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余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这种发展模式是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模式,其结果是带来了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严重污染。与此形成对应的是,近年来能源价格不断攀升,而政府对环境的管制也逐渐加强。那么,面对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企业的创新行为是怎样的?进一步而言,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是否真的可以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本文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我们知道,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根据诱致性创新理论和波特假说分析了能源冲击与环境规制影响技术创新的机理,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利用2001年至2011年中国30个省级(未包含西藏)的面板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详细考察了能源冲击、环境规制对我国R&D投入的影响以及区域的差异性,并且对这两种创新的动力机制是否会由于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而造成效率损失进行了面板门槛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首先,石油价格冲击存在诱致性创新效应,而煤炭价格对R&D活动则没有影响;环境规制与R&D投入存在U形关系,也就是说环境规制只有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其次,石油价格冲击对东部地区创新的诱致效应最小,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大;此外,波特假说在东部地区不成立,而在中、西部地区得到验证。因而从影响幅度上来说,中国工业的R&D活动更多的是诱致性创新的效应所致。最后,在部分地区,制度环境对石油价格的创新效应具有抑制作用,而对环境规制的创新效应则没有影响。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推进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提高环境规制的强度,并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从而最大限度的释放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