问题新情况,如何在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基础上实现“小马拉大车”,立足服务辖区居民不断拓展食品安全监管功能?联系江岸区食品安全监管实际,对此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江岸区食药监局实施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512作的创新实践
2015年,江岸区食药监局围绕如何强化辖区居民餐桌饮食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集中调研、论证,决定从食品源头人手,把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经过3年的监管实践,辖区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覆盖率从不足五分之一到全覆盖,检测量从单个市场每天抽检量不到1批次到10批次,蔬菜检测合格率从无数据到100%,江岸区食药监局逐步摸索出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新模式,成为吃螃蟹“第一人”。
(一)突出问题引领,探索“两种方式”强化检测力量
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江岸食药监局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深入研究把握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工作创新。
一是解决食品安全监管要求变化问题,从强化检测组织机构入手研究引入第三方检测。江岸食药监局调研发现,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管要求发生了变化,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武汉市蔬菜农药监督管理条例》要求,市场开办方应建立蔬菜农残快检室,并将检测结果在市场内公示。在2015年的大城管第三方考核中,江岸区多个市场在开展蔬菜检测方面被扣分。经江岸区食药监局检查发现,辖区市场业主方认真落实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不到20%,衣贸市场蔬菜检测呈现“空白化”,“谁来检测”、“如何检测”的难题日益突出。要满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求,必须加强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工作,引入第三方检测。
二是解决农产品检测的“零言区”问题,从优化检测结构入手研究资源合理配置。区农检中心主要负责市场以外零散门点、超市和蔬菜批发市场的监督性检测,将抽检范围向批发市场、三眼桥马路市场、大中型超市和农产品经营门店倾斜,不定期对辖区的红桥蔬菜批发市场、谌家矶种植基地、黄浦蔬菜批发市场和恩惠市场进行抽检,避免出现农产品检测的“盲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及辖区大中型超市也做好蔬菜农残的自检工作,区农检中心不定期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6家大中型超市进行检查。
(二)突出系统推进,聚焦“三个关键”确保检测到位
第三方检测力量引入后关键在运行到位。江岸区食药监局注重系统推进,确保检测机构有序运转。
一是整体建设,抓住试点先行这个关键。第三方检测中检公司在唐蔡路生鲜市场设立工作站,先期在硬件基础较好的唐蔡、联建和惠济市场进行试点,摸索可复制的操作程序,制订规范操作流程和质量保证文件、培训上岗检测人员。后期不断完善试运行,再全面推开,目前全区集贸市场已全面入驻检测人员。
二是工作推行,抓住取长补短这个关键。在打造农贸市场蔬菜农残第三方检测亮点工作中,江岸区食药监局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优势,召开全区推广现场会,组织全区集贸市场业主现场参观了唐蔡市场、惠济市场检测室的建设,检测公示和检测流程。会后各食品药品监督所积极协调市场业主提供检测场地,有的市场还辟出市场门面重新改造,成立农残检测室。
三是检测功用,抓住惠民便民这个关键。在辖区每个农贸市场内,第三方检测公司每日进行10个批次的农残抽检,检测结果在上午9:30前在市场内公示并上传到唐蔡路市场检测中心,随后会汇总并定期在湖北中检检测有限公司的群微信平台上公示。市民在市场扫描二维码关注,就可知道全区市场的蔬菜检测结果。
(三)突出赋权明责,注重“三项机制”加强检测保障
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第三方检测是一项创新工作,江岸区食药监局注重健全三项机制,推动工作有序运行、有效落地。
一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2015年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江岸区食药监局投入资金130多万元,将辖区全部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纳入政府管理,实行第三方检测公司(湖北中检公司)进行检测。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经费,经过3年运行良好,2017年已将此项工作纳入区财政预算。经费保障使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能力和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二是健全评估考核机制。江岸区食药监局对中检公司的检测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先后制定了“江岸区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实施方案”、“江岸区食药监局关于对集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工作绩效考核的实施方案”,明细考核方式方法、运行状态等内容。
三是健全衔接处理机制。江岸区食药监局制订集贸市场农产品农残检测超标后处理流程制度文件。早上6点多,检测人员开始对每个摊位进行快检,发现有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当即通知辖区食药监所,并将检测结果实时共享至江岸区食药局。半小时内,执法人员赶到,问题蔬菜被“冻结下架”。以前,执法人员从进市场抽检,到带回食药监所检测,再到出结果,最少需要半天,问题蔬菜早已售出。委托第三方机构当场快检,最多35分钟即可出结果,保证了对检测出的不合格样品蔬菜能及时进行处理,防止风险扩散,最大限度消除隐患。
江岸区食药监局农贸市场蔬菜残留检测工作,在3年的时间里从一片空白到一枝独秀的蜕变,靠的就是在局党组有力领导下,找准第三方检测破局破题,充分激活检测潜力,收获监管红利,着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推动检测工作由单打独斗向多方融合转变,构建大检测工作格局;二是推动检测组织由局部优化向整体优化转变,通过引入第三方检测,检测力量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有力有效把检测资源组织起来;三是推动检测功能由分散弱化向全面提升转变,以组织整合带动检测力量优化配置。 二、制约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工作的现实难题
随着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工作的深入,我们认识到,加强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工作仍面临诸多急需解决的制约性难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整体布局,推进创新工作,增强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是检测空间配置不充足。按照市局达到“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有公示、有记录”的“六有”标准,有些市场开办方未提供独立的检测空间,会影响农残检测工作操作规范性,降低农残检测的准确率。
二是检测产品项目不全面。目前第三方检测品种以易生虫、易残留农药的叶类蔬菜为主,检测项目为蔬菜种植普遍使用的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检测。随着辖区居民对食品安全需求越来越高,品种上不仅对蔬菜,而且对水产品、肉产品质量检测也有要求。
三是检测方式缺乏科学性和指导性。现在第三方检测采用霉片法检测方法,对蔬菜农药残留只能进行定性分析,数据靠手写上传,容易造成失误,缺乏大数据分析系统,对监管指导不充分。
四是检测工作平台功能发挥还不充分。农贸市场是辖区居民的聚集地,是进行食品安全宣传科普的重要阵地,存在检测工作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融合度不够的问题。
三、加强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工作的对策建议
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工作不仅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更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综合性工作,有些情况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立足服务辖区居民基础,拓展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工作三大功能:
(一)检测+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一要坚持强化谋划布局,提升食品安全宣传资源整合能力、创新线上线下宣传模式,形成以上带下、以下促上,上下共同发力,整体推进。二要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发挥各部门便民信息引流作用,将检测宣传内容与便民信息打造升级为涵盖人方位监管工作的综合性信息平台。
(二)检测+数据:推进监管升级
一要在总结已有数据化监管经验基础上,建立大数据监管机制,进一步提升数据化管理效率。二要总结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经验,探索检测工作创新培育多元化主体。将适合由专业化社会组织承担的检测数据分析业务或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提高工作效能。
(三)检测+互动:推动社會共治
一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逐步形成资源同享、检测互动的工作新局面和监管大服务的检测新格局。二要加强统一部署,搭建检测互动共建平台,强化辖区居民参与意识和食品安全共治意识。
一、江岸区食药监局实施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512作的创新实践
2015年,江岸区食药监局围绕如何强化辖区居民餐桌饮食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集中调研、论证,决定从食品源头人手,把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经过3年的监管实践,辖区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覆盖率从不足五分之一到全覆盖,检测量从单个市场每天抽检量不到1批次到10批次,蔬菜检测合格率从无数据到100%,江岸区食药监局逐步摸索出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新模式,成为吃螃蟹“第一人”。
(一)突出问题引领,探索“两种方式”强化检测力量
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江岸食药监局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深入研究把握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工作创新。
一是解决食品安全监管要求变化问题,从强化检测组织机构入手研究引入第三方检测。江岸食药监局调研发现,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管要求发生了变化,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武汉市蔬菜农药监督管理条例》要求,市场开办方应建立蔬菜农残快检室,并将检测结果在市场内公示。在2015年的大城管第三方考核中,江岸区多个市场在开展蔬菜检测方面被扣分。经江岸区食药监局检查发现,辖区市场业主方认真落实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不到20%,衣贸市场蔬菜检测呈现“空白化”,“谁来检测”、“如何检测”的难题日益突出。要满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求,必须加强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工作,引入第三方检测。
二是解决农产品检测的“零言区”问题,从优化检测结构入手研究资源合理配置。区农检中心主要负责市场以外零散门点、超市和蔬菜批发市场的监督性检测,将抽检范围向批发市场、三眼桥马路市场、大中型超市和农产品经营门店倾斜,不定期对辖区的红桥蔬菜批发市场、谌家矶种植基地、黄浦蔬菜批发市场和恩惠市场进行抽检,避免出现农产品检测的“盲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及辖区大中型超市也做好蔬菜农残的自检工作,区农检中心不定期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6家大中型超市进行检查。
(二)突出系统推进,聚焦“三个关键”确保检测到位
第三方检测力量引入后关键在运行到位。江岸区食药监局注重系统推进,确保检测机构有序运转。
一是整体建设,抓住试点先行这个关键。第三方检测中检公司在唐蔡路生鲜市场设立工作站,先期在硬件基础较好的唐蔡、联建和惠济市场进行试点,摸索可复制的操作程序,制订规范操作流程和质量保证文件、培训上岗检测人员。后期不断完善试运行,再全面推开,目前全区集贸市场已全面入驻检测人员。
二是工作推行,抓住取长补短这个关键。在打造农贸市场蔬菜农残第三方检测亮点工作中,江岸区食药监局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优势,召开全区推广现场会,组织全区集贸市场业主现场参观了唐蔡市场、惠济市场检测室的建设,检测公示和检测流程。会后各食品药品监督所积极协调市场业主提供检测场地,有的市场还辟出市场门面重新改造,成立农残检测室。
三是检测功用,抓住惠民便民这个关键。在辖区每个农贸市场内,第三方检测公司每日进行10个批次的农残抽检,检测结果在上午9:30前在市场内公示并上传到唐蔡路市场检测中心,随后会汇总并定期在湖北中检检测有限公司的群微信平台上公示。市民在市场扫描二维码关注,就可知道全区市场的蔬菜检测结果。
(三)突出赋权明责,注重“三项机制”加强检测保障
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第三方检测是一项创新工作,江岸区食药监局注重健全三项机制,推动工作有序运行、有效落地。
一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2015年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江岸区食药监局投入资金130多万元,将辖区全部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纳入政府管理,实行第三方检测公司(湖北中检公司)进行检测。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经费,经过3年运行良好,2017年已将此项工作纳入区财政预算。经费保障使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能力和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二是健全评估考核机制。江岸区食药监局对中检公司的检测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先后制定了“江岸区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实施方案”、“江岸区食药监局关于对集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工作绩效考核的实施方案”,明细考核方式方法、运行状态等内容。
三是健全衔接处理机制。江岸区食药监局制订集贸市场农产品农残检测超标后处理流程制度文件。早上6点多,检测人员开始对每个摊位进行快检,发现有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当即通知辖区食药监所,并将检测结果实时共享至江岸区食药局。半小时内,执法人员赶到,问题蔬菜被“冻结下架”。以前,执法人员从进市场抽检,到带回食药监所检测,再到出结果,最少需要半天,问题蔬菜早已售出。委托第三方机构当场快检,最多35分钟即可出结果,保证了对检测出的不合格样品蔬菜能及时进行处理,防止风险扩散,最大限度消除隐患。
江岸区食药监局农贸市场蔬菜残留检测工作,在3年的时间里从一片空白到一枝独秀的蜕变,靠的就是在局党组有力领导下,找准第三方检测破局破题,充分激活检测潜力,收获监管红利,着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推动检测工作由单打独斗向多方融合转变,构建大检测工作格局;二是推动检测组织由局部优化向整体优化转变,通过引入第三方检测,检测力量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有力有效把检测资源组织起来;三是推动检测功能由分散弱化向全面提升转变,以组织整合带动检测力量优化配置。 二、制约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工作的现实难题
随着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工作的深入,我们认识到,加强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工作仍面临诸多急需解决的制约性难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整体布局,推进创新工作,增强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是检测空间配置不充足。按照市局达到“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有公示、有记录”的“六有”标准,有些市场开办方未提供独立的检测空间,会影响农残检测工作操作规范性,降低农残检测的准确率。
二是检测产品项目不全面。目前第三方检测品种以易生虫、易残留农药的叶类蔬菜为主,检测项目为蔬菜种植普遍使用的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检测。随着辖区居民对食品安全需求越来越高,品种上不仅对蔬菜,而且对水产品、肉产品质量检测也有要求。
三是检测方式缺乏科学性和指导性。现在第三方检测采用霉片法检测方法,对蔬菜农药残留只能进行定性分析,数据靠手写上传,容易造成失误,缺乏大数据分析系统,对监管指导不充分。
四是检测工作平台功能发挥还不充分。农贸市场是辖区居民的聚集地,是进行食品安全宣传科普的重要阵地,存在检测工作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融合度不够的问题。
三、加强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工作的对策建议
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工作不仅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更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综合性工作,有些情况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立足服务辖区居民基础,拓展农贸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工作三大功能:
(一)检测+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一要坚持强化谋划布局,提升食品安全宣传资源整合能力、创新线上线下宣传模式,形成以上带下、以下促上,上下共同发力,整体推进。二要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发挥各部门便民信息引流作用,将检测宣传内容与便民信息打造升级为涵盖人方位监管工作的综合性信息平台。
(二)检测+数据:推进监管升级
一要在总结已有数据化监管经验基础上,建立大数据监管机制,进一步提升数据化管理效率。二要总结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经验,探索检测工作创新培育多元化主体。将适合由专业化社会组织承担的检测数据分析业务或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提高工作效能。
(三)检测+互动:推动社會共治
一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逐步形成资源同享、检测互动的工作新局面和监管大服务的检测新格局。二要加强统一部署,搭建检测互动共建平台,强化辖区居民参与意识和食品安全共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