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发展呈现出“求新求变”的新动向。深入研究新动向,探究其内因、外因,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引导与管理、教育与文化四种关系,努力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发展;新动向;内因;外因;四个关系
“苟日新,日日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中国奇迹”令世界赞叹。而更让每个中国人骄傲的,还有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创新变革。求新求变成为改革发展的主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成为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发展新动向的内因
1、自我实现的本位主义。高校大学生大多以自我成材为中心,学生中出现了考研热、实用知识热、技能培训热等。部分学生的成材动机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联系不多,主导思想是自我价值与自我奋斗,与党的培养目标,与“四有”人才的标准有较大差距。不少青年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部分大学生过份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足。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担心自己被耽误、被埋没、被大材小用。
2、高期望与低实现的落差。大学生自我期望值高、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矛盾,要求改革呼声很高,但一旦试验性改革伤害切身利益,往往表现出不满情绪。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文化娱乐设施的矛盾,由于教育投入不足,文化娱乐手段落后,许多学校周边文化是社会低俗文化(影视厅、歌舞厅、网吧)不仅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反而使许多大学生沉溺于低俗文化。
3、市场经济下的价值困惑。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影响,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明显增多。一方面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感受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盛兴。一方面在学校接受许多正面观点教育,另一方面看到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又感到无所适从。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存在着“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发展新动向的外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特点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和竞争规律易使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从而产生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良行为。等价交换原则全面介入到社会生活中,会使“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生蔓延,使物欲泛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收入差距扩大,出现社会分配不公,加之社会对“大款”们奢靡生活的渲染,影响社会心理,助长拜金主义膨胀。
2、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思想价值观发生巨大变化。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反复曲折,激烈地冲击着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未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高校是他们争夺的重要阵地,他们通过各种媒介,利用各种机会,将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传播进来,部分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和信息媒介的影响下,迷失了自我,人生价值观出现偏差。
3、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把“理想”、“信念”抛到九霄云外,在金钱美女面前败下阵来,成为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的腐败分子。腐败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威信,给人民财产造成极大损失,也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带来种种干扰,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产生困惑和动摇,有的厌恶政治、玩世不恭,有的则强化了当官发财的思想意识。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旧有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当前,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对青年大学生忽视政治理论学习、不遵守校纪校规、社会公德等问题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教育教学中只强调抓学生分数而忽视思想品德的培养,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正确价值观的塑造。
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1、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比如,榜样教育法、灌输教育法、情景引导法、先进报告会等等,都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些经验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是,当今的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大胆地进行创新,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途径创新与方法创新。
2、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重要思想的教育,对于大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极其重要。因此,理论学习必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深化和发展。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大学生利用假期或者社会实践课程积极投身社会这个真正的大学校中去,让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实际接触、了解社会,从感性上认识我国改革发展的进程,这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认同度、历史责任感意义重大。
3、积极引导与加强管理的关系。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人生经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局限性,他们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行为习惯不成熟、不完善。加之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负面现象的影响,使得他们在心理、认识以及行为上往往具有情绪化、自我中心化和随意化等特点。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对大学生开展经常性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不要简单地批评压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充分发扬大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对于大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社会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行为要加强管理,发现问题应及时通过说服教育、甚至纪律处分等方法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而不能坐视不管。
4、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要将课堂教育,特别是“两课”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同时,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导向、育人、凝聚、开发等重要功能。实践证明,优秀的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关系密切,相得益彰。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而优秀的校园文化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奠定了坚实地文化育人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发展;新动向;内因;外因;四个关系
“苟日新,日日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中国奇迹”令世界赞叹。而更让每个中国人骄傲的,还有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创新变革。求新求变成为改革发展的主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成为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发展新动向的内因
1、自我实现的本位主义。高校大学生大多以自我成材为中心,学生中出现了考研热、实用知识热、技能培训热等。部分学生的成材动机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联系不多,主导思想是自我价值与自我奋斗,与党的培养目标,与“四有”人才的标准有较大差距。不少青年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部分大学生过份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足。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担心自己被耽误、被埋没、被大材小用。
2、高期望与低实现的落差。大学生自我期望值高、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矛盾,要求改革呼声很高,但一旦试验性改革伤害切身利益,往往表现出不满情绪。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文化娱乐设施的矛盾,由于教育投入不足,文化娱乐手段落后,许多学校周边文化是社会低俗文化(影视厅、歌舞厅、网吧)不仅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反而使许多大学生沉溺于低俗文化。
3、市场经济下的价值困惑。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影响,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明显增多。一方面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感受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盛兴。一方面在学校接受许多正面观点教育,另一方面看到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又感到无所适从。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存在着“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发展新动向的外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特点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和竞争规律易使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从而产生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良行为。等价交换原则全面介入到社会生活中,会使“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生蔓延,使物欲泛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收入差距扩大,出现社会分配不公,加之社会对“大款”们奢靡生活的渲染,影响社会心理,助长拜金主义膨胀。
2、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思想价值观发生巨大变化。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反复曲折,激烈地冲击着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未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高校是他们争夺的重要阵地,他们通过各种媒介,利用各种机会,将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传播进来,部分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和信息媒介的影响下,迷失了自我,人生价值观出现偏差。
3、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把“理想”、“信念”抛到九霄云外,在金钱美女面前败下阵来,成为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的腐败分子。腐败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威信,给人民财产造成极大损失,也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带来种种干扰,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产生困惑和动摇,有的厌恶政治、玩世不恭,有的则强化了当官发财的思想意识。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旧有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当前,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对青年大学生忽视政治理论学习、不遵守校纪校规、社会公德等问题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教育教学中只强调抓学生分数而忽视思想品德的培养,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正确价值观的塑造。
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1、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比如,榜样教育法、灌输教育法、情景引导法、先进报告会等等,都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些经验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是,当今的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大胆地进行创新,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途径创新与方法创新。
2、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重要思想的教育,对于大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极其重要。因此,理论学习必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深化和发展。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大学生利用假期或者社会实践课程积极投身社会这个真正的大学校中去,让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实际接触、了解社会,从感性上认识我国改革发展的进程,这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认同度、历史责任感意义重大。
3、积极引导与加强管理的关系。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人生经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局限性,他们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行为习惯不成熟、不完善。加之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负面现象的影响,使得他们在心理、认识以及行为上往往具有情绪化、自我中心化和随意化等特点。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对大学生开展经常性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不要简单地批评压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充分发扬大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对于大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社会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行为要加强管理,发现问题应及时通过说服教育、甚至纪律处分等方法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而不能坐视不管。
4、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要将课堂教育,特别是“两课”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同时,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导向、育人、凝聚、开发等重要功能。实践证明,优秀的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关系密切,相得益彰。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而优秀的校园文化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奠定了坚实地文化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