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西方现代主义观念的影响之下,绘画和文学等诸多艺术形式,都采取自己较为独特的表现方法发展。文学、绘画作为独立艺术形式,有共同的领域,诸如抒情等领域。叙事型的绘画方式,能够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借助描绘的主要内容,直接或间接的对自然景物进行深入的描绘,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超越自然的作用,对于绘画与文学经营产生诗意,有绘画与文学意蕴,意蕴来源绘画的写实主义表现手法。
关键词:西方现代主义观念 绘画 文学 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的绘画与文学学术界一直在讨论现代主义观念下绘画与文学的基本特征,在现代主义观念下,其思想的起源来自于国内外诸多哲学关注的绘画与文学焦点问题。与此同时,能够深入探究绘画与文学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则是很少的。绘画与文学之间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很多时候绘画与文学之间相互交叉的诸多领域又是以相同的背景和原型作为绘画与文学创作的基本素材。应透过绘画艺术来看文学,通过文学的载体来看艺术。存在的绘画与文学形态、绘画与文学表现的方式等方面,都在现代主义观念下,通过各种形式而广泛地存在于绘画与文学艺术这一载体之中。
一 绘画与文学在外部形态和表现形式上有一定的联系
绘画与文学通常被看做是现代主义观念视域下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存在形态,在表现形式上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主义寻求新的表现手法,分享相融艺术经验。艺术家们相信世界艺术之间也是能够相通的,能够进一步引起人们对绘画与文学等艺术形式的关注。绘画与文学等艺术形式能够呈现出已存在的事物、自己、他人的艺术幻象,绝不模仿事物。现代艺术是建立在两种理论形式上的。19世纪的现实主义学家们认为宇宙的中心是自然中心,绘画与文学反唯物论、绘画与文学象征主义、绘画与文学反实证论等诸多的观点,能够拒绝理性的规则。象征主义中的绘画和文学与自然万物之间也是瞬间的艺术现象。现代主义寻求新的表现方式,分享和世界相融的艺术直觉性。艺术呈现已经存在的幻象、事物,现代艺术是建立在两种形式之上的:它有意识运用符号,让艺术家看清本质,经过习俗,调解期望和意识。将浪漫主义作为绘画与文学的先例,赞成绘画与文学事物本质反应的是个人,是将绘画与文学感觉和绘画与文学思维进行有机结合的丰富想象。现代主义绘画与文学在不同观众和读者的观点深度解读之中,我们能够从后现代主义观点绘画与文学看一种学说,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对待绘画与文学习俗。西方现代主义观念下绘画和文学是孤立的、终极的、利己的。他们关心绘画与文学建构的诸多场景,能够有效反映出绘画与文学社会,关注绘画与文学建构场景本身所具有的较高清晰度。没有“形而上学”的因素,不会有效把绘画与文学艺术理解成为简单的自我发现理念。绘画和文学作为西方现代主义观念下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立体派绘画与文学将诸多事物大体上划分成为平面的绘画与文学和戏剧的绘画与文学两个不同层面,根据绘画与文学推测,能够充分想象出绘画与文学重构空间的诸多物体。对于超现实的绘画与文学大家来说,有德国的画家、雕塑家马克思、恩斯特等诸多象征主义风格,诸如画家乔治德基里柯等,他们能够采取和利用绘画与文学梦想和感情的世界,对立体主义、相对论、现代主义、第四度空间同时概念有一定的体现。
现代主义观念影响下的绘画与文学艺术家认为,绘画与文学画画、绘画与文学写作、绘画与文学雕刻等手段,都必须紧紧围绕绘画与文学艺术家的所思进行艺术塑造。在英国的浪漫主义思想影响下,知识分子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价值观也产生了质疑。同一场景可以有不同的情感,绘画和文学作者和主体间挣扎,已经逐渐成为绘画和文学线索推进形式中最为关键的重要因素,这也是许多绘画和文学艺术作品作者产生焦虑症状和自我怀疑的表现形式,他们会把生活变为艺术。只有参与到内心挣扎的过程,才能了解他们和对小说的观念,此种手法让绘画彰显自身艺术魅力。画家、作家对作品隐喻性是情有独钟的,是靠个人的想象。隐喻性使画家、艺术家超越安排,提出关系。如绘画靠暗示,通过对比、比较手段理解隐喻性,我们理解绘画表达。自我表达是绘画和文学的一种表现方式。现代主义认为好作品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生活经历。作者若出现,往往是绘画和文学修辞目的,为加强绘画和文学其他元素来表达意思。元素主要包括绘画和文学叙述者、绘画和文学文本结构、绘画和文学人物塑造、绘画和文学语言、绘画和文学情节背景。
众所周知,绘画和文学都变化多端,却也都思考、重视、呈现出人类社会在较短时间之内的境况和内心变化的情况。画家将观察思考在有限制平台上,两种艺术形式运用渲染点缀、避实就虚处理方法,通过线条、颜色、符号领人们发出联想,如太阳是表现温暖的,也表示了炎热。作者用文字在排列中记下了人丰富的内心情感。时间的感官和空间的感官在品读上是不一样的。艺术家刻画景物展现人物角色特殊场合特殊情感。绘画对物象取舍运用同样展现艺术家的创造、创新。绘画艺术是具象、意象、抽象的结合。刻画物象是为了氛围的渲染以及感情的烘托。原始的舞蹈与绘画是狩猎、耕牧的再现,避实就虚将艺术家的内心融合在自然生活中,多方面、多视角地点缀对比,让特征明显体现。文章不在长短,画不在大小,但是都能够表情达意。艺术创作需要个性精神意景,唯有意境深远、物象之美、形式之美能产生审美感受,展现个性情趣与探求。
二 绘画与文学对历史的折射
现代主义把自己当作本质,试图将艺术隔离开,把审美价值理论化。西方的现代主义观念影响新的历史主义、文化研究成为一种文化的产品。在绘画中予以体现的是文学叙事题材写实主义表现的手法。没有欣赏艺术的美感和较高的体现,绘画与文学文化人物相分离,出现了文化必要的诸多元素,没有绘画与文学情感的充分体现,往往可以跨越绘画与文学等艺术形式的界限。我们有必要理解现代文化遗传修改者,特别是那些息息相关存在当代艺术文学中的艺术家。现代主义常把艺术分离开,哲理绘画使欣赏者绞尽脑汁,在迷惑的同时与艺术疏远了,推崇美学。新批评不仅是现代文本回应。用古英雄题材风格,现代主义文化的认同性不断地延续,出现与艺术活动有关的图画装饰,企图能够找到绘画与文学美学秩序、绘画与文学历史模式替代之间的崩溃信念。现代主义绘画与文学意识到,艺术的秩序是很难驾御的,文化碎片支撑现代文化残垣。现代主义主要包含19世纪的高雅文化及19世纪乏味的都市生活,是社会进步以及服务生活的主要目的,这些都源自文明的创造,绘画与文学两者之间已经被染上了绘画与文学的自我意识色彩。不是纯粹艺术的活动,现代主义将高雅、通俗两种简约形式、反讽意味融合在一起,宋代的诗画一体成了骚人墨客普遍的认识,强调本土化形象,此起彼伏、名家荟萃。新时期艺术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作品包含农民、工人阶级、矿工,把重点放在了生活愿望中。油画也出现了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现代主义是柏拉图和经验之间的对话,这里的柏拉图是指充分相信绘画与文学艺术的力量,可以进一步揭示从高层次进行一种“看不见”的绘画与文学现实。绘画与文学抽象主义作为象征意义的主要部分,能够有效摆脱绘画与文学传统表现的诸多艺术手法,进一步创造出高于现实的、发现宇宙的绘画与文学规律。对样式多样性绘画与文学追求,已经逐渐成为绘画与文学展览作品的主要依据,特别是对感官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创造出绘画与文学艺术的作品,把戏剧、绘画、音乐、诗歌放在一体。现代主义的观点是当色彩共享主题焦点时,绘画发展迅速,形色逼人,大批涌来,人们不能通过绘画传达特定时刻。任何艺术家都不能具有完全意义、重要性及对他鉴赏是他和已往诗人的关系。不能单独评价,要把他跟前人比较对照。远古人类生活,可从传统的三皇五帝时期开始。阅读作品时,常将文字现于一定的主体中。现代文学作品中,诸如:《间谍》、《尤利西斯》、《荒原》、《达洛卫夫人》都能够充分表现出构成城市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三 西方现代主义对绘画与文学发展影响的基本状况
古希腊的罗马艺术在十四五世纪已残缺不堪。文艺复兴新兴的资产阶级复兴古典的文化,中国的绘画经历文学性发展过程,不管是仓颉造字还是史皇作画,都是通过学习创造新文化,在古典艺术里领悟现实主义表现方法。现实主义手法随西方绘画进程走向成熟,对人性的崇高、身心的发展进行了完美的创作。造型艺术上开创科学理论、实际考察表现技法,使其达到新的高峰,风格技法上和近代前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文艺复兴的艺术家创作以宗教体裁为主题,产生了《创世纪》、《最后的晚餐》等大批杰作,由于取材宗教故事,写实手法就成为了西方绘画的主要形式。描绘人物的倾向是绘画主流,发挥革命鼓动作用。系列作品取自故事、著作,鲜明写实手法体现了画家气魄伟大、强劲性格,热爱自由理想。寄托情感、叙事状物是早期作品主要的功能,本身有文学性的一面。中国绘画没顺着写实的道路发展,宋代文人画是绘画主流。诗和画联系的过程很早便开始了,这是绘画史上的一件大事,而写实之风也使空间表现近于精微,诗意之风赋于中国画玲珑内蕴,更有中国作风气派韵味。这使宋画更有典范,成了绘画发展的高峰。绘画、文学是较确定艺术的形式。随社会迅速发展,技术取得发现,西方的艺术进入后现代时期。绘画和文学看似是两种截然不同、个性明显的艺术形式,但它们却以各自的独特方式散发着无尽的魅力。这两种看起来不同的艺术形式存在必然的联系,体现相似特征元素。例如,艺术家在作品中将城市的文化作元素,描绘想象中市郊景象。我们能看到这些画家是希望对城市生活的多样、差异、繁忙、喧嚣进行不同的分析,绘画能直接诉诸于视觉,纳入一幅还原的、统一的图景中。现代主义认为,绘画比文学更为具体,有可视性。文学把绘画通过自己的形象呈现在了画布上,有可感性,形象是较为间接的,具体形象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艺术创作在绘画、文学里有共同的载体。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特定时期典型现代主义观念下的艺术家对绘画和文学的处理方式方法,可以理解不同时期内绘画和文学对于绘画的渗透和述评。分析特定时期的绘画和文学以及绘画和文学艺术作品的来源和特点,研究相互对应的绘画和文学,实现绘画和文学的通感、绘画和文学的连续性、绘画和文学的亲属性,这些可以让我们发掘绘画和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不同的绘画和文学研究策略,把绘画和文学两者的关系摆放到一定的模式之中,在对文学和绘画进行比较研究时,应把现代的文本绘画和文学看作是没有绝对界限,这可对绘画等艺术领域进行无限衍生文本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英]玛里琳·巴特勒,陆建德、黄梅译:《浪漫派、叛逆者及反动派》,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 宋寅展、苏成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 刘索中:《新戏剧精神与绘画精神——德国表现主义戏曲和绘画的比较》,《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1期。
[4] 周正、于云香:《简明外国美术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易彩波,广西梧州学院讲师)
关键词:西方现代主义观念 绘画 文学 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的绘画与文学学术界一直在讨论现代主义观念下绘画与文学的基本特征,在现代主义观念下,其思想的起源来自于国内外诸多哲学关注的绘画与文学焦点问题。与此同时,能够深入探究绘画与文学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则是很少的。绘画与文学之间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很多时候绘画与文学之间相互交叉的诸多领域又是以相同的背景和原型作为绘画与文学创作的基本素材。应透过绘画艺术来看文学,通过文学的载体来看艺术。存在的绘画与文学形态、绘画与文学表现的方式等方面,都在现代主义观念下,通过各种形式而广泛地存在于绘画与文学艺术这一载体之中。
一 绘画与文学在外部形态和表现形式上有一定的联系
绘画与文学通常被看做是现代主义观念视域下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存在形态,在表现形式上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主义寻求新的表现手法,分享相融艺术经验。艺术家们相信世界艺术之间也是能够相通的,能够进一步引起人们对绘画与文学等艺术形式的关注。绘画与文学等艺术形式能够呈现出已存在的事物、自己、他人的艺术幻象,绝不模仿事物。现代艺术是建立在两种理论形式上的。19世纪的现实主义学家们认为宇宙的中心是自然中心,绘画与文学反唯物论、绘画与文学象征主义、绘画与文学反实证论等诸多的观点,能够拒绝理性的规则。象征主义中的绘画和文学与自然万物之间也是瞬间的艺术现象。现代主义寻求新的表现方式,分享和世界相融的艺术直觉性。艺术呈现已经存在的幻象、事物,现代艺术是建立在两种形式之上的:它有意识运用符号,让艺术家看清本质,经过习俗,调解期望和意识。将浪漫主义作为绘画与文学的先例,赞成绘画与文学事物本质反应的是个人,是将绘画与文学感觉和绘画与文学思维进行有机结合的丰富想象。现代主义绘画与文学在不同观众和读者的观点深度解读之中,我们能够从后现代主义观点绘画与文学看一种学说,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对待绘画与文学习俗。西方现代主义观念下绘画和文学是孤立的、终极的、利己的。他们关心绘画与文学建构的诸多场景,能够有效反映出绘画与文学社会,关注绘画与文学建构场景本身所具有的较高清晰度。没有“形而上学”的因素,不会有效把绘画与文学艺术理解成为简单的自我发现理念。绘画和文学作为西方现代主义观念下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立体派绘画与文学将诸多事物大体上划分成为平面的绘画与文学和戏剧的绘画与文学两个不同层面,根据绘画与文学推测,能够充分想象出绘画与文学重构空间的诸多物体。对于超现实的绘画与文学大家来说,有德国的画家、雕塑家马克思、恩斯特等诸多象征主义风格,诸如画家乔治德基里柯等,他们能够采取和利用绘画与文学梦想和感情的世界,对立体主义、相对论、现代主义、第四度空间同时概念有一定的体现。
现代主义观念影响下的绘画与文学艺术家认为,绘画与文学画画、绘画与文学写作、绘画与文学雕刻等手段,都必须紧紧围绕绘画与文学艺术家的所思进行艺术塑造。在英国的浪漫主义思想影响下,知识分子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价值观也产生了质疑。同一场景可以有不同的情感,绘画和文学作者和主体间挣扎,已经逐渐成为绘画和文学线索推进形式中最为关键的重要因素,这也是许多绘画和文学艺术作品作者产生焦虑症状和自我怀疑的表现形式,他们会把生活变为艺术。只有参与到内心挣扎的过程,才能了解他们和对小说的观念,此种手法让绘画彰显自身艺术魅力。画家、作家对作品隐喻性是情有独钟的,是靠个人的想象。隐喻性使画家、艺术家超越安排,提出关系。如绘画靠暗示,通过对比、比较手段理解隐喻性,我们理解绘画表达。自我表达是绘画和文学的一种表现方式。现代主义认为好作品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生活经历。作者若出现,往往是绘画和文学修辞目的,为加强绘画和文学其他元素来表达意思。元素主要包括绘画和文学叙述者、绘画和文学文本结构、绘画和文学人物塑造、绘画和文学语言、绘画和文学情节背景。
众所周知,绘画和文学都变化多端,却也都思考、重视、呈现出人类社会在较短时间之内的境况和内心变化的情况。画家将观察思考在有限制平台上,两种艺术形式运用渲染点缀、避实就虚处理方法,通过线条、颜色、符号领人们发出联想,如太阳是表现温暖的,也表示了炎热。作者用文字在排列中记下了人丰富的内心情感。时间的感官和空间的感官在品读上是不一样的。艺术家刻画景物展现人物角色特殊场合特殊情感。绘画对物象取舍运用同样展现艺术家的创造、创新。绘画艺术是具象、意象、抽象的结合。刻画物象是为了氛围的渲染以及感情的烘托。原始的舞蹈与绘画是狩猎、耕牧的再现,避实就虚将艺术家的内心融合在自然生活中,多方面、多视角地点缀对比,让特征明显体现。文章不在长短,画不在大小,但是都能够表情达意。艺术创作需要个性精神意景,唯有意境深远、物象之美、形式之美能产生审美感受,展现个性情趣与探求。
二 绘画与文学对历史的折射
现代主义把自己当作本质,试图将艺术隔离开,把审美价值理论化。西方的现代主义观念影响新的历史主义、文化研究成为一种文化的产品。在绘画中予以体现的是文学叙事题材写实主义表现的手法。没有欣赏艺术的美感和较高的体现,绘画与文学文化人物相分离,出现了文化必要的诸多元素,没有绘画与文学情感的充分体现,往往可以跨越绘画与文学等艺术形式的界限。我们有必要理解现代文化遗传修改者,特别是那些息息相关存在当代艺术文学中的艺术家。现代主义常把艺术分离开,哲理绘画使欣赏者绞尽脑汁,在迷惑的同时与艺术疏远了,推崇美学。新批评不仅是现代文本回应。用古英雄题材风格,现代主义文化的认同性不断地延续,出现与艺术活动有关的图画装饰,企图能够找到绘画与文学美学秩序、绘画与文学历史模式替代之间的崩溃信念。现代主义绘画与文学意识到,艺术的秩序是很难驾御的,文化碎片支撑现代文化残垣。现代主义主要包含19世纪的高雅文化及19世纪乏味的都市生活,是社会进步以及服务生活的主要目的,这些都源自文明的创造,绘画与文学两者之间已经被染上了绘画与文学的自我意识色彩。不是纯粹艺术的活动,现代主义将高雅、通俗两种简约形式、反讽意味融合在一起,宋代的诗画一体成了骚人墨客普遍的认识,强调本土化形象,此起彼伏、名家荟萃。新时期艺术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作品包含农民、工人阶级、矿工,把重点放在了生活愿望中。油画也出现了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现代主义是柏拉图和经验之间的对话,这里的柏拉图是指充分相信绘画与文学艺术的力量,可以进一步揭示从高层次进行一种“看不见”的绘画与文学现实。绘画与文学抽象主义作为象征意义的主要部分,能够有效摆脱绘画与文学传统表现的诸多艺术手法,进一步创造出高于现实的、发现宇宙的绘画与文学规律。对样式多样性绘画与文学追求,已经逐渐成为绘画与文学展览作品的主要依据,特别是对感官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创造出绘画与文学艺术的作品,把戏剧、绘画、音乐、诗歌放在一体。现代主义的观点是当色彩共享主题焦点时,绘画发展迅速,形色逼人,大批涌来,人们不能通过绘画传达特定时刻。任何艺术家都不能具有完全意义、重要性及对他鉴赏是他和已往诗人的关系。不能单独评价,要把他跟前人比较对照。远古人类生活,可从传统的三皇五帝时期开始。阅读作品时,常将文字现于一定的主体中。现代文学作品中,诸如:《间谍》、《尤利西斯》、《荒原》、《达洛卫夫人》都能够充分表现出构成城市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三 西方现代主义对绘画与文学发展影响的基本状况
古希腊的罗马艺术在十四五世纪已残缺不堪。文艺复兴新兴的资产阶级复兴古典的文化,中国的绘画经历文学性发展过程,不管是仓颉造字还是史皇作画,都是通过学习创造新文化,在古典艺术里领悟现实主义表现方法。现实主义手法随西方绘画进程走向成熟,对人性的崇高、身心的发展进行了完美的创作。造型艺术上开创科学理论、实际考察表现技法,使其达到新的高峰,风格技法上和近代前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文艺复兴的艺术家创作以宗教体裁为主题,产生了《创世纪》、《最后的晚餐》等大批杰作,由于取材宗教故事,写实手法就成为了西方绘画的主要形式。描绘人物的倾向是绘画主流,发挥革命鼓动作用。系列作品取自故事、著作,鲜明写实手法体现了画家气魄伟大、强劲性格,热爱自由理想。寄托情感、叙事状物是早期作品主要的功能,本身有文学性的一面。中国绘画没顺着写实的道路发展,宋代文人画是绘画主流。诗和画联系的过程很早便开始了,这是绘画史上的一件大事,而写实之风也使空间表现近于精微,诗意之风赋于中国画玲珑内蕴,更有中国作风气派韵味。这使宋画更有典范,成了绘画发展的高峰。绘画、文学是较确定艺术的形式。随社会迅速发展,技术取得发现,西方的艺术进入后现代时期。绘画和文学看似是两种截然不同、个性明显的艺术形式,但它们却以各自的独特方式散发着无尽的魅力。这两种看起来不同的艺术形式存在必然的联系,体现相似特征元素。例如,艺术家在作品中将城市的文化作元素,描绘想象中市郊景象。我们能看到这些画家是希望对城市生活的多样、差异、繁忙、喧嚣进行不同的分析,绘画能直接诉诸于视觉,纳入一幅还原的、统一的图景中。现代主义认为,绘画比文学更为具体,有可视性。文学把绘画通过自己的形象呈现在了画布上,有可感性,形象是较为间接的,具体形象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艺术创作在绘画、文学里有共同的载体。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特定时期典型现代主义观念下的艺术家对绘画和文学的处理方式方法,可以理解不同时期内绘画和文学对于绘画的渗透和述评。分析特定时期的绘画和文学以及绘画和文学艺术作品的来源和特点,研究相互对应的绘画和文学,实现绘画和文学的通感、绘画和文学的连续性、绘画和文学的亲属性,这些可以让我们发掘绘画和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不同的绘画和文学研究策略,把绘画和文学两者的关系摆放到一定的模式之中,在对文学和绘画进行比较研究时,应把现代的文本绘画和文学看作是没有绝对界限,这可对绘画等艺术领域进行无限衍生文本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英]玛里琳·巴特勒,陆建德、黄梅译:《浪漫派、叛逆者及反动派》,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 宋寅展、苏成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 刘索中:《新戏剧精神与绘画精神——德国表现主义戏曲和绘画的比较》,《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1期。
[4] 周正、于云香:《简明外国美术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易彩波,广西梧州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