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信息化发展至今,已经普遍应用于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基于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业务信息,企业审计可以实施更加便捷、智能化的审计方法和规则。电力行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之一,其经济发展是否健康高效具有重大影响。电力行业由于其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审计工作存在诸多客观阻力。本文从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出发,分析了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条件及策略。
一、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目标和现状
国家发展规划层面早在“十三五”能源规划、“十三五”电力工业发展等中已明确了电力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总体方向是推进“互联网+”智能电网建设,推广应用在线监测、智能巡检、状态诊断和处理、大数据信息收集和分析处理系统,建立电网对各类自然灾害的安全预警系统。
电力系统的信息化是包括企业在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等所有环节中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统称。应当实现从发电、输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在内的人财物、协同办公、综合运营等方面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逐年上升,从2015年的470亿元,到2018年已经超过8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接近1200亿元。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力企业已经具备了高度系统化、网络化、自动化的特征,以计算机、数据库和通信网络的自动协同控制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管理运营已经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一方面电力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光纤、ERP系统、数据中心等基本覆盖各电力企业;另一方电力信息安全方面也建立了规范的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了信息安全责任。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已经达到国际上游水平,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和目标下,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必须实现从信息自动化到信息智能化的升级发展,更加注重各系统的协同和智能,精益化管理成为电力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的新目标。
二、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目标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
电力企业要实现智能化协同、精益化管理的目标,就必须在进一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包括应用智能终端设备、智能化数据处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等。但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路、运作规则、组织架构以及日常行为上与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功能匹配,发挥智能化信息系统的最大效用。电力企业审计工作作为监督和协助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也必然要顺应电力智能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目标,及时地转变工作思路和策略。尽管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来看审计工作与业务运作过程本身还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审计工作无论从覆盖范围、实施频率、深入程度等都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电力企业在新的发展阶段,业务运作朝着智能化和精益化的方向迈进,也就是力图实现对所有的微观活动进行精打细算。除了业务运作制度、流程及操作必须协同、智能化外,业务活动的监控也必须实时和智能化,即审计工作的具体活动必须与智能化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及具体活动相融合。具体而言,电力企业的智能化和精益化发展目标,对企业审计信息化提出的要求包括:一是审计工作必须能够对业务运作效益的提升提供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二是审计工作必须能够更加全面、实时和智能化地监督、反馈和协助优化业务运作过程;三是审计工作必须具备更强的独立性和牵引性。
电力企业审计工作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将原本以人为主导的抽样、定期、专项和局部的审计工作方式,在全面智能信息化技术和工具的支撑下,转变为全覆盖、实时、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审计。
三、大数据电力企业审计的应用条件
电力企业智能化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大数据分析,而其实现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一)全面智能化升级的电力信息化系统。大数据电力审计的基础是数据信息,包括电力企业各个发展阶段、各个工程、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的所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类型、形式、承载物多样,且规模庞大。因此电力信息化系统据需具备实时采集、保存、汇总和传递这些信息的能力。
(二)标准化的业务规范和流程。应用大数据电力审计必须确保数据的标准化,包括数据的类型、格式、来源、频率等。审计工作的核心在于匹配经营管理活动与审计标准的符合度,一旦实施大数据审计,那么数据的识别、分析都要依靠计算机系统和算法来实现,因此必须确保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和标准化,也就是说电力企业必须建立全面的标准化业务规范和流程。
(三)电力企业审计团队必须具备专业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实施大数据审计,初级阶段是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提升审计工作的覆盖面、时效性,即审计团队必须具备对电力企业大数据的信息挖掘能力。而高级阶段的大数据审计,则要求审计工作与业务运作的高度融合,大数据审计的工作过程、成果与业务流程、业务管理实时协同。这就要求大数据团队必须具备将审计大数据和业务大数据应用融合的能力,包括审计流程与业务流程的融合、大数据审计分析模型与大数据业务运作模型的融合。
此外,为了避免对大数据的过度依赖,大数据审计还必须具备自我纠错的能力。因为一旦将大数据审计模型应用于业务管理,那么一旦数据和模型本身出现逻辑性或系统性错误,那么将会对业务的作用带來不可估量的影响。因为电力企业经营涉及的因素很多,有很多影响因素不完全可以通过数据来定量反映。因此大数据审计工作不能过度依赖于系统和算法,在电力企业经营的不同层面,其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要区别对待。
四、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审计信息化发展策略
在国家政策推动和技术逐渐成熟趋势下,电网企业信息数据采集、处理领域将迎来高速应用发展期,电力行业将大力提升数据处理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化水平。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策略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当尽快找到大数据电力审计信息化的应用窗口。从经济性出发,直接大规模投资大数据审计相关的软硬件、技术及人员显然不现实,同样也不能将其作为一项政绩工程。电力企业必须踏实地从业务发展现状出发,客观地分析目前以及近期制约企业经营效益提升的关键问题及因素,识别哪些是可以通过大数据审计工作开展予以解决的。只有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才能将大数据审计相关的投资发挥到极致。
其次,电力企业必须建立全面数据化运营的经营思路。相对于软硬件的真金白银投资,所有者、管理者以及员工的数据化经营思维转变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却至关重要。电力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实际上都围绕着电力数据来进行管理,如发电量、用电量等。只有当企业而下都将数据作为业务及管理活动的核心评判标准之一,才有利于大数据化审计的应用。
另外,应当及时地引进和培养大数据审计的专业人才。大数据审计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审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信息化、大数据、电力业务等各方面的知识及经验。一般而言审计人员、大数据技术人员、业务人员三方的素质和能力都是相对独立的,兼有多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才极少。审计人员和业务人员的能力融合相对容易,而要融合大数据方面则十分困难。因此比较快捷的方式是基于专业的大数据技术人员,加强其对审计知识和业务知识的赋能。同时抽调三方业务骨干,成立联合工作小组。(作者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一、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目标和现状
国家发展规划层面早在“十三五”能源规划、“十三五”电力工业发展等中已明确了电力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总体方向是推进“互联网+”智能电网建设,推广应用在线监测、智能巡检、状态诊断和处理、大数据信息收集和分析处理系统,建立电网对各类自然灾害的安全预警系统。
电力系统的信息化是包括企业在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等所有环节中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统称。应当实现从发电、输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在内的人财物、协同办公、综合运营等方面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逐年上升,从2015年的470亿元,到2018年已经超过8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接近1200亿元。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力企业已经具备了高度系统化、网络化、自动化的特征,以计算机、数据库和通信网络的自动协同控制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管理运营已经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一方面电力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光纤、ERP系统、数据中心等基本覆盖各电力企业;另一方电力信息安全方面也建立了规范的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了信息安全责任。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已经达到国际上游水平,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和目标下,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必须实现从信息自动化到信息智能化的升级发展,更加注重各系统的协同和智能,精益化管理成为电力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的新目标。
二、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目标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
电力企业要实现智能化协同、精益化管理的目标,就必须在进一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包括应用智能终端设备、智能化数据处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等。但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路、运作规则、组织架构以及日常行为上与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功能匹配,发挥智能化信息系统的最大效用。电力企业审计工作作为监督和协助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也必然要顺应电力智能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目标,及时地转变工作思路和策略。尽管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来看审计工作与业务运作过程本身还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审计工作无论从覆盖范围、实施频率、深入程度等都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电力企业在新的发展阶段,业务运作朝着智能化和精益化的方向迈进,也就是力图实现对所有的微观活动进行精打细算。除了业务运作制度、流程及操作必须协同、智能化外,业务活动的监控也必须实时和智能化,即审计工作的具体活动必须与智能化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及具体活动相融合。具体而言,电力企业的智能化和精益化发展目标,对企业审计信息化提出的要求包括:一是审计工作必须能够对业务运作效益的提升提供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二是审计工作必须能够更加全面、实时和智能化地监督、反馈和协助优化业务运作过程;三是审计工作必须具备更强的独立性和牵引性。
电力企业审计工作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将原本以人为主导的抽样、定期、专项和局部的审计工作方式,在全面智能信息化技术和工具的支撑下,转变为全覆盖、实时、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审计。
三、大数据电力企业审计的应用条件
电力企业智能化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大数据分析,而其实现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一)全面智能化升级的电力信息化系统。大数据电力审计的基础是数据信息,包括电力企业各个发展阶段、各个工程、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的所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类型、形式、承载物多样,且规模庞大。因此电力信息化系统据需具备实时采集、保存、汇总和传递这些信息的能力。
(二)标准化的业务规范和流程。应用大数据电力审计必须确保数据的标准化,包括数据的类型、格式、来源、频率等。审计工作的核心在于匹配经营管理活动与审计标准的符合度,一旦实施大数据审计,那么数据的识别、分析都要依靠计算机系统和算法来实现,因此必须确保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和标准化,也就是说电力企业必须建立全面的标准化业务规范和流程。
(三)电力企业审计团队必须具备专业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实施大数据审计,初级阶段是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提升审计工作的覆盖面、时效性,即审计团队必须具备对电力企业大数据的信息挖掘能力。而高级阶段的大数据审计,则要求审计工作与业务运作的高度融合,大数据审计的工作过程、成果与业务流程、业务管理实时协同。这就要求大数据团队必须具备将审计大数据和业务大数据应用融合的能力,包括审计流程与业务流程的融合、大数据审计分析模型与大数据业务运作模型的融合。
此外,为了避免对大数据的过度依赖,大数据审计还必须具备自我纠错的能力。因为一旦将大数据审计模型应用于业务管理,那么一旦数据和模型本身出现逻辑性或系统性错误,那么将会对业务的作用带來不可估量的影响。因为电力企业经营涉及的因素很多,有很多影响因素不完全可以通过数据来定量反映。因此大数据审计工作不能过度依赖于系统和算法,在电力企业经营的不同层面,其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要区别对待。
四、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审计信息化发展策略
在国家政策推动和技术逐渐成熟趋势下,电网企业信息数据采集、处理领域将迎来高速应用发展期,电力行业将大力提升数据处理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化水平。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策略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当尽快找到大数据电力审计信息化的应用窗口。从经济性出发,直接大规模投资大数据审计相关的软硬件、技术及人员显然不现实,同样也不能将其作为一项政绩工程。电力企业必须踏实地从业务发展现状出发,客观地分析目前以及近期制约企业经营效益提升的关键问题及因素,识别哪些是可以通过大数据审计工作开展予以解决的。只有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才能将大数据审计相关的投资发挥到极致。
其次,电力企业必须建立全面数据化运营的经营思路。相对于软硬件的真金白银投资,所有者、管理者以及员工的数据化经营思维转变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却至关重要。电力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实际上都围绕着电力数据来进行管理,如发电量、用电量等。只有当企业而下都将数据作为业务及管理活动的核心评判标准之一,才有利于大数据化审计的应用。
另外,应当及时地引进和培养大数据审计的专业人才。大数据审计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审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信息化、大数据、电力业务等各方面的知识及经验。一般而言审计人员、大数据技术人员、业务人员三方的素质和能力都是相对独立的,兼有多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才极少。审计人员和业务人员的能力融合相对容易,而要融合大数据方面则十分困难。因此比较快捷的方式是基于专业的大数据技术人员,加强其对审计知识和业务知识的赋能。同时抽调三方业务骨干,成立联合工作小组。(作者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