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构建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tiger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学生管理的不和谐因素,阐述了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必要性,探讨了构建高校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途径。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学生管理体系以人为本
  [作者简介]魏可嘉(1978- ),女,河北安国人,河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陈京辉(1964- ),男,河北唐县人,河北大学校园管理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李超(1981- ),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质监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河北保定071002)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7-0048-0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社会。高校学生管理系统是构成“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管理系统”,因此构建高校学生和谐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一、高校学生管理的不和谐因素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有自己的对立面,与“和谐”对立的一面是“不和谐”。以往我们更看重的是学生管理和谐的一面,事实上,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管理的各种矛盾和不和谐因素已日渐凸显。对这些矛盾和不和谐,我们不能回避,相反,正视这些矛盾和不和谐,恰恰是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重要階梯。
  1.学生与管理者的不和谐。一方面,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学校的管理者认为,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只是被管理的对象。于是从决策到实施,都是管理者包办,很少听从学生的意见,从不考虑让学生参与。而当代大学生身心日趋成熟,他们渴望成才、渴望独立、渴望受人尊敬。随着我国法制体系的逐步健全,他们的维权意识在加强。因此,管理者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很难管理,这无疑加深了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学生与管理者的不和谐。另一方面,学校的管理者更注重学校的声誉与自己的政绩。作为管理者,他们希望自身的工作得到上级的认可和肯定,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只对上级负责,因此将管理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简单化,而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少倾听学生的心声,这造成了管理者与学生认识上的分歧。
  2.学生与管理制度的不和谐。制度是实现学生管理的重要保证,加强制度建设使高校学生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某些学生管理制度,在制定时却很少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很少听取学生的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某些规章制度脱离学生实际,甚至侵害了学生的利益。如某些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只规定了学生的义务,而没有规定学生的权利。另外,长期强调管理制度的作用,使管理者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养成了“管理者本位”的思想,在这种思想驱动下,由管理者制定的学生管理制度,成为片面约束学生的“金科玉律”。
  3.学生管理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的不和谐。高校除学生管理工作以外,还有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工作等,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应该为高校培养人才这一目标服务,但是目前一些高校普遍存在重视教学科研而轻视学生管理工作的现象,在实施其他管理工作时很少考虑学生管理工作,从而形成了学生管理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的不和谐。一方面,其他管理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缺乏沟通,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往往只站在学校管理的角度,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听取学生管理部门的意见。另一方面,学生管理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缺少协调。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管理工作应围绕学生展开,然而,学校的各个部门往往缺乏协调,并且条块分割,没有形成合力,因此,作用于学生管理部门的力量是多方面的,常常使学生管理部门不知所措。
  
  二、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是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有机结合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即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实施人性化管理,将学生管理工作的部分职能转变为服务职能,树立服务意识,一切为了学生需要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依法治校,是实现学生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和途经,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妥善协调社会与学校、学校与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依法治校具体落实到高校学生管理实践中,首先,要求学生管理行为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实施依法管理。其次,要求健全学生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构建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必须把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架起一座公正、平等之桥,实现二者的和谐。以人为本是依法治校的出发点和归宿,依法治校是以人为本的保障,把二者有机结合才是学校管理的正确方略和途经。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会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2.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首先,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办学规模成倍增长,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多样,这都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构建和谐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其次,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是适应高校学生特点的需要。一方面,他们思想活跃,聪明好学,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充满青春活力,具有时代精神。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正处在心理成熟期,因此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以下矛盾冲突:一是强烈的自我意识与缺少责任感的矛盾;二是强烈的个性扩大与集体感不强的矛盾;三是强烈的参与愿望与适应能力偏低的矛盾;四是多元价值取向与辨别力差的矛盾;五是强烈的维权意识与义务感较低的矛盾。此外,他们还普遍存在着渴求独立、渴求成功与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的矛盾。这些新情况、新特点对高校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3.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是学生管理体系改革的需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在理念、模式与方法上必须与之相适应。另外,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公民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也对高校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在总则条款中增写了相关内容:“高等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充分体现了“和谐”的理念,为建立和谐学生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
  
  三、构建高校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途径
  
  1.构建高校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构建和谐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充分认识大学生的时代特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在学生管理体系中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现代管理学认为,制度是工作取得实效的必要保证。新时代的大学将是一个没有“围墙”的校园,大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学校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的需要,迫切要求用法律和科学的规章制度来调节规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其次,要遵循高校学生管理的规律。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在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对高校学生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根本要求。一是在管理目标上“以人为本”,学生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的、鲜明的、多元化的个性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三是要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强化学生管理的服务意识;四是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体性,强调学生是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五是要体现学生管理的针对性,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管理,以增强学生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构成。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由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构成。组织體系由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各教学管理机构组成,包括党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学生管理部门、教务部门、学生申诉部门等。组织体系的和谐要求各个机构在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随着学生规模的快速增长,要实施层级管理,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校、院(系)两级管理,以院(系)为主体的管理体制,这是提高学生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制度体系由高校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组成,包括学籍管理、学生奖励、学生违纪处分、学生校内申诉管理等。制度体系的和谐要求在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时,要严格依据国家法律,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学生的管理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体现法制化、科学化、人性化、民主化的发展趋势。高校的各种管理制度既要保证学生的权利,又要体现学生的义务,把学生作为一个平等的民事主体对待。和谐的学生管理体系是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的有机统一。
  3.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实施必须坚持教育为主、管理为辅的原则,树立管理育人的意识。首先,要转变以管理为主的工作理念,强化学生管理部门的教育服务功能,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一切从学生本身出发,一切为学生着想。学生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学生,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管理者要成为学生享受权利的服务者,而不单单成为学生尽义务的监督者。其次,在实施管理时要注意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管理是做“人”的工作的,人是有理性、有感情的。无论教育手段多么先进,也不能替代面对面的思想沟通;无论传媒手段多么发达,也不能替代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正是这种情感作用,才使得管理产生融洽和理想的效果,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管理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强调师生感情交流。这就要求管理者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积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对学生的感情投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党、团组织的关心和学校的温暖。引导学生充满信心地生活,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最后,要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良好的管理氛围要求管理者对学生要真诚、尊重、理解、关怀和信任。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讨论,通过平等的讨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建立全员育人的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要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作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能力得到锻炼,才干得到发挥,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身心愉悦,拓展视野,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志伟,陈京辉.构建和谐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2]魏波.建设“和谐校园”从概念到行动[J].中国青年研究,2006(11).
   [3]陈德静.构建“三位一体”的高校学生工作新体系[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6).
   [4]施伟娟.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的必然选择[J].大理学院学报,2006(5).
   [5]刘绿丝.和谐社会高校学生管理需以人为本[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素质的开发与培养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实施创新素质必须坚持教育的进步性、整体性、主体性、创新性、实践性等原则。进行创新素质教育,教师要坚持创新的“教”,学生要坚持创新的“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素质  [作者简介]王桂娟(1963-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思想教育、高等教育管理(河北唐山06
<正> 目前国内外多媒体创作工具中比较流行的是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Authorware 6.0,它以其“交互性强”赢得了众多用户。但它能做到的,方正奥思多媒体创作工具6.0(Founder A
学校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实践中的共同价值取向,不能依靠“百度”而来,不能太口号化和模式化;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总结和借鉴,学会批判地“拿来”,不能带有官僚成分,不能只出于政
[摘 要] 教师业务能力测试,旨在检验中小学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包括组织不严密,组织机制不健全,教师不重视,参考教师年龄也不统一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教师;业务能力测试;思考;价值;问题;建议  近些年来,为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研,逐步建立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业化
[摘 要] 学生间的纠纷是班主任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教师要采用“自省”和“共评”相结合的方式,让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关键词] 小纠纷;自省;共评一、娓娓引导,让学生自省  学生间的矛盾,很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只是有的孩子比较敏感,喜欢用放大的眼光去看待一些事物,就导致了矛盾的产生。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事件:一天,班上的小严告诉我,小金打他的
[摘 要] 学校的中层干部作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学校一定要用好中层干部,让他们各显其能,助推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 能力;信任;交流;培养  一、重能力、轻成绩,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学校中的中层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可以说,他们曾经都做出过辉煌的成绩,都是因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而成为教师心目中的“骄子”。但是,倘若校长只根据成绩而论其才干,那就会产生管理上的误区。现实
一所没有文化内涵的学校,如鲜花缺少色彩,绿叶有失生机一样。因此,校长必须重视学校文化建设,用学校文化引领学校有品质地发展,用学校文化让师生有品位地生活,用学校文化焕发
[摘要]文章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高职学生的道德状况和道德问题的归因进行了深入解析,并就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提出了科学、合理、具体、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 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王晓典(1968- ),男,黑龙江青冈人,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与思想政治;陈桂香(1970- ),黑龙江明水人,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