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的实体观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观,学者众说纷纭,不同的学术流派、学者对此都有不同的见解。对此,笔者认为,虽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于初学者或者是哲学入门阶段的人而言,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观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概念。甚至,某种意义上说,对实体认识的过程就是哲学学科发展的过程。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形而上学》从不同层次和角度使用了“实体”这个概念,因此也给后人的理解带来了麻烦——到底什么层面的实体才是真实的实体?对此,笔者的观点是:必须从实体最基本的定义“是其所是”和“潜能与实现”的对立中来理解实体,如是的实体才是理性主义眼中的实体。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就是巴门尼德的存在,柏拉图的理念,实际上都指向那个规定了事物的定在,他们与自身保持“同一”,并由此和其他的实在相区分。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因为哲学就是从这种具有确定性规定的思维开始。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实体;实体观;第一实体;哲学
  中图分类号:B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18-02
  一、前言
  亚里士多德在卷A卷B卷I中,确立了一些他的知识论原理:一、他以知识和经验的区分为例,论证了知识应当具有普遍性,并且认为越普遍的知识越高贵。因此,亚氏认为哲学应当研究最普遍的知识。 二、亚氏认为原初的事物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他认为哲学应该研究那个不动的动者。 三、亚氏区分了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这四因之后,认为:哲学要认识到事物的“是其所是”——即认识到事物的形式、动变以及目的。他认为“事物所由成其善美的原因,正是事物所由始其动变的原因”。由此将目的因纳入哲学最本质的考察之中。
  这些原则,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是一以贯之的。因此,有必要在讨论他的实体观之前,重申这些基本的认识论原则有助于更全面的理解亚氏的实体观。
  二、亚里士多德本人对实体的论述以及后人的思考
  作为认识主体的实体,是其他属性、关系等范畴的“附着点”。亚氏在Z卷,开篇就明确了,实体无论在定义、认识时间、逻辑时间上都是最早的。他明确地指出“这里我说的底层,是这样的事物,其他一切事物皆为之云谓,而它自己则不为其他事物的云谓”。这一经典表述被学者归纳为“主词原则”。然而,若将这一原则贯彻到底,我们则会发现:一切具有普遍性的概念都不可以作为实体而存在。实体只能是“这个人”或者“这匹马”而不能是“人”、“马”。因此,实体在这里只能是“这一个”。
  作为是其所是的实体,是某一事物确切的怎是。他认为某物“是”什么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是其所是”。在范畴篇中,亚氏如此定义的“是”:1、属性的“是”;2、本性之“是”。后者是绝对的“是”,“非是”也是对本性之“是”的否定,并且区分了“实现的是”与“潜在的是”。这里,亚里士多德的“怎是”不仅仅是事物产生的原因、形式和动力,更是事物产生的目的。
  因为,亚氏的“怎是”不仅仅是概念上的抽象本质,更要求了“是其所是”,前者只需要思想上的说明,而后者更需要时空与关系的客观说明。这里,亚氏的“怎是”是包含了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的统一,规定了事物产出、发展和变化。因此,亚氏的“怎是”是一个绝对的“怎是”,而不仅仅是一个普遍性的规律,这个“怎是”可以直接说明个别事物之为个别事物的原因。这一点,聂敏里老师将之称为“本质个体主义”(1)。亚氏在Z8中清晰地表述为:“于是,清晰地,定义(实体的定义)是怎是的定义,而怎是之属于实体,或是唯一的或是主要地与基本地和单纯地属之于实体”。也只有从本质个体出发,才能理解是其所是的实体。
  但是,这一点又与文头我们所预先说明的亚氏的认识论原则相矛盾:知识是普遍的,而个体性的知识能否作为知识而存在?实体的“个体性”与“认识”所要求的普遍性之间产生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对个体的本质研究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知识?亚氏的认识论原则里要求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最为普遍、最为根本的知识。对此,有两个回应:其一、“对事物的本质性认识”本身就是最严格的知识。其二、通过对个别事物存在方式的理解以达到对存在者的存在方式的理解,即不纠缠于特殊个体的个别本质,而转向研究个别事物所共有的存在方式,由此转入真正的哲学知识。
  上述的两种回应中,第一种回应是亚里士多德所明确的哲学的目标,他认为哲学应当研究本原,研究那些不动的动者。这一点是无疑是清晰而明确的。而第二个回应则是通过对《形而上学》文本之后文意的研究所总结出来的。在聂敏里转译的德国哲学家M.弗雷德的《一般的和特殊的形而上学的统一性: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概念》中,他区分出“一般的形而上学”和“特殊的形而上学”,并且明确地将二者定性为层级关系,特殊的形而上学即神学,是首要的形而上学,是一般的形而上学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般的形而上学的存在方式。(2)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不是唯一,更是一些;不是一种,更是一类。我们已知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能作为实体的有:普遍者、“这一个”、揭示事物本质的种属、是其所是。这四者不是平行关系,而是,在主体原则下,统摄了另三者:普遍者、属、是其所是。其中,“是其所是”是真正的实体以及绝对的实体。(3)这种逻辑上的不平行关系,构建出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
  而个别事物所共有的存在方式,亚里士多德在分析质料与形式的关系中,有所论证,他说“实际上,每一事物,凡不仅为独立的怎是与形式,而却正是一个体,这就总得具有一些物质”(Z11,1037a,1)。这里,是其所是正如我前面所强调的,“是其所是”不仅仅是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等规范性的因素,更是确定个别事物个别性的决定性因素,是包含了形式和质料的统一,是“未实现的潜在”。亚里士多德也承认,作为事物规定性的属是普遍的,而怎是是“一”并是“这个”。所以,属虽然可以揭示事物的原因,但因为属所具有的普遍规定性,所以“属”(或者称为形式)不能为“实体”至少不能为“第一实体”。在后文中,亚里士多德否定了质料具有能规定的作用,认为纯质料就是作为质料而存在,“不会有定义,也不会有证明,因为它们所具有的物质,其本性可以成是,也可以成不是”(Z15 1039a 26)因此,他指出:“我们所探求的就是原因,即形式(式因),由于形式,故物质得以成为某些确定的事物,而这就是事物的本体”(Z17,1041b 8)。这里,一方面,亚氏指出“怎是”即“是其所是”“本因”是无疑的“第一实体”,是形而上学所探求的目标;另一方面,亚氏在这里将质料纳入到“实体”之内。“怎是”在这里不仅不像前文一样排斥“质料”,反而,“怎是”是依靠“质料”得以实现——即是质料的本性是无。质料本性是无,不能意味质料的不存在。因为无疑的,可生灭的个别事物在亚氏那里无疑是有质料的。在亚氏的“四因说”中,质料因独立于形式因之外。
  亚氏借助“潜在”和“现实”这一对概念,他认为有“潜在的一”和“现实的一”。并且,非物质事物是“现实的一”,那么自然,物质的事物则可以是“潜在的一”,也可以是“现实的一”。比如,以“苏格拉底”为例,对于“苏格拉底”的“式因”,“苏格拉底”得以出成,得以成为“苏格拉底”。随着质料的生长,“苏格拉底”从蒙昧无知的潜在状态实现为“完全地”“苏格拉底”的状态。但是也随着肉体质料的消亡,“这一个”“苏格拉底”也随之消亡。即使存在“灵魂”,这个灵魂和下一个质料的结合,我们都不能认为他也是“苏格拉底”,至少,我们不能认为他是“这一个”“苏格拉底”。同理,所有可生灭的事物(物质事物)都是如此,我认为亚里士多德通过将质料纳入到本因之中,同时也成功解释了,同种同属的事物之间地不同。如:两张纸的不同,虽然质料是“无”,但是质料所占有的时空使得两个理性上同式因的事物得以区分。
  Q卷同篇就是用潜能与实现这两个概念进一步解释如何获得“普遍的个别”。这里的普遍不在是为个体之间的共有,而是理性的“普遍”证实。因为亚氏认为“实现”是“一”,也就是不能同时为“多”,一个事物可以“是”,也可以“非是”,但不能同时“是”且“非是”。由潜能和实现的对应关系,保证了实体的唯一性。并由事物的“实现”程度,亚氏论证了三种实体等级:具有潜在的现实、“必然事物”、完满的现实。在可生灭的事物中,形式没有得到完全的实现,因此是处于比较低级的存在。必然事物的存在方式就是其形式本身,它也不会因为时间而变化,没有生灭,也因此不会有错误,是比较高级的实体。而形而上学的最高目的,那个不动的动者不仅具有最高的现实性,更是一切现实性的根源,它产生形式,并使事物运动、发展,并且一切事物也必然将向之回归。
  参考文献:
  [1]聂海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本质主义、功能主义和自然目的论》;世界哲学
  [2]德M.弗雷德[文],聂海里[译],《一般的和特殊的形而上学的统一性: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概念》;古希腊哲学
  [3]陈玮,《范畴篇》与《形而上学》的实体概念;云南大学学报
  作者简介:贺健(1992-),男,汉,湖北省十堰市,研究生在读,黑龙江大学哲学研究生学院,研究方向:哲学基本问题。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事业单位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但改革滞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须对现行事业单位机制进行改革。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本文将对不同时期事业单位内涵、特征进行综述,试图提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和路径。  关键词:事业单位;改革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17-01  一、事业单位改革的现状  目前我国有126万的事业单位,
高校里考试作弊日渐严重,从学生心理、观念,任课教师的误导,学生奖励机制的漏洞和高校的生源状况、日常课程考核的监管力度等五个方面因素剖析大学生作弊的成因,认为学生作弊
患者,男,56岁。因患“感冒”于右臀部注射庆大霉素与安痛定后,出现右臀部进行性疼痛、肿胀及活动障碍19 h,伴呕吐,于1999年7月由外院转入我院。查体:轻至中度脱水貌,右下肢强迫仰卧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渠道.教育部门设置初中思想品德课是想要使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和公民意识得到提升,想要使初中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想要使初中生学
阑尾炎是十分常见的普外科急腹症,主要因阑尾腔内发生阻塞,随着压力逐渐增加而引发炎症,右小腹疼痛、不持续跳痛是该疾病的主要症状.一般临床诊断中,医生可根据检查结果和自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教育改革正在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不断探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 基本方法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腰椎骨量的变化规律 ,找寻低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 记录 2 0 9例绝经后妇女的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 ,测量体重和身高 ,采用Hologic双能X线骨密度测
一、绪论喷笔绘画技术原来多应用于电影院的展示牌,照片的修复等,在当代有不少油画家把喷笔技术应用到了架上绘画上来,成为了架上绘画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喷笔是一种可调校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持续低速的影响,以及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如何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对于强化学习教育,促进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全党的又一重大举措,全面开启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新的伟大征程。农发行江苏省宿迁市分行党委坚持把"两学—做"学习教育作为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取得一定实效,也引发对于推进"两学—做"常态化的思考。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必要性(一)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期刊