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分析烧伤患者休克期实施个体化输液护理的方式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烧伤患者且出现休克期的患者设102例,随机分为采用休克期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1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的个体化输液护理的观察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入院1d后输液量、平均尿液量等指标。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有好转,且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1d后输液量和平均尿液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結论:烧伤患者休克期实施个体化输液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且逐渐趋于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烧伤 休克期 个体化输液 护理
烧伤是临床常见并,具有较高的发生几率,其中导致烧伤的因素较多,其中主要有热力烧伤、电力烧伤和放射线烧伤等。鉴于烧伤的情况,可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烧伤。针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期。针对休克期患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减少并发症和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本次研究为了探究分析烧伤患者的休克期实施个体化输液的护理方式和效果,选取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大面积烧伤患者且处于休克期,随机分为用休克期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1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的个体化输液护理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入院1d后输液量、平均尿液量等指标,评价效果,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烧伤患者且出现休克期的患者设102例,随机分为采用休克期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1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的个体化输液护理的观察组(5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25例,年龄10~65岁,平均年龄(43.26±2.31)岁,烧伤面积≥30%。对照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6例,年龄11~65岁,平均年龄(43.65±2.06)岁,且烧伤面积≥30%。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烧伤情况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P>0.05),可以比较[1]。
1.2 方法
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在根据的补液公式的基础上,对患者给予常规输液,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再适当的展开患者的营养支持和吸氧护理。并根据烧伤患者的平均尿液量和输液量进行记录。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个体化输液的护理。患者入院后,及时展开入院处置,控制室内温度,且保持在28~30℃,给予患者适宜的卧位,通常以平卧位为主。再快速建立静脉补液通道,保障通道的有效性。根据补液公式的基本情况对患者的进行补液,再适当的添加烧伤患者的需要5%葡萄糖3000mL。补液公式为:
1d输液量=烧伤面积(%)×患者体重(kg)×1.5mL
借由上述公式完成对患者个体化输液的护理,在完成对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监控,并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适当的展开调控,保障个体化输液的有效性。此外还需要重视对创面的护理,避免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2],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情况,主要有体温、脉搏、血细胞比容和呼吸等指标。在对1d后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和平均尿液量进行比较,评价疗效。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有好转,且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入院1d后输液量和平均尿液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结论
烧伤是临床常见病,可能会引起患者的烧伤休克。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就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出现感染或是并发症的产生,严重时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针对烧伤患者休克期,是需要及时的采取补液护理。本次研究针对烧伤患者休克期实施个体化输液的护理,结合补液公式完成对患者的个体化输液护理,并得到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有好转,且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1d后输液量和平均尿液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烧伤患者休克期实施个体化输液的护理方式,提高护理的针对性,促使患者顺利度过休克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推动患者的恢复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孙芳,袁琴芳,王芳.烧伤患者休克期实施个体化输液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14):1670-1671.
[2]陈观香.对重症烧伤急救期患者进行输液及营养路径护理的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 2014(3):211-212.
[3]陈芬娟,宋彬娜,吴福丽.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输液及营养的路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35):23-24.
作者简介
张静(1972--)女,新疆喀什人,护理专业,主管护师
【关键词】 烧伤 休克期 个体化输液 护理
烧伤是临床常见并,具有较高的发生几率,其中导致烧伤的因素较多,其中主要有热力烧伤、电力烧伤和放射线烧伤等。鉴于烧伤的情况,可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烧伤。针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期。针对休克期患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减少并发症和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本次研究为了探究分析烧伤患者的休克期实施个体化输液的护理方式和效果,选取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大面积烧伤患者且处于休克期,随机分为用休克期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1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的个体化输液护理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入院1d后输液量、平均尿液量等指标,评价效果,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烧伤患者且出现休克期的患者设102例,随机分为采用休克期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1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的个体化输液护理的观察组(5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25例,年龄10~65岁,平均年龄(43.26±2.31)岁,烧伤面积≥30%。对照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6例,年龄11~65岁,平均年龄(43.65±2.06)岁,且烧伤面积≥30%。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烧伤情况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P>0.05),可以比较[1]。
1.2 方法
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在根据的补液公式的基础上,对患者给予常规输液,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再适当的展开患者的营养支持和吸氧护理。并根据烧伤患者的平均尿液量和输液量进行记录。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个体化输液的护理。患者入院后,及时展开入院处置,控制室内温度,且保持在28~30℃,给予患者适宜的卧位,通常以平卧位为主。再快速建立静脉补液通道,保障通道的有效性。根据补液公式的基本情况对患者的进行补液,再适当的添加烧伤患者的需要5%葡萄糖3000mL。补液公式为:
1d输液量=烧伤面积(%)×患者体重(kg)×1.5mL
借由上述公式完成对患者个体化输液的护理,在完成对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监控,并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适当的展开调控,保障个体化输液的有效性。此外还需要重视对创面的护理,避免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2],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情况,主要有体温、脉搏、血细胞比容和呼吸等指标。在对1d后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和平均尿液量进行比较,评价疗效。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有好转,且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入院1d后输液量和平均尿液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结论
烧伤是临床常见病,可能会引起患者的烧伤休克。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就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出现感染或是并发症的产生,严重时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针对烧伤患者休克期,是需要及时的采取补液护理。本次研究针对烧伤患者休克期实施个体化输液的护理,结合补液公式完成对患者的个体化输液护理,并得到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有好转,且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1d后输液量和平均尿液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烧伤患者休克期实施个体化输液的护理方式,提高护理的针对性,促使患者顺利度过休克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推动患者的恢复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孙芳,袁琴芳,王芳.烧伤患者休克期实施个体化输液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14):1670-1671.
[2]陈观香.对重症烧伤急救期患者进行输液及营养路径护理的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 2014(3):211-212.
[3]陈芬娟,宋彬娜,吴福丽.重症烧伤患者急救期输液及营养的路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35):23-24.
作者简介
张静(1972--)女,新疆喀什人,护理专业,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