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教古文,应该以读为主。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应该怎么读?应该怎么教学生读,这便是至关重要的了。在教学之前,我们应先做什么准备工作呢?
一、老师在上课之前作好充分的备课是关键
我们认为,在教学生读古文之前,教师应对教材有深入了解,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应了解写作背景及目的。这说得有点儿像废话——每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当然都会这么做,只是这里作为一个教学的前提提出来,应是合情合理的。其次,这古文是要会成诵的(小学古诗文一般都不长,如人教版六年级的《学弈》和《两小儿辩日》。都是百字左右的。)第三,要有古朴而切合的朗读方式。古文之所以有着与现代文截然不同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表现方式,其表现方式看似因为文字的运用方法使然,其实却是朗读的方式的迥异造成的。如果一个教师,有着深厚的古文功底,那么,哪怕他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哪怕他没有多少教学技巧,哪怕他的发音是带着浓浓的地方腔的,但是他读出来的“古韵”却是明显不同于别人的——这就是特点,一个必需历经时间炼就的最能体现古文魅力的良好特点。这个特点的准备是三者之中最难的,但是,相信我们的老师当然不在话下。有了这以上三点之后,我们便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了。
二、学习古诗文的重点是对作品意蕴的感受理解,而不是字词句的释义
对字词的认知可以放在学生预习阶段,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诵读情况了解他们对字词的掌握程度,并加以纠正。对诗句的学习绝不能采用翻译的方法。翻译将会使诗味荡然无存。对文言文的教学要避免“重言轻文”和“重文轻言”两种倾向。言,即为文章的字词句等语法知识,文,即文章的整体结构,内在意蕴。应把握好言为基础,文是重点的教学尺度。务要保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千万不能使孩子们觉得学文言文就像学第二外语一样。这里我们可以参看有关专家对文言文教学的看法。我们说学习古诗文的重点是对作品意蕴的感悟,那么感受作品意蕴要靠仔细阅读、涵咏品味、反复吟诵。那么在指导学生自主诵读时老师应该怎么做?方智范老师说:“首先要重视孩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也就是他对作品有独特的反映一定要重视。阅读是一种创造,所以不要让孩子被你的标准答案所束缚,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意义、创造意义。
三、我对断句与初读的粗浅教法
古人读书叫作“吟”,叫作“咏”。多美的字眼啊,那是绝无人间烟火味的讽诵。但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先做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给古文进行正确的断句。想当年,有着天下第一老师翁同龢指导的光绪帝,年十六而未能正确断句,更何况我们的不过十二三岁的学生?哪怕是我们的老师,有时在给古文断句时也得依靠教学用书呢(一般情况下,就算个人有一些别的见解,也会立刻改得和教学用书一致。这就是权威。)所以,断句这种“艰巨”的任务,还是交给我们老师吧,学生如果有兴趣,当然也不妨一试。(这关系到老师个体的教法,不作详论。)
四、熟读与释义的教法
鼓励学生把文章读得熟,相信我们的老师有许许多多的好方法,我这里就不再班门弄斧。但是这里要说的熟读还加入了另一种元素,那就是“动作”。可能有人会笑了:“读书是嘴巴的事,与动作何干?”古人云“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就是这个理。当然了,读书不是跳舞,当你情不自禁地因文章中某处精彩而拂一拂袖或摆一摆手,这些都是十分自然而恰到好处的。那如果要十足的夸张到天翻地覆,就只能有一种解释——做戏!关于释义,这也是古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假如自始至终,学生都不知道今天学的这篇文章大致讲了些什么,那这堂课有什么效果呢?古文的释义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看注释;二是联系上下文。先说看注释。一般情况下我们反对逐字解释再凑起来(这种方式往往偏于死板。)。《学弈》中有一句“为是其智弗若与?”按文中逐字解释:为——是说;其——他;智——智力;弗—若——不如;与——吗。连起来成了“是说他智力不如吗?”很有些没头没脑的味道。我们只能灵活一点儿,引导学生大致理解为“是说,他不如前一个人聪明吗?”或是“难道说,他比前一个人笨吗?”假如学生能把意思说出个大概,也就可以了。不必太斤斤计较。想想我们做学生那会子吧,我们是不是也能做得十分出色全无暇疵呢?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古文教学中,文言文总是那么古香古色、纯朴典雅。学好古文有助于培养学生潜在的气质,培养高雅而脱俗的审美观。
一、老师在上课之前作好充分的备课是关键
我们认为,在教学生读古文之前,教师应对教材有深入了解,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应了解写作背景及目的。这说得有点儿像废话——每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当然都会这么做,只是这里作为一个教学的前提提出来,应是合情合理的。其次,这古文是要会成诵的(小学古诗文一般都不长,如人教版六年级的《学弈》和《两小儿辩日》。都是百字左右的。)第三,要有古朴而切合的朗读方式。古文之所以有着与现代文截然不同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表现方式,其表现方式看似因为文字的运用方法使然,其实却是朗读的方式的迥异造成的。如果一个教师,有着深厚的古文功底,那么,哪怕他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哪怕他没有多少教学技巧,哪怕他的发音是带着浓浓的地方腔的,但是他读出来的“古韵”却是明显不同于别人的——这就是特点,一个必需历经时间炼就的最能体现古文魅力的良好特点。这个特点的准备是三者之中最难的,但是,相信我们的老师当然不在话下。有了这以上三点之后,我们便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了。
二、学习古诗文的重点是对作品意蕴的感受理解,而不是字词句的释义
对字词的认知可以放在学生预习阶段,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诵读情况了解他们对字词的掌握程度,并加以纠正。对诗句的学习绝不能采用翻译的方法。翻译将会使诗味荡然无存。对文言文的教学要避免“重言轻文”和“重文轻言”两种倾向。言,即为文章的字词句等语法知识,文,即文章的整体结构,内在意蕴。应把握好言为基础,文是重点的教学尺度。务要保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千万不能使孩子们觉得学文言文就像学第二外语一样。这里我们可以参看有关专家对文言文教学的看法。我们说学习古诗文的重点是对作品意蕴的感悟,那么感受作品意蕴要靠仔细阅读、涵咏品味、反复吟诵。那么在指导学生自主诵读时老师应该怎么做?方智范老师说:“首先要重视孩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也就是他对作品有独特的反映一定要重视。阅读是一种创造,所以不要让孩子被你的标准答案所束缚,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意义、创造意义。
三、我对断句与初读的粗浅教法
古人读书叫作“吟”,叫作“咏”。多美的字眼啊,那是绝无人间烟火味的讽诵。但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先做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给古文进行正确的断句。想当年,有着天下第一老师翁同龢指导的光绪帝,年十六而未能正确断句,更何况我们的不过十二三岁的学生?哪怕是我们的老师,有时在给古文断句时也得依靠教学用书呢(一般情况下,就算个人有一些别的见解,也会立刻改得和教学用书一致。这就是权威。)所以,断句这种“艰巨”的任务,还是交给我们老师吧,学生如果有兴趣,当然也不妨一试。(这关系到老师个体的教法,不作详论。)
四、熟读与释义的教法
鼓励学生把文章读得熟,相信我们的老师有许许多多的好方法,我这里就不再班门弄斧。但是这里要说的熟读还加入了另一种元素,那就是“动作”。可能有人会笑了:“读书是嘴巴的事,与动作何干?”古人云“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就是这个理。当然了,读书不是跳舞,当你情不自禁地因文章中某处精彩而拂一拂袖或摆一摆手,这些都是十分自然而恰到好处的。那如果要十足的夸张到天翻地覆,就只能有一种解释——做戏!关于释义,这也是古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假如自始至终,学生都不知道今天学的这篇文章大致讲了些什么,那这堂课有什么效果呢?古文的释义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看注释;二是联系上下文。先说看注释。一般情况下我们反对逐字解释再凑起来(这种方式往往偏于死板。)。《学弈》中有一句“为是其智弗若与?”按文中逐字解释:为——是说;其——他;智——智力;弗—若——不如;与——吗。连起来成了“是说他智力不如吗?”很有些没头没脑的味道。我们只能灵活一点儿,引导学生大致理解为“是说,他不如前一个人聪明吗?”或是“难道说,他比前一个人笨吗?”假如学生能把意思说出个大概,也就可以了。不必太斤斤计较。想想我们做学生那会子吧,我们是不是也能做得十分出色全无暇疵呢?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古文教学中,文言文总是那么古香古色、纯朴典雅。学好古文有助于培养学生潜在的气质,培养高雅而脱俗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