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深入开展的情况下,文章围绕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培養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问题,探讨了物理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物理教学论 教学改革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黄生学(1957- ),男,广西忻城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物理教学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樊雅平(1965- ),女,广西忻城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潘晓明(1978- ),男,广西融水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与大学物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广西 柳州 54500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5-0095-02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深入开展,新课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如何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如何为基础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师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于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使高校真正成为赏识和培养创造性才能的场所。而物理教学论是一门与培养高素质的师资紧密相关的课程,高等师范院校能否培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高素质物理教师,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依据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对该门课程作了如下改革尝试。
一、更新教育理念
首先是教者要更新教学理念,体现教师职业教育新的价值观,实现五个转变,即从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从学科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真正把教学质量当做课堂教学的主线。其次是让学生更新教学理念。尽管学生还没有从教的经历,但从小学到大学课堂中的耳濡目染,旧的教学理念还是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记。因此,我们要把义务教育教学新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让新的课程理念深入学生之心。基础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是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整合并重,以后师范毕业生面对的不仅仅是教材内容的更新,而且还有教学行为的更新,它包括新的教学目标,新的教学设计,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策略,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评价等①,所以让学生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内容、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是我们进行“物理教学论”课程改革的侧重点。目前新编的物理教学论都有物理课程标准一节,介绍新的教学理念,但限于篇幅,它不可能有详细解读,也不可能较多地涉及新的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内容,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们把这些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加以渗透,具体做法是:通过案例来阐明对新课程有关问题的理解,让短小精湛的案例使课程新理念变得生动鲜活。所选案例都来自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每一个案例都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新课程的某一理念或某一理念的某一方面,向学生展示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是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转
化为具体可感的教学行为的②。
二、改革教学模式
1.多种措施并举,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因为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复制和转移,而是知识的生产、建构、理解、体验和感悟的过程③。因此,为了让学生掌握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我们把义务教育的新旧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方式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比如,通过新、旧学习方式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传统的学习方式表现在学生身上的就是被动、接受,即“接受式学习”。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或“探究式学习”,其特征就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让学生知道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我们过去过多地倚重了“接受式学习”,现在强调“研究性学习”,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应有的位置;除了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还要让他们在观摩中顿悟,在实践中掌握。观摩,就是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新的教学模式把“物理教学概论”这门课程的每一节课的教学变成实施教学新理念的教学观摩课,彻底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把过去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变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和沟通。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运用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每一节课都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环境,采用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给予他们个性选择的自由,给予他们足够的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和时间④,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通过案例阐述新理念,通过对比加深理解新的教学策略,通过观摩感悟新的教学方式,环环相扣,为学生毕业后自觉地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强化问题意识,找准切入点。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之一,而如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异精神,并将其引向真正的科学创新行动,是我们变革现存教学模式的一个切入点。强化问题意识,主要是让学生自由探索,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其意义就在于激发学生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的好奇心,通过批判思维,形成独立自由的见解。具体做法是:由过去理论上的面面俱到转变到让学生对中学物理教学规律进行寻找、探讨,加强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如“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有哪些?”“心理障碍有哪些?”“新课程与旧课程在本质上有何区别?”“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等,这些问题,不是由教师给出现成答案,或按教材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各中学调查研究,展开讨论,最后通过探索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尽管学生的结论和教科书不尽相同,但是鼓励他们质疑、求异,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为他们日后参加工作不迷信权威,不拘泥于课本,始终保持质疑、探索、创新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如前年下乡见习,一位同学通过对乡镇中学“普九”现状的调查,就写出了《当前教育的喜与忧》的调查报告,该报告很有见地,敢于发表意见,认为:部分地方应试教育的模式并未真正改变,中考指挥棒仍在发挥作用,教育主管部门仍在各中学统计升学率、合格率,为此许多中学不得不采用“坐班制”的管理方法,苦了学生也苦了老师。结论是:要想真正搞素质教育,就必须坚决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松绑,给老师松绑。此外,该报告还大胆立论,勇于创新,观点新颖,表现出十分可贵的学习勇气。
3.课内课外结合。如我们组织学生到课改先行城市——柳州市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可以从中吸取优秀的教学新经验。
三、革新、充实教学内容
革新、充实教学内容,使之与时俱进,是高等师范院校能否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合格师资的关键所在,也是激发学生兴趣,使之走出学习困境的关键所在。在“物理教学论”的教学中,我们除了介绍当前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最新理论、最新观念和最新成果外,还充实了态势语的应用;物理课堂教学的调控技能和提问技能;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现代教师基本要求概说等比较新的教学内容。在这些内容中,又以提问技能的培养作为侧重点。
在多年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教学实践中有相当多的师范生和部分中学教师不会提出问题,表现在:一是满堂问;二是掌握不好提问时机;三是所提问题与课程内容无关,层次低下,不可探究;四是所提问题虽和课程内容有一定关联度,但没有预设的明确度;五是所提问题没有信息综合度;六是所提问题没有思维激活度。尽管师范生和教师们也经过学习或培训,也掌握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在课堂上不会提出问题导致了他们不能有效地组织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导致“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旧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的现象不时发生。据此,我们认为,在培养适应新课程改革师资的所有要素中,培养师范生的提问能力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一个十分重要和关键的要素。所以我们将之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加以充实,让学生知道,较高水平问题的特征是:较高的知识关联度、较高的预设明确度、较高的信息综合度和较高的思维激活度⑤,让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知道如何将问题进行转换,使之成为可探究的问题。
此外,我们还请名家到校作专题报告,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如请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研究所的教授作“中国教育:比较、反思、变革”的专题报告;请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作“物理课程标准与现代基础物理教师教学新理念的思考”的专题报告;请教改前沿阵地柳州市教科所的专家到校报告当前的教改形势等。这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毕业后能更好地实践新课程,教好新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探索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要培养新一代适应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师资力量,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必须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⑥。我们认为,可以有效设计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做合一”是一种优化的理论与实践课型整合模式,其课程能力目标是“先问会了没有,再问懂了没有”(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得更好?),课堂空间设计是融教室、实验室、实训室于一体,实施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讲讲做做、做做讲讲,通过做来实践,实践中遇到共性问题,再到课堂上去讲。具体操作方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讲理论,多举实例,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或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同时,让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教学,即讲即练,讲练结合。例如,导入新课教学时,教师先讲理论,举一个实例,然后让部分学生登台试讲,全班同学互评,教师点评,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这样的不断练习,同学们的导入水平会越来越高,鲜活的语言一句比一句精彩。如“凸透镜”一课的教学导语:“同学们,当发生火灾时,你们会立刻想到水,水能救火,水火不相容,但你一定不知道水可以引起火,现在我给同学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些导语求新求异,各具特色,顺利实现了把“新奇、有趣、生动”的导入要求融入学生的课堂实践。克服了往届学生新课导入时不是泛泛而论,不着边际,就是呆板,单调,死气沉沉,缺少激情;或是一人导入,众人相随,千篇一律,缺少个性等现象。
2.减少理论授课时数,加强技能训练。“物理教学论”总授课时数为54学时,我们把36学时作为理论课教学时数,18学时作为教学技能训练课时。技能训练的布置中,我们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每组四人左右。每位同学撰写一至两篇教案,教师审阅指导,之后各小组课外反复试讲,同学间相互点评,共同探讨,共同提高。最后,全班学生逐个登台试讲,教师点评指导。
3.构建互动平台,师生共同探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互动⑦。只有通过师生双方的交往和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只有相互启发,交流彼此情感,共同探讨,才有新的发现,才能构建和谐课堂。如“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设计科学探究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如何把握探究时间,如何调控好课堂教学?”“教师风格、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有何影响?”等问题,不是由教师课上回答,而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外探索,然后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提高。
4.增加见习,接触教学实际。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课外加强技能训练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到中学去见习,让他们尽早接触和了解中学的教学实际,感受新课程改革后物理课堂的教与学,学习各地实施课程新理念时,如何注重学生发展,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如何突出科学探究。这样,课上练习、课外训练与校外见习相结合,通过理论、实践、再实践环节,学生巩固了所学理论,提高了教学技能。同时,鼓励学生用所学理论去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研究中学物理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分散见习,同学们回校后要求学习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的愿望更加迫切,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角色转变,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五、课改效果
几年来,我們进行的“物理教学论”的教改实验,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把技能训练和让学生掌握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方法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线,因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求新求异,注重实践,创新意识大大增强,实施新课程所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大幅提高。如2007年5月,我系04级(1)班一位同学针对我校所在地桂中地区尚无校本教材的情况,深入各中学调查,写出了《桂中地区初中科学课程校本教材框架初探》,该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所论校本教材框架设置,很有见地,措施可行,填补了桂中地区校本教材研究方面的一个空白。这几年从实习学校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我系实习生基本都能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能较好地实践新课程,教好新课程,满意率达98%以上。此外,2007年6月,我系04级(1)班一位同学在教师精心指导下,回县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在名校学生云集、强者如林的竞争环境中,以坚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教学技能,一流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较高的写作能力考取了全县第一名。这些充分说明了我们实施的课程改革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注释]
①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②关文信,毕凤祥,韩艳华,等.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③胡波.基于新课程理念的现代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导刊,2007(3):44.
④阎立.培养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1999-04-17.
⑤叶建柱.论物理教学中提出问题的水平[J].课程·教材·教法,2007(5):60.
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Z].2000-01-17.
⑦李刚.论物理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7(27):101.
[关键词]物理教学论 教学改革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黄生学(1957- ),男,广西忻城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物理教学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樊雅平(1965- ),女,广西忻城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潘晓明(1978- ),男,广西融水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与大学物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广西 柳州 54500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5-0095-02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深入开展,新课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如何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如何为基础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师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于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使高校真正成为赏识和培养创造性才能的场所。而物理教学论是一门与培养高素质的师资紧密相关的课程,高等师范院校能否培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高素质物理教师,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依据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对该门课程作了如下改革尝试。
一、更新教育理念
首先是教者要更新教学理念,体现教师职业教育新的价值观,实现五个转变,即从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从学科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真正把教学质量当做课堂教学的主线。其次是让学生更新教学理念。尽管学生还没有从教的经历,但从小学到大学课堂中的耳濡目染,旧的教学理念还是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记。因此,我们要把义务教育教学新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让新的课程理念深入学生之心。基础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是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整合并重,以后师范毕业生面对的不仅仅是教材内容的更新,而且还有教学行为的更新,它包括新的教学目标,新的教学设计,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策略,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评价等①,所以让学生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内容、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是我们进行“物理教学论”课程改革的侧重点。目前新编的物理教学论都有物理课程标准一节,介绍新的教学理念,但限于篇幅,它不可能有详细解读,也不可能较多地涉及新的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内容,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们把这些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加以渗透,具体做法是:通过案例来阐明对新课程有关问题的理解,让短小精湛的案例使课程新理念变得生动鲜活。所选案例都来自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每一个案例都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新课程的某一理念或某一理念的某一方面,向学生展示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是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转
化为具体可感的教学行为的②。
二、改革教学模式
1.多种措施并举,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因为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复制和转移,而是知识的生产、建构、理解、体验和感悟的过程③。因此,为了让学生掌握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我们把义务教育的新旧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方式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比如,通过新、旧学习方式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传统的学习方式表现在学生身上的就是被动、接受,即“接受式学习”。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或“探究式学习”,其特征就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让学生知道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我们过去过多地倚重了“接受式学习”,现在强调“研究性学习”,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应有的位置;除了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还要让他们在观摩中顿悟,在实践中掌握。观摩,就是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新的教学模式把“物理教学概论”这门课程的每一节课的教学变成实施教学新理念的教学观摩课,彻底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把过去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变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和沟通。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运用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每一节课都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环境,采用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给予他们个性选择的自由,给予他们足够的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和时间④,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通过案例阐述新理念,通过对比加深理解新的教学策略,通过观摩感悟新的教学方式,环环相扣,为学生毕业后自觉地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强化问题意识,找准切入点。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之一,而如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异精神,并将其引向真正的科学创新行动,是我们变革现存教学模式的一个切入点。强化问题意识,主要是让学生自由探索,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其意义就在于激发学生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的好奇心,通过批判思维,形成独立自由的见解。具体做法是:由过去理论上的面面俱到转变到让学生对中学物理教学规律进行寻找、探讨,加强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如“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有哪些?”“心理障碍有哪些?”“新课程与旧课程在本质上有何区别?”“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等,这些问题,不是由教师给出现成答案,或按教材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各中学调查研究,展开讨论,最后通过探索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尽管学生的结论和教科书不尽相同,但是鼓励他们质疑、求异,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为他们日后参加工作不迷信权威,不拘泥于课本,始终保持质疑、探索、创新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如前年下乡见习,一位同学通过对乡镇中学“普九”现状的调查,就写出了《当前教育的喜与忧》的调查报告,该报告很有见地,敢于发表意见,认为:部分地方应试教育的模式并未真正改变,中考指挥棒仍在发挥作用,教育主管部门仍在各中学统计升学率、合格率,为此许多中学不得不采用“坐班制”的管理方法,苦了学生也苦了老师。结论是:要想真正搞素质教育,就必须坚决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松绑,给老师松绑。此外,该报告还大胆立论,勇于创新,观点新颖,表现出十分可贵的学习勇气。
3.课内课外结合。如我们组织学生到课改先行城市——柳州市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可以从中吸取优秀的教学新经验。
三、革新、充实教学内容
革新、充实教学内容,使之与时俱进,是高等师范院校能否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合格师资的关键所在,也是激发学生兴趣,使之走出学习困境的关键所在。在“物理教学论”的教学中,我们除了介绍当前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最新理论、最新观念和最新成果外,还充实了态势语的应用;物理课堂教学的调控技能和提问技能;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现代教师基本要求概说等比较新的教学内容。在这些内容中,又以提问技能的培养作为侧重点。
在多年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教学实践中有相当多的师范生和部分中学教师不会提出问题,表现在:一是满堂问;二是掌握不好提问时机;三是所提问题与课程内容无关,层次低下,不可探究;四是所提问题虽和课程内容有一定关联度,但没有预设的明确度;五是所提问题没有信息综合度;六是所提问题没有思维激活度。尽管师范生和教师们也经过学习或培训,也掌握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在课堂上不会提出问题导致了他们不能有效地组织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导致“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旧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的现象不时发生。据此,我们认为,在培养适应新课程改革师资的所有要素中,培养师范生的提问能力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一个十分重要和关键的要素。所以我们将之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加以充实,让学生知道,较高水平问题的特征是:较高的知识关联度、较高的预设明确度、较高的信息综合度和较高的思维激活度⑤,让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知道如何将问题进行转换,使之成为可探究的问题。
此外,我们还请名家到校作专题报告,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如请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研究所的教授作“中国教育:比较、反思、变革”的专题报告;请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作“物理课程标准与现代基础物理教师教学新理念的思考”的专题报告;请教改前沿阵地柳州市教科所的专家到校报告当前的教改形势等。这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毕业后能更好地实践新课程,教好新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探索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要培养新一代适应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师资力量,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必须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⑥。我们认为,可以有效设计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做合一”是一种优化的理论与实践课型整合模式,其课程能力目标是“先问会了没有,再问懂了没有”(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得更好?),课堂空间设计是融教室、实验室、实训室于一体,实施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讲讲做做、做做讲讲,通过做来实践,实践中遇到共性问题,再到课堂上去讲。具体操作方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讲理论,多举实例,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或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同时,让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教学,即讲即练,讲练结合。例如,导入新课教学时,教师先讲理论,举一个实例,然后让部分学生登台试讲,全班同学互评,教师点评,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这样的不断练习,同学们的导入水平会越来越高,鲜活的语言一句比一句精彩。如“凸透镜”一课的教学导语:“同学们,当发生火灾时,你们会立刻想到水,水能救火,水火不相容,但你一定不知道水可以引起火,现在我给同学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些导语求新求异,各具特色,顺利实现了把“新奇、有趣、生动”的导入要求融入学生的课堂实践。克服了往届学生新课导入时不是泛泛而论,不着边际,就是呆板,单调,死气沉沉,缺少激情;或是一人导入,众人相随,千篇一律,缺少个性等现象。
2.减少理论授课时数,加强技能训练。“物理教学论”总授课时数为54学时,我们把36学时作为理论课教学时数,18学时作为教学技能训练课时。技能训练的布置中,我们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每组四人左右。每位同学撰写一至两篇教案,教师审阅指导,之后各小组课外反复试讲,同学间相互点评,共同探讨,共同提高。最后,全班学生逐个登台试讲,教师点评指导。
3.构建互动平台,师生共同探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互动⑦。只有通过师生双方的交往和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只有相互启发,交流彼此情感,共同探讨,才有新的发现,才能构建和谐课堂。如“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设计科学探究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如何把握探究时间,如何调控好课堂教学?”“教师风格、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有何影响?”等问题,不是由教师课上回答,而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外探索,然后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提高。
4.增加见习,接触教学实际。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课外加强技能训练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到中学去见习,让他们尽早接触和了解中学的教学实际,感受新课程改革后物理课堂的教与学,学习各地实施课程新理念时,如何注重学生发展,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如何突出科学探究。这样,课上练习、课外训练与校外见习相结合,通过理论、实践、再实践环节,学生巩固了所学理论,提高了教学技能。同时,鼓励学生用所学理论去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研究中学物理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分散见习,同学们回校后要求学习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的愿望更加迫切,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角色转变,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五、课改效果
几年来,我們进行的“物理教学论”的教改实验,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把技能训练和让学生掌握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方法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线,因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求新求异,注重实践,创新意识大大增强,实施新课程所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大幅提高。如2007年5月,我系04级(1)班一位同学针对我校所在地桂中地区尚无校本教材的情况,深入各中学调查,写出了《桂中地区初中科学课程校本教材框架初探》,该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所论校本教材框架设置,很有见地,措施可行,填补了桂中地区校本教材研究方面的一个空白。这几年从实习学校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我系实习生基本都能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能较好地实践新课程,教好新课程,满意率达98%以上。此外,2007年6月,我系04级(1)班一位同学在教师精心指导下,回县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在名校学生云集、强者如林的竞争环境中,以坚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教学技能,一流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较高的写作能力考取了全县第一名。这些充分说明了我们实施的课程改革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注释]
①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②关文信,毕凤祥,韩艳华,等.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③胡波.基于新课程理念的现代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导刊,2007(3):44.
④阎立.培养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1999-04-17.
⑤叶建柱.论物理教学中提出问题的水平[J].课程·教材·教法,2007(5):60.
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Z].2000-01-17.
⑦李刚.论物理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7(2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