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趣”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学习任务之一。在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说明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美术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那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用有“趣”的手段,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一、在“趣”中激趣
  欣赏教学的导入环节是学生兴趣激发的最好时机,如果在导入环节用有趣味性的方法,激发学生欣赏的欲望,就可以为教学中的欣赏做好铺垫。例如在《青铜器》在一课的教学中,因为青铜器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隔甚远,如果直接让学生进入欣赏,学生的兴趣肯定会大大减弱,教师在课前就准备了用木板仿制的青铜器,而且是把该教具拆成了六块板,而且板的外侧都刻上了青铜器的图案。在导入的设计中教师设计了游戏“摸一摸,猜一猜”,同时为了保持神秘感,把这些刻有图案的木板用绒布盖上,然后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老师带来的宝贝,猜一猜宝贝是什么。学生在摸、猜的过程中,欣赏的欲望已经被激起了,而且在学生的猜测中这些远古的冰冷的青铜器变得生动有趣味了。在《北京故宫》一课中,教师想通过《千里江山图》的欣赏让学生感悟到故宫的魅力,在导入时,把千里江山图的局部放大用照片的形式分组给学生观察,发现,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心里,让学生对作品的内容、技法、价值等产生疑问。通过导入时设计一些有趣味的教学方式,不仅拉近了学生和欣赏作品的距离,也为接下来的进一步欣赏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在“趣”中观察
  观察是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主要方式,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分析美术作品,从而获得美术欣赏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如果单纯的只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去观察,课堂会显得很生硬,学生的欣赏兴趣会淡化,引导学生观察的方式必须有趣味性,这样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以《青铜器》一课为例:在引导学生观察的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首先抓住了青铜器特征中学生最容易观察到的点——纹样入手,通过把拓印好的青铜器图案分发到各小组,然后让小组观察讨论:“你看到的图案像什么?”让学生各自观察各种纹样,寻找出各种不同的纹样。这时候,教师出示二十元人民币,让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哪一组的图案和二十元人民币上的图案相似,当学生发现的时候,兴趣点大大提高,迫切想知道这是什么纹样,这时候教师就乘势深入分析饕餮纹,比较饕餮纹的线条变化,从图案中找出纹样的对称美,从而体会青铜器的美。通过教师有趣味的引导,让学生学会了深入细致地观察纹样,学会分析,得出结论。又如在《千里江山图》一课的欣赏中,教师把局部放大用照片的方式打印,分发给各组,首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去引导学生先去观察图片上画了什么,观察图中的山、水、路、桥、船、人物等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所看到的画面,猜猜画面描述的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千里江山图》是描绘古代人们生活的画卷。然后再通过水墨山水和青绿山水两张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关注《千里江山图》中运用的青绿山水的技法。
  通过教师设计的一系列的有趣的观察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细致深入的观察能力,同时也逐渐掌握了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能力,从而教会了学生欣赏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在“趣”中体验
  新课程要求的生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探究的课堂,也就是美术新课标中所积极倡导“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的理念。在欣赏教学中运用体验式学习方法,正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构建生本课堂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欣赏教学中的体验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美术作品,那么此时的体验活动,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指向性很明确的,学生很感兴趣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欣赏《千里江山图》时,为了激起学生对青绿山水的技法的探究欲望,在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用石青、石绿和赭石三种颜色尝试绘画,然后再与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作品中运用的远远不止这三种颜色,这时候,教师再演示用头青、二青、三青、头绿、二绿、三绿、赭石等颜色来示范青绿山水,再让学生进行体验、比较、发现,通过这样的体验帮助学生理解青绿山水这一技法。例如在欣赏《富春山居图》一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披麻皴的画法,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一画山、石,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自己绘画方式存在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在学生体验与疑惑的基础上再进行披麻皴技法的示范,再让学生继续尝试,这样让学生通过体验、对比来理解披麻皴的画法。
  欣赏教学中的体验方式有很多,但教师心中要明确学生在欣赏中的体验与“设计·应用”领域和“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体验目的是不同的,欣赏中的体验并不是为了要让学生掌握某种技法,只是通过体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欣赏作品中的绘画技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比教师单纯的技法讲解示范要来得有趣的多,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积累体验经验获得的知识,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
  四、在“趣”中感悟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让学生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还需要帮助学生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当我们在完成这些教学目标时,如果采用讲解讲授的方式,会让课堂很枯燥,学生的美术学习会很无趣,那么目标的达成就会落空。如果我们把生活、历史、文化中的美术用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感悟美术。
  在《青铜器》一课的教学中,因为青铜器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的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让学生去理解远离他们生活的内在的文化呢。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就通过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青铜器的文化内涵。首先出示各种青铜器皿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各种青铜器器皿的名称和用处;然后教师再让学生猜一猜鼎的用处,学生饶有兴趣七嘴八舌的猜测,也会有学生猜到鼎是祭祀用的,这时候教师告诉学生鼎是古代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在欣赏铭文的环节中,教师用有趣味性的语言引导让学生去发现青铜器中还有一个秘密——铭文,并用拓印的方法出示,让学生观察铭文,发现铭文记录着当时人们的生活经历,从而让学生明白它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进而了解青铜器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通过这样有趣味的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文化历史价值。既把欣赏课的立意提升到美术文化的高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美术人文素养的积累。
  在“趣”中让学生观察、体验、感悟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在教师精心设计下的美术欣赏教学,是让每一个教学环节既有趣又有效的美术欣赏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才能真帮助学生掌握欣赏方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真正地喜爱美术欣赏。
其他文献
杨恩泉  1973年出生于大理宾川。现供职于云南省美术书法研究院、国家二级美术师、云南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云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学书秘书、云南省文史馆书画院美术创作员。  绘画及篆刻作品先后参加“首届中国岩彩画展”、“云南省第五届、第六届中国画大展”(均获展览最高奖)、“当代中国写意篆刻研究展”、“纪念傅抱石诞辰110周年全国篆刻大赛”、“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20
期刊
随着当今时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普通高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但普通高中“千校一面”、高度同质化的局面,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故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浙江省选修课程改革就这样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一时间浙江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选修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一是过滥过碎,没有很好的整合到一起;二是没有站在学生、学校和现状考虑。所以
期刊
曾在案例上看到过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砖石上的雕刻》一课,执教者对雕刻的含义、浮雕的技法都有很高的要求,课堂上形式多样,学生参与度也不错。这堂课上如果能对本土雕刻作品作深入地探究,让本土文化也参与进来,相信使课堂更有深度。但是现在有一种现象:为了体现学科的美术性,或者害怕把美术课上成语言课、地理课,于是就把与美术技能不相关的内容统统舍弃,由之前过度关注学科综合、过度讲解文化到现在不敢触碰,由一个极端到
期刊
摘 要:美术课“情境启导法”是指教学实践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互补,巧设各种情境,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视听触味嗅觉感受,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活想象,启迪创作灵感,使其统合而一,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实施方法大致有1、以游戏营造情境;2、以音乐渲染情境;3、以故事描绘情境;4、以画面再现情境;5、以想象虚拟情境;6、以实验演示情境。  关键词:小学美
期刊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从2000年起,国家明确了由文化部主管、教育部协管的全国艺术水平考级工作。2011年4月,教育部发文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中小学毕业生均须进行相关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综合素质
期刊
儿童水墨画教学是我多年探索的课题。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及国画兴趣班辅导中),我注重用现代教育理念来进行水墨画教学,打破传统水墨画从临摹梅、兰、竹、菊入手的僵化模式,注重绘画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水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个性,完善人格。重视通过水墨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认识水墨画  从现代意义上去审视水墨,有两重意义:一是水墨所包含的文化品格和人文精神,从这一点
期刊
中日两国的文化一衣带水,千百年以来的文化交流一直源远流长,甲午战争之后清廷试图以学习西方为救亡途径,大量留学生赴日,德,美留学。而日本由于文化的相近,地域的相近,帝制的相近,被大量学生首选,以至于出现了二十世纪初的留日热潮,进而进一步极大的促进了中日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正如西方学者所称“近代日本不仅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萌芽的摇篮,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窥望学习西方近代化文化的驿站。”日本艺术的“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所在,是我们解决课堂教学中一系列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新版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有效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热爱美术的兴趣,而且能提
期刊
摘 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重要性越加凸显,美术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艺术气息。众所周知,良好的美术教育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为关键的是美术教学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为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美术 兴趣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期刊
美术作品是美术家创作出来的,他为什么创作?他为什么这样画?他是怎样想的?其实,学生是很想知道的。如果说文字是时间的记录者,那么绘画便是历史的见证者。方寸之间,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水墨丹青里凝固的,是画家对所处时代和地域的深刻感悟。  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品鉴,最终达到“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的目的。本文以微课拓展欣赏的形式,从一件“作品点”的方式重新解读世界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