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逐渐普及,要求教师建立网页、博客、QQ的学校越来越多。有学校还对网页、博客的更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每周有新文、每天有阅览等。活动伊始,绝大多数教师还兴致勃勃。慢慢的,“负担说”就开始蔓延开来。于是,“互转文”成为网页、博客的主体,个人工作随笔、教育教学随感、生活感悟等活生生的文章少有踪迹。面对这样的状况,该如何应对呢?有学校提出并实施了这样的思路——管理层积极参与其中,亲身做一做:管理者们的博客或网页上,不仅仅发布工作讲话、工作安排等内容,而且发表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类随笔。在管理者们实践了一段时间以后,学校充分考虑教师的日常工作量、工作习惯甚至个人喜好等,并结合自身和教师的实践经验修订原有的要求。新要求充分体现了宜粗不宜细的制定原则,并确立了“奖优不罚劣”的工作推进主策略。慢慢的,“负担说”没有了什么市场。教师在自主决定的环境中,根据需要建设并使用网页、博客。在这一进程中,大家普遍收获着愉悦,感受着方便和实用。渐渐地,网络成为了不少教师生活、工作的好帮手而不再是负担。
案例中,影响“负担”成功转化为“帮手”的因素是多样的。其中,管理者的先参与后决策的思路可说是关键性因素。学校管理者在发现问题后,一是积极“下水参与”:自己亲身做一做,切实感受相关工作要求的优与劣,深入教师群体看一看,聊一聊,了解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为决策获取客观、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二是认真“出水决策”:探寻“下水参与”过程中获取的各种“资源”的本质和规律,本着立足需要,为着促进的原则,集思广益,修订了工作要求。观察其工作的全程,无论是参与的过程、办法,决策的过程、办法,还是决策的原则、结论,均体现了管理者科学的“下水”“出水”意识和务实求本的“下水”“出水”能力。
在锤炼“下水参与”和“出水决策”的功力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常态化原则
深入一线参与工作是管理者每日必做的一门基本功课,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经常性地到课堂、操场、食堂、宿舍、教师办公室等处看一看、听一听、聊一聊、品一品,杜绝“摆摆样子”“走走过场”式的虚假参与,要营造不显山露水式的“低调”参与氛围,杜绝“讲排场”“求规格”的“高调”参与,以此消除师生对管理者参与的“大惊小怪”。只有这样,师生们才能消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非正常心理,以平常心面对管理者的参与,管理者也才能观察到常态下的师生,才能获取真实、客观的信息。例如,安全稳定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前提性保障,安全工作是需要人人参与的“全民性工作”。而要激发“全民”持之以恒参与的热情,管理者就要身体力行,坚持多深入现场、多跟踪了解。
2、导向性原则
参与中不干扰其他管理者和师生正常的工作、学习,这是参与的底线要求。例如,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管理者进入最多的场所之一。进入课堂的管理者要和其他同事一样严格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不要有任何的特殊。如确有其他公务要处理,必须事先妥善安置,尽可能避免出现在活动进行中处理其他公务的状况。
参与中合理引领学校中的人的成长,这是参与的价值所在。例如,观课议课的管理者要从教育教学业务的角度参与、思考,并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情地表达自己的思考成果。运用为了研究业务的方式方法水到渠成地导引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进程和学校的发展进程,而非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方法强行推介“一己之见”。
3、科学性原则
学校管理者几乎都出身于教师,且是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出身教师的管理者对教师的工作特性、生活状态有切身的体验,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状态有深入的观察,属于最应了解、最能理解教师、学生的人。这是他们的先天的优势。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管理者一定不要为先天的优势所困,不要循着既往经验的习惯性思维,想当然地观察、考虑问题,并据此做出判断。
管理者在“下水参与”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方位进行多层次观察,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维度思考。对由此获取的各种“资源”,要进行必要的“扫描”和“透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借助表现把握规律。换言之,作为一名管理者,在能且会“入水”的前提下,要能且会立足现实状况“登高眺望”,做出科学的规划。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全局、涉及面广的重难点工作,管理者更要遵循“三符合”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学校发展的需求,符合师生及社会各界的期望),做出具有理念的前瞻性、实践的合理性、操作的阶梯性等特点的发展规划。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学校整体或分管工作的思想、行动的引领者的作用。而用科学的规划和举措合理引领学校、师生的发展与进步,恰恰是管理者责任的应有之义中的主要成分。
4、民主性原则
管理者在决策和执行决策的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并发挥好民主的力量。沟通、民主的力量,远不是几个硬性规定、指标要求甚至奖惩措施能比拟的。专权或越俎代庖式管理会削弱甚至“消灭”其他管理者的积极性,并进而对师生、学校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这是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决避免的。
决策与执行是管理者肩负的两大职责。管理者不能简单地认为执行落实就是分管人员、相关科室的事情。要积极协助相关人员和处室助推落实,并根据工作推进的阶段性特点和要求提出修正、调整的政策和策略。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中,要依托分工明确、合作顺畅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实践充分民主与合理集中、依规抓权与科学放权的工作准则。
“下水参与”与“出水决策”在管理者的工作实践中是相辅相成的。“下水”获取信息,“出水”确立方向,再下水印证方向,再出水修正方案……如此循环往复,管理者的“下水参与”“出水决策”的功力会在实践中获得锤炼,获得提升。若如此,无论是对管理者自身的建设而言,还是对师生与学校的发展而言,都是一种“福音”,都是一件“幸事”。
案例中,影响“负担”成功转化为“帮手”的因素是多样的。其中,管理者的先参与后决策的思路可说是关键性因素。学校管理者在发现问题后,一是积极“下水参与”:自己亲身做一做,切实感受相关工作要求的优与劣,深入教师群体看一看,聊一聊,了解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为决策获取客观、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二是认真“出水决策”:探寻“下水参与”过程中获取的各种“资源”的本质和规律,本着立足需要,为着促进的原则,集思广益,修订了工作要求。观察其工作的全程,无论是参与的过程、办法,决策的过程、办法,还是决策的原则、结论,均体现了管理者科学的“下水”“出水”意识和务实求本的“下水”“出水”能力。
在锤炼“下水参与”和“出水决策”的功力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常态化原则
深入一线参与工作是管理者每日必做的一门基本功课,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经常性地到课堂、操场、食堂、宿舍、教师办公室等处看一看、听一听、聊一聊、品一品,杜绝“摆摆样子”“走走过场”式的虚假参与,要营造不显山露水式的“低调”参与氛围,杜绝“讲排场”“求规格”的“高调”参与,以此消除师生对管理者参与的“大惊小怪”。只有这样,师生们才能消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非正常心理,以平常心面对管理者的参与,管理者也才能观察到常态下的师生,才能获取真实、客观的信息。例如,安全稳定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前提性保障,安全工作是需要人人参与的“全民性工作”。而要激发“全民”持之以恒参与的热情,管理者就要身体力行,坚持多深入现场、多跟踪了解。
2、导向性原则
参与中不干扰其他管理者和师生正常的工作、学习,这是参与的底线要求。例如,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管理者进入最多的场所之一。进入课堂的管理者要和其他同事一样严格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不要有任何的特殊。如确有其他公务要处理,必须事先妥善安置,尽可能避免出现在活动进行中处理其他公务的状况。
参与中合理引领学校中的人的成长,这是参与的价值所在。例如,观课议课的管理者要从教育教学业务的角度参与、思考,并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情地表达自己的思考成果。运用为了研究业务的方式方法水到渠成地导引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进程和学校的发展进程,而非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方法强行推介“一己之见”。
3、科学性原则
学校管理者几乎都出身于教师,且是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出身教师的管理者对教师的工作特性、生活状态有切身的体验,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状态有深入的观察,属于最应了解、最能理解教师、学生的人。这是他们的先天的优势。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管理者一定不要为先天的优势所困,不要循着既往经验的习惯性思维,想当然地观察、考虑问题,并据此做出判断。
管理者在“下水参与”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方位进行多层次观察,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维度思考。对由此获取的各种“资源”,要进行必要的“扫描”和“透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借助表现把握规律。换言之,作为一名管理者,在能且会“入水”的前提下,要能且会立足现实状况“登高眺望”,做出科学的规划。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全局、涉及面广的重难点工作,管理者更要遵循“三符合”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学校发展的需求,符合师生及社会各界的期望),做出具有理念的前瞻性、实践的合理性、操作的阶梯性等特点的发展规划。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学校整体或分管工作的思想、行动的引领者的作用。而用科学的规划和举措合理引领学校、师生的发展与进步,恰恰是管理者责任的应有之义中的主要成分。
4、民主性原则
管理者在决策和执行决策的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并发挥好民主的力量。沟通、民主的力量,远不是几个硬性规定、指标要求甚至奖惩措施能比拟的。专权或越俎代庖式管理会削弱甚至“消灭”其他管理者的积极性,并进而对师生、学校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这是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决避免的。
决策与执行是管理者肩负的两大职责。管理者不能简单地认为执行落实就是分管人员、相关科室的事情。要积极协助相关人员和处室助推落实,并根据工作推进的阶段性特点和要求提出修正、调整的政策和策略。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中,要依托分工明确、合作顺畅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实践充分民主与合理集中、依规抓权与科学放权的工作准则。
“下水参与”与“出水决策”在管理者的工作实践中是相辅相成的。“下水”获取信息,“出水”确立方向,再下水印证方向,再出水修正方案……如此循环往复,管理者的“下水参与”“出水决策”的功力会在实践中获得锤炼,获得提升。若如此,无论是对管理者自身的建设而言,还是对师生与学校的发展而言,都是一种“福音”,都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