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士林认为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 ,讲“中国话” ,应特别注意关照现存的边缘话语和非主流话语 ;丁少伦从当代性、文化的具体性、文化的解构和创造等方面阐释了其出版理念 ;张强认为新的人文话语的选择的关键是人文知识分子的主体性和思想的先锋性 ;朱国华分析了中西方两种诗学叙事话语方式的优长和缺失 ;骆冬青认为主流之外的“边缘”、“正统”之外的“异端”是重新发现中国文化话语的灵魂的源地 ;刘墨分析了 2 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位置话语空间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