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音乐教学,不但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要能充分地挖掘校园内其他能有效开展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音乐教育阵地,给他们以乐的感觉,美的感受,培养他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育 表现机会 学习欲望 参与
音乐课是广大青少年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阵地,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作为教师该怎样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音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去探索和实践。
第一阶段:让学生爱上音乐教师。
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首先,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纯熟的技巧技能,比如:乐理知识,歌唱表演,乐器演奏等。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善于利用专业水平表现自己,把知识技能以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当然,音乐课不是教师的表演课,教师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要只展现自己而不留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否则就难以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了。同时还要具备与音乐有关的知识技能,比如:文学、哲学、心理、历史、地理等相关知识。
第二阶段:让学生爱上音乐课堂。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想学音乐的欲望。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因此,教学内容一定要丰富,课程的安排必须合理,要搭配好重点与难点,不能只照本宣科,每堂课都要想办法安排一些炒活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对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合理安排到课堂中来,利用这些歌曲教给学生相关的音乐知识、歌唱技巧、表演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自己想学。二是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例如,根据学生年龄、性别、性格等各方面的特征,教师要适当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教学内容要具有个性特色。所谓个性,就是与众不同。所以,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能力,根据自身特点、特长,精心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这样就能让每个学生都想上音乐课,爱上音乐课。
二、 变换教学方法,营造学生要学音乐的氛围。
教学方法的直观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是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变换新的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和引導,使学生在强烈的要学的心理状态下,体验情感、参与学习,激发互动,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学生要学音乐的氛围,才会有满意的教学效果。
第三阶段:让学生爱上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虽深受广大学生喜爱,但由于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会有一部分同学不喜欢这些活动,也不愿意参与其中。作为音乐教师,一定要想办法增强音乐活动的吸引力,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启发学生走进课外音乐生活,去发现美,接纳美。
现在学校基本都有配套的媒体设备,如广播、投影仪、校园电视等,我们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用音乐去熏陶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音乐的情绪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例如,教师节到了,我们可以利用校园广播适时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优秀的与教师有关的歌曲,让学生通过欣赏歌曲,增强对教师的尊敬、热爱之情;在国庆节时,我们播放《今天是你的生日》、《爱我中华》等,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祖国蒸蒸日上的发展形势,从而激发心中的爱国热情,同时坚定努力学习的信心。另外,我们也可采用定期开展音乐讲座活动和各类音乐欣赏活动等形式,引领学生自觉走进课外音乐这个大舞台,让学生用音乐知识去实践,去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外活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音乐课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组织课外活动,它可以组建文艺队、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指导学生排练节目,参加各级演出、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大庭广众中进行表演,不仅能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而且也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好时机,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使学生全体、全面、全程、主动、创造性地参与,只有这样,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天地,才能让学生喜欢参与,从而收到我们想要的活动效果。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具备丰富知识和过硬的技能。在每堂课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法,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发挥自身素质的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学习状态,参与到课程中来。
参考文献:
[1]李娜.让农村孩子在音乐中快乐成长[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09.
[2]郑丽娟.谈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J].大江周刊:论坛,2012.
【关键词】音乐教育 表现机会 学习欲望 参与
音乐课是广大青少年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阵地,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作为教师该怎样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音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去探索和实践。
第一阶段:让学生爱上音乐教师。
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首先,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纯熟的技巧技能,比如:乐理知识,歌唱表演,乐器演奏等。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善于利用专业水平表现自己,把知识技能以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当然,音乐课不是教师的表演课,教师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要只展现自己而不留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否则就难以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了。同时还要具备与音乐有关的知识技能,比如:文学、哲学、心理、历史、地理等相关知识。
第二阶段:让学生爱上音乐课堂。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想学音乐的欲望。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因此,教学内容一定要丰富,课程的安排必须合理,要搭配好重点与难点,不能只照本宣科,每堂课都要想办法安排一些炒活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对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合理安排到课堂中来,利用这些歌曲教给学生相关的音乐知识、歌唱技巧、表演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自己想学。二是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例如,根据学生年龄、性别、性格等各方面的特征,教师要适当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教学内容要具有个性特色。所谓个性,就是与众不同。所以,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能力,根据自身特点、特长,精心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这样就能让每个学生都想上音乐课,爱上音乐课。
二、 变换教学方法,营造学生要学音乐的氛围。
教学方法的直观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是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变换新的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和引導,使学生在强烈的要学的心理状态下,体验情感、参与学习,激发互动,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学生要学音乐的氛围,才会有满意的教学效果。
第三阶段:让学生爱上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虽深受广大学生喜爱,但由于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会有一部分同学不喜欢这些活动,也不愿意参与其中。作为音乐教师,一定要想办法增强音乐活动的吸引力,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启发学生走进课外音乐生活,去发现美,接纳美。
现在学校基本都有配套的媒体设备,如广播、投影仪、校园电视等,我们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用音乐去熏陶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音乐的情绪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例如,教师节到了,我们可以利用校园广播适时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优秀的与教师有关的歌曲,让学生通过欣赏歌曲,增强对教师的尊敬、热爱之情;在国庆节时,我们播放《今天是你的生日》、《爱我中华》等,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祖国蒸蒸日上的发展形势,从而激发心中的爱国热情,同时坚定努力学习的信心。另外,我们也可采用定期开展音乐讲座活动和各类音乐欣赏活动等形式,引领学生自觉走进课外音乐这个大舞台,让学生用音乐知识去实践,去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外活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音乐课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组织课外活动,它可以组建文艺队、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指导学生排练节目,参加各级演出、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大庭广众中进行表演,不仅能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而且也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好时机,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使学生全体、全面、全程、主动、创造性地参与,只有这样,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天地,才能让学生喜欢参与,从而收到我们想要的活动效果。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具备丰富知识和过硬的技能。在每堂课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法,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发挥自身素质的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学习状态,参与到课程中来。
参考文献:
[1]李娜.让农村孩子在音乐中快乐成长[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09.
[2]郑丽娟.谈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J].大江周刊:论坛,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