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会友先生 鍾情物流行业数十载,开公司、办协会,在物流行业引领潮流,累积经验,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他高瞻远瞩、清醒理智、尽心尽力,每一个不会磨灭的深深脚印记录着他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也奠定了他在整个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那份坚定执著、锐意进取的热情。他喜欢看书,看书是他对“活到老,学到老”承诺的履行;他喜欢爬山,爬山是对自己的较量;他喜欢旅遊,旅遊是对见识的增长,思维的发散。这些习惯注定了他的智慧和眼光。
【郑会友先生,卓佳国际企业有限公司、优质驾驶训练中心有限公司、观塘驾驶学院(政府指定驾驶学校)、力顺国际有限公司主席,香港物流协会会长,曾任特许运输学会香港分会主席、交通諮询委员会委员、交通投诉组主席、东区区议会民选议员、城市规划上诉委员会委员、货运业训练委员会委员、鰂鱼涌北分区委员会主席、葵青区道路安全委员会委员、交通安全会执行委员,获颁英女皇荣誉奖章。】
转型: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郑会友先生曾说过自己最感兴趣的就是交通和运输业,三十多年以来,他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而香港得天独厚的环境给了他展翅高飞的机会。
香港是世界上经济最开放的地区和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港口条件和有限的自然资源及狭小的都市空间,使得香港在开埠之初就确定了以转口贸易为都市发展的道路,贸易成为了香港现代经济的重要基础,物流行业也应运而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物流业一直是香港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佔香港本地生产总值超过25%,加上完善的基建设施、健全的法律及金融制度,以及高效的多式联运系统,让香港成为了亚太区首屈一指的物流枢纽中心。
“然而,随着近年来内地以及东南亚在物流行业的发展日臻成熟,香港的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地位亦受到了严竣挑战。”卓佳国际企业有限公司主席、香港物流协会会长郑会友先生说。加上国内直接与海外交易,香港作为中转站的地理优势也不再那麽明显,香港曾经雄踞多年全球货柜码头吞吐量第一的宝座也从2005年那年开始先後被新加坡和上海取代,同时,深圳紧追不捨,大有与香港抢佔“第三”位置的势头,“内忧外患”双层夹击,行业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郑会友先生说:“业界对市场的策略亦要有所改变,未来香港物流业应该向高价值商品及高增值的物流服务发展,而不是降价。”他深知,内地的人工和地价便宜,成本远低於香港,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内地打价格战,无異於以卵击石,毫无胜算。
价格,已然不是竞爭的优势,唯有巩固、提升服务质量,才是竞爭的核心手段。在竞爭压力与日俱增的物流行业,香港还留有一手,那就是,香港的优质服务仍吸引著一些高级客户。低价不是他们考虑的主要范畴,甚至,他们愿意多付钱,因为比起低价格,他们更需要的是可靠性,是更快速,更便捷,更出色的服务,有时候,还会牵涉更多,如多地域,多元化的服务。所以,在郑会友先生看来,与其同行业之间大打价格战,不如多一些时间和精力思考如何为客户创造更多的附加值,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後服务。
至於如何提升服务品质?是转型路上的一个重要议题,郑会友先生建言:物流业界可以适当利用科技提升服务质素,特别是在电子化服务及配套服务上多下点功夫;同时保持行业节操,赢取客户信任;加强与国内外物流行业的沟通与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推动服务品质的提升。
竞爭:取长补短 良性循环
正所谓“呎有所短,寸有所长”,无论是行业前辈还是行业新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郑会友先生认为香港与内地两地的物流企业可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他言:“虽然内地物流业持续发展,但与香港物流业相比仍有一段距离,而内地想要进一步发展物流业,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与本港物流业界的合作;香港在物流管理技术方面一直有优势,而内地在地方网络上亦有长处,如果香港与内地物流业界可以加强合作,那麽对两地物流业的发展将有极大益处。”谦虚求教,良性竞爭,不失为让自己成长的良策。
郑会友先生常往返於香港与内地各城市之间,一方面将香港先进的管理经验、物流技术和物流教育带入内地,为内地物流行业的发展献策;一方面也去内地取经,借鉴内地的成长模式,助力香港物流,提升香港物流行业的竞爭力。与内地城市携手,共享发展机遇,因为只有良性循环,才是符合社会自然发展方向,具有可持续性。
随着交通运输形式多元化,空运也早早地成为了物流行业的重要选择,並佔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未来空运量也将陆续增加。”郑会友先生说。2012年7月,河南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提出打造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郑会友先生作为香港物流行业的傑出代表被邀请参加,那一天,他兴致勃勃,大讚河南的这一举措是有眼光的战略之举,並当即表示,下一次一定要带着企业来,抢抓商机,扩大物流行业发展空间,创造机遇,互相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未来:人才梯队 夕阳亦红
儘管香港货柜码头吞吐量持续下滑,香港的物流业前景仍未乐观,导致近年愈来愈多人认定香港的物流业已成为夕阳行业,但是郑会友先生卻相信,夕阳亦红。他说:“香港货柜码头吞吐量跌至第三,原因只不过是被内地港口分流,並不代表我们服务不好。其实近年香港货柜码头吞吐量一直有少量增长,整体来说,物流业还有不少空间可以发展。”而让行业焕发新绿的关键则是人才。
如果说时间决定一个企业的性质,包括一个行业的性质,那麽人才则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一个行业的兴衰。一支合格的人才梯队,是行业长青不败的命脈。如果企业希望建立一支合格的人才梯队,在需要人才的时候,永远有合适的人选,就必须明确企业现阶段及未来所需的人才种类,合理地从社会和企业内部予以引进、培养和储备人才,並定期对企业已聘人员进行评估和管理,调整、安排好人才的职务,提拔有实力的员工,确保他们是工作在最适合自己的职位上,从而发挥其最大潛力。
作为物流行业的资深人士,香港物流协会创办者兼现任会长,郑会友先生任重而道远。因为,他意识到,业界正处於人才不足的时候,特别是基层人员最为缺乏。他和协会同仁运用科技培养人才,鼓励业界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让青少年正确认识物流业,並提供清晰的晋升途径,给予他们一份保障和信心。再者,郑会友先生希望政府的持续进修基金可以由1万提高至3万,以及放宽65岁退休的年龄限制,充分运用好他们在物流行业的丰富经验,继续为物流业服务,创造价值。同时,改善劳方的工作环境和福利,以防止发生罢工潮,在郑会友先生的概念里,劳资双方的关係不应该对立,反而是合作夥伴彼此间应该互相体谅对方的难处,心平气和地沟通,不要令双方关係恶化,和谐共荣。
在物流行业奋斗数十年,亲眼见证着香港物流行业这些年的变化历程,感知着整个行业在市场环境变化中的优势与威胁,郑会友先生高瞻远瞩、尽心尽力。平日里,他喜欢看书,从书中摄取无穷无尽的知识,“活到老,学到老”;他喜欢旅遊,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能有所收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历在增长,思维在扩散,让他炼成了凡事从大局着想的能力;他喜欢爬山,爬山是与自己的较量,让他在人生旅程中锐意进取,与时俱进。
与物流行业共同成长的日子,留下一串串脚印,那每一个不会磨灭的深深脚印记录着郑会友先生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也奠定了他在整个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份坚定执著的热情以及在环境大变革背景下的透彻与理智。
环境的大变革下,天崩地裂,然而对於郑会友先生来说,不是绝境。他总能找到另一份生机、另一片天地。就如同是夹缝中长出了新绿,绝壁上开出了鲜花,因地制宜,化危为机。不放棄对行业的希望,细细思考解决方法,努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这是郑会友先生的事业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态度。
【郑会友先生,卓佳国际企业有限公司、优质驾驶训练中心有限公司、观塘驾驶学院(政府指定驾驶学校)、力顺国际有限公司主席,香港物流协会会长,曾任特许运输学会香港分会主席、交通諮询委员会委员、交通投诉组主席、东区区议会民选议员、城市规划上诉委员会委员、货运业训练委员会委员、鰂鱼涌北分区委员会主席、葵青区道路安全委员会委员、交通安全会执行委员,获颁英女皇荣誉奖章。】
转型: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郑会友先生曾说过自己最感兴趣的就是交通和运输业,三十多年以来,他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而香港得天独厚的环境给了他展翅高飞的机会。
香港是世界上经济最开放的地区和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港口条件和有限的自然资源及狭小的都市空间,使得香港在开埠之初就确定了以转口贸易为都市发展的道路,贸易成为了香港现代经济的重要基础,物流行业也应运而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物流业一直是香港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佔香港本地生产总值超过25%,加上完善的基建设施、健全的法律及金融制度,以及高效的多式联运系统,让香港成为了亚太区首屈一指的物流枢纽中心。
“然而,随着近年来内地以及东南亚在物流行业的发展日臻成熟,香港的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地位亦受到了严竣挑战。”卓佳国际企业有限公司主席、香港物流协会会长郑会友先生说。加上国内直接与海外交易,香港作为中转站的地理优势也不再那麽明显,香港曾经雄踞多年全球货柜码头吞吐量第一的宝座也从2005年那年开始先後被新加坡和上海取代,同时,深圳紧追不捨,大有与香港抢佔“第三”位置的势头,“内忧外患”双层夹击,行业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郑会友先生说:“业界对市场的策略亦要有所改变,未来香港物流业应该向高价值商品及高增值的物流服务发展,而不是降价。”他深知,内地的人工和地价便宜,成本远低於香港,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内地打价格战,无異於以卵击石,毫无胜算。
价格,已然不是竞爭的优势,唯有巩固、提升服务质量,才是竞爭的核心手段。在竞爭压力与日俱增的物流行业,香港还留有一手,那就是,香港的优质服务仍吸引著一些高级客户。低价不是他们考虑的主要范畴,甚至,他们愿意多付钱,因为比起低价格,他们更需要的是可靠性,是更快速,更便捷,更出色的服务,有时候,还会牵涉更多,如多地域,多元化的服务。所以,在郑会友先生看来,与其同行业之间大打价格战,不如多一些时间和精力思考如何为客户创造更多的附加值,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後服务。
至於如何提升服务品质?是转型路上的一个重要议题,郑会友先生建言:物流业界可以适当利用科技提升服务质素,特别是在电子化服务及配套服务上多下点功夫;同时保持行业节操,赢取客户信任;加强与国内外物流行业的沟通与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推动服务品质的提升。
竞爭:取长补短 良性循环
正所谓“呎有所短,寸有所长”,无论是行业前辈还是行业新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郑会友先生认为香港与内地两地的物流企业可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他言:“虽然内地物流业持续发展,但与香港物流业相比仍有一段距离,而内地想要进一步发展物流业,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与本港物流业界的合作;香港在物流管理技术方面一直有优势,而内地在地方网络上亦有长处,如果香港与内地物流业界可以加强合作,那麽对两地物流业的发展将有极大益处。”谦虚求教,良性竞爭,不失为让自己成长的良策。
郑会友先生常往返於香港与内地各城市之间,一方面将香港先进的管理经验、物流技术和物流教育带入内地,为内地物流行业的发展献策;一方面也去内地取经,借鉴内地的成长模式,助力香港物流,提升香港物流行业的竞爭力。与内地城市携手,共享发展机遇,因为只有良性循环,才是符合社会自然发展方向,具有可持续性。
随着交通运输形式多元化,空运也早早地成为了物流行业的重要选择,並佔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未来空运量也将陆续增加。”郑会友先生说。2012年7月,河南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提出打造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郑会友先生作为香港物流行业的傑出代表被邀请参加,那一天,他兴致勃勃,大讚河南的这一举措是有眼光的战略之举,並当即表示,下一次一定要带着企业来,抢抓商机,扩大物流行业发展空间,创造机遇,互相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未来:人才梯队 夕阳亦红
儘管香港货柜码头吞吐量持续下滑,香港的物流业前景仍未乐观,导致近年愈来愈多人认定香港的物流业已成为夕阳行业,但是郑会友先生卻相信,夕阳亦红。他说:“香港货柜码头吞吐量跌至第三,原因只不过是被内地港口分流,並不代表我们服务不好。其实近年香港货柜码头吞吐量一直有少量增长,整体来说,物流业还有不少空间可以发展。”而让行业焕发新绿的关键则是人才。
如果说时间决定一个企业的性质,包括一个行业的性质,那麽人才则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一个行业的兴衰。一支合格的人才梯队,是行业长青不败的命脈。如果企业希望建立一支合格的人才梯队,在需要人才的时候,永远有合适的人选,就必须明确企业现阶段及未来所需的人才种类,合理地从社会和企业内部予以引进、培养和储备人才,並定期对企业已聘人员进行评估和管理,调整、安排好人才的职务,提拔有实力的员工,确保他们是工作在最适合自己的职位上,从而发挥其最大潛力。
作为物流行业的资深人士,香港物流协会创办者兼现任会长,郑会友先生任重而道远。因为,他意识到,业界正处於人才不足的时候,特别是基层人员最为缺乏。他和协会同仁运用科技培养人才,鼓励业界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让青少年正确认识物流业,並提供清晰的晋升途径,给予他们一份保障和信心。再者,郑会友先生希望政府的持续进修基金可以由1万提高至3万,以及放宽65岁退休的年龄限制,充分运用好他们在物流行业的丰富经验,继续为物流业服务,创造价值。同时,改善劳方的工作环境和福利,以防止发生罢工潮,在郑会友先生的概念里,劳资双方的关係不应该对立,反而是合作夥伴彼此间应该互相体谅对方的难处,心平气和地沟通,不要令双方关係恶化,和谐共荣。
在物流行业奋斗数十年,亲眼见证着香港物流行业这些年的变化历程,感知着整个行业在市场环境变化中的优势与威胁,郑会友先生高瞻远瞩、尽心尽力。平日里,他喜欢看书,从书中摄取无穷无尽的知识,“活到老,学到老”;他喜欢旅遊,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能有所收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历在增长,思维在扩散,让他炼成了凡事从大局着想的能力;他喜欢爬山,爬山是与自己的较量,让他在人生旅程中锐意进取,与时俱进。
与物流行业共同成长的日子,留下一串串脚印,那每一个不会磨灭的深深脚印记录着郑会友先生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也奠定了他在整个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份坚定执著的热情以及在环境大变革背景下的透彻与理智。
环境的大变革下,天崩地裂,然而对於郑会友先生来说,不是绝境。他总能找到另一份生机、另一片天地。就如同是夹缝中长出了新绿,绝壁上开出了鲜花,因地制宜,化危为机。不放棄对行业的希望,细细思考解决方法,努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这是郑会友先生的事业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