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儿童是易受暗示的。”我们每天都要和孩子说话,语言也有消极和积极之分,如果是消极的语言,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其暗示作用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长远的。
【案例】
四年级之前,小月语文、数学都还不错;而上了四年级,数学成绩就落在后面了。爸爸亲自辅导她,也没有多大进步。妈妈每天都愁眉苦脸的,每当邻居来串门,说起孩子的事儿,也不管小月是否在旁边,总是对邻居说:“我家小月看来数学就是不行,像我小时候一样,我的数学也不行。”
初中,小月数学成绩还是上不去,同时也越来越不喜欢数学。妈妈说要多花点时间把数学赶上来,小月却说:“反正我的数学学不好,我其他学科学好一点就行了。”
【心理分析】
1、消极的语言暗示使人失去自信
小月妈妈在邻居面前评价孩子数学不行,这就给小月的大脑中输入了一种意识:我的数学是不行的。这是妈妈给小月的一种消极语言暗示。
语言是一种信息刺激,输入人的大脑后会存储起来,下次遇到类似的场景又会从记忆库中调出来。输入良性的信息,孩子收到的是好的刺激,这种刺激可激发孩子的信心,往更好的方向努力;输入负性的信息,孩子接收的是不好的刺激,这种刺激会像蛀虫一样一点点蛀空孩子的自信之树。因为听到妈妈的评价,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一边学一边检验自己的能力:“妈妈说我不行,可能我真的不行,要不,这道数学题为什么做不出来?”通过这样的自我怀疑、否定和自我打击,最终给自己一个很低的评价——我是不行的!当把这种“不行”“笨”的标签主动贴到自己心里去的时候,他的潜能就无法发挥出来,成长动力也一点点消失。而这种变化,可能连父母都不知道。
2、自我实现预言在起作用
小月妈妈联系自己小时候数学成绩不行,自认为找到某种关联,于是预言孩子的数学也学不好,而小月到了初中数学就真的不行,似乎还是一种应验。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意思是,起初只是一个预言,但由于被预言者预期这一预言将会实现,所以他们的行为就会不自觉地向预言靠拢,而正是这种倾向性导致这个预言得以实现。
案例中,从表面上看小月的妈妈说的是客观现实情况——小月的数学成绩当时确实是不好;就产生了能量,启动了暗示机制,使小月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倾向——妈妈说得没错,我的数学是不行!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往这个倾向发展。
【专家建议】
1、用积极的态度预示孩子
家长的态度和做法在家庭教育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如果你认为孩子不好,常常说孩子不好,孩子就真的朝不好的方向发展,也就预示了孩子的不好;如果你认为孩子好,常常说孩子好,孩子就真的朝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也就预示了孩子的好。换一种说法就是,大人的话预示了孩子的发展方向。预示有特殊的引导作用,它能隐蔽地发射一种心理能量,让被预示者朝着预期的方向行进或改变。
所以,父母要学会从正面角度看待孩子,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这就给孩子传递了正面的信息,让孩子朝你真心期望的方向发展。
2、坚决不当乌鸦嘴父母
生活中,有一类父母有一张乌鸦嘴,总是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结果孩子最后真的一无所长。有一个爸爸,看到上初一的孩子经常到隔壁邻居家打游戏,一边把他往回拖一边大骂:“就知道上网打游戏,打游戏能打出好成绩吗?能打出好大学吗?我看你就不是读书的料子,天生的没出息,你看你会啥?长大了当扫街的都没人要你……”过了两年,这个孩子上初三时辍学了,成了社会上的小混混。
与其说父母在骂孩子,不如说是在诅咒孩子。在一篇文章中看过这样一段话:“在所有骂人的嘴当中,乌鸦嘴最毒,也最灵验。从它的嘴里很少能说出好话来,即使说出来也不见得能实现。但是,坏话从它的嘴里吐出来,往往都会变成现实。有多少坏话,就有多少恶果,或立竿见影,或潜伏经年,百试不爽。”所以,家长在任何时候,不管自己有多气愤、多委屈,都不要拿难听的话骂孩子,给孩子乱贴标签,把孩子往消极预言上推。
3、注意用正面的语言内容
同样一件事,可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正面说,一种是反面说,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比如看到孩子早晨起床慢,你可以说:“你要是快点就好了。”“你今天比昨天快多了。”而避免说:“你今天太慢了。”“昨天都比今天快呢,今天怎么这么慢?”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从幼儿园或学校回来,经常会问:“今天哭了没有?”“今天惹事了没有?”这等于是提醒和暗示孩子,我爱哭的,我喜欢惹事的,这也暗藏了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所以不如改为:“你今天表现好吧?”“你今天很守纪律吧?”这是在暗示孩子,我是相信你的!你是不错的!
4、旁敲侧击地暗示孩子
青少年教育专家宋少卫在辅导个案时发现有一个学生特别喜欢学历史,经了解后,才知道这位家长特别善于暗示孩子学历史。他妈妈经常在人前说这样一句话,我们家的孩子特别奇怪,别的科都不爱学,就爱学历史,他对历史故事、历史传记等,越是大部头书越喜欢。宋少卫说,妈妈并不知道,这种说法实际上是给了孩子一个特别强烈的心理暗示。孩子看历史书受到了褒奖,受到了激励,实际上是一种条件反射。
因此,家长可以借鉴这种方法,不光正面、直接地对孩子说,还可以侧面间接地对孩子说。不光私下说,还可以人前说。人前暗示效果尤其不错,因为孩子不仅在乎父母的评价,更在乎自己在他人心中的良好形象和评价。
编辑 吴忞忞 mwumin@qq.com
【案例】
四年级之前,小月语文、数学都还不错;而上了四年级,数学成绩就落在后面了。爸爸亲自辅导她,也没有多大进步。妈妈每天都愁眉苦脸的,每当邻居来串门,说起孩子的事儿,也不管小月是否在旁边,总是对邻居说:“我家小月看来数学就是不行,像我小时候一样,我的数学也不行。”
初中,小月数学成绩还是上不去,同时也越来越不喜欢数学。妈妈说要多花点时间把数学赶上来,小月却说:“反正我的数学学不好,我其他学科学好一点就行了。”
【心理分析】
1、消极的语言暗示使人失去自信
小月妈妈在邻居面前评价孩子数学不行,这就给小月的大脑中输入了一种意识:我的数学是不行的。这是妈妈给小月的一种消极语言暗示。
语言是一种信息刺激,输入人的大脑后会存储起来,下次遇到类似的场景又会从记忆库中调出来。输入良性的信息,孩子收到的是好的刺激,这种刺激可激发孩子的信心,往更好的方向努力;输入负性的信息,孩子接收的是不好的刺激,这种刺激会像蛀虫一样一点点蛀空孩子的自信之树。因为听到妈妈的评价,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一边学一边检验自己的能力:“妈妈说我不行,可能我真的不行,要不,这道数学题为什么做不出来?”通过这样的自我怀疑、否定和自我打击,最终给自己一个很低的评价——我是不行的!当把这种“不行”“笨”的标签主动贴到自己心里去的时候,他的潜能就无法发挥出来,成长动力也一点点消失。而这种变化,可能连父母都不知道。
2、自我实现预言在起作用
小月妈妈联系自己小时候数学成绩不行,自认为找到某种关联,于是预言孩子的数学也学不好,而小月到了初中数学就真的不行,似乎还是一种应验。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意思是,起初只是一个预言,但由于被预言者预期这一预言将会实现,所以他们的行为就会不自觉地向预言靠拢,而正是这种倾向性导致这个预言得以实现。
案例中,从表面上看小月的妈妈说的是客观现实情况——小月的数学成绩当时确实是不好;就产生了能量,启动了暗示机制,使小月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倾向——妈妈说得没错,我的数学是不行!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往这个倾向发展。
【专家建议】
1、用积极的态度预示孩子
家长的态度和做法在家庭教育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如果你认为孩子不好,常常说孩子不好,孩子就真的朝不好的方向发展,也就预示了孩子的不好;如果你认为孩子好,常常说孩子好,孩子就真的朝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也就预示了孩子的好。换一种说法就是,大人的话预示了孩子的发展方向。预示有特殊的引导作用,它能隐蔽地发射一种心理能量,让被预示者朝着预期的方向行进或改变。
所以,父母要学会从正面角度看待孩子,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这就给孩子传递了正面的信息,让孩子朝你真心期望的方向发展。
2、坚决不当乌鸦嘴父母
生活中,有一类父母有一张乌鸦嘴,总是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结果孩子最后真的一无所长。有一个爸爸,看到上初一的孩子经常到隔壁邻居家打游戏,一边把他往回拖一边大骂:“就知道上网打游戏,打游戏能打出好成绩吗?能打出好大学吗?我看你就不是读书的料子,天生的没出息,你看你会啥?长大了当扫街的都没人要你……”过了两年,这个孩子上初三时辍学了,成了社会上的小混混。
与其说父母在骂孩子,不如说是在诅咒孩子。在一篇文章中看过这样一段话:“在所有骂人的嘴当中,乌鸦嘴最毒,也最灵验。从它的嘴里很少能说出好话来,即使说出来也不见得能实现。但是,坏话从它的嘴里吐出来,往往都会变成现实。有多少坏话,就有多少恶果,或立竿见影,或潜伏经年,百试不爽。”所以,家长在任何时候,不管自己有多气愤、多委屈,都不要拿难听的话骂孩子,给孩子乱贴标签,把孩子往消极预言上推。
3、注意用正面的语言内容
同样一件事,可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正面说,一种是反面说,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比如看到孩子早晨起床慢,你可以说:“你要是快点就好了。”“你今天比昨天快多了。”而避免说:“你今天太慢了。”“昨天都比今天快呢,今天怎么这么慢?”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从幼儿园或学校回来,经常会问:“今天哭了没有?”“今天惹事了没有?”这等于是提醒和暗示孩子,我爱哭的,我喜欢惹事的,这也暗藏了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所以不如改为:“你今天表现好吧?”“你今天很守纪律吧?”这是在暗示孩子,我是相信你的!你是不错的!
4、旁敲侧击地暗示孩子
青少年教育专家宋少卫在辅导个案时发现有一个学生特别喜欢学历史,经了解后,才知道这位家长特别善于暗示孩子学历史。他妈妈经常在人前说这样一句话,我们家的孩子特别奇怪,别的科都不爱学,就爱学历史,他对历史故事、历史传记等,越是大部头书越喜欢。宋少卫说,妈妈并不知道,这种说法实际上是给了孩子一个特别强烈的心理暗示。孩子看历史书受到了褒奖,受到了激励,实际上是一种条件反射。
因此,家长可以借鉴这种方法,不光正面、直接地对孩子说,还可以侧面间接地对孩子说。不光私下说,还可以人前说。人前暗示效果尤其不错,因为孩子不仅在乎父母的评价,更在乎自己在他人心中的良好形象和评价。
编辑 吴忞忞 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