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今天看来,小学生正是各方面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容易误导小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因此,将创意手工制作课程引入到小学劳动教育中,不仅能够让小学生在玩中体会劳动的乐趣,还能培养学生手脑的协调能力。
关键词:创意手工制作;小学劳动教育;动手能力
引言:勤劳勇敢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拥有不怕辛苦、不怕困难的心态,才能使人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一直勇往直前。目前,学校和家长都普遍重视学习成绩,而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关注不足。随着社会不断前进发展,我国的教育目标并不仅仅是培养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学校应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意手工制作启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一生都在为改造中国教育、服务人民大众而不断奋斗,并且留下了大量的著述。由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生活即教育”理论中可以得出,连接生活与教育的纽带是“做”,即实践活动,且表现为“劳力”與“劳心”的结合。劳动教育是现代教育目标的五大方面之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入分析陶行知先生的劳动教育思想,挖掘其内涵与特点,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其生活教育理论的理解,同时对于当前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小学劳动教育中开展创意手工制作课程,能够让小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的知识,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由于小学生还处于思想较为单纯,想象能力比成年人更加富有弹性的阶段。因此,小学课堂开展创意手工制作课程,让小学生的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够落实到实际中,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联想在脑海中绘制属于自己的作品。想象力不仅是激发小学生劳动学习的动力,还能够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促进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发展[1]。
二、创意手工制作培养小学生将“想象”转变为“实物”
孩子在小学阶段喜欢玩、喜欢想象的特点,学校应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手脑并用协调能力。手脑并用协调能力的本质是帮助学生缩小眼和手的“距离”,让小学生学会用心来控制自己的手,即用大脑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中往往不重视劳动教育,将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手脚退化型”儿童。再加上小学生当前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无法准确的进行控制,从而使学生养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暴躁等不利于儿童发展的行为。因此,加强小学劳动教育,能够让孩子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乐趣的同时,将头脑中的想象落实到手上。让小学生明白想象和实际手工制作有一些差距,要想将手工作品做好,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大脑,从而让大脑去发号施令控制自己的手。小学生在创意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会努力控制自、专心投入到制作中,从而使原本易被分散的注意力始终能够集中起来。另外,手工制作还能平复小学生的情绪变化,促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劳动的专注与快乐,从而促进小学生的手脑并用协调发展。
三、创意手工制作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是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所持的一种肯定性态度,是对待自我态度方面的一种性格特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小学生的自信心是随着生理、心理的逐渐成熟,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以学习活动为中介,通过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小学生还处于较为敏感的时期,如果经常给小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不仅让孩子养成怕苦怕难的懦弱性格,还会让小学生在成年后无法保持平常心在社会中生活。因此,在小学教育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形成健康自信的性格。在创意手工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一幅作品,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再加上老师对每个学生的肯定和赞扬,会让学生的求赞扬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激发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周围人的爱心[2]。
四、创意手工制作能够培养小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
勤俭节约是从古至今我国一直延续的优良传统美德,传承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小学生从小学会的道理和行为。在手工制作中让小学生将废旧物体变成一种创意作品,不仅达到了创作的目的,还让小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变废为宝”。小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在创作的过程中独立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另外,在创意制作课堂上,促使小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勤俭节约的美德。
结语:综上所述,将创意手工制作课堂引入到小学劳动教育中,不仅能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勤于思考,还能培养小学生的手脑并用协调能力。同时使学生们在劳动中学习到书本没有教过的知识,让小学生具备勤劳节约的传统美德。
参考文献:
[1]邓利娟. 创意手工制作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意义[C].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2020:96-98.
[2]胡倩云.简述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的意义[J].才智,2019(24):82.
番禺区市桥西丽小学 广东省广州市 丁桂冰
关键词:创意手工制作;小学劳动教育;动手能力
引言:勤劳勇敢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拥有不怕辛苦、不怕困难的心态,才能使人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一直勇往直前。目前,学校和家长都普遍重视学习成绩,而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关注不足。随着社会不断前进发展,我国的教育目标并不仅仅是培养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学校应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意手工制作启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一生都在为改造中国教育、服务人民大众而不断奋斗,并且留下了大量的著述。由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生活即教育”理论中可以得出,连接生活与教育的纽带是“做”,即实践活动,且表现为“劳力”與“劳心”的结合。劳动教育是现代教育目标的五大方面之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入分析陶行知先生的劳动教育思想,挖掘其内涵与特点,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其生活教育理论的理解,同时对于当前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小学劳动教育中开展创意手工制作课程,能够让小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的知识,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由于小学生还处于思想较为单纯,想象能力比成年人更加富有弹性的阶段。因此,小学课堂开展创意手工制作课程,让小学生的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够落实到实际中,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联想在脑海中绘制属于自己的作品。想象力不仅是激发小学生劳动学习的动力,还能够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促进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发展[1]。
二、创意手工制作培养小学生将“想象”转变为“实物”
孩子在小学阶段喜欢玩、喜欢想象的特点,学校应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手脑并用协调能力。手脑并用协调能力的本质是帮助学生缩小眼和手的“距离”,让小学生学会用心来控制自己的手,即用大脑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中往往不重视劳动教育,将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手脚退化型”儿童。再加上小学生当前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无法准确的进行控制,从而使学生养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暴躁等不利于儿童发展的行为。因此,加强小学劳动教育,能够让孩子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乐趣的同时,将头脑中的想象落实到手上。让小学生明白想象和实际手工制作有一些差距,要想将手工作品做好,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大脑,从而让大脑去发号施令控制自己的手。小学生在创意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会努力控制自、专心投入到制作中,从而使原本易被分散的注意力始终能够集中起来。另外,手工制作还能平复小学生的情绪变化,促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劳动的专注与快乐,从而促进小学生的手脑并用协调发展。
三、创意手工制作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是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所持的一种肯定性态度,是对待自我态度方面的一种性格特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小学生的自信心是随着生理、心理的逐渐成熟,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以学习活动为中介,通过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小学生还处于较为敏感的时期,如果经常给小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不仅让孩子养成怕苦怕难的懦弱性格,还会让小学生在成年后无法保持平常心在社会中生活。因此,在小学教育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形成健康自信的性格。在创意手工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一幅作品,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再加上老师对每个学生的肯定和赞扬,会让学生的求赞扬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激发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周围人的爱心[2]。
四、创意手工制作能够培养小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
勤俭节约是从古至今我国一直延续的优良传统美德,传承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小学生从小学会的道理和行为。在手工制作中让小学生将废旧物体变成一种创意作品,不仅达到了创作的目的,还让小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变废为宝”。小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在创作的过程中独立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另外,在创意制作课堂上,促使小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勤俭节约的美德。
结语:综上所述,将创意手工制作课堂引入到小学劳动教育中,不仅能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勤于思考,还能培养小学生的手脑并用协调能力。同时使学生们在劳动中学习到书本没有教过的知识,让小学生具备勤劳节约的传统美德。
参考文献:
[1]邓利娟. 创意手工制作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意义[C].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2020:96-98.
[2]胡倩云.简述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的意义[J].才智,2019(24):82.
番禺区市桥西丽小学 广东省广州市 丁桂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