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超与“京派”新诗形式讨论

来源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u820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前“京派”新诗形式讨论是平津文坛、学界通力合作共同推进的结果,朱光潜、叶公超、梁宗岱、罗念生等学者围绕《大公报·文艺·诗特刊》和《文学杂志》深入探讨新诗的形式问题。叶公超原创性地提出新诗“说话的节奏”,赋予“音组”以现代诗学理论内涵,揭示了新诗与现代汉语之间的某种本质联系。诗是什么,新诗应该怎样写,是朱光潜设定的新诗形式讨论的向度,叶公超的《论新诗》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融学理性和现实性于一体,呈现自由、开放、前瞻的诗学品格。
其他文献
1引言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但事实上,许多重要信息不能在网上公开出来.目前的情况是,一些人拥有某种信息,并且希望以此获利;另
1.引言在众多的算法设计策略中,贪心算法以其简单、直接和高效而受到重视[1].尽管贪心算法并不从整体最优方面考虑问题,而是从某种意义上的局部最优的角度作出选择,但对范围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达尔文进化的自适应卡尔曼修正粒子群优化算法(AK-DPSO,Adaptive Kalman correction Darwi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卡尔曼修正机制能够利用种群
在广义Hardy-Rogers型F-压缩映射的基础上,定义了广义Hardy-Rogers型α-F-压缩映射,并在一定条件下,证明了该压缩映射公共不动点的存在唯一性定理,该结果改进和推广了近期的
多孔阳极氧化铝膜(Anodic Aluminum oxide,AAO)具有孔洞垂直于铝基底且平行排列的六方连续结构,因其孔间距高度可调,孔径分布均匀,在催化、合成金属纳米线、传感、过滤和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