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里山、日月潭、101大楼、恒春海滩,这些是大多数大陆人对台湾旅游的印象,其实如有机会,不妨到佛光山看看
年轻人
从我们来自大陆的眼光看,在一个安静的佛教圣地看到一大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总觉得是件不寻常的事。
年轻人们带着笑,常抑制不住要打打闹闹的,但很快就会安静下来。看到出家的师傅们,马上双手合十,诚心诚意说上一句“阿弥陀佛”或者“师傅好”。
他们参加的是2009年佛光山大专夏令营,参加的同学们以大学生为主,来佛光山过上几天,全方位感受人间佛教。
黄郁涵,一个清秀女营员。她来到佛光山是因为佛光山的各种活动带给她的喜乐感,尤其是她的母亲,因为做企业导致平时的工作生活压力很大,接触到佛光山后现在“笑很多啊”。
对于这个淡江大学法语系的学生来说,佛光山从没直接宣讲过什么,亲近佛教带给她的最大变化,是更积极快乐。
她讲述自己和佛光山故事的时候,还有一点点紧张和腼腆。身旁的蔡蕙妤则显得大方自然,她是佛光山青年团在板桥(桃园县地名)的分团长,青年团的伙伴们每周都要聚会,举行活动,比如念佛教典籍、礼佛、做义工,像这个夏令营里她就会做一些接引的工作。
蔡蕙妤是台北教育大学幼教系学生,她和她的伙伴们搞活动时,为了吸引年轻人,学会了变魔术,还要去做POP。
看起来更稳重一些的王重凯则是中华佛光山青年总团督导,这是一个毕业没几年的男孩子,现在已经全职服务于青年总团了。
据他介绍,像这样上百人的大型夏令营活动,每年固定举行4次,而且每个月都会有青年干部培训活动,以及各种类型的创意文化活动。
和很多大陆人想象的不同,这些青年的活动相当新锐,没一点说教的味道。
星云大师曾对青年人有期待的“五戒”,他们就开展“五戒青年心生活运动”。
他们会发布统一的msn头像,利用各种bbs、youtube类的视频网站、博客,还有最新锐的fecebook、微博等等。
利用台湾年轻人普遍热爱的单车运动,发动单车之旅;利用各种公共场合,开始击掌运动GIVE ME FIVE;还对公众发送结善缘的纪念品,比如面巾纸,甚至还有专门设计的Q版五戒公仔……
酷,阳光,时尚,没又说教,就靠这种现代的手法吸引年轻人。
古老的佛教如何年轻化,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但在王重凯看来,需要的是用好的办法。
在夏令营上,星云大师就曾经对场下几百名同学说,为什么人家不接受你呢?因为你诚意不够,方法不对,话不投机半句多,你要让人家先欢喜才能接受。
王重凯们就是这么做的,说到如何用年轻人的语言来宣扬人间佛教,他说师傅的五戒里有一条是戒邪淫,我们在传播时就说“不要劈腿”。
青年团还给这些年轻人提供各种空间,比如乐队演出,团体发展培训计划等等,这些和人间佛教、佛光山都没什么直接关系,完全是社会公益性质。甚至还为年轻人提供了国际舞台——每年世界各地的青年团都要轮流举行聚会。
王重凯就是这样逐步走入了佛光山,他毕业于台湾的辅仁大学,一所天主教的教会学校。
外国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佛教对人内心的改变,对我的帮助很大。”John Hawkins一本正经地解释着佛教对于他的影响。
John穿着僧衣,很庄重,他是美国一所常青藤学校的大学生,利用暑假来佛光山进行禅修。
和他在一个小组的还有Anders、Beckie和Sean,他们现在在禅修中心进行的是为期30天的暑期互动——学习寺院规程、佛学课程进修、打禅七,再进行总结性课程进修,还要去其他道场学习,最后在台北进行几天的文化之旅。
他们负担的只是往返机票,剩下的都由佛光山来完成。在这个中心,很多佛光山工作人员都能用流利的外语进行交流。
在安静、不让外界轻易接近的禅修中心外,几位年轻的外国人被我拉过来询问他们和佛光山的渊源,或用英语、或者是不太流利的中文——
“我是丹麦人,但家庭并不是基督教家庭,而是很自由的。我开始了解不同宗教,发现佛教是最理性的。”
“我在大学对佛学很感兴趣,大学里的教授给我推荐了佛光山的暑期进修。”
“哦,我本来就是佛光人了,以前在香港道场学习过,这次专门学习打禅七。”
“我是通过网络,搜索禅修关键词找到这里的,哈哈,完全出于兴趣。”……
这一期外国人进修班有26位男众,32位女众,还有5位工作人员。
目前,佛光山在世界五大洲都有分支,包括寺庙、佛学院,很多佛光山人都是金发碧眼或者黑皮肤。
圣地
如果一个对佛教完全没有认知的外国人在大陆看上几部电视剧,他或她对佛教的印象可能会有这么几条:
和尚们都是功夫英雄,比李小龙还厉害很多;
僧人大多都是老人,如果有年轻人也肯定思凡得很;
尼姑们一般都是感情生活出现困扰,处理不了干脆遁入空门图个心静;
僧人们似乎都只生活在古代,和现实生活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寺庙是极不环保之地,烧香许愿的人们搞得乌烟瘴气,而且烧香是要给钱的;
……
走进佛光山,会发现以上想法是多么可笑。
慧菩法师,年轻的都监院书记,总是一副笑眯眯彬彬有礼的样子,每次打电话或者msn他,总能得到满意的回复。
他说自己以前是接触了佛学知识,参加了很多夏令营一类的活动,真正认同了人间佛教的教理,才在佛光山皈依了三宝。
他的故事让我想起在大陆一所最著名寺庙的采访经历:一个年轻的小沙弥说来这里真不容易啊,托了多少人,找了好多关系,一定要学好功夫才对得起这番努力。
很贵的进山门票、天价的烧香费用,还有设在寺内另外收费的功夫表演舞台。
寺庙因为功夫在周边衍生了一大批的产业,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安静的佛光山坐落在高雄县大树乡,算不上什么风景秀丽之地,早些年甚至不过是一片荒地,却在没有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片巍峨的佛教建筑群。
还有干净的僧房、素雅大方的香客住宿地、参天巨树和满山花草。没有进香客或者旅游者的喧嚣声,所有人都是安安静静干着自己的事情。
连绵起伏的群山环抱里,有小学、中学、佛学院、敬老院、美术馆,不像是寺庙,更像是社会事业群。
暮鼓晨钟中,寺庙里的早课、晚课、各种事业进行得有条不紊,所见到的每个比丘和比丘尼脸上都带着平静的微笑。
打听出家人皈依的理由或许不是一件有礼貌的事,在我们接触的接待中心、禅修中心、都监院、美术馆等佛光人,没有人是感情失意或者事业失败。他们大都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基于对人间佛教义理的认识而选择了出家这条路。
阿里山、日月潭、101大楼、恒春海滩,这些是大多数大陆人对台湾旅游的印象,其实如有机会,不妨到佛光山看看。
即便不是佛教徒,见识一下正信的佛教,在佛光山里走一走,将会是一件难忘的事。
年轻人
从我们来自大陆的眼光看,在一个安静的佛教圣地看到一大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总觉得是件不寻常的事。
年轻人们带着笑,常抑制不住要打打闹闹的,但很快就会安静下来。看到出家的师傅们,马上双手合十,诚心诚意说上一句“阿弥陀佛”或者“师傅好”。
他们参加的是2009年佛光山大专夏令营,参加的同学们以大学生为主,来佛光山过上几天,全方位感受人间佛教。
黄郁涵,一个清秀女营员。她来到佛光山是因为佛光山的各种活动带给她的喜乐感,尤其是她的母亲,因为做企业导致平时的工作生活压力很大,接触到佛光山后现在“笑很多啊”。
对于这个淡江大学法语系的学生来说,佛光山从没直接宣讲过什么,亲近佛教带给她的最大变化,是更积极快乐。
她讲述自己和佛光山故事的时候,还有一点点紧张和腼腆。身旁的蔡蕙妤则显得大方自然,她是佛光山青年团在板桥(桃园县地名)的分团长,青年团的伙伴们每周都要聚会,举行活动,比如念佛教典籍、礼佛、做义工,像这个夏令营里她就会做一些接引的工作。
蔡蕙妤是台北教育大学幼教系学生,她和她的伙伴们搞活动时,为了吸引年轻人,学会了变魔术,还要去做POP。
看起来更稳重一些的王重凯则是中华佛光山青年总团督导,这是一个毕业没几年的男孩子,现在已经全职服务于青年总团了。
据他介绍,像这样上百人的大型夏令营活动,每年固定举行4次,而且每个月都会有青年干部培训活动,以及各种类型的创意文化活动。
和很多大陆人想象的不同,这些青年的活动相当新锐,没一点说教的味道。
星云大师曾对青年人有期待的“五戒”,他们就开展“五戒青年心生活运动”。
他们会发布统一的msn头像,利用各种bbs、youtube类的视频网站、博客,还有最新锐的fecebook、微博等等。
利用台湾年轻人普遍热爱的单车运动,发动单车之旅;利用各种公共场合,开始击掌运动GIVE ME FIVE;还对公众发送结善缘的纪念品,比如面巾纸,甚至还有专门设计的Q版五戒公仔……
酷,阳光,时尚,没又说教,就靠这种现代的手法吸引年轻人。
古老的佛教如何年轻化,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但在王重凯看来,需要的是用好的办法。
在夏令营上,星云大师就曾经对场下几百名同学说,为什么人家不接受你呢?因为你诚意不够,方法不对,话不投机半句多,你要让人家先欢喜才能接受。
王重凯们就是这么做的,说到如何用年轻人的语言来宣扬人间佛教,他说师傅的五戒里有一条是戒邪淫,我们在传播时就说“不要劈腿”。
青年团还给这些年轻人提供各种空间,比如乐队演出,团体发展培训计划等等,这些和人间佛教、佛光山都没什么直接关系,完全是社会公益性质。甚至还为年轻人提供了国际舞台——每年世界各地的青年团都要轮流举行聚会。
王重凯就是这样逐步走入了佛光山,他毕业于台湾的辅仁大学,一所天主教的教会学校。
外国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佛教对人内心的改变,对我的帮助很大。”John Hawkins一本正经地解释着佛教对于他的影响。
John穿着僧衣,很庄重,他是美国一所常青藤学校的大学生,利用暑假来佛光山进行禅修。
和他在一个小组的还有Anders、Beckie和Sean,他们现在在禅修中心进行的是为期30天的暑期互动——学习寺院规程、佛学课程进修、打禅七,再进行总结性课程进修,还要去其他道场学习,最后在台北进行几天的文化之旅。
他们负担的只是往返机票,剩下的都由佛光山来完成。在这个中心,很多佛光山工作人员都能用流利的外语进行交流。
在安静、不让外界轻易接近的禅修中心外,几位年轻的外国人被我拉过来询问他们和佛光山的渊源,或用英语、或者是不太流利的中文——
“我是丹麦人,但家庭并不是基督教家庭,而是很自由的。我开始了解不同宗教,发现佛教是最理性的。”
“我在大学对佛学很感兴趣,大学里的教授给我推荐了佛光山的暑期进修。”
“哦,我本来就是佛光人了,以前在香港道场学习过,这次专门学习打禅七。”
“我是通过网络,搜索禅修关键词找到这里的,哈哈,完全出于兴趣。”……
这一期外国人进修班有26位男众,32位女众,还有5位工作人员。
目前,佛光山在世界五大洲都有分支,包括寺庙、佛学院,很多佛光山人都是金发碧眼或者黑皮肤。
圣地
如果一个对佛教完全没有认知的外国人在大陆看上几部电视剧,他或她对佛教的印象可能会有这么几条:
和尚们都是功夫英雄,比李小龙还厉害很多;
僧人大多都是老人,如果有年轻人也肯定思凡得很;
尼姑们一般都是感情生活出现困扰,处理不了干脆遁入空门图个心静;
僧人们似乎都只生活在古代,和现实生活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寺庙是极不环保之地,烧香许愿的人们搞得乌烟瘴气,而且烧香是要给钱的;
……
走进佛光山,会发现以上想法是多么可笑。
慧菩法师,年轻的都监院书记,总是一副笑眯眯彬彬有礼的样子,每次打电话或者msn他,总能得到满意的回复。
他说自己以前是接触了佛学知识,参加了很多夏令营一类的活动,真正认同了人间佛教的教理,才在佛光山皈依了三宝。
他的故事让我想起在大陆一所最著名寺庙的采访经历:一个年轻的小沙弥说来这里真不容易啊,托了多少人,找了好多关系,一定要学好功夫才对得起这番努力。
很贵的进山门票、天价的烧香费用,还有设在寺内另外收费的功夫表演舞台。
寺庙因为功夫在周边衍生了一大批的产业,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安静的佛光山坐落在高雄县大树乡,算不上什么风景秀丽之地,早些年甚至不过是一片荒地,却在没有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片巍峨的佛教建筑群。
还有干净的僧房、素雅大方的香客住宿地、参天巨树和满山花草。没有进香客或者旅游者的喧嚣声,所有人都是安安静静干着自己的事情。
连绵起伏的群山环抱里,有小学、中学、佛学院、敬老院、美术馆,不像是寺庙,更像是社会事业群。
暮鼓晨钟中,寺庙里的早课、晚课、各种事业进行得有条不紊,所见到的每个比丘和比丘尼脸上都带着平静的微笑。
打听出家人皈依的理由或许不是一件有礼貌的事,在我们接触的接待中心、禅修中心、都监院、美术馆等佛光人,没有人是感情失意或者事业失败。他们大都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基于对人间佛教义理的认识而选择了出家这条路。
阿里山、日月潭、101大楼、恒春海滩,这些是大多数大陆人对台湾旅游的印象,其实如有机会,不妨到佛光山看看。
即便不是佛教徒,见识一下正信的佛教,在佛光山里走一走,将会是一件难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