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作为一个基层财政系统老兵,经组织安排退居二线有幸借调到淮安市淮安区慈善总会财务部工作,转眼二年了。在那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使人心净、使人和气、使人高尚”的刊物——《慈善》杂志。我爱不释手,一直坚持阅读该刊物,或许是职业的选择,又或许是缘分……从此我与《慈善》结下了不解之缘。
《慈善》是全国唯一的慈善文化双月刊,独特性强、人情味浓、信息量丰富,为你点赞,为你歌唱。《慈善》杂志,品牌高端;特别推出,独领风骚;交流平台,精品荟萃;爱心柔语,回味无穷;彩印封面,赏心悦目;栏目设计,丰富多彩;可读性高,指导性强;卷首语篇,启迪人生;工笔插画,栩栩如生;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摘录慈心善语,精挑细选;《慈善》杂志,慈善人最爱。特别是“慈善论坛”进行专题论述;“慈善家园”为近现代的慈善轶事提供了统计资料;“人生静思”对内介绍了国内外慈善机构的组织特点和工作特色及慈善人物的善行义举;“慈善信息”栏目以短小篇幅报道的当代慈善大事记,包括了许多区县级慈善组织的诞生,小栏目也令人振奋。《慈善》创刊以来,在企业界许多有识之士的鼎力支持下,还连续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公益性画页,形象地介绍人类美德,及时传递海内外的慈善信息。该刊的文章坚持高格调、高品位,通过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给人以善与爱的启迪。《慈善》为企业家们提供的一个奉献爱心、关注社会慈善事业的表达展示平台;为各大基金会、慈善组织提供一个社会监督、行业评估的平台;为社会爱心人士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空间。以快乐、自然的原则,激发国人的慈善习惯。《慈善》是一本倡导“快乐慈善”的杂志,也是中华慈善总会表达自身价值取向的一个标杆。《慈善》在具有媒体平台承载的功能之外,还依靠自身资源独立运作慈善公益项目,“慈于心中,善于行动”,是一个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非营利性媒体。
我和《慈善》杂志结识之后,我的人生轨迹便发生了重大改变,并开始变得一天天精彩起来,以致我的“名气”大增,引起单位的领导和社会各界注意,多次受到单位领导的表扬和同志们好评!我现工作变动,虽然退居二线,但时常回忆起和《慈善》相识相逢相伴的乐趣。
从不经意的邂逅到今日的相识相知相悦,《慈善》与我相伴走过了近两个春秋。两年前,出于完成任务和自幼对写作的爱好,我常常写一点新闻稿件投往当地的报刊。但由于工作和生活在小县城的关系,很少有机会看到《慈善》等有权威和影响的刊物,对党的方针和政策缺乏深刻细致的了解,因而文章里总是缺少一点“魂魄”。
从我与《慈善》结下不解之缘起,我就把《慈善》當作学习慈善政策和法规的重要课堂,把她当作学习写作慈善相关理论知识的主要范本,把她当作接受慈善新知识的良师益友。为了能够看到《慈善》,不管工作多忙,我也不顾一天的劳累,《慈善》成了我每天坚持必读之刊,读到感人之处,不觉潸然泪下;看到精彩之处,不禁拍案叫绝;为篇篇特别推出的慈善公益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思,为句句精辟慈心善语叫好。细细咀嚼之后再加反思,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她的文章清新隽永,语言凝练流畅;她不仅秀外,而且慧中!这也许就是她深得人心之处吧!
我依然记得,我的文章第一次在《慈善》上发表时的那种激动与兴奋,“豆腐块”虽小,但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鞭策和动力,较大地鼓舞着我对慈善写作的热情。从那以后,我就不停地写,决心生命不歇,笔耕不止。我从慈善写作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我更感谢与《慈善》相会后,给我人生道路带来的转折。每当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刊登后,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在由衷感谢编辑对我的支持和鼓励的同时,更加激发我动笔耕耘的积极性。我暗想:今后将勤于笔耕,力争多读、多写,继续与期刊交朋友,争取更大的收获。
两年来,她如良师,为我输送知识、传播文化;似益友,教我深思生活、领悟人生。她使我们及时了解党和国家慈善政策和规定,有利于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明确方向;引导我们学习慈善公益知识、学习慈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有利于我们改变作风,勤政廉洁,脚踏实地;她给了我一片心灵的憩息地,赐予我一个精神生活的空间,她使我在对学问、道德的追求中得到一种创造性的心灵享受,从而达到一种慈心善举的境界!也许是过分偏爱的缘故吧,我以前是剪贴《慈善》上的部分好篇章,现在干脆改成整本保存后装订成册,以便日后在工作、学习中参考。
天道酬勤。也许是我对贵刊的那份执着,感动了命运之神,美好的生活开始向我垂青。我的作品不仅源源不断地见于市和区报刊,而且上了省级和国家级期刊,同时还有多篇作品获奖和入选慈善报刊及网站。
我知道,所有这些成绩都离不开《慈善》两年来对我的支持、帮助和鼓励,是她向我灌输了知识,增添了信心,帮我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常言道: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贵刊,我想对你说,我能有今天的成绩,全部源于与你相识。今后我将陪伴你永远,我要为你创造更大的辉煌。
每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阅读、喜欢你的时候,每当我看到更多的人拿起笔杆走进通讯刊道行列的时候,我的内心便充满了自豪与欢乐。我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来赞美,我只想说感谢你——《慈善》。◎
《慈善》是全国唯一的慈善文化双月刊,独特性强、人情味浓、信息量丰富,为你点赞,为你歌唱。《慈善》杂志,品牌高端;特别推出,独领风骚;交流平台,精品荟萃;爱心柔语,回味无穷;彩印封面,赏心悦目;栏目设计,丰富多彩;可读性高,指导性强;卷首语篇,启迪人生;工笔插画,栩栩如生;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摘录慈心善语,精挑细选;《慈善》杂志,慈善人最爱。特别是“慈善论坛”进行专题论述;“慈善家园”为近现代的慈善轶事提供了统计资料;“人生静思”对内介绍了国内外慈善机构的组织特点和工作特色及慈善人物的善行义举;“慈善信息”栏目以短小篇幅报道的当代慈善大事记,包括了许多区县级慈善组织的诞生,小栏目也令人振奋。《慈善》创刊以来,在企业界许多有识之士的鼎力支持下,还连续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公益性画页,形象地介绍人类美德,及时传递海内外的慈善信息。该刊的文章坚持高格调、高品位,通过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给人以善与爱的启迪。《慈善》为企业家们提供的一个奉献爱心、关注社会慈善事业的表达展示平台;为各大基金会、慈善组织提供一个社会监督、行业评估的平台;为社会爱心人士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空间。以快乐、自然的原则,激发国人的慈善习惯。《慈善》是一本倡导“快乐慈善”的杂志,也是中华慈善总会表达自身价值取向的一个标杆。《慈善》在具有媒体平台承载的功能之外,还依靠自身资源独立运作慈善公益项目,“慈于心中,善于行动”,是一个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非营利性媒体。
我和《慈善》杂志结识之后,我的人生轨迹便发生了重大改变,并开始变得一天天精彩起来,以致我的“名气”大增,引起单位的领导和社会各界注意,多次受到单位领导的表扬和同志们好评!我现工作变动,虽然退居二线,但时常回忆起和《慈善》相识相逢相伴的乐趣。
从不经意的邂逅到今日的相识相知相悦,《慈善》与我相伴走过了近两个春秋。两年前,出于完成任务和自幼对写作的爱好,我常常写一点新闻稿件投往当地的报刊。但由于工作和生活在小县城的关系,很少有机会看到《慈善》等有权威和影响的刊物,对党的方针和政策缺乏深刻细致的了解,因而文章里总是缺少一点“魂魄”。
从我与《慈善》结下不解之缘起,我就把《慈善》當作学习慈善政策和法规的重要课堂,把她当作学习写作慈善相关理论知识的主要范本,把她当作接受慈善新知识的良师益友。为了能够看到《慈善》,不管工作多忙,我也不顾一天的劳累,《慈善》成了我每天坚持必读之刊,读到感人之处,不觉潸然泪下;看到精彩之处,不禁拍案叫绝;为篇篇特别推出的慈善公益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思,为句句精辟慈心善语叫好。细细咀嚼之后再加反思,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她的文章清新隽永,语言凝练流畅;她不仅秀外,而且慧中!这也许就是她深得人心之处吧!
我依然记得,我的文章第一次在《慈善》上发表时的那种激动与兴奋,“豆腐块”虽小,但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鞭策和动力,较大地鼓舞着我对慈善写作的热情。从那以后,我就不停地写,决心生命不歇,笔耕不止。我从慈善写作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我更感谢与《慈善》相会后,给我人生道路带来的转折。每当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刊登后,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在由衷感谢编辑对我的支持和鼓励的同时,更加激发我动笔耕耘的积极性。我暗想:今后将勤于笔耕,力争多读、多写,继续与期刊交朋友,争取更大的收获。
两年来,她如良师,为我输送知识、传播文化;似益友,教我深思生活、领悟人生。她使我们及时了解党和国家慈善政策和规定,有利于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明确方向;引导我们学习慈善公益知识、学习慈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有利于我们改变作风,勤政廉洁,脚踏实地;她给了我一片心灵的憩息地,赐予我一个精神生活的空间,她使我在对学问、道德的追求中得到一种创造性的心灵享受,从而达到一种慈心善举的境界!也许是过分偏爱的缘故吧,我以前是剪贴《慈善》上的部分好篇章,现在干脆改成整本保存后装订成册,以便日后在工作、学习中参考。
天道酬勤。也许是我对贵刊的那份执着,感动了命运之神,美好的生活开始向我垂青。我的作品不仅源源不断地见于市和区报刊,而且上了省级和国家级期刊,同时还有多篇作品获奖和入选慈善报刊及网站。
我知道,所有这些成绩都离不开《慈善》两年来对我的支持、帮助和鼓励,是她向我灌输了知识,增添了信心,帮我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常言道: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贵刊,我想对你说,我能有今天的成绩,全部源于与你相识。今后我将陪伴你永远,我要为你创造更大的辉煌。
每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阅读、喜欢你的时候,每当我看到更多的人拿起笔杆走进通讯刊道行列的时候,我的内心便充满了自豪与欢乐。我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来赞美,我只想说感谢你——《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