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概括了诗歌的灵魂是情感,朱自清在《诗言志辨序》里也说,情感既是诗歌创作的原动力,又是诗歌的主要特点。白居易还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古诗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不仅抓住了诗歌的本质特征,而且更有助于完成语文课的教学目标。笔者结合自身的经历,很有感触。特记录之与同道共勉。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古诗词教学首先要积极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情动情,教师可以用语言引导,也可以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合理增设一点音乐或图画,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像来显示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例如晏殊《浣溪沙》这首词使用的意象十分清新,又具体可感,再现的难度比较小。在体会“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请大家现在静下心来,去除杂念。好,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你就是晏殊。请大家心里开始想象在小园中徘徊,小路上铺着落花,路边的花儿只剩残枝,抬头,又看见燕子飞过,忽然觉得似曾相识,去年的春天,不也是这样吗?”告诉学生想得越细致越好。然后让同学们回答自己在这样的情境下心头涌上的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又如苏轼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死后,有一天他梦见亡妾之后写的感怀诗,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我让学生设想二十年后自己中年丧偶后的情景,来感受苏轼刻骨铭心之哀痛,引起强烈的共鸣。
特别是在中学诗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渗透对学生而言更是“润物细无声”,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学课本中的《论语》、《孟子》二章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语录,集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等。《扁鹊见蔡桓公》不但指出自以为是、讳疾忌医的害处,同时也赞颂了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高明的医疗技术。《张衡传》是世界上有关预测地震最早的仪器,这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及创造精神。
通过这些篇章的教学,学生会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二)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强暴、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他们不但崇尚自由,热爱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而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御侮,以天下为己任。《曹刿论战》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水浒传》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重大影响和革命威力,赞扬了农民起义领袖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才能,从而说明了“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的伟大真理。
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描写了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春江花月夜》、《江南春》、《滕王阁序》等诗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不仅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而且渗透了诗人积极进娶蓬勃向上的精神。《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的广阔浩渺,气象的千变万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表现了大自然雄浑的气势和伟大的力量;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皓月千里,静影沉壁”,则表现了大自然的恬静明丽、宽阔安逸。《赤壁赋》描写了与众不同的自然风光,并表达苏轼乐观豁达随遇而安的性格。
古诗文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在继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同时,更应使之在新时代发挥其教育人、感染人的力量。通过古诗词教学,教师应该把古诗文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开掘出来,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滋养、人生的启迪。但笔者也知道,情感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它并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只能期望通过潜移默化,点滴的浸润而得以提升。最终使学生领悟到“言为心声”的真谛。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古诗词教学首先要积极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情动情,教师可以用语言引导,也可以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合理增设一点音乐或图画,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像来显示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例如晏殊《浣溪沙》这首词使用的意象十分清新,又具体可感,再现的难度比较小。在体会“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请大家现在静下心来,去除杂念。好,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你就是晏殊。请大家心里开始想象在小园中徘徊,小路上铺着落花,路边的花儿只剩残枝,抬头,又看见燕子飞过,忽然觉得似曾相识,去年的春天,不也是这样吗?”告诉学生想得越细致越好。然后让同学们回答自己在这样的情境下心头涌上的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又如苏轼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死后,有一天他梦见亡妾之后写的感怀诗,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我让学生设想二十年后自己中年丧偶后的情景,来感受苏轼刻骨铭心之哀痛,引起强烈的共鸣。
特别是在中学诗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渗透对学生而言更是“润物细无声”,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学课本中的《论语》、《孟子》二章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语录,集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等。《扁鹊见蔡桓公》不但指出自以为是、讳疾忌医的害处,同时也赞颂了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高明的医疗技术。《张衡传》是世界上有关预测地震最早的仪器,这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及创造精神。
通过这些篇章的教学,学生会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二)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强暴、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他们不但崇尚自由,热爱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而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御侮,以天下为己任。《曹刿论战》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水浒传》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重大影响和革命威力,赞扬了农民起义领袖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才能,从而说明了“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的伟大真理。
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描写了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春江花月夜》、《江南春》、《滕王阁序》等诗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不仅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而且渗透了诗人积极进娶蓬勃向上的精神。《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的广阔浩渺,气象的千变万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表现了大自然雄浑的气势和伟大的力量;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皓月千里,静影沉壁”,则表现了大自然的恬静明丽、宽阔安逸。《赤壁赋》描写了与众不同的自然风光,并表达苏轼乐观豁达随遇而安的性格。
古诗文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在继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同时,更应使之在新时代发挥其教育人、感染人的力量。通过古诗词教学,教师应该把古诗文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开掘出来,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滋养、人生的启迪。但笔者也知道,情感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它并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只能期望通过潜移默化,点滴的浸润而得以提升。最终使学生领悟到“言为心声”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