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的特色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苏卫视的交友节目《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不断攀升,根据央视索福瑞34城市收视率调查统计,3月27日《非诚勿扰》全国平均收视率为2.48%,超过《快乐大本营》(2.08%),连续3周成为全国卫视综艺节目收视冠军。《非诚勿扰》的火爆,得益于其较好地把握了市场需求、新颖的内容设置和主持人与嘉宾形成的谈话场。
  【关键词】《非诚勿扰》 婚恋交友节目
  
  婚恋交友节目并非新生事物,1998年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曾引发收视热潮,但是其影响并未能持续。2010年1月江苏卫视开播的《非诚勿扰》再次将交友节目带入公众视野,为了明确定位,其制片人王刚说《非诚勿扰》不是婚恋相亲节目,而是新派交友节目,不是十年前的相亲节目,也不是秀,而是“新闻 娱乐 真人秀 相亲”节目。从中可以看出《非诚勿扰》很好地把握了时代脉搏,迎合了受众心理。
  一、符合市场需求,暗合受众心理
  目前,不少80后面临着婚恋压力:一方面来自父母,另一方面来自同龄人群体。《非诚勿扰》从受众出发,推出了符合受众心理需求的全新综艺节目。
  1、“剩男”“剩女”激活交友节目
  “剩男”“剩女”这些前几年还让人感觉陌生的词汇,如今已成为特定的社会现象。社会舆论的压力催生了适婚男女渴望交友的需求。交友节目被激活是这种需求的反映,并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舆论。
  《非诚勿扰》的出现正是暗合了目前受众的心理,而且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会得到暂时的替代性满足。当男嘉宾选择某位女嘉宾作为交友对象时,一些观众也会感到十分激动,产生了某种移情效果,彷佛自己就是现场嘉宾。
  2、节目形式上有所突破
  观众对以往婚恋交友节目的印象是男女双方人数均等的情况下,由主持人调控,男女互相问答,最后选出各自心仪的对象。《非诚勿扰》大胆改革婚恋交友节目的内容设置,改为24名女嘉宾和1名男嘉宾的互动,一位心理学老师对他们的行为、对话进行“辛辣”评价,主持人孟非在节目中不断“插科打诨”,这样的节目设置无疑能给观众带来新鲜感。
  二、巧设节目内容,增强互动感和悬念
  《非诚勿扰》的高收视率还得益于其内容的巧妙安排和互动感与悬念的营造。
  1、三个环节,逐步深入
  《非诚勿扰》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是爱之初体验,第二是爱之再判断,第三是爱之终决选。《非诚勿扰》并不像以往的婚恋交友节目,在一开始便交代男女嘉宾的基本情况,而是以字幕的方式简单介绍女嘉宾的职业和特点,男嘉宾的情况则要等到爱之再判断这个环节才会被层层揭开。
  三个环节层层深入,观众的情感也随着节目的进行而起伏。作为声画载体的电视在作用受众情感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非诚勿扰》抓住了受众情感从而吸引了大批观众的注意力。
  2、运用镜头切换增强现场参与感
  虽然《非诚勿扰》是采用录播的方式播出,但是观众似乎没有察觉,把它当成直播。紧张的环节设置与合理的镜头运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非诚勿扰》的景别切换速度非常快且没有突兀感。尤其是在爱之再判断环节中了解男嘉宾基本情况时,出现的是资料片、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的大景别画面。观众彷佛就在他们旁边,审视所有人的表现,形成参与感。
  3、利用受众认知心理制造悬念
  根据《非诚勿扰》制片人王刚的定义,《非诚勿扰》是个新闻加娱乐加真人秀的混合体。其中最吸引受众的地方在于女嘉宾的一次次选择和男嘉宾的最后决择,这无疑充满了悬念感。
  在爱之初体验环节,24位女嘉宾会以亮灯和灭灯的方式表示对男嘉宾的好恶,开启了节目的第一个悬念。现场参与者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同样期待女嘉宾的选择。而男嘉宾在权利逆转后,会选择哪位女嘉宾作为自己的伴侣同样吸引人们的注意。
  在《非诚勿扰》中,观众很难判断节目的走向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符合人们共识的优秀男嘉宾可能会遭到24位女嘉宾的拒绝,一些不太理想的男嘉宾可能会得到更多女嘉宾的欢迎。
  三、主持人与嘉宾形成谈话场
  由南京《零距离》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孟非担任《非诚勿扰》的主持人让许多人感到惊讶。王刚对此的解释是,《非诚勿扰》讲究的是一个“诚”字,而孟非是新闻节目主持人,他本身的形象容易让人信赖。孟非在《非诚勿扰》中,不论是对整个场面的控制,还是在与现场嘉宾互动中形成的特有谈话场都为节目增色不少。同时他能合理引导嘉宾发言,并用“插科打诨”的方式化解一些尴尬场面。
  1、主持人贯穿全场与嘉宾零距离
  孟非在主持《非诚勿扰》时,完全置身于嘉宾中,并引导参与节目的25位嘉宾自由发言,表达对他人的意见。
  由主持人引导而形成的观点,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今“80后”、“90后”的婚恋观,这些新颖的婚恋观和价值观不断刺激着观众。
  2、将炒作痕迹作“脱敏”处理
  与《非诚勿扰》的高收视率相伴的是越来越多的质疑之声。现场女嘉宾的雷人发言使节目有炒作之嫌。一位爱好骑自行车的男嘉宾问女嘉宾马诺:“你喜欢和我一起骑自行车逛街么?”马诺答:“我更喜欢在宝马里边哭。”马诺“雷人”的话的确令人印象深刻,但也加重了节目的炒作色彩。
  本应让人感到尴尬的场面,由于主持人的调控,使观众不会为嘉宾的雷人话语感到不适,即便以后某位嘉宾再次说出惊人之语,受众也会把它看作是正常的,达到了“脱敏”的效果。■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传播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②刘晓红、卜卫:《大众传播心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作者:河北大学09级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荒漠化是人类的一大公害,荒漠化常常和贫困联系在一起。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都在致力于荒漠化的治理与开发利用的研究。沙地衬膜水稻,为荒漠的开发利用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联合新型硅胶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78眼)泪道阻塞或狭窄患者采用泪道探通联合新型硅胶泪道引流管治疗,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术
一、正确分析形势,下决心加快我省绿化工作步伐 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省的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每年都以350万亩左右(其中,造林合格面积290万亩)的造
报载:湖北省老河区仙人渡镇将10条主干路、2千多条田间路的植树权,全部拍卖给当地农民,很受农民欢迎,仅几天内就栽树1千多万株,而且在路边盖起了护树房。笔者以为这样方式好
1998年4月10—12日,香港和内地的治沙志愿者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科尔沁沙地开展了“绿色礼物送祖国沙漠植树行动”。这次行动是由香港长春社发起的,计划从1998年开始,用三
【摘要】近年来,电视荧屏上掀起了一股读报之风,频频出现的电视读报栏目为电视媒介注入了新活力。电视读报栏目,作为媒介竞争的产物及新老媒体交流与融合的典型之一,给受众带来了一次新闻消费的革命。由于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青睐,电视读报栏目所具有的独特的媒介文化意义和其表现特点值得剖析和探究。  【关键词】电视读报 媒介意义 表现特点    信息时代资讯的飞速膨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各媒体之间新一轮的
【摘要】安徽电视台《财经特快》栏目从开播到今年已是第11个年头了,从创办这档栏目开始,我们就给自己定下了四项基本原则,多年来一直坚守不移,不论是收视率,还是节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关键词】财经节目 《财经特快》 发展    安徽电视台《财经特快》栏目从开播到今年已是第11个年头了,在日益激烈的电视节目竞争中,大部分电视栏目只能各领风骚三两年,甚至一年半载之后就走下坡路,在
概况: 浙江省境内的金华至温州铁路建设是由地方、铁路、外商合资建造的一条地方铁路。全长251.51公里,途经金华、丽水、温州三市地、九个县市,是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规
最近,单位给我们每位记者发了一本书《重新打量每个生命》(作者徐列《南方人物周刊》主编),在谈论这本书之前,笔者先介绍一下它的"孪生兄弟",取材于五年前《南方周末》的另一本人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青泥洼桥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书写了这座城市教育的历程。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先进学校”“辽宁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