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人的知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是在过去知识经验尤其在愉快体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努力改进语文教学,激发和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将有助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但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中产生和发展的。本文仅对如何激发和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兴趣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根據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那么“创设情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带给学生新鲜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焕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用气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掌握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产生疲倦,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造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愉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第一场雪》是可以这样设计:教师空手走进课堂:“今天,我们放录音。”学生很奇怪,听录音,怎么没带录音机呢?“今天录音是老师的录音,老师读课文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从老师的朗读体会作者写胶东半岛下第一场雪的情景,听完之后,要根据你听到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换下来。看谁听得认真,体会的深,画得逼真”这样学生本着图、闻结合的目标去听,从老师优美的语言中展开联想,再画出来,还体会到了语言美。这样导人新课,创设情境的方法,从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避免了多数教师的开场白:“今天,我们学习第几课”,等等,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的学习新知识。
三、不拘泥于教材,跳出课本更精彩
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在课堂是不够的,必须走出课堂,进入到生活中去。再说,小学生的思维还是偏向于形象思维,只靠教师的讲还不行,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学语文,要让他们知道语文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可以这样设计:首先提出几个问题:地球的面积尤其是陆地面积是多少?有多少人在上面?地球的资源现状如何?学生都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并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拿出一幅漫画,上面画着一条河,河边正有一个人拿着毛笔蘸着河水写毛笔字呢。学生立刻就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语文的作用,让学生课下作一个小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调查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找出污染的原因和造成的结果,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后,趁热打铁,再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建议或图或文,做成广告的形式向人们进行宣传。做完这一切后,再让学生课下观察这一做法有没有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至于从中学到多少知识,是怎么学到的,那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了。这比起在课堂上口干舌燥、旁征博引的大讲道理要强多了。这时学生的思维完全不受教师的指使,他们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四、转换角色,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目前,我国中小学还普遍存在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其实质还是“应试教育”,与现行教育相悖而行。新课程改革,不仅对课程做出重大变革,对教育者受教育者都提出了要求,要求教育者要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求受教育者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学习,达到师生互动。为了做到以上这些,每周拿出两至三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来讲课,主要针对阅读课文。首先要求学生备课,写出教案,这样为了把课讲好,学生会不惜余力去吃透课文。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教师的辛苦,更进一步培养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通过学生自己讲课,让学生做到心到、口到,对整篇课文的结构、写作特点、思想内容,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且听课的学生也会不自觉地站在讲课人的立场去评价讲得好与坏,而不是教师讲课时,那中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五、在课外活动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热情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去开拓、去创新,让学生去做感兴趣的事,从兴趣中发展兴趣。不要老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开展活动的目的是语文课活起来,不要局限于上、下课的形式,形式多变一些,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会在玩中获得知识,这也是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最终目的。学生有时也会成为老师的老师。他们以自己独到的眼光观察生活、透视生活、研究生活。我建议每位教师不妨多做几次学生,你会受益匪浅。另外,为了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变,还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兴趣很是高涨,不但轻松获取了知识,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就会高出好几个层次来。不难看出,兴趣其实起到了透镜的作用,把人的精力与能力如光线一样集中到一个焦点上,从而引起燃烧。智慧的光芒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成才的力量。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让学生形成终身的爱好。
总之,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养成敏锐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如果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孩子的学习激情就会喷薄而出,孩子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美妙的享受。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根據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那么“创设情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带给学生新鲜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焕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用气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掌握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产生疲倦,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造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愉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第一场雪》是可以这样设计:教师空手走进课堂:“今天,我们放录音。”学生很奇怪,听录音,怎么没带录音机呢?“今天录音是老师的录音,老师读课文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从老师的朗读体会作者写胶东半岛下第一场雪的情景,听完之后,要根据你听到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换下来。看谁听得认真,体会的深,画得逼真”这样学生本着图、闻结合的目标去听,从老师优美的语言中展开联想,再画出来,还体会到了语言美。这样导人新课,创设情境的方法,从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避免了多数教师的开场白:“今天,我们学习第几课”,等等,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的学习新知识。
三、不拘泥于教材,跳出课本更精彩
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在课堂是不够的,必须走出课堂,进入到生活中去。再说,小学生的思维还是偏向于形象思维,只靠教师的讲还不行,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学语文,要让他们知道语文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可以这样设计:首先提出几个问题:地球的面积尤其是陆地面积是多少?有多少人在上面?地球的资源现状如何?学生都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并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拿出一幅漫画,上面画着一条河,河边正有一个人拿着毛笔蘸着河水写毛笔字呢。学生立刻就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语文的作用,让学生课下作一个小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调查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找出污染的原因和造成的结果,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后,趁热打铁,再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建议或图或文,做成广告的形式向人们进行宣传。做完这一切后,再让学生课下观察这一做法有没有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至于从中学到多少知识,是怎么学到的,那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了。这比起在课堂上口干舌燥、旁征博引的大讲道理要强多了。这时学生的思维完全不受教师的指使,他们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四、转换角色,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目前,我国中小学还普遍存在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其实质还是“应试教育”,与现行教育相悖而行。新课程改革,不仅对课程做出重大变革,对教育者受教育者都提出了要求,要求教育者要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求受教育者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学习,达到师生互动。为了做到以上这些,每周拿出两至三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来讲课,主要针对阅读课文。首先要求学生备课,写出教案,这样为了把课讲好,学生会不惜余力去吃透课文。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教师的辛苦,更进一步培养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通过学生自己讲课,让学生做到心到、口到,对整篇课文的结构、写作特点、思想内容,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且听课的学生也会不自觉地站在讲课人的立场去评价讲得好与坏,而不是教师讲课时,那中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五、在课外活动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热情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去开拓、去创新,让学生去做感兴趣的事,从兴趣中发展兴趣。不要老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开展活动的目的是语文课活起来,不要局限于上、下课的形式,形式多变一些,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会在玩中获得知识,这也是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最终目的。学生有时也会成为老师的老师。他们以自己独到的眼光观察生活、透视生活、研究生活。我建议每位教师不妨多做几次学生,你会受益匪浅。另外,为了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变,还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兴趣很是高涨,不但轻松获取了知识,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就会高出好几个层次来。不难看出,兴趣其实起到了透镜的作用,把人的精力与能力如光线一样集中到一个焦点上,从而引起燃烧。智慧的光芒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成才的力量。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让学生形成终身的爱好。
总之,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养成敏锐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如果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孩子的学习激情就会喷薄而出,孩子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美妙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