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合并重度高钠血症的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供者在脑死亡后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控制血钠水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8例合并重度高钠血症的DBCD供者的临床资料.8例供者均为男性,年龄(36.3±12.2)岁,原发病为自发性脑出血4例、重度颅脑外伤3例及晚期脑肿瘤1例,明确诊断为脑死亡.8例供者血钠≥160.0 mmol/L,须
【机 构】
:
528000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528000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528000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528000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合并重度高钠血症的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供者在脑死亡后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控制血钠水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8例合并重度高钠血症的DBCD供者的临床资料.8例供者均为男性,年龄(36.3±12.2)岁,原发病为自发性脑出血4例、重度颅脑外伤3例及晚期脑肿瘤1例,明确诊断为脑死亡.8例供者血钠≥160.0 mmol/L,须要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内科常规治疗12 h后血钠水平无下降趋势,然后接受了CRRT.监测应用CRRT期间供者的尿量、血钠、血肌酐、中心静脉压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 8例供者接受CRRT治疗的时间为(25.3±11.3)h,血钠水平由治疗前的(177.4±9.7)mmol/L降至(156.1±6.2)mmol/L,平均每小时下降0.85 mmol/L,血钠水平得到明显纠正(P<0.05),同时供者的高氯血症和低钾血症亦得到纠正;在接受CRRT过程中,供者的尿量、血压、中心静脉压未发现明显变化,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稍有减少.8例供者均按照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第2版)中的中国三类标准成功捐赠器官,所获器官均成功进行了移植手术,移植后未发生移植物功能不全.结论 合并重度高钠血症的DBCD供者在脑死亡后接受CRRT控制血钠水平是安全、有效的。
其他文献
第20届国际肝移植协会(International Liver Transplantation Society,ILTS)年会已于2014年6月4—7日在英国伦敦举行。一千余位全球肝移植领域的专家相聚伦敦,对当下肝移植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其中,进一步提升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供肝移植及其预后,以及通过新技术来提高供者器官的质量和数量是学术讨论的焦点之一。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受者移植后新发糖尿病(PTDM)的发生情况、其独立危险因素及其对受者中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从单中心自2004年6月至2012年5月完成的301例心脏移植受者中选取术后存活时间≥6个月且术前无糖尿病的患者226例进行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41个月.按美国糖尿病协会2006年修订版中PTDM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PTDM组(53例)和非PTDM组(NPTDM组,173例).对可能影响
移植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对移植免疫的研究多只涉及白细胞免疫系统,而红细胞(RBC)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较少.红细胞与其他血细胞均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其数量巨大,是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1],1981年Siegel等[2]首次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的概念,冲破了传统上划分血细胞功能的“界限”,促进了红细胞免疫研究的迅速发展[3].现已证实,红细胞具有通过免疫黏附清除免疫复合
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术后1年内发生反复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2年间接受肾移植的1516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肺炎的受者分为普通肺炎组(对照组)和反复性肺炎组(研究组).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对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16例肾移植受者中,181例受者发生肺炎,其中9例为反复性肺炎(总体发生率
目的 探讨供心冷缺血时间对临床心脏移植术后受者存活的影响,为规范管理临床心脏移植中供者心脏冷缺血时间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8年9月至2014年3月在单中心进行原位心脏移植的131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供心冷缺血时间为(245.2±120.4)min(103~485)min,其间使用冷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盐液(HTK液)进行保存.根据供心冷缺血时间将病例分为冷缺血时间<3
肾移植后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受者可行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1],但是由于使用长效干扰素容易诱发急性排斥反应[2],因此对于肾移植后合并HCV感染的受者,抗HCV治疗应十分慎重.我们应用长效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肾移植后合并HCV感染3例,现将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受者的基本资料3例的年龄、性别及HCV基因分型、抗HCV治疗开始时间(距离肾移植手术时间)、术后预防排斥反应方案等临床资料
20世纪以来,随着器官移植外科技术、移植免疫基础研究以及各种免疫抑制剂研究的深入,器官移植已成为临床治疗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虽然目前移植器官的短期存活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但长期存活率仍不理想,其主要原因仍然是移植免疫反应.为进一步改善器官移植的效果,必须重视移植免疫学基础与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亲属活体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丧失和受者带移植肾功能死亡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9月间47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后发生移植肾功能丧失和受者带功能死亡的受者临床资料.将受者分为带移植肾功能死亡组(18例)和移植肾功能丧失组(29例),对受者的功能丧失和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移植肾功能丧失的原因依次为术后排斥反应(82.80%),慢性肾病原发或复发(10.30%),以及
目的 探讨多次心肺复苏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供肾功能的维护及移植效果.方法 对2例多次心肺复苏后DCD捐献过程及4例供肾移植的效果、供肾零点活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供肾零点活检提示系膜细胞轻度增生,近曲小管可见少量蛋白管型,部分近曲小管可见微绒毛脱落.近、远曲小管均未见水肿,肾间质未见炎症细胞浸润.4例受者接受该供肾移植后未出现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排斥反应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已存
目的 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与脑死亡器官捐赠(DBD)供肝肝移植的预后.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DCD和DBD供肝肝移植预后的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试验及回顾性队列分析,检索时限均为1990年1月至2012年1月.同时人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